朱子龍到底是在明朝混了這麽多年了,現在也成了老油條了。


    隻是心中略加一思索,立時就想好了反駁之言。


    “劉公所知有誤,我大明現如今非是不要尊卑,而是嚴守尊卑!非是不要體統,而是嚴守體統!長此以來,禍亂國政的恰恰是上梁不正,下梁就歪之人。比如說,各地多有官員吃拿卡要,無所不為,便是其家奴子弟,一樣興風作浪。”


    “此些兒輩後人,是何官職,是何身份?這才是真正的不守尊卑之故!”


    朱子龍話裏有話,這叫不正麵針對你,我們轉個彎來講一講,官家的後人吧。看看,都是些什麽德性,亂了綱常,紀法,尊老愛幼。你還和我講尊卑?


    這些可都是在如今,形成了一套套的潛規則,甚至於明規則了,所以你也別說沒有。


    聽了皇帝的話出嘴,李邦華立時為之語塞,從內心深處來說,他也知道皇帝所說有理。但是,有句話怎麽講的?


    對頭,那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管你什麽清流不清流的,一但坐歪了地方,那就真是隻能希望能把人唿油歪了。最好是話題搞成扯淡,不了了之。當年東林黨人,不都是這麽做的,每試不爽嗎?


    盡管他不是後世電視劇裏的鐵齒銅牙紀大煙袋,但是同樣也堪稱伶牙俐齒,鞭辟入裏。


    於是,下一分鍾。


    他眼珠子一轉,猛的直視皇帝的雙眼,大聲質問道:“皇上,國朝優待士紳,重視讀書人,仍是太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吾聽聞四海國公已經在山東,公然實行一體納糧,此等事由讓斯文何在,讀書人的臉麵何存?”


    “此為不守祖製,倒行逆施之事,能隱瞞一時,不能欺壓一世?還請皇上聖載!”


    一時間,李邦華的聲音雷霆般在堂內迴蕩不絕,形成迴音,倒有幾分氣勢。


    隻可惜,早在朱子龍本體在山東開始搞一體化之時,就有想過這個問題要如何迴答百官。特別是由皇帝如何來迴答的畫麵,因而,他這一問,正中朱子龍的下懷。


    當下,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冷哼一聲,道:“有意思,你和我說祖製……?”


    “若論祖製,洪武年時,高皇帝便立下嚴令:國事農工商賈皆可言之,唯生員和太監不許建言。這二百多年過去了,現在國朝哪個書生不建言,哪個太監不管國事?祖製裏可有巡撫一職……?”


    “祖製不許結社,現文社遍地,東林逆賊就是成立於此。此違背祖製之舉,現如今可謂不勝例舉。依李公之言,這是要盡殺天下文武不成?”


    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天音轟炸而來,哈哈大笑之。


    反觀在皇帝的大笑中,李邦華麵色鐵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端是讓人感覺快意十足。


    這還沒完,看到李邦華還欲強打精神,似乎想反駁幾句。


    朱子龍用帶著冷意的目光瞧了他一眼,緩緩說道:“朕看劉公最愛高談闊論,指點江山,若在高祖年間。嚴格執行祖製,恐怕就在那時,劉公之首級必然會在某處高懸吧?”


    天啟皇帝此話一出,李邦華臉上青一陣白一陣。


    不得不說,明朝的舊時代文人都很扯淡。


    祖製傳統什麽的,從來都是斷章取義。對自己有利,那就拿來用。對自己沒用,就無視之。反正社會地位和社會輿論都擺在那,從前一直都是控製在他們手中。


    當然,這種死腦筋的,呆板的舊式讀書人,會變成這樣子。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出在朱元璋身上。


    元朝科舉不興,逐漸衰落,是朱元璋重新讓科舉興盛的。但朱元璋實行的科舉與以前大不相同。明朝以前,科舉考的是策論,就國家大事讓考生發表見解,養成了考生們關心國家的習性。


    明朝則不同,朱元璋考的是八股,讓考生們“代聖人立言”,所有見解均不得超過朱熹注解。如此,考生們思想受到壓製,再無創造力。


    本來科舉是一項利弊兼備的製度,但到了明朝就隻有弊而無利,成為造成中國近代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朱元璋為什麽要實行八股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朱元璋自己沒文化,看見儒生們咬文嚼字,心裏不舒服。儒生們動不動批評朝政,且振振有詞地搬出聖人之言為證,讓朱元璋無話可說。


    於是,朱元璋就搞了個八股,儒生們想做官,就不能關心國家大事,隻能緊跟皇帝的意誌,這就符合了朱熹所謂的君臣之義了。這就是朱元璋以朱熹思想,束縛知識分子的目的。


    總之,朱元璋說不過儒生,就搬出了朱熹束縛儒生。於是,科舉由策論變成了八股取士。


    而玩到後來,朱元璋自認為這樣做,出來的讀書人和官員,很符合他的統治理念,於是就讓其大行其道。


    隻是,歲月是把殺豬刀,這句明言果然沒假貨。


    一二百年下來,朱元璋一定沒想到,自己以前搞出來的死八股,把自己的大明也玩脫了。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朱元璋始作八股,遺禍數百年,難怪老朱家被殺得屁滾尿流,隻剩下幾個冒牌的後代了。


    想到這,朱子龍似自語,其實卻是在提醒台下百官。


    “國朝最大的祖製,就是八股科舉製,以摘經擬題為誌,自四書一經外。餘者皆束之高閣,便圖史滿前,也盡不暇目。隻可惜這樣出來的所謂人才,大多呆頭呆腦,不通實務。平時袖手談心性,臨事一死報君王。看似忠,卻無能。可唉,可憐,可杯也!”


    其實朱子龍還有後半句,算是給了百官麵子,沒有直說出來。


    他更想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千裏做官隻為財。


    此時此刻,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坐在龍椅上。全力冷嘲熱諷,言語無情,李邦華的臉皮則如抽筋般抖動不停,幾次三番要想開口。都想了想,一是不知如何迴答,二是畢竟說話的是皇帝,君臣有別。


    隻能是啞口無言,麵露窘樣。


    而到最後,一些看風向,而且暗中已經投靠朱子龍的官員。也站出來補刀了,一唱一和的,李邦華幾次三番要開口,都是讓人給堵了迴去。


    朱子龍見了心中暗暗點頭,心想這氣勢打出去,道德至高點也站上了,隊友也出現了。


    今天還不把你打壓下去的同時,不刹住這股歪風邪氣?


    你再不怕死,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可我直接從你的觀點上下手,讓你的堅持一無是處,毫無理由。看你還怎麽和我玩?


    今兒個事,有報紙利器在手,到時候再社會輿論引導一下,效果絕對杠杠的。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