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官員與奸商們有勾結,或暗中聯係,範家人等落馬,未來是否會牽扯到他們?
是個人都會害怕,各人心懷恐懼。本著先下手為強的心裏,這些官員自然會聯盟起來,打壓朱子龍。
他們這些人,要找理由其實也好找的。
畢竟,朱子龍最近很是囂張。做事很直,很快。
他那怕是五省總督,但這一次事件中,許多城池並不在朱子龍的管轄區之內,朱家軍自己行動,跨省做事,這就是一個弱diǎn。
這年月,路引之事不再百分百執行了,但放在國法上來講,卻是嘴巴上要守的規定。
光這一diǎn,就可以上告朱子龍為一個罪名。
還有,擅攻城池,與各地駐軍火拚等,這是什麽罪行?手,伸得太長了,這是嚴重的越權行為!
向厲害了講,說這些是造反的行為,也一diǎn不為過。
一時間,彈劾朱子龍的奏折,就像下雨一樣的飛進京城之中。
民間輿論,也是討論紛紛不停。
朝堂中,對於朱子龍的行為。支持者與反對者吵成一片,到最後視線全都注焦到了皇後攝政王的身上。
然而,皇後的態度讓人尋味。
如山般的奏折投入,皆是石沉大海。不見皇後迴複隻字半言!
幾天後,宮中發出了幾道訓斥的旨意,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方法。
立時,讓無數上奏折的官員,在氣急敗壞同時,不免有幾許悲涼。
果然,沒有軍權,什麽文輕武賤,那都是搞笑啊。
時代不同了,文官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了。皇後不站在他們這一邊,皇帝不醒,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的各地!
朱子龍發起的抄家行為,還在繼續。眼見一個個商家被抓,家產被抄,又有人再次調整戰略,將精力放在,抄家後的財物,朱子龍沒有百分百上交朝庭的主意上。
這一理由發出,立刻更得了更多的官員支持。
另有,他們認為,朱子龍在抄家時牽涉到一些官將,被抓的人,也應該奏聞請旨。而不是由他行使全部權利,這不符合君權。
按大明律令,職官有犯,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需奏聞請旨,不許擅問。
連各府州縣官犯罪,所轄上司都不得擅自勾問,止許開具所犯事由,實封奏聞。
此仍國法,名之,還是太祖所定。
然而,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家產如何分配,朱子龍早以上報皇後,就算是內閣成員也人人有份。比官位大小,最上麵的那些人,早就都拿了朱子龍的好處。
最重要的是,皇後現在是騎虎難下,隻能一條道走到黑的,站在朱子龍這一邊了。
對於朱家軍這一次的多省抄家收獲,外界眾說紛紜,什麽數字都有,不過有一diǎn可以肯定,朱子龍肯定是發財了。
那怕說是全部上交國家,但是準確的數字,隻有他才知道。
他說多少就是多少,別人能奈他何?
所謂奸商跌倒,四海吃飽。一時間,流言傳的全國到處都是!
那麽,查抄幾大漢奸超級大商人,以及他們連帶的同盟府中,多省家產,朱子龍一共收獲了多少財物呢?
嗬嗬,說出來嚇死你。
隻少也是三四千萬兩銀子左右,而且糧草和其它物資另算。
這已經是堪比後世,李自成進京城後,將滿明百官大臣抄家之和左右的財物了。
在那個沒有變動的曆史上,李自城攻進京城後。
他命人遍索皇宮,發現大內府庫中隻有黃金十七萬,白銀十三萬,駭異之下,失望至極。本來,他“建國”之後當大賞將士,如今金銀缺少,如何是好!
在劉宗敏等人竄掇下,李自成下令“追贓”。
傳令:“以官第獻銀,一品必須獻銀累萬,以下必須累千。痛快獻銀者,立刻放人;匿銀不獻者,大刑伺侯。”
一時之間,棍杖狂飛,炮烙挑筋,挖眼割腸,北京城內四處響起明朝官員的慘嚎之聲。
同時,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當作“***份子”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盡被農民軍搶掠以供軍用。城內餓屍遍地。
經過數天拷掠,李自成軍共得銀七千多萬兩,加上其它物資,隻少也得億兩白銀之資之上財物。
可想而知,大明的官員和富商,家中所藏有多麽的豐厚。
現在,朱子龍僅僅查抄了範家等幾家,以及他們的多省分行,就收入了最少三四千萬兩銀子的東西。還不包括糧草等物在內,這種情況,也就一diǎn也不奇怪了。
又是數天後。
霹靂一聲響,驚人的消息四麵八方傳開。
因為,朱子龍對外宣稱,此次查抄的財物總和為一千五百萬銀,糧草三十萬石,其它物資一萬車。
細算之下,這隻少可以是以前大明近兩年的稅收之和了。
大明各地,得到消息,皆是眾情嘩然。
就連有了分成計劃,知道自己會有部分收入的內閣官員,以及皇後等人,也是嚇了一跳。
眾人驚訝之時,也不免心想,朱子龍等人暗中肯定會私藏一些好處。依此估計,抄查各奸商們,所獲的金銀,應該隻少也是2000萬兩左右。甚至於還多幾百萬兩!
這當真是極其的嚇人也!
消息傳到草原和塞外,就連在爭皇位中的後金眾人這邊,以及蒙古族各部落,也是不免一時感歎。
心想大明到底是上國天之朝,真是富有四海,區區幾個商賈給抄家。他們的身家,就超過了他們全國的財富總值,真是死的駱駝,比馬大。
就在四方湧運之時,朱子龍再傳,這些財物全部上交國家,當然,希望能保留一部分用於地方治理。
一時間,浩浩蕩蕩,將繳獲的銀兩財帛不斷運向地方和京城。
朱子龍這一招,立刻讓所有官員和百姓的目光,吸引到了這筆財富如何來分配的心思上。
戶部所有官員第一個站出來,言稱庫房錢糧枯竭。此多事之秋,大明處處又需要錢,所以這些銀兩,應該盡數收歸庫房所有。
兵部尚書陳新甲反對,言邊關和各地戰事吃緊,應該全力用於軍隊之用。
對此,吏部也有話說。認為各部官員次工資太久,是時候全數發放,並且給予補償了。
其它之類的,刑部,禮部,都察院等部門,一樣放言出來,希望可以獲得一杯羹。人人眼紅,爭議不停!
地方官府也是不心甘落後,提出各種開支要求。
就連民間的各茶樓酒肆,很多人也在爭論,這筆錢該如何用。才能讓大明中興起來!
一片沸揚中關於朱子龍查抄的事兒,反道沒人說三道四了。
都把目光放在了,如何分配財產上去了!
朱子龍這一手,轉移視線的方法,在現代,讓記者和有關人員早就用爛了,但在這裏。有了軍力做支撐,他有樣學樣用起來,那是效果顯著。
明明,朱子龍暗藏的財物部分更多,但天下人卻是信了他的所言。認為保留也不會太多!
當真是,扔了一個肉骨頭出來,肉大部分卻是自己吃了,還把過失之處轉移了。
嗬,一舉多得也!
-
是個人都會害怕,各人心懷恐懼。本著先下手為強的心裏,這些官員自然會聯盟起來,打壓朱子龍。
他們這些人,要找理由其實也好找的。
畢竟,朱子龍最近很是囂張。做事很直,很快。
他那怕是五省總督,但這一次事件中,許多城池並不在朱子龍的管轄區之內,朱家軍自己行動,跨省做事,這就是一個弱diǎn。
這年月,路引之事不再百分百執行了,但放在國法上來講,卻是嘴巴上要守的規定。
光這一diǎn,就可以上告朱子龍為一個罪名。
還有,擅攻城池,與各地駐軍火拚等,這是什麽罪行?手,伸得太長了,這是嚴重的越權行為!
向厲害了講,說這些是造反的行為,也一diǎn不為過。
一時間,彈劾朱子龍的奏折,就像下雨一樣的飛進京城之中。
民間輿論,也是討論紛紛不停。
朝堂中,對於朱子龍的行為。支持者與反對者吵成一片,到最後視線全都注焦到了皇後攝政王的身上。
然而,皇後的態度讓人尋味。
如山般的奏折投入,皆是石沉大海。不見皇後迴複隻字半言!
幾天後,宮中發出了幾道訓斥的旨意,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方法。
立時,讓無數上奏折的官員,在氣急敗壞同時,不免有幾許悲涼。
果然,沒有軍權,什麽文輕武賤,那都是搞笑啊。
時代不同了,文官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了。皇後不站在他們這一邊,皇帝不醒,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的各地!
朱子龍發起的抄家行為,還在繼續。眼見一個個商家被抓,家產被抄,又有人再次調整戰略,將精力放在,抄家後的財物,朱子龍沒有百分百上交朝庭的主意上。
這一理由發出,立刻更得了更多的官員支持。
另有,他們認為,朱子龍在抄家時牽涉到一些官將,被抓的人,也應該奏聞請旨。而不是由他行使全部權利,這不符合君權。
按大明律令,職官有犯,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需奏聞請旨,不許擅問。
連各府州縣官犯罪,所轄上司都不得擅自勾問,止許開具所犯事由,實封奏聞。
此仍國法,名之,還是太祖所定。
然而,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家產如何分配,朱子龍早以上報皇後,就算是內閣成員也人人有份。比官位大小,最上麵的那些人,早就都拿了朱子龍的好處。
最重要的是,皇後現在是騎虎難下,隻能一條道走到黑的,站在朱子龍這一邊了。
對於朱家軍這一次的多省抄家收獲,外界眾說紛紜,什麽數字都有,不過有一diǎn可以肯定,朱子龍肯定是發財了。
那怕說是全部上交國家,但是準確的數字,隻有他才知道。
他說多少就是多少,別人能奈他何?
所謂奸商跌倒,四海吃飽。一時間,流言傳的全國到處都是!
那麽,查抄幾大漢奸超級大商人,以及他們連帶的同盟府中,多省家產,朱子龍一共收獲了多少財物呢?
嗬嗬,說出來嚇死你。
隻少也是三四千萬兩銀子左右,而且糧草和其它物資另算。
這已經是堪比後世,李自成進京城後,將滿明百官大臣抄家之和左右的財物了。
在那個沒有變動的曆史上,李自城攻進京城後。
他命人遍索皇宮,發現大內府庫中隻有黃金十七萬,白銀十三萬,駭異之下,失望至極。本來,他“建國”之後當大賞將士,如今金銀缺少,如何是好!
在劉宗敏等人竄掇下,李自成下令“追贓”。
傳令:“以官第獻銀,一品必須獻銀累萬,以下必須累千。痛快獻銀者,立刻放人;匿銀不獻者,大刑伺侯。”
一時之間,棍杖狂飛,炮烙挑筋,挖眼割腸,北京城內四處響起明朝官員的慘嚎之聲。
同時,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當作“***份子”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盡被農民軍搶掠以供軍用。城內餓屍遍地。
經過數天拷掠,李自成軍共得銀七千多萬兩,加上其它物資,隻少也得億兩白銀之資之上財物。
可想而知,大明的官員和富商,家中所藏有多麽的豐厚。
現在,朱子龍僅僅查抄了範家等幾家,以及他們的多省分行,就收入了最少三四千萬兩銀子的東西。還不包括糧草等物在內,這種情況,也就一diǎn也不奇怪了。
又是數天後。
霹靂一聲響,驚人的消息四麵八方傳開。
因為,朱子龍對外宣稱,此次查抄的財物總和為一千五百萬銀,糧草三十萬石,其它物資一萬車。
細算之下,這隻少可以是以前大明近兩年的稅收之和了。
大明各地,得到消息,皆是眾情嘩然。
就連有了分成計劃,知道自己會有部分收入的內閣官員,以及皇後等人,也是嚇了一跳。
眾人驚訝之時,也不免心想,朱子龍等人暗中肯定會私藏一些好處。依此估計,抄查各奸商們,所獲的金銀,應該隻少也是2000萬兩左右。甚至於還多幾百萬兩!
這當真是極其的嚇人也!
消息傳到草原和塞外,就連在爭皇位中的後金眾人這邊,以及蒙古族各部落,也是不免一時感歎。
心想大明到底是上國天之朝,真是富有四海,區區幾個商賈給抄家。他們的身家,就超過了他們全國的財富總值,真是死的駱駝,比馬大。
就在四方湧運之時,朱子龍再傳,這些財物全部上交國家,當然,希望能保留一部分用於地方治理。
一時間,浩浩蕩蕩,將繳獲的銀兩財帛不斷運向地方和京城。
朱子龍這一招,立刻讓所有官員和百姓的目光,吸引到了這筆財富如何來分配的心思上。
戶部所有官員第一個站出來,言稱庫房錢糧枯竭。此多事之秋,大明處處又需要錢,所以這些銀兩,應該盡數收歸庫房所有。
兵部尚書陳新甲反對,言邊關和各地戰事吃緊,應該全力用於軍隊之用。
對此,吏部也有話說。認為各部官員次工資太久,是時候全數發放,並且給予補償了。
其它之類的,刑部,禮部,都察院等部門,一樣放言出來,希望可以獲得一杯羹。人人眼紅,爭議不停!
地方官府也是不心甘落後,提出各種開支要求。
就連民間的各茶樓酒肆,很多人也在爭論,這筆錢該如何用。才能讓大明中興起來!
一片沸揚中關於朱子龍查抄的事兒,反道沒人說三道四了。
都把目光放在了,如何分配財產上去了!
朱子龍這一手,轉移視線的方法,在現代,讓記者和有關人員早就用爛了,但在這裏。有了軍力做支撐,他有樣學樣用起來,那是效果顯著。
明明,朱子龍暗藏的財物部分更多,但天下人卻是信了他的所言。認為保留也不會太多!
當真是,扔了一個肉骨頭出來,肉大部分卻是自己吃了,還把過失之處轉移了。
嗬,一舉多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