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秋雨落下時候,瓊竹和羅頃並肩站在窗前看雨,瓊竹不由笑著道:“我前兒出去,見這院子旁邊還有好大一片空地,還和顧嬤嬤商量著,不如尋點種子,等春天的時候撒下去,到夏天,就能吃自己種的菜了。”
“在宗正府裏麵種菜,你倒想得出來。”羅頃嘲笑了一句,瓊竹瞪羅頃一眼:“什麽叫想的出來?王府內我見也有一塊菜地,而且還不小,也不曉得是誰種的。”
“那是曾祖父剛到藩地時候,思念京城,又閑著沒事,於是就命人在王府裏麵開墾了一塊地,大小總有兩畝多,一邊種菜,一邊種稻,說等到稻子熟了,就命人快馬送迴京城,好讓曾祖父的母親也能嚐到兒子種的糧食。”羅頃解釋著,但瓊竹從羅頃話中聽出一點惆悵,於是瓊竹問:“後來呢?”
“後來,第一季的稻穀還沒熟,京城就傳來消息,曾祖父的母親薨逝了,據說是思念兒子,但又礙於規矩,不能跟隨兒子一起就藩所致。於是曾祖父大為傷心,那塊地也就不再種了。”羅頃說完就又歎了口氣。思念兒子,不能一起就藩,這榮華富貴背後,似乎還有一些母子分離的苦楚。
“那時候,太後說,她的兒子也在外就藩,她也能忍住苦楚,為何太祖母不能?這些話,竟有責怪之意,於是曾祖父不敢迴京奔喪,隻有在多年後,才帶著祖父父親去皇陵拜祭了太祖母。”羅頃罕見地如此憂傷,瓊竹把羅頃的胳膊抱住,似乎這樣才能給羅頃力量,羅頃想微笑,但笑容並沒有浮現在眼中,已經聽到瓊竹歎了口氣:“天家無情,原來是這個意思。”
“他們無情由他們去,瓊竹,你我要有情,你我不能無情。”羅頃把瓊竹的手緊緊握住,仿佛是在叮囑,瓊竹抬頭對丈夫微笑:“是的,你我有情,你我在一起,如此就好。”
真的很好,羅頃把瓊竹擁進懷中。瓊竹抱住羅頃的腰,聽著雨打在竹葉上的聲音,隻有有情才能麵對住這些風波,才能讓一切鬼魅魍魎都退散。
但是瓊竹知道這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美好願意,有東平郡王在,還不知道會有多少風波,幸虧身邊還有丈夫。瓊竹抬頭,羅頃正好低頭,看見瓊竹的眼,羅頃輕歎一聲:“這會兒,王府裏也該是秋天了。”
王府裏的時令和京城差的不太多,往年每逢遇到秋天,楚王妃都極其忙碌,莊上要送新鮮果子來,各處都要分發,還有各莊也要送賬本過來,王妃要看一年的出息進項。可是今年雖然也像往常一樣,王妃卻沒有心情看帳,隻吩咐程嬤嬤她們幾個人大致照往常來就是了。
程嬤嬤也曉得王妃到底為了什麽心煩,周四來了兩封信,都說沒打聽到消息,算來周四往京城已經去了三個來月,怎麽著也該再送信來。但程嬤嬤不敢提起這個,隻是和王妃說些別的事情,又要到中秋了,雖說楚王不在了,羅頃夫婦又在京城,王妃的煩心事一大堆,但節總要過啊,畢竟那些依附於王府的人家,還指望著王府賞下的東西過節呢。
於是程嬤嬤挑了個王妃看起來還算高興的時候,把禮單給王妃呈上:“王妃,這都是送到各家的禮物,次妃的娘家那邊,雖說次妃發了狠,說是不願意和她娘家往來,可是那是次妃的主意,您瞧還是照往常吧?”
“他們是骨血親人,自然也要照往常來,不然次妃要知道她娘家沒有得到禮物,又要來我麵前嘀咕了。”王妃勉強說了一句,程嬤嬤一句笑了:“是,王妃英明,那奴婢這就去吩咐他們。”
程嬤嬤剛要轉身,王妃又叫住她:“迴來,京城那邊可還有別的消息?”
“並沒有呢。”程嬤嬤知道自己注定讓王妃失望了,果真王妃的神色微微變了變,就揮手讓程嬤嬤下去,程嬤嬤看著王妃的神色,曉得她隻怕還有什麽吩咐,於是程嬤嬤並沒有立即離開,果真王妃想了想就對程嬤嬤道:“世子妃的娘家,方家,比照往年的例多加三成。世子妃跟著世子上京,也不能虧待了。”
程嬤嬤應是,這次才真正退下。王妃呆呆地坐在那裏,看著攤了滿桌子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王妃原本是很高興擺弄的,這是王府主人的象征。可是這時候王妃卻一點思緒都沒有,自己對著這些不會說話的東西,又有什麽意思?
王妃模模糊糊地,似乎睡著了,夢中仿佛看見楚王站在那裏,一臉憂傷地看著自己。王妃想睜開眼,那眼卻怎麽都睜不開。
“王爺,王爺!”王妃喃喃念著,楚王又看了王妃一眼,轉身就要離開。
“王爺!”王妃尖叫一聲,這迴眼睛睜開了,麵前什麽都沒有,耳邊傳來丫鬟焦急地喊聲:“王妃,快些醒來。”
王妃這一迴的眼睛才真正睜開,屋內和原來一樣,麵前的桌子還是放著那些東西,丫鬟已經給王妃端來茶:“王妃,您是魘著了,喝口茶吧。”
“我覺著,一定會有什麽事兒發生。”王妃並沒有去接茶,而是伸手拉住丫鬟的袖子,有些焦慮地說。
丫鬟很少看見王妃這樣,也嚇了一跳,但還是盡責地提醒王妃:“王妃,什麽都沒有,您不用擔心。”
“不,有的,我夢見王爺看著我,滿臉憂傷,他是不是責怪我沒有把王府照顧好,讓東平郡王這樣攪動風雨?”王妃的話讓丫鬟一時不知該怎麽迴答,王妃聽不到丫鬟的迴答,手頹然放下:“是的,你不敢迴答,一定是這樣的,一定是這樣的。”
“王妃,您大概是昨夜裏沒睡好,先在床上躺一躺吧。”丫鬟看見王妃一臉深受打擊的樣子,忙要扶王妃賞床上躺躺,王妃搖頭:“我怎麽有情緒躺啊?我這心中,就像有什麽事兒發生一樣,怎麽都落不到底。”
兩人還在說著,程嬤嬤就氣喘籲籲地走進來,對王妃道:“王妃,京城有消息來了。”
“快傳!”王妃站起身,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來傳消息的並不是送信的人,而是周四的母親周大娘,周四寫信迴去,信是先送到他爹娘手中。周四的爹先拆開兒子寫的信看了,沉默了半響,又和自己媳婦商量了。
周大娘原本是服侍老楚王妃的宮女,後來被許配給周四的爹,這麽些年下來,對主人的那點忠心,已經轉成要自己全家豐衣足食平平安安了。聽完丈夫和兒子的意思,周大娘半天都沒說話,過了許久才道:“這件事,如果是真的,朝廷真要撤藩,那陛下不許人把消息傳出來是有的。”
周四的爹和媳婦商量的意思,就是媳婦怎麽說也是在宮裏待過幾年,又在老楚王妃身邊服侍了十來年,見識和別人不一樣,這會兒聽到自己媳婦這樣說,不由嚇了一跳:“那,東平郡王那邊,就……”
“什麽事兒都要等著陛下定奪,我們也就做了兩手準備,一邊好好地服侍王妃,另一邊呢,對東平郡王那邊,也要恭敬了,不能再像原先一樣。”周大娘可比自己男人有主意多了,略一思索就是這麽一句。這主意和周四信上說的差不多,周四的爹沉默了會兒才對周大娘道:“那,給王妃的信呢?”
“我送去就是。”周大娘說著歎氣:“哎,這藩王的事兒,也見得多了,像我們府上這樣,也是頭一遭。”
既然事情有自己媳婦做主,周四的爹也就不再多說,也歎了口氣。周大娘在家裏過了一夜,想了一晚上該怎麽安慰王妃,在家吃了早飯這才往王府裏來。王妃是知道周大娘的分量的,看見周大娘穿著端莊,神色也端莊,親自來送信。
王妃的心就更著急了,緩緩站起身對周大娘道:“不過一封尋常的信,怎麽就勞您親自送來。”
“給王妃請安。”周大娘規規矩矩地給王妃行禮後才對王妃道:“這信上說的,想來十分緊急,因此小的這才親自送來。王妃,小的從進宮到這會兒,也有六十來年了,什麽事兒都聽過見過了,世上的大事不外就是那麽幾件,您什麽都不要擔心。”
周大娘原本是宮女,老楚王和老楚王妃成親後,她作為被選中服侍老楚王妃的宮女離開皇宮跟隨老楚王妃前來藩地的事兒,王妃是很清楚的,這會兒見周大娘神色如此莊重,王妃隻覺得這封信有千斤重,遲遲沒有接過信。
程嬤嬤在旁也是心中打鼓,拿過周大娘手中的信,拆開後交到王妃手中。這信紙很薄,也不重,但王妃隻覺得自己不敢打開信,於是把信往周大娘那邊推去:“給我念念。”
周大娘早作了準備,接過信看了看,就開始念起來。開頭是很普通的,周四向王妃請安,稟告自己這一路的打聽,接著就是各種消息。聽說羅頃病重是實,王妃的心開始往上提,接著就是別的消息,有說羅頃已經好了的,也有說,羅頃已經不幸去世,陛下有意借此撤藩,因此下詔不許把這消息泄露出來,所以現在京城無人知道。
“在宗正府裏麵種菜,你倒想得出來。”羅頃嘲笑了一句,瓊竹瞪羅頃一眼:“什麽叫想的出來?王府內我見也有一塊菜地,而且還不小,也不曉得是誰種的。”
“那是曾祖父剛到藩地時候,思念京城,又閑著沒事,於是就命人在王府裏麵開墾了一塊地,大小總有兩畝多,一邊種菜,一邊種稻,說等到稻子熟了,就命人快馬送迴京城,好讓曾祖父的母親也能嚐到兒子種的糧食。”羅頃解釋著,但瓊竹從羅頃話中聽出一點惆悵,於是瓊竹問:“後來呢?”
“後來,第一季的稻穀還沒熟,京城就傳來消息,曾祖父的母親薨逝了,據說是思念兒子,但又礙於規矩,不能跟隨兒子一起就藩所致。於是曾祖父大為傷心,那塊地也就不再種了。”羅頃說完就又歎了口氣。思念兒子,不能一起就藩,這榮華富貴背後,似乎還有一些母子分離的苦楚。
“那時候,太後說,她的兒子也在外就藩,她也能忍住苦楚,為何太祖母不能?這些話,竟有責怪之意,於是曾祖父不敢迴京奔喪,隻有在多年後,才帶著祖父父親去皇陵拜祭了太祖母。”羅頃罕見地如此憂傷,瓊竹把羅頃的胳膊抱住,似乎這樣才能給羅頃力量,羅頃想微笑,但笑容並沒有浮現在眼中,已經聽到瓊竹歎了口氣:“天家無情,原來是這個意思。”
“他們無情由他們去,瓊竹,你我要有情,你我不能無情。”羅頃把瓊竹的手緊緊握住,仿佛是在叮囑,瓊竹抬頭對丈夫微笑:“是的,你我有情,你我在一起,如此就好。”
真的很好,羅頃把瓊竹擁進懷中。瓊竹抱住羅頃的腰,聽著雨打在竹葉上的聲音,隻有有情才能麵對住這些風波,才能讓一切鬼魅魍魎都退散。
但是瓊竹知道這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美好願意,有東平郡王在,還不知道會有多少風波,幸虧身邊還有丈夫。瓊竹抬頭,羅頃正好低頭,看見瓊竹的眼,羅頃輕歎一聲:“這會兒,王府裏也該是秋天了。”
王府裏的時令和京城差的不太多,往年每逢遇到秋天,楚王妃都極其忙碌,莊上要送新鮮果子來,各處都要分發,還有各莊也要送賬本過來,王妃要看一年的出息進項。可是今年雖然也像往常一樣,王妃卻沒有心情看帳,隻吩咐程嬤嬤她們幾個人大致照往常來就是了。
程嬤嬤也曉得王妃到底為了什麽心煩,周四來了兩封信,都說沒打聽到消息,算來周四往京城已經去了三個來月,怎麽著也該再送信來。但程嬤嬤不敢提起這個,隻是和王妃說些別的事情,又要到中秋了,雖說楚王不在了,羅頃夫婦又在京城,王妃的煩心事一大堆,但節總要過啊,畢竟那些依附於王府的人家,還指望著王府賞下的東西過節呢。
於是程嬤嬤挑了個王妃看起來還算高興的時候,把禮單給王妃呈上:“王妃,這都是送到各家的禮物,次妃的娘家那邊,雖說次妃發了狠,說是不願意和她娘家往來,可是那是次妃的主意,您瞧還是照往常吧?”
“他們是骨血親人,自然也要照往常來,不然次妃要知道她娘家沒有得到禮物,又要來我麵前嘀咕了。”王妃勉強說了一句,程嬤嬤一句笑了:“是,王妃英明,那奴婢這就去吩咐他們。”
程嬤嬤剛要轉身,王妃又叫住她:“迴來,京城那邊可還有別的消息?”
“並沒有呢。”程嬤嬤知道自己注定讓王妃失望了,果真王妃的神色微微變了變,就揮手讓程嬤嬤下去,程嬤嬤看著王妃的神色,曉得她隻怕還有什麽吩咐,於是程嬤嬤並沒有立即離開,果真王妃想了想就對程嬤嬤道:“世子妃的娘家,方家,比照往年的例多加三成。世子妃跟著世子上京,也不能虧待了。”
程嬤嬤應是,這次才真正退下。王妃呆呆地坐在那裏,看著攤了滿桌子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王妃原本是很高興擺弄的,這是王府主人的象征。可是這時候王妃卻一點思緒都沒有,自己對著這些不會說話的東西,又有什麽意思?
王妃模模糊糊地,似乎睡著了,夢中仿佛看見楚王站在那裏,一臉憂傷地看著自己。王妃想睜開眼,那眼卻怎麽都睜不開。
“王爺,王爺!”王妃喃喃念著,楚王又看了王妃一眼,轉身就要離開。
“王爺!”王妃尖叫一聲,這迴眼睛睜開了,麵前什麽都沒有,耳邊傳來丫鬟焦急地喊聲:“王妃,快些醒來。”
王妃這一迴的眼睛才真正睜開,屋內和原來一樣,麵前的桌子還是放著那些東西,丫鬟已經給王妃端來茶:“王妃,您是魘著了,喝口茶吧。”
“我覺著,一定會有什麽事兒發生。”王妃並沒有去接茶,而是伸手拉住丫鬟的袖子,有些焦慮地說。
丫鬟很少看見王妃這樣,也嚇了一跳,但還是盡責地提醒王妃:“王妃,什麽都沒有,您不用擔心。”
“不,有的,我夢見王爺看著我,滿臉憂傷,他是不是責怪我沒有把王府照顧好,讓東平郡王這樣攪動風雨?”王妃的話讓丫鬟一時不知該怎麽迴答,王妃聽不到丫鬟的迴答,手頹然放下:“是的,你不敢迴答,一定是這樣的,一定是這樣的。”
“王妃,您大概是昨夜裏沒睡好,先在床上躺一躺吧。”丫鬟看見王妃一臉深受打擊的樣子,忙要扶王妃賞床上躺躺,王妃搖頭:“我怎麽有情緒躺啊?我這心中,就像有什麽事兒發生一樣,怎麽都落不到底。”
兩人還在說著,程嬤嬤就氣喘籲籲地走進來,對王妃道:“王妃,京城有消息來了。”
“快傳!”王妃站起身,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來傳消息的並不是送信的人,而是周四的母親周大娘,周四寫信迴去,信是先送到他爹娘手中。周四的爹先拆開兒子寫的信看了,沉默了半響,又和自己媳婦商量了。
周大娘原本是服侍老楚王妃的宮女,後來被許配給周四的爹,這麽些年下來,對主人的那點忠心,已經轉成要自己全家豐衣足食平平安安了。聽完丈夫和兒子的意思,周大娘半天都沒說話,過了許久才道:“這件事,如果是真的,朝廷真要撤藩,那陛下不許人把消息傳出來是有的。”
周四的爹和媳婦商量的意思,就是媳婦怎麽說也是在宮裏待過幾年,又在老楚王妃身邊服侍了十來年,見識和別人不一樣,這會兒聽到自己媳婦這樣說,不由嚇了一跳:“那,東平郡王那邊,就……”
“什麽事兒都要等著陛下定奪,我們也就做了兩手準備,一邊好好地服侍王妃,另一邊呢,對東平郡王那邊,也要恭敬了,不能再像原先一樣。”周大娘可比自己男人有主意多了,略一思索就是這麽一句。這主意和周四信上說的差不多,周四的爹沉默了會兒才對周大娘道:“那,給王妃的信呢?”
“我送去就是。”周大娘說著歎氣:“哎,這藩王的事兒,也見得多了,像我們府上這樣,也是頭一遭。”
既然事情有自己媳婦做主,周四的爹也就不再多說,也歎了口氣。周大娘在家裏過了一夜,想了一晚上該怎麽安慰王妃,在家吃了早飯這才往王府裏來。王妃是知道周大娘的分量的,看見周大娘穿著端莊,神色也端莊,親自來送信。
王妃的心就更著急了,緩緩站起身對周大娘道:“不過一封尋常的信,怎麽就勞您親自送來。”
“給王妃請安。”周大娘規規矩矩地給王妃行禮後才對王妃道:“這信上說的,想來十分緊急,因此小的這才親自送來。王妃,小的從進宮到這會兒,也有六十來年了,什麽事兒都聽過見過了,世上的大事不外就是那麽幾件,您什麽都不要擔心。”
周大娘原本是宮女,老楚王和老楚王妃成親後,她作為被選中服侍老楚王妃的宮女離開皇宮跟隨老楚王妃前來藩地的事兒,王妃是很清楚的,這會兒見周大娘神色如此莊重,王妃隻覺得這封信有千斤重,遲遲沒有接過信。
程嬤嬤在旁也是心中打鼓,拿過周大娘手中的信,拆開後交到王妃手中。這信紙很薄,也不重,但王妃隻覺得自己不敢打開信,於是把信往周大娘那邊推去:“給我念念。”
周大娘早作了準備,接過信看了看,就開始念起來。開頭是很普通的,周四向王妃請安,稟告自己這一路的打聽,接著就是各種消息。聽說羅頃病重是實,王妃的心開始往上提,接著就是別的消息,有說羅頃已經好了的,也有說,羅頃已經不幸去世,陛下有意借此撤藩,因此下詔不許把這消息泄露出來,所以現在京城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