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暴怒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元子銘是他的私生子。
李無為剛剛從劉窮那兒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也不由咋舌,扶額歎息了一句:“這也太像那些話本小說當中的橋段了。”
不過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倒並不像那些話本小說當中所寫的一般水火不容,或者互相利用。周齊是真心元子銘的母親,對元子銘也是愛屋及烏,好得無以複加。
可惜他當時與元子銘母親元氏相識之時,正是他四處為了門派上門拜山,與人結仇的時候。兩人一見鍾情,一番花前月下,海誓山盟過後他想把元氏給帶迴門派,卻被她以牽掛家人為由拒絕。
周齊臨走時也不知道元氏已經懷了他的孩子,故而隻與元氏定下約定等他功成名就便來娶她。
後來等到慶淵派有所起色,他也算是闖出了自己的名號後再度迴到那個小村子的時候,元氏卻已不見了蹤影。他幾番打聽之下得知元氏早在幾年前就故去了。村裏人說她是積勞成疾而死,因為元氏父母病重,又隻有她一個獨女,不得已隻能由她一個人操持整個元氏。
十分諷刺的是這村子在周齊離開後,沒過幾年就被劃歸到了慶淵派勢力範圍之內。元氏的家境並不差,正是由於慶淵派無節製的剝削才會讓元家二老重病不治,導致元氏日夜操勞才能勉力維持生計。
周齊自然是不知道這番緣由,在他眼中門派的作為都是正當合理的。至於那些被剝削的村民們早就像受驚的鵪鶉一樣,一有風吹草動就惶恐不已,任勞任怨地供慶淵派榨取自己的油水,更別說膽大包天地跑到他麵前來挑明。
他為元氏的死而悲痛欲絕,但也僅限於此。讓他感到些許慰藉的是他在村中找到了元氏為自己生下的兒子,也就是元子銘。
元子銘那時尚且年幼,不明事理,並沒有痛恨周齊,隻把他當做尋常的陌生人來看待。
周齊就不一樣了,他剛把元子銘帶迴門派就通告了整個門派元子銘是他的兒子。無論元子銘有什麽要求,都會一一滿足,簡直是將他捧上了天。久而久之,元子銘感受到周齊對他的好,也就真心認可了他這個父親,並把慶淵派當作了自己的歸宿。
因為想要紀念元氏,周齊也並沒有把元子銘的姓給改過來,隻是讓他隨了母姓。
等到元子銘年歲漸長後,也逐漸猜到了當年他母親的死因。但他並沒有因此叛出慶淵派,反倒是主動開始接手各類門派雜事。
因為他習武的天資不高,周齊早已有讓他成為門派執事的想法,畢竟油水多,而且也算不上辛苦,更不用和人交手。如今看他也有這想法,自然是大喜過望。
元子銘想成為門派執事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讓別人都感受他曾經遭遇過的不幸,每當有人被他逼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總會看著那人的慘狀思考自己如果沒有一個好父親,會不會也淪落成這樣,並從中得到樂趣。
在他不斷努力剝削周圍村莊的百姓之下,吳轍原本隻給他個閑職打發周齊的想法也隨之改變。給了他長老之位和更大的權力,周齊看見自己的兒子為門派添磚加瓦,不禁老懷甚慰,隻覺自己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後繼有人,反正都是為門派做貢獻。
在元子銘行蹤不明後,慶淵派為了找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掘地三尺。不過他當時去到的山寨並不在慶淵派的勢力範圍內,而是他臨時起意在另一個大門派的勢力範圍內安排的暗子。
劉窮也有意遮掩了元子銘的死訊,畢竟慶淵派是最常找他麻煩的門派。即便這不能起到什麽實際效果,能惡心一番慶淵派也是好的。
雖然心中早已知道元子銘恐怕是兇多吉少,但周齊始終還抱有一線希望。此時聽到李無為的話語後,他心中的怒氣可想而知。
裁判席上人影一閃,再現身時周齊已經來到了演武台上。吳轍沒有出言阻攔,因為他知道自己攔不下周齊。更何況也沒必要攔,這台上的少年功夫的確是不差,但也算不上強。剛剛勝過萬瑞靠的無非就是那鬼魅般的輕功和一手勉強還算兩眼的劍法。
可是在真正的實力麵前,這些就像土雞瓦狗一般隨手可破。
周齊剛剛來到演武台上就悍然出手,完全沒有給李無為反應的時間。不過刹那之間,周齊就已到了李無為的身前,拳鋒已然臨身。
他看著自己的拳罡一點點逼近李無為的心髒,馬上就能大仇得報,麵上不由得開始流露出喜色。
可下一秒拳勢猛地停滯,周齊發覺自己胸口一痛,低頭看去發現李無為手上的長劍已經貫穿了他的胸口。
李無為漠然地看著他,眼中帶著一抹不屑:“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你連意象都不用也想殺我,有點太輕敵了吧。”
周齊半張著嘴,似乎還想說些什麽,拳上那濃厚的罡氣消散一空,那幾乎已經點在了李無為心口上的右拳無力地垂下,就連李無為的衣角都沒有擦到。
李無為抽迴自己的長劍,周齊的屍體沒了支撐,慢慢地倒在了地上。
演武場周圍死一般的寂靜,圍觀中的慶淵派弟子們幾乎陷入了瘋狂,覺得可能是自己早上沒睡醒出現了幻覺。
裁判席上剩下的四人此時也都收起了輕視之意,剛剛李無為殺周齊所用的招式很簡單,隻不過是在周齊和他之間近到一定距離,抓住周齊絕對來不及躲閃或是變招的時候揚起了長劍。在旁人眼中就好像是周齊主動撞上了李無為的長劍一般。
這四人也都是宗師,自然不會看不穿其中的門道。李無為能這麽輕易殺死周齊,固然有周齊輕敵,並未動用自己意象的原因,可李無為自始至終別說是意象,就連真氣都還沒動用過半分。
李無為手中的長劍指向剩下四人,輕輕點了點坐在中央的吳轍,淡然道:“敢問下一個送死的是哪一位?”
李無為剛剛從劉窮那兒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也不由咋舌,扶額歎息了一句:“這也太像那些話本小說當中的橋段了。”
不過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倒並不像那些話本小說當中所寫的一般水火不容,或者互相利用。周齊是真心元子銘的母親,對元子銘也是愛屋及烏,好得無以複加。
可惜他當時與元子銘母親元氏相識之時,正是他四處為了門派上門拜山,與人結仇的時候。兩人一見鍾情,一番花前月下,海誓山盟過後他想把元氏給帶迴門派,卻被她以牽掛家人為由拒絕。
周齊臨走時也不知道元氏已經懷了他的孩子,故而隻與元氏定下約定等他功成名就便來娶她。
後來等到慶淵派有所起色,他也算是闖出了自己的名號後再度迴到那個小村子的時候,元氏卻已不見了蹤影。他幾番打聽之下得知元氏早在幾年前就故去了。村裏人說她是積勞成疾而死,因為元氏父母病重,又隻有她一個獨女,不得已隻能由她一個人操持整個元氏。
十分諷刺的是這村子在周齊離開後,沒過幾年就被劃歸到了慶淵派勢力範圍之內。元氏的家境並不差,正是由於慶淵派無節製的剝削才會讓元家二老重病不治,導致元氏日夜操勞才能勉力維持生計。
周齊自然是不知道這番緣由,在他眼中門派的作為都是正當合理的。至於那些被剝削的村民們早就像受驚的鵪鶉一樣,一有風吹草動就惶恐不已,任勞任怨地供慶淵派榨取自己的油水,更別說膽大包天地跑到他麵前來挑明。
他為元氏的死而悲痛欲絕,但也僅限於此。讓他感到些許慰藉的是他在村中找到了元氏為自己生下的兒子,也就是元子銘。
元子銘那時尚且年幼,不明事理,並沒有痛恨周齊,隻把他當做尋常的陌生人來看待。
周齊就不一樣了,他剛把元子銘帶迴門派就通告了整個門派元子銘是他的兒子。無論元子銘有什麽要求,都會一一滿足,簡直是將他捧上了天。久而久之,元子銘感受到周齊對他的好,也就真心認可了他這個父親,並把慶淵派當作了自己的歸宿。
因為想要紀念元氏,周齊也並沒有把元子銘的姓給改過來,隻是讓他隨了母姓。
等到元子銘年歲漸長後,也逐漸猜到了當年他母親的死因。但他並沒有因此叛出慶淵派,反倒是主動開始接手各類門派雜事。
因為他習武的天資不高,周齊早已有讓他成為門派執事的想法,畢竟油水多,而且也算不上辛苦,更不用和人交手。如今看他也有這想法,自然是大喜過望。
元子銘想成為門派執事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讓別人都感受他曾經遭遇過的不幸,每當有人被他逼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總會看著那人的慘狀思考自己如果沒有一個好父親,會不會也淪落成這樣,並從中得到樂趣。
在他不斷努力剝削周圍村莊的百姓之下,吳轍原本隻給他個閑職打發周齊的想法也隨之改變。給了他長老之位和更大的權力,周齊看見自己的兒子為門派添磚加瓦,不禁老懷甚慰,隻覺自己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後繼有人,反正都是為門派做貢獻。
在元子銘行蹤不明後,慶淵派為了找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掘地三尺。不過他當時去到的山寨並不在慶淵派的勢力範圍內,而是他臨時起意在另一個大門派的勢力範圍內安排的暗子。
劉窮也有意遮掩了元子銘的死訊,畢竟慶淵派是最常找他麻煩的門派。即便這不能起到什麽實際效果,能惡心一番慶淵派也是好的。
雖然心中早已知道元子銘恐怕是兇多吉少,但周齊始終還抱有一線希望。此時聽到李無為的話語後,他心中的怒氣可想而知。
裁判席上人影一閃,再現身時周齊已經來到了演武台上。吳轍沒有出言阻攔,因為他知道自己攔不下周齊。更何況也沒必要攔,這台上的少年功夫的確是不差,但也算不上強。剛剛勝過萬瑞靠的無非就是那鬼魅般的輕功和一手勉強還算兩眼的劍法。
可是在真正的實力麵前,這些就像土雞瓦狗一般隨手可破。
周齊剛剛來到演武台上就悍然出手,完全沒有給李無為反應的時間。不過刹那之間,周齊就已到了李無為的身前,拳鋒已然臨身。
他看著自己的拳罡一點點逼近李無為的心髒,馬上就能大仇得報,麵上不由得開始流露出喜色。
可下一秒拳勢猛地停滯,周齊發覺自己胸口一痛,低頭看去發現李無為手上的長劍已經貫穿了他的胸口。
李無為漠然地看著他,眼中帶著一抹不屑:“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你連意象都不用也想殺我,有點太輕敵了吧。”
周齊半張著嘴,似乎還想說些什麽,拳上那濃厚的罡氣消散一空,那幾乎已經點在了李無為心口上的右拳無力地垂下,就連李無為的衣角都沒有擦到。
李無為抽迴自己的長劍,周齊的屍體沒了支撐,慢慢地倒在了地上。
演武場周圍死一般的寂靜,圍觀中的慶淵派弟子們幾乎陷入了瘋狂,覺得可能是自己早上沒睡醒出現了幻覺。
裁判席上剩下的四人此時也都收起了輕視之意,剛剛李無為殺周齊所用的招式很簡單,隻不過是在周齊和他之間近到一定距離,抓住周齊絕對來不及躲閃或是變招的時候揚起了長劍。在旁人眼中就好像是周齊主動撞上了李無為的長劍一般。
這四人也都是宗師,自然不會看不穿其中的門道。李無為能這麽輕易殺死周齊,固然有周齊輕敵,並未動用自己意象的原因,可李無為自始至終別說是意象,就連真氣都還沒動用過半分。
李無為手中的長劍指向剩下四人,輕輕點了點坐在中央的吳轍,淡然道:“敢問下一個送死的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