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第一場雪,洋洋灑灑的飄落下來,不一會就鋪滿了整個院子。
臨窗的大炕上,顧硯初端端正正的坐在炕桌旁背書,他的左手搭在脈枕上,而為他診脈的正是一臉認真的曼舟。
她白皙的手指在他的手腕上按來按去,一會沉思,一會點頭。
最後她收迴手,一本正經道:“脈象有力而緊繃,顧秀才,你的心有些亂呀。”
顧硯初似笑非笑道:“還請娘子為我開個方子。”
她伸出一根食指,在他的眼前晃了晃:“本姑娘從不輕易出手。”
笑鬧間,阿香從外麵走進來:“姑娘,夫人請您過去一趟。”
曼舟見她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便問道:“出了什麽事?”
“是楊家兩姐妹過來了,夫人讓您過去有事要商量。”
顧硯初合上書:“我陪你一起過去吧。”
臨近年關,“琳琅居”的生意異常的好,何掌櫃基本上包攬了上午做出來的所有吃食。
楊家兩姐妹十分勤勞能幹,每天天不亮就來水杉胡同,將周嬤嬤做好的東西抬迴去,下午賣完了吃食關上鋪子以後,她們還繡些帕子拿去賣。
喬氏對她們毫不吝嗇,兩姐妹來城裏的才幾個月,已經賺了不少的銀子。
曼舟和顧硯初剛剛邁出房門,就見到在院子裏搶著和木澤掃雪的朱三江。
看到他們兩個出來,朱三江趕忙扔了掃帚跑過來,點頭哈腰道:“顧,顧大哥,顧夫人。”
自從見了在顧硯初成親那日露麵的崔敏憲以後,朱大同在家裏左思右想,越想就越覺得這個顧秀才與崔家的關係不一般。
崔家是什麽人家,那是可皇後娘娘的母家,崔敏憲又是皇後娘娘的親弟弟,這麽多年,從來沒聽說過崔家有人參加過什麽人的成親禮。
前些日子又從京城裏傳來了消息,盧家失勢,太子複位,聖上每日都要召太子陪伴左右。
而且還有謠傳說,太子這些年其實一直就隱藏在青州,說不定顧硯初早就暗中攀上了太子。
朱大同又想起了兒子當初在攀雲山被打的事情,過後他讓王成冄去暗中查了,打了朱三江的正是吏部尚書霍大人的兒子霍汀,而那天和霍汀在一起的便是顧硯初。
他兒子朱三江雖然在學業上一塌糊塗,但勝在頭腦靈活,最善於左右逢源,那股機靈勁是無人能比的。
朱大同連著幾天都是徹夜難眠,想明白了以後,心中便有了主意。
他喚來了兒子,將自己的分析仔細的說了,朱三江聽了心中也是震驚不小。
父子兩個商量了半日,隨後便一拍即合拿定了主意,顧硯初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一定要牢牢抱緊他的大腿。
“朱公子?你怎麽來了?”顧硯初見朱三江的身上已經落了不少雪,看來是來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朱三江搓著有些發紅的手:“我在家中也沒什事,想著公子你這裏仆人有些少,便過來看看有什麽能做的。”
曼舟心中腹誹:“這個朱三江可真奇怪,堂堂同知大人的公子,竟然要到自己家來,和奴才搶活幹。”
顧硯初盯著他看了一會,也不多言,而是拉著曼舟的手往喬氏那去。
朱三江見顧硯初沒有趕他走的意思,便也殷勤的跟了上去。
曼舟去了喬氏的屋子,顧硯初喚了朱三江去對麵的屋裏說話。
楊春蘭的眼睛腫的像桃子一樣,楊春妮也在一旁抹著眼淚。
“出了什麽事?”曼舟坐到了喬氏對麵的炕上。
楊春妮吸了吸鼻子道:“昨天未時,鋪子裏的吃食就全部賣完了,我們姐妹想著已經很久沒迴去了,就買了些吃的迴村子。剛進院子,就看到我祖母用棍子在抽打我三妹,說她偷了家裏的雞蛋。”
曼舟的眉頭微微皺起,麵上也像抹了一層寒霜:“然後呢?”
她繼續說道:“我和大姐便衝上去攔,不讓她再打春花,推搡之間,楊樹林搶走了我們的包袱,那裏麵全是我們買給爹娘和三個妹妹的東西。”
“我祖母見我們拿了這麽多好東西迴來,又伸手和我們要銀子,幸好我們將銀子都放在了琳琅居,沒有帶迴去。”
曼舟深吸了口氣,壓了壓心中的怒氣:“楊嬸嬸呢?”
楊春蘭答道:“我娘被我祖母支到河邊洗衣裳去了,雖然分家了,但我爹的腿還需要拄著棍子才行。我祖母就是欺負我們家沒有男人,我三妹根本沒有偷雞蛋,那雞蛋是楊樹林偷吃的。”
說到這裏,楊春蘭好像突然又想到了什麽,掩麵哭了起來。
喬氏歎了口氣,輕輕拍著她的肩膀,小聲的勸慰著。
楊春妮的胸脯劇烈的起伏著,她恨聲說道:“喬嬸嬸,曼舟,我祖母還越過我爹娘,給我大姐定了一門親事。”
“什麽親事?”喬氏抬頭問道。
“是水灣村的一戶姓翟的人家,那老翟頭都五十多歲了,是個死了老婆的鰥夫,家裏還有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女兒。祖母已經收了老翟頭十兩銀子的聘禮。”
喬氏氣極:“這叫什麽事,老楊太太也太不像話了,好好的一個大姑娘許給老頭子做續弦,她的心怎麽這麽歹毒。”
曼舟問道:“楊嬸嬸怎麽說?”
楊春蘭哭著道:“我娘自是死都不肯,可我爹走路還不利索,家裏也沒有男人做主,我祖母仗著我二叔一家幫著,到時候肯定會強行把我嫁過去。”
她咬了咬嘴唇接著道:“我娘說讓我這段時間就在城裏躲一躲,不要迴青河村。”
曼舟思量著說道: “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你也不可能永遠不迴村子。反正都已經分家了,分得的那一畝地也不頂什麽用,倒不如趁早也搬進城裏,你們手裏的銀子在城裏租個小院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曼舟的話讓楊春蘭心中一動,她們姐妹兩個在琳琅居的這幾個月裏,喬氏給的工錢加上賣繡品得的銀錢也有九兩多了,租個小院子的確算不得什麽難事。
這時周嬤嬤挑了門簾子進來,說道:“娘子,姑娘,姑爺那邊說有位朱公子,願意出麵解決此事。”
喬氏問道:“哪個朱公子?”
周嬤嬤答道:“就是咱們姑娘和姑爺成親那日,忙前忙後最辛苦的那個公子。”
喬氏驚訝:“是同。。。”
她險些就要將“同知朱大人家的公子”這句話說出來,又急忙止住了。
曼舟見狀,對楊家姐妹說道:“既然有人願意出麵幫忙,那春蘭姐姐,你們就趕快先租個小院子吧,也好盡快讓楊大叔和楊嬸嬸他們早點搬過來。”
臨窗的大炕上,顧硯初端端正正的坐在炕桌旁背書,他的左手搭在脈枕上,而為他診脈的正是一臉認真的曼舟。
她白皙的手指在他的手腕上按來按去,一會沉思,一會點頭。
最後她收迴手,一本正經道:“脈象有力而緊繃,顧秀才,你的心有些亂呀。”
顧硯初似笑非笑道:“還請娘子為我開個方子。”
她伸出一根食指,在他的眼前晃了晃:“本姑娘從不輕易出手。”
笑鬧間,阿香從外麵走進來:“姑娘,夫人請您過去一趟。”
曼舟見她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便問道:“出了什麽事?”
“是楊家兩姐妹過來了,夫人讓您過去有事要商量。”
顧硯初合上書:“我陪你一起過去吧。”
臨近年關,“琳琅居”的生意異常的好,何掌櫃基本上包攬了上午做出來的所有吃食。
楊家兩姐妹十分勤勞能幹,每天天不亮就來水杉胡同,將周嬤嬤做好的東西抬迴去,下午賣完了吃食關上鋪子以後,她們還繡些帕子拿去賣。
喬氏對她們毫不吝嗇,兩姐妹來城裏的才幾個月,已經賺了不少的銀子。
曼舟和顧硯初剛剛邁出房門,就見到在院子裏搶著和木澤掃雪的朱三江。
看到他們兩個出來,朱三江趕忙扔了掃帚跑過來,點頭哈腰道:“顧,顧大哥,顧夫人。”
自從見了在顧硯初成親那日露麵的崔敏憲以後,朱大同在家裏左思右想,越想就越覺得這個顧秀才與崔家的關係不一般。
崔家是什麽人家,那是可皇後娘娘的母家,崔敏憲又是皇後娘娘的親弟弟,這麽多年,從來沒聽說過崔家有人參加過什麽人的成親禮。
前些日子又從京城裏傳來了消息,盧家失勢,太子複位,聖上每日都要召太子陪伴左右。
而且還有謠傳說,太子這些年其實一直就隱藏在青州,說不定顧硯初早就暗中攀上了太子。
朱大同又想起了兒子當初在攀雲山被打的事情,過後他讓王成冄去暗中查了,打了朱三江的正是吏部尚書霍大人的兒子霍汀,而那天和霍汀在一起的便是顧硯初。
他兒子朱三江雖然在學業上一塌糊塗,但勝在頭腦靈活,最善於左右逢源,那股機靈勁是無人能比的。
朱大同連著幾天都是徹夜難眠,想明白了以後,心中便有了主意。
他喚來了兒子,將自己的分析仔細的說了,朱三江聽了心中也是震驚不小。
父子兩個商量了半日,隨後便一拍即合拿定了主意,顧硯初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一定要牢牢抱緊他的大腿。
“朱公子?你怎麽來了?”顧硯初見朱三江的身上已經落了不少雪,看來是來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朱三江搓著有些發紅的手:“我在家中也沒什事,想著公子你這裏仆人有些少,便過來看看有什麽能做的。”
曼舟心中腹誹:“這個朱三江可真奇怪,堂堂同知大人的公子,竟然要到自己家來,和奴才搶活幹。”
顧硯初盯著他看了一會,也不多言,而是拉著曼舟的手往喬氏那去。
朱三江見顧硯初沒有趕他走的意思,便也殷勤的跟了上去。
曼舟去了喬氏的屋子,顧硯初喚了朱三江去對麵的屋裏說話。
楊春蘭的眼睛腫的像桃子一樣,楊春妮也在一旁抹著眼淚。
“出了什麽事?”曼舟坐到了喬氏對麵的炕上。
楊春妮吸了吸鼻子道:“昨天未時,鋪子裏的吃食就全部賣完了,我們姐妹想著已經很久沒迴去了,就買了些吃的迴村子。剛進院子,就看到我祖母用棍子在抽打我三妹,說她偷了家裏的雞蛋。”
曼舟的眉頭微微皺起,麵上也像抹了一層寒霜:“然後呢?”
她繼續說道:“我和大姐便衝上去攔,不讓她再打春花,推搡之間,楊樹林搶走了我們的包袱,那裏麵全是我們買給爹娘和三個妹妹的東西。”
“我祖母見我們拿了這麽多好東西迴來,又伸手和我們要銀子,幸好我們將銀子都放在了琳琅居,沒有帶迴去。”
曼舟深吸了口氣,壓了壓心中的怒氣:“楊嬸嬸呢?”
楊春蘭答道:“我娘被我祖母支到河邊洗衣裳去了,雖然分家了,但我爹的腿還需要拄著棍子才行。我祖母就是欺負我們家沒有男人,我三妹根本沒有偷雞蛋,那雞蛋是楊樹林偷吃的。”
說到這裏,楊春蘭好像突然又想到了什麽,掩麵哭了起來。
喬氏歎了口氣,輕輕拍著她的肩膀,小聲的勸慰著。
楊春妮的胸脯劇烈的起伏著,她恨聲說道:“喬嬸嬸,曼舟,我祖母還越過我爹娘,給我大姐定了一門親事。”
“什麽親事?”喬氏抬頭問道。
“是水灣村的一戶姓翟的人家,那老翟頭都五十多歲了,是個死了老婆的鰥夫,家裏還有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女兒。祖母已經收了老翟頭十兩銀子的聘禮。”
喬氏氣極:“這叫什麽事,老楊太太也太不像話了,好好的一個大姑娘許給老頭子做續弦,她的心怎麽這麽歹毒。”
曼舟問道:“楊嬸嬸怎麽說?”
楊春蘭哭著道:“我娘自是死都不肯,可我爹走路還不利索,家裏也沒有男人做主,我祖母仗著我二叔一家幫著,到時候肯定會強行把我嫁過去。”
她咬了咬嘴唇接著道:“我娘說讓我這段時間就在城裏躲一躲,不要迴青河村。”
曼舟思量著說道: “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你也不可能永遠不迴村子。反正都已經分家了,分得的那一畝地也不頂什麽用,倒不如趁早也搬進城裏,你們手裏的銀子在城裏租個小院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曼舟的話讓楊春蘭心中一動,她們姐妹兩個在琳琅居的這幾個月裏,喬氏給的工錢加上賣繡品得的銀錢也有九兩多了,租個小院子的確算不得什麽難事。
這時周嬤嬤挑了門簾子進來,說道:“娘子,姑娘,姑爺那邊說有位朱公子,願意出麵解決此事。”
喬氏問道:“哪個朱公子?”
周嬤嬤答道:“就是咱們姑娘和姑爺成親那日,忙前忙後最辛苦的那個公子。”
喬氏驚訝:“是同。。。”
她險些就要將“同知朱大人家的公子”這句話說出來,又急忙止住了。
曼舟見狀,對楊家姐妹說道:“既然有人願意出麵幫忙,那春蘭姐姐,你們就趕快先租個小院子吧,也好盡快讓楊大叔和楊嬸嬸他們早點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