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就是一直以來被詬病的金雞,確實,金雞獎的區域保護也很重,因為無欲無求,所以它可以任『性』。


    2005年起,金雞獎將申報範圍擴大到港澳台地區。2011年,金雞獎全新開放政策,凡是在大陸取得龍標(上映許可證)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參加金雞獎評選,不再具有地域保護。


    金雞獎被認為不如金馬,金像權威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它的製度,它是兩年一選的,這樣的周期,必然導致了時效的嚴重滯後『性』。


    因為等輪到它評選時,很多影片已經先被金馬獎、金像獎評選過一輪,甚至兩輪了,也就完全起不到鼓勵新影人的效果。


    其次,金雞獎有個不成文的默認慣例,影帝從不二封,影後除了早年的潘紅、鞏黎、宋春黎三位演技出類拔萃的前輩,分別獲得了3次、2次、2次獎外,之後也從不二封。


    這個規矩,大概是源自計劃經濟時代,大家要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一個人演技再好也不讓吃獨食的風氣。


    所以之前已經得過獎的演員,無論新作品展現出來的演技何等出『色』,也幾乎肯定不會再得獎。


    典型的例子,13年金雞獎,張紫怡的《一代宗師》宮二,作為十年一出級別的傑作,橫掃了華語圈的金馬、金像、百花、華表四大獎,此外類似亞太影後、導協影後等次一級獎項,加起來一共拿了12個。


    唯獨在金雞獎失利了,輸給了小宋佳的《蕭紅》。


    這樣絕不合理的慣例,無疑極大削弱了獎項本身的公信力,評選揭曉後每每讓公眾嘩然。


    此外,既然慣例是帝後不二封,但是之前的影帝影後,當屆有好片子時照樣要被提名陪跑,來保障提名的含金量,但也隻能是陪跑,


    這些優秀影人自己都知道,肯定不會再得獎,所以也就不會再重視獎項本身,如果懶得給舉辦方麵子的話,都找各種借口不出席,又削弱了頒獎典禮的星光程度和受關注度。


    在金馬獎和金像獎近年來都時常頒獎給內地最優秀影人,借此抬高其自身含金量和影響力的同時。


    金雞獎卻長期堅持給那些票房慘淡的嚴肅題材、小眾藝術電影頒獎,完全不重視商業明星的惡果,便是商業流量為王的演藝圈也不再重視。


    而論本身規格又比不上華表獎這樣的『政府』獎,所以經常出現獲得提名者都大半不到場的難堪境遇。


    至於百花?那就不用說了,作為一個觀眾選擇出來的獎項,它的可『操』作『性』實在太多了,根本沒有說的意義。


    港台影圈可以常年用金馬獎金像獎提名,來捧他們自己的新生代藝人,(如伊能景、陳顏希、林怡晨、許維甯、宋雲樺、吳珂熙、顏卓靈、何韻師、張榕榕、楊雅惠……,還有最新的尹歆,這些知名或不知名兩地藝人,居然都有金馬影後提名)


    而目前內地的新生代演員,想要得金雞獎基本不用指望,像周冬鈺這樣優秀的演員也隻能混個提名,還是在金馬已經封後、演技得到業內充分認可之後。


    再加上2年1屆的評獎周期,金雞獎在推廣和鼓勵自己新人力度上,就完全沒辦法和金像獎金馬獎相比了。


    所以,才會造成了現在內地的一些新導演,新演員,並沒有被金雞獎鼓勵的可能,反而是先爭取到了金馬獎金像獎的提名和獎項,從此走紅。


    他們既然是在極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下取得的成就,論含金量自然遠遠高過同樣拿金馬金像提名的港台藝人,本身實力肯定名至實歸。


    這當然更就給許多人一種「金馬獎、金像獎積極鼓勵內地有實力新人」的印象。


    從前金雞獎約定俗成的“帝後不二封”的初衷,本應是內地影人中演技好的實力派演員實在太多,盡可能讓大家都有獎得,這也是金雞獎出現雙黃蛋最多的原因,不僅僅是所謂的排排坐,分果果,而是規則限製的。


    雖然如此,金雞獎還是有自己獨特優點的,雖然是故作高冷、特立獨行,卻也獨樹一幟,非其他任何獎項所能取代,依舊是華語影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評出的演技獎,除卻個別年份例外,大都是極專業的頂級水準,華語獎項無出其右者。每次拿獎的片子和演員可能都很冷門,很多人之前聽都沒聽過,但演技從來不用懷疑。


    比如2015年,趙燕子憑《親愛的》李紅琴,已經拿了金像影後,卻在金雞獎大熱倒灶,輸給《諾日吉瑪》的巴德瑪;讓多少影『迷』在莫名其妙之餘,吐槽金雞獎不知所謂,整天去鼓勵少數民族大媽的“素人本『色』演出”。


    殊不知巴德瑪女士雖然沒什麽知名度,但根本不是他們想當然的業餘演員。


    她從前是個內蒙的歌手,36歲時被一個俄國導演選中,主演影片《套馬杆》,拿了威尼斯影展最高獎金獅獎,並獲得奧斯卡外語片的五強提名;


    她也是我國內地女演員和歐洲三大影展、和奧斯卡結緣的第一人,時間是1991年,比後來蜚聲海內外的鞏黎還要更早。


    而巴德瑪女士在《諾日吉瑪》的表演,已經拿了俄洛斯和伊郎等3個國外電影節的影後,演技是絕對被認可的;


    而巴德瑪在演藝圈名不見經傳,是因為她常年在演話劇,極少參演影視劇。而我國各大話劇團這樣的老戲骨實在太多了,誰給個機會出來,演技都足以輕鬆吊打一線當紅明星。


    為什麽金雞獎經常所謂“爆冷”,就是專家評委們更尊重老戲骨的專業水準,而非光鮮的大明星,可惜能給他們的獎項,實在太少,太少。


    其次,正因為金雞極注重專業水準,而非演員本身的星光或者說知名度,因此對實力派演員的發掘『性』和預見『性』是非常強大的。


    很多得獎時還是“小透明爆冷”的影帝影後,等他們走紅以後,觀眾們才心服口服,確實是演技精湛,名至實歸。


    小陶虹《黑眼睛》金雞封後,時年26歲,之後再主演《春光燦爛豬八戒》而成名;


    餘楠《驚蟄》金雞封後,時年28歲,之後再主演《圖雅的婚事》問鼎柏林金熊獎,然後連接商業大片女主,《無人區》《智取威虎山》《戰狼》,成為一線女星;


    當然還有後來大紅特紫的“達康書記”吳崗,他在《鐵人》演王進喜,拿金雞影帝,贏的還是《集結號》拿了金馬、華表、百花三料影帝的張函予,


    夏宇《警察有約》、劉火化《美人草》,金雞封帝,時年都是26歲;


    袁荃,22歲到25歲,《上海紀事》《春天的狂想》《藍『色』愛情》《美麗的大腳》4部電影分別拿了2次金雞影後提名,2個金雞女配;


    張子怡,27歲,《茉莉花開》獲得金雞影後;


    所以,單看看這些名字,誰能說金雞獎不鼓勵和發掘優秀新人?誰能說金雞獎獲獎者的含金量低?


    還有諸如陳道銘《我的1919》,蔣文麗《立春》,孫醇《秋喜》,鄭振瑤《美麗上海》,金雅琴《我們倆》,戈治均《押解的故事》,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對這許多職業定位是“演員”而非“明星”的藝術家老師來說,一次金雞獲獎經曆,可能就是他們一輩子演藝生涯最重要最光輝的一瞬間了,此外,和那些光鮮大明星便再無交集。


    那些網絡影(港)評(台)人(粉)們,一邊整天鄙視《戰狼》鄙視《泰囧》,嚷嚷什麽票房不能代表電影的一切,並借此常年吹捧香江灣灣獎項如何權威與公正;


    一邊又對過去幾十年裏,真正給予了那麽多冷門文藝電影、實力派演員、表演藝術家予以肯定、甚至是最大肯定的金雞獎,如此不屑一顧;


    明明完全不加了解,便隨便加以“黑幕”“不公”等罪名,哪怕這些電影是他們從來沒看過,甚至聽都沒聽過的。


    這種**『裸』的雙重標準,何其不公?他們的邏輯,難道能夠自圓其說麽?


    歸根結底,還是這些影(港)評(台)人(粉)們,思想根子上就不對頭,對但凡和“體製”沾邊的獎項,抱著骨子裏的敵視和不滿情緒;對內地自己的獎項、演員乃至於一切,更是自卑自輕自賤,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


    在我國國力日益強大,新一代網民尤其充滿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時候,這些人卻仍舊受了娛樂圈港台資本勢力的影響和洗腦,甚至自覺不自覺地為虎作倀,為其助力四處鼓吹;


    所以說,這些人實在是跪得時間太久,根深蒂固的軟骨症,而他們對金雞獎的種種抹黑和攻擊,更基本上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金雞獎數十年來,到目前為止,觀眾口碑最差最受詬病的獲獎者,大約就是黃大明了,這也是金雞獎難得走眼的一次。


    然而當時《中國合夥人》,確實是票房口碑雙豐收,5.4億票房高居2013年度華語片第五名,黃大明的“成冬青”一角也是他演藝生涯中難得的高峰,一掃過往印象,讓觀眾們也大為改觀,好感度上升不少。


    所以當時他又接拍《精忠嶽飛》時,也沒多少人覺得他不配演嶽飛這等千古英雄,足以說明他那時的聲譽還是相對不錯的。


    誰想到他後麵連續是《白發魔女》《何以簫聲默》《大鬧好萊塢》等圈錢爛片,票房和口碑雙撲,自身演技表現惡劣,招致大眾惡評,徹底敗壞了自己的口碑。


    黃大明的例子,是獲獎者自己太不愛惜羽『毛』,其獲獎作品原來不是良好起點,而是生涯不可複製之最高峰。但卻不能因此牽累獎項的含金量。


    正如這些年,同樣也有一些好萊塢前巨星甚至是奧斯卡影帝,連續拍爛片到聲譽下滑,甚至淪落到華夏來和小鮮肉小鮮花們配戲,演的還是國產圈錢爛片。


    阿德裏安·布勞迪,尼古拉斯·凱奇,說的就是你們兩位,甚至邁克爾·道格拉斯也可能是下一位……


    ——奧斯卡獎的權威『性』和含金量,難道就會因這幾位奧斯卡影帝的墮落而降低和蒙塵麽?


    因此,亦足以說明,影(港)評(台)人(粉)們整天單抓黃大明這個個例來攻擊金雞獎,是何等以偏概全,你們敢連奧斯卡金像獎也否決了麽?


    我們這裏不罔評三金到底那個更具含金量,也不罔坪哪個更有權威『性』。


    金雞與金馬的成立與存在各有自己的時代背景,各有自己的訴求,自然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什麽?金像獎?那玩意真的沒有任何優點,有人說過內地拿金像獎影帝的難度比歐洲三金還要難,僅次於它的前輩奧斯卡金像獎。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華娛之縱橫》,微信關注“或者”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坐看南風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坐看南風吹並收藏華娛之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