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淥水亭甲子習劍錄
神話水滸:從鎮壓天罡地煞開始 作者:陳風暴烈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白了。”
聲音頓了頓,張太公一杵杖,砰砰一連響了兩下,砸在地磚上。
一旁的丫鬟才反應過來,攙扶著他起身。
張老太公握杖的手一拱就欲朝李吉等一眾軍漢下拜。
李吉連忙阻止。
就聽張太公言稱:“多謝諸位軍爺救我闔家老小性命,沒想到王道人那廝竟是奔著我家財而來,小老兒至今才明白事情真相,全仰仗李都頭了。”
“老人家不必多禮,我們也不過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罷了。”
李吉連忙與其客套了兩句,然後才讓一眾兄弟,先後入座。
大鍋中霧氣翻滾升騰,鍋裏煮著些牛羊肉來。
牛自然是老死的牛。
羊則是從保正家中牽來的。
一米多長的蜈蚣屍塊,甲殼,往地上一擺,張太公自然也就信了李吉的話。
其他的鄉人也趕赴張宅,望著那一地駭人的精怪屍軀,嘖嘖稱奇。
除掉山中怪物,保住了墳庵風水,陰宅平安。
張太公自然也樂得請鄉鄰吃一杯酒水。
大鍋煮肉就是鄉鄰裏外最樸實無華的快樂。
普通的老百姓一年到頭,能夠吃肉的次數屈指可數。
大灶往地上一架,候著大鍋,端碗等肉吃的百姓則是圍了足足兩圈。
當然,李吉一行的軍漢則是人人都有位置。
尤其是李吉更是高坐於僅次張太公的上位。
“要說羊肉,還是得配些辣菜,滋味才更鮮美。”、“蔥、薑、蒜、藠頭、辣蓼、茱萸、芥末,隨便搞一點往裏麵一扮,再裹上一大口羊肉,吃起來簡直賽過神仙。”、“俺小時家宅尚未落寞,有幸食過一次。當時配上辣腳菜……”
杜順正在誇誇其談。
“什麽是辣腳菜?”
韓當冷不防問了一句。
“唉,辣腳菜就是把芥菜的根莖洗淨,去皮,切成條,封缸醃製半個月,起缸。如果隻醃製一夜,且澆上醋和小磨油,就是辣菜。東京最火熱的小吃呢,另外能配麵食吃。”
杜順不愧是開封府待過的,說起這些吃食可謂是頭頭是道。
“哦。”
韓當應了一聲,不慌不忙地起身,走到另一口鍋邊,起了一勺熱油,澆入碗中。
呲的一聲,香味彌漫開來。
嫋嫋的香油氣混著肉的氣味,讓院中不少的老百姓都露出沉醉的表情。
縱是以往過大年也不及今日一場宴席。
“韓大膽給我也來一勺。”
李吉順勢把自家的碗給遞過去。
韓當直接接過,嘴裏卻嘟囔著說:“哥哥,殺那千足蟲如何不把俺給叫上,如今千足蟲甲殼製甲,卻是不好向杜大哥開口。”
“你這廝胡說什麽。一副蟲甲就要耗了千足蟲七七八八的殼子,剩下的邊角料,杜兄弟還要拿來研究。你寸功未立盡說些屁話。”
一旁何青雲嗬斥韓當一句。
“俺若是披甲,那也是能擋百十的好漢。”
韓當把澆了一勺香油的瓷碗遞給李吉,且與何青雲爭辯起來。
不過,這話說的極為小聲。
哼,何青雲冷哼一聲,正欲再說點什麽。
“行了。”
李吉淡淡說了一句,把兩人叫停。
“往後少不了你們作戰的,都有機會。”
李吉獨斷說道,又不輕不重嗬斥了韓當一句,“再說,那一件蟲甲潑了金汁,韓大膽你也不嫌臭啊。”韓當聞言,一隻手摸著後腦勺嘿嘿傻笑。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吃飽喝足的幾個軍漢推起了牌九,耍點小錢。
李吉卻是找上張老太公。
“老太公可識字吧?”
李吉問道。
“倒也認得一些,老朽是神宗時期的生員,倒也識得些字來。”
張老太公捋了捋胡須迴答說道,說起功名盡管隻是一個秀才,卻也足以讓人自傲。
十裏八鄉如張太公者,屈指可數。
“這樣啊。”
李吉聞言不由一喜,心中難掩興奮。
“那你幫我看看這個。”
說話間,李吉把隨身攜帶的一部薄薄的冊子拿了出來。
黃殼子封麵寫著一行草書,李吉勉強認全,依稀分辨上麵是——《淥水亭甲子習劍錄》,這部秘籍自然是殺掉王道人爆出來的。
這年頭,沒想到真會有人把武功秘籍隨身攜帶,倒是讓李吉謀了個好機緣。
王道人禦劍飛射,那兩柄短劍,盡管搖搖晃晃,卻也是離掌三尺有餘。
當時那一幕,李吉看得格外清楚。
他見識過玉嬌枝的道術,對如此奇景自然能夠馬上接受。
劍仙嘛!
曆朝曆代,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之上都不乏這些人的傳說。
真正讓李吉驚喜的一點在於眼下的收獲。
倘若自己真能修煉出劍仙神通,禦劍飛天,那更進一步,長生久視會不會有望?
都長生久視了,再做一個皇帝不過分吧?
未來酋長,那也是理所當然咯?
這些美好的幻象一晃而過,真正翻開秘籍的一刻,李吉傻眼了。
十個字中七八個不認識,其中夾著一些符籙圖文。
“這不是空入寶山?”
抱著有棗沒棗摟一竿子,李吉請教起張太公來。
人老奸馬老滑,活這麽久總該比年輕人多一些見識。
張太公接過黃殼子秘籍,不徐不疾地翻看了一遍,片刻後與李吉說教起來,倒也讓李吉很有一些收獲。
淥水亭是一處地名,整個秘籍名字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在淥水亭修煉了一甲子的劍術。
如今寫成冊子,傳給後世。
是淥水亭,而非綠水亭。
淥水自古以來都被文人鍾愛,隻因文人騷客皆離不開一個“酒”字。
而醽醁則是一種美酒的名字。
“淥水出豫章康樂縣,其閑烏程鄉有井,官取水為酒,與湘東酃酒年常獻之。或曰酃湖水綠,故名酃綠,加酉為酃醁。”
“山穀道人曾經作詞稱讚‘萬裏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豪情不輸給李青蓮。”
張太公詳細地向李吉介紹道。
山穀道人是誰,這話李吉沒好意思問。
反正是個名人,不提也罷。
誰知張老太公話鋒卻又一轉。
“不過此書之上多有道教密語,恐怕隻有道脈中人,才能解讀出一二來。”
張老太公翻閱一遍後雙手遞給李吉。
“若是這般倒也無妨,我自尋個道人一問便知。”
李吉把書籍收起貼身放好。
從張宅休整一番,第三日的清晨,太陽一出來,李吉就趕著車馬,繼續朝青州出發。
他思忖好一陣,最後決定自己取道官路,而讓兩個扈從隊伍從小路跟上就是。
不然照著之前的速度走下去。
猴年馬月能到青州?
聲音頓了頓,張太公一杵杖,砰砰一連響了兩下,砸在地磚上。
一旁的丫鬟才反應過來,攙扶著他起身。
張老太公握杖的手一拱就欲朝李吉等一眾軍漢下拜。
李吉連忙阻止。
就聽張太公言稱:“多謝諸位軍爺救我闔家老小性命,沒想到王道人那廝竟是奔著我家財而來,小老兒至今才明白事情真相,全仰仗李都頭了。”
“老人家不必多禮,我們也不過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罷了。”
李吉連忙與其客套了兩句,然後才讓一眾兄弟,先後入座。
大鍋中霧氣翻滾升騰,鍋裏煮著些牛羊肉來。
牛自然是老死的牛。
羊則是從保正家中牽來的。
一米多長的蜈蚣屍塊,甲殼,往地上一擺,張太公自然也就信了李吉的話。
其他的鄉人也趕赴張宅,望著那一地駭人的精怪屍軀,嘖嘖稱奇。
除掉山中怪物,保住了墳庵風水,陰宅平安。
張太公自然也樂得請鄉鄰吃一杯酒水。
大鍋煮肉就是鄉鄰裏外最樸實無華的快樂。
普通的老百姓一年到頭,能夠吃肉的次數屈指可數。
大灶往地上一架,候著大鍋,端碗等肉吃的百姓則是圍了足足兩圈。
當然,李吉一行的軍漢則是人人都有位置。
尤其是李吉更是高坐於僅次張太公的上位。
“要說羊肉,還是得配些辣菜,滋味才更鮮美。”、“蔥、薑、蒜、藠頭、辣蓼、茱萸、芥末,隨便搞一點往裏麵一扮,再裹上一大口羊肉,吃起來簡直賽過神仙。”、“俺小時家宅尚未落寞,有幸食過一次。當時配上辣腳菜……”
杜順正在誇誇其談。
“什麽是辣腳菜?”
韓當冷不防問了一句。
“唉,辣腳菜就是把芥菜的根莖洗淨,去皮,切成條,封缸醃製半個月,起缸。如果隻醃製一夜,且澆上醋和小磨油,就是辣菜。東京最火熱的小吃呢,另外能配麵食吃。”
杜順不愧是開封府待過的,說起這些吃食可謂是頭頭是道。
“哦。”
韓當應了一聲,不慌不忙地起身,走到另一口鍋邊,起了一勺熱油,澆入碗中。
呲的一聲,香味彌漫開來。
嫋嫋的香油氣混著肉的氣味,讓院中不少的老百姓都露出沉醉的表情。
縱是以往過大年也不及今日一場宴席。
“韓大膽給我也來一勺。”
李吉順勢把自家的碗給遞過去。
韓當直接接過,嘴裏卻嘟囔著說:“哥哥,殺那千足蟲如何不把俺給叫上,如今千足蟲甲殼製甲,卻是不好向杜大哥開口。”
“你這廝胡說什麽。一副蟲甲就要耗了千足蟲七七八八的殼子,剩下的邊角料,杜兄弟還要拿來研究。你寸功未立盡說些屁話。”
一旁何青雲嗬斥韓當一句。
“俺若是披甲,那也是能擋百十的好漢。”
韓當把澆了一勺香油的瓷碗遞給李吉,且與何青雲爭辯起來。
不過,這話說的極為小聲。
哼,何青雲冷哼一聲,正欲再說點什麽。
“行了。”
李吉淡淡說了一句,把兩人叫停。
“往後少不了你們作戰的,都有機會。”
李吉獨斷說道,又不輕不重嗬斥了韓當一句,“再說,那一件蟲甲潑了金汁,韓大膽你也不嫌臭啊。”韓當聞言,一隻手摸著後腦勺嘿嘿傻笑。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吃飽喝足的幾個軍漢推起了牌九,耍點小錢。
李吉卻是找上張老太公。
“老太公可識字吧?”
李吉問道。
“倒也認得一些,老朽是神宗時期的生員,倒也識得些字來。”
張老太公捋了捋胡須迴答說道,說起功名盡管隻是一個秀才,卻也足以讓人自傲。
十裏八鄉如張太公者,屈指可數。
“這樣啊。”
李吉聞言不由一喜,心中難掩興奮。
“那你幫我看看這個。”
說話間,李吉把隨身攜帶的一部薄薄的冊子拿了出來。
黃殼子封麵寫著一行草書,李吉勉強認全,依稀分辨上麵是——《淥水亭甲子習劍錄》,這部秘籍自然是殺掉王道人爆出來的。
這年頭,沒想到真會有人把武功秘籍隨身攜帶,倒是讓李吉謀了個好機緣。
王道人禦劍飛射,那兩柄短劍,盡管搖搖晃晃,卻也是離掌三尺有餘。
當時那一幕,李吉看得格外清楚。
他見識過玉嬌枝的道術,對如此奇景自然能夠馬上接受。
劍仙嘛!
曆朝曆代,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之上都不乏這些人的傳說。
真正讓李吉驚喜的一點在於眼下的收獲。
倘若自己真能修煉出劍仙神通,禦劍飛天,那更進一步,長生久視會不會有望?
都長生久視了,再做一個皇帝不過分吧?
未來酋長,那也是理所當然咯?
這些美好的幻象一晃而過,真正翻開秘籍的一刻,李吉傻眼了。
十個字中七八個不認識,其中夾著一些符籙圖文。
“這不是空入寶山?”
抱著有棗沒棗摟一竿子,李吉請教起張太公來。
人老奸馬老滑,活這麽久總該比年輕人多一些見識。
張太公接過黃殼子秘籍,不徐不疾地翻看了一遍,片刻後與李吉說教起來,倒也讓李吉很有一些收獲。
淥水亭是一處地名,整個秘籍名字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在淥水亭修煉了一甲子的劍術。
如今寫成冊子,傳給後世。
是淥水亭,而非綠水亭。
淥水自古以來都被文人鍾愛,隻因文人騷客皆離不開一個“酒”字。
而醽醁則是一種美酒的名字。
“淥水出豫章康樂縣,其閑烏程鄉有井,官取水為酒,與湘東酃酒年常獻之。或曰酃湖水綠,故名酃綠,加酉為酃醁。”
“山穀道人曾經作詞稱讚‘萬裏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豪情不輸給李青蓮。”
張太公詳細地向李吉介紹道。
山穀道人是誰,這話李吉沒好意思問。
反正是個名人,不提也罷。
誰知張老太公話鋒卻又一轉。
“不過此書之上多有道教密語,恐怕隻有道脈中人,才能解讀出一二來。”
張老太公翻閱一遍後雙手遞給李吉。
“若是這般倒也無妨,我自尋個道人一問便知。”
李吉把書籍收起貼身放好。
從張宅休整一番,第三日的清晨,太陽一出來,李吉就趕著車馬,繼續朝青州出發。
他思忖好一陣,最後決定自己取道官路,而讓兩個扈從隊伍從小路跟上就是。
不然照著之前的速度走下去。
猴年馬月能到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