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濬聞言,心中有些煩躁,朱全忠許諾了他不少好處,說是事成之後,願意把他老家河間,周圍一萬多畝良田作為酬謝。


    屆時,自己收複太原,功勞足以彪炳史冊,少說也是能和李德裕、牛僧孺之流論高低的存在,再好不過。


    高仁厚之言,實在有些滅心氣,張濬便道


    “高將軍多慮了,代藩哪裏有如此厲害?再說了,不是還有朱全忠、李匡威他們嗎?”


    高仁厚聞言,乃是解釋道


    “相公,朱全忠正是因為自己打不過李克用,方才想拿朝廷做擋箭牌啊!如我們此時出兵,豈不是遂了人家願,當刀使了?”


    “再說李克用父子紮根河東二十年,樹大根深,若是遠征而來,末將或許還有一兩分勝算,可如今卻是要朝廷兵馬主動打過去,在人家地盤上作戰,不是尋死嗎?”


    張濬聞言,實在是難以忍耐,直接拍案肅容嗬斥道


    “夠了!豈能盡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陛下正在興頭上,乃是要以此戰,於天下藩鎮間,樹立起長安威望來,焉能退縮?”


    “已經決定了,明年便動手,你今日便去招來神策、保大三軍諸將,分派好任務,仔細訓練,一定要在明年三月前,都能上陣!”


    高仁厚一時啞然,可憐久經沙場的名將隻得長歎


    雖說軍閥兵頭作風跋扈,實在可恨,但反過來說,如張濬之流,好高騖遠的廢物文官,何嚐又不是社稷之害呢?


    張濬見狀,直到不能太委屈對方,還得倚靠,便安撫言


    “高將軍放心,隻要能忠心王事,日後少不得你的榮華富貴,如朱全忠、李業之流,朝廷都不惜異姓王,功成之後,讓你做個郭子儀般位極人臣,又如何?”


    隨後臨別之際,張濬還專門讓人,從朱全忠送來的財貨中,挑了一斛珍珠,送到高仁厚府上。


    高仁厚也隻得硬著頭皮,把關中兵馬重新整合,盡可能的加緊訓練。


    此時的神策左右兩軍,主要是楊複恭兩三年前重建的,不僅訓練程度不足,裝備也比以前的老神策軍差了。


    當初田令孜時代的神策諸部,雖然戰力拉胯,但起碼手裏麵家夥事精良無比。


    張濬雖然狂妄,好歹也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再加上河中府鹽池收迴,蜀中財貨也開始重新供應,中樞的財政得以緩解。


    他便委托韋昭度、孔緯二人,監督工部,在長安周邊重新設立工坊,打造器械軍備。


    由於以前的官辦工坊匠人,大量都被某個軍閥,當初殺進長安時給搜刮走了,導致還得重新招募,另起爐灶。


    整個關中都進入了緊張備戰狀態,同時皇帝又發旨意,申斥李克用。


    要求代王立即退出滑州、鄆州、曹州北歸。


    旨意傳到中原前線,李克用聽完,直接不願接旨,怒發衝冠,抓過寫著旨意的絹帛,撕成碎片,怒道


    “當年上源驛之難,孤屢發奏請,讓朝廷主持公道,長安置若罔聞。”


    “如今孤自己興兵複仇,朱溫賊喊捉賊,長安反倒是聽得見了?”


    “此等亂命,恕不奉詔!”


    隨後命左右鴉兒軍兵士,直接把那宣旨的內侍和隨從,驅逐出營


    當日便檢點大軍,猛攻曹州,於城外築台放箭,令城內朱全忠疲於應付。


    如此行為,傳迴長安,便成為了李克用跋扈叛逆的鐵證,才享受了被人吹捧榮譽的李曄為之震怒,下定要征討代藩的決心。


    -------------------------------------


    光啟三年剛過,大順元年,中原河北局勢愈加緊張,李克用眼看就要變成眾矢之的,李匡威、赫連鐸都開始謀劃策應朱全忠和長安,共同征討代國。


    而西北一隅的涼國,也開始有所動作。


    涼州城外十裏,便是河西軍校場


    此時卻是旌旗獵獵,數千兵馬排列整齊,匯集於此,接受檢閱


    李業倒是沒有刻意著甲,一襲自家王妃親手縫製的大紅蜀錦征袍,胯下霜電馬,比尋常戰馬都高出半個頭,尤其顯眼,仔細打量著眼前,楊師厚訓練一年有餘的河西兵馬。


    過去一年,涼國在武備上的建設頗有成效。


    李業有限擴軍的政策,以及軍政學堂,老兵互調等製度,有效保證了擴軍過程中,軍隊戰力沒有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自各種官辦、民辦工坊、鐵匠鋪間,輸送出來的無數器械,進一步把涼軍將士武裝起來。


    以河西軍為例,全軍八千五百餘,披甲率是百分百的,其中鐵甲軍士,達兩千餘。


    當然,這些鐵甲並非全然都是唐軍製式的明光鎧,那未免太過奢侈,隻有五六百領而已。


    大多都是簡易的兩擋冷鍛劄甲


    從李業的目光看去,至少比起自己當初在鹹陽、邠寧時,裝備好了許多


    還有一個標誌,便是強弩


    在張承業的施政下,涼國境內,對牛角、牛皮、牛筋、馬鬃等可以用於製作甲胄、弓弩的材料,都是官府統購,或者通過抵稅的方式征收。


    加上西北民間牲畜本來就養的多,所以製作弓弩並不缺乏原材料。


    而李業又從長安掠來大量工匠,又積極擴張工坊,唯一的限製,也就是弓弩製作工期比較長。


    多種元素影響之下,強弩從原先的少量特種裝備,在涼軍當中普及開來。


    僅河西軍,就裝配了兩個都,一千八百具,從身側楊師厚的介紹中,李業知道,涼州武庫中,還有一千多具存儲。


    “強弩乃是破陣利器,理當善用”


    李業頷首讚揚


    又詢問道


    “騎兵如何?”


    楊師厚迴答


    “軍中編有騎兵兩都,各千騎,馬四千,勉強做到了兩騎換乘。”


    李業聞言,又專門打馬到騎兵方陣前,細細查看,滿意點頭


    馬政是長遠之計,此時的涼軍馬源,主要還是依靠邊市互貿,和蕃部貢稅,兩者相加也不是小數字,每年都能上萬數。


    其中最好的一部分,選出充為涼軍騎兵所用,二等部分充為役馬,其餘才作為商品,可以流通內地。


    今年涼軍又新設兩個騎兵都,如今全軍已有騎兵七都,也就是七千騎,以一士兩騎的標準,便是近一萬五千匹戰馬。


    縱觀天下,隻有河東、幽州能與之匹敵。


    隨後,各陣列宛如“分列式”一般,行軍在李業麵前,接受檢閱,其間也看到不少熟悉麵孔,都是早年夏綏時跟隨自己的老弟兄,李業一一頷首致意。


    檢閱後,李業對楊師厚嚴肅道


    “戰力是一方麵,但紀律更重要!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哪怕多削減些武藝操練,也要先把軍紀訓練做好。”


    楊師厚當然懂得這個道理,直接道


    “二哥放心,這八千多人,我已經收拾好幾次了,不會有刺頭的!”


    隨即手持令旗,肅然出列指揮


    果不其然,各陣列隨其命令,轉變隊列,甲胄碰撞之聲,森然作響,兵械曜日,步伐整齊。


    列罷,三唿萬勝,寂然一片


    從李業的角度看去,這些人馬的紀律性,大概也就和後世自己中學時,每日早操差不多,比起人民子弟兵,當然差了不知多少個十萬八千裏。


    但他知道,在這個時代,如此軍紀,已經冠絕天下


    微微頷首,對楊師厚道


    “如此,歸義軍瓜沙之事,我就放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