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從西域帶來的駿馬?”


    涼王府後苑,李業身後,跟著袁襲與前兩日,剛剛到靈州述職的隴右布政使崔艤,和河西布政使韓群。


    四人身前,幾名侍從右司的將士,各自緊緊牽牢馬韁


    乃是四匹,顏色各異,但同樣四肢修長矯捷,肩高至少要比尋常所見,湧來挽車的河曲馬,高上半個頭。


    麵對身高一米八的李業,亦能及肩,肩高恐怕得有一米五五以上。


    頭部挺直,胸腹健實。作為一個也有了好幾年實戰經驗的優秀騎兵,李業一眼就能分辨出,這是一匹優良戰馬,如果放在中原或者淮南的市場上,身價賣出七八百,乃至上千貫,李業都不稀奇。


    “花費不少吧?”


    李業當即問道


    這是袁襲前些日子,才讓西行商隊,想辦法帶來的馬種,可花了不少功夫,當即向李業迴報道


    “下官去年六月,讓他們一行兩百人,還帶著三百四十多匹挽馬、駱駝,攜了茶磚三千斤。”


    “其中八百斤,便換了這四匹馬。”


    李業走近打量,非常老練的先檢查一下戰馬四蹄有沒有開裂,然後又詢問飼養的軍士,這馬有沒有訓過。


    待得到肯定答複後,才主動翻身上馬試了試


    片刻之後,意猶未盡的下馬,撫摸鬃毛歎道


    “好馬,在哪都是稀罕事啊!”


    戰馬這種東西,不僅是在中原,乃為第一要緊的戰略資源,其實在西域、草原,同樣珍貴,尤其是優良戰馬。


    從袁襲口中,李業方才得知,為了搞到這四匹,商隊裏的侍從右司將佐,還專門賄賂了龜茲當地的城邦首領親信,才偷偷帶了出來。


    迴來的路上,還因此引來不少馬匪窺伺。


    “所以這是龜茲馬?”


    袁襲頷首解釋道


    “說是龜茲馬也是無礙的,但其實,大概為安息馬和龜茲馬的混種,不過這兩個馬種,混交已有數十年,早已難分。”


    李業對大唐流行的主要戰馬品類,都有些了解


    唐初之時,在滅亡高昌,設立安西都護府後,從西域引進了不少優良馬種,龜茲、安西、大宛馬便是其中主要品類。


    太宗李世民相當重視馬政,所言“民不足以食,力不足以戰,馬不足以馳,則何以為國?”


    故而有唐一代,官營戰馬巔峰之際,高達七十萬匹,這個數字也就後來以草原立國的元朝,能夠打破。


    但安史以後,西域斷絕,優良戰馬品種不能通過貿易和進貢,與內地馬種交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軍用戰馬都開始下滑。


    如今的關內、中原諸侯,所用戰馬,大部分都還是河南、河曲、突厥、契丹馬,而且數量也相當有限,像李業這種,能夠養五千以上騎兵規模的藩鎮,全天下一隻手便能數過來。


    就連本身便是草原部落出身的李克用,河東、代北漢蕃騎兵,也不過萬餘而已。


    畢竟一般而言,一個騎兵不是隻有一匹馬的,至少要有一匹用於換乘和馱載器械的備用馬。


    所以李業才想通過河西走廊再次打通的機會,從西域搞來優良馬種。


    隻是種馬,對於這個世界無論東西的所有政權,都是核心資源,哪裏能這麽輕易弄到呢?


    “龜茲那邊不賣嗎?”


    說起來,龜茲本也是當初大唐安西都護府的駐地,如今居然也變成部落割據之地了。


    袁襲歎息道


    “若是購買閹割過的成馬,肯定是願意的,但若是種馬嘛......去的官佐,開價一千斤茶磚,也不願意。”


    也能理解,人家又不是傻子,當然不會想不出,這些商人購買種馬的目的。一頓飽,還是頓頓飽,涉及到切身利益,哪裏會有人想不通?


    李業輕撫眼前的矯健駿馬,心中也不免遺憾


    如果不能得到大批種馬的話,那這些優良戰馬頂多隻能裝備少量精銳親衛,或者在李業自己的馬廄充門麵罷了。


    李業撫弄著馬鬃,被飼養訓教快半年的馬兒,也頗通人性,相當安靜,李業稍稍沉吟後道


    “看來,很多事情,還是不能隻靠貿易這種和平手段解決啊!”


    隨即便讓袁襲把此行西域的近況介紹一二


    同時也讓崔艤、韓群二人在側旁聽,長長見識。


    李業對自己這個大舅子,還是相當著力培養的。他並不擔心什麽“外戚專權”,畢竟崔氏雖然在文官係統名氣大,但沒法,也不敢染指軍權。況且敬翔、李振等元老在,別說崔艤,就算老丈人崔安潛過來,大概率也就是給個位高權微的地方蹲著。


    爭權這種事情,文官比武將們在行多了,輪不到李業操心,敬翔等功臣集團就會自發警惕。


    相較之下,因為對夫人的愛屋及烏,再加上崔艤本來也是個可造之材,李業便有意培養這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舅哥。


    袁襲得命,讓人取來一幅五尺見方簡陋地圖。


    乃是侍從右司的將佐,跟隨商隊西行後,花了三四月,探聽消息,勉強繪製出來。


    說是簡陋,一點都不誇張,上麵隻大概標注了伊犁河、龜茲河(塔裏木河)兩條主要河流,以及十幾座比較出名的城鎮,和打聽而來它們的現狀歸屬。


    其他地理信息和勢力範圍,都相當模糊


    但對於斷絕西域近二百年的中原而言,這種密度的信息,都顯得難能可貴了。


    袁襲一一介紹


    此時的西域,在吐蕃勢力衰落以後,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大混亂中。


    北麵的迴鶻、烏護等部落相繼南下,但這些草原部落本身也相當零碎,故而又在西域北麵形成了不少零散的割據政權。


    按道理說,西域如此狀況,理應是當初和大唐掐了不少年的,大食王朝的機會。


    但非常不巧,九世紀到十世紀,不僅對於東亞,是一個洗牌的大混亂時代。


    對於阿拉伯和西方而言,也沒好到哪去


    阿拉伯帝國,也在同時期陷入內戰和分裂


    在安息地區新崛起的薩曼王朝無暇東顧,於是乎,整個西域都沒有被強有力的政權統一。


    此時的西域大概可以分為四個主要勢力和派別


    背麵的西州迴鶻與烏護部落,來自草原,控製了過去唐廷的北庭都護府地區,歸義軍在西麵,主要就是和他們打交道。


    西邊的葛邏祿部落,是突厥鐵勒部的後代,因為首領叫葉護,故又號三姓葉護,控製了怛羅斯和伊犁河以南的廣闊草原,以及疏勒等西域重鎮。


    南麵,大概是後世南疆地區,則是被於闐王國控製


    於闐是幾百年的西域古國,信仰佛教,是南疆地區的千年地頭蛇,曆史上國祚長達1238年。


    他們當年是大唐的忠實小弟,貞觀年間,給李世民上天可汗尊號的倡議者,便是於闐王。


    作為安西四鎮之一,國姓為尉遲,雖然是音譯,但聽起來就很有大唐風範,受漢文化影響很深,也控製著西域此時城鎮較多的富庶地帶。


    李業聽到這裏,直接問道


    “現任於闐國主為何人?可否能與之交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