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兵力上來說,討逆聯軍七萬,朱玫軍八萬,似乎實力相當。


    但所有人都知道,朱玫的八萬大軍,四分之三都是臨時抓的壯丁,哪裏是李業、李克用、王重榮的對手?


    不僅是朱玫絕望,朱玫的手下部屬,還有城中軍士、百姓,何嚐不是陷入恐慌當中。


    一開始,朱玫還想阻攔對方渡河,派王行瑜率三萬人,在渭水南岸阻擊。


    結果被先渡的李克用麾下大將,周德威部打得潰不成軍


    周德威率三千河東鐵騎,衝入陣中,親自搖旗持槊,所當無前,不過兩個時辰,就讓王行瑜前軍大潰。


    也讓一側觀望此況的李業為之興歎


    “周軍使真名將耳!”


    隻可惜了,人家自青年時就追隨李克用,忠心不二,絕不是舞鋤頭就能挖得到的。


    渡河後,李克用也許是不想在老朋友麵前丟了臉麵,多次親自率部衝殺在前,席卷新豐、驪山一帶,大軍兵臨長安城外二十裏。


    其中,李業也第一次見到了李克用身側,義兒軍中,一員十七歲小校,原名喚為安敬思,代州人,十二歲時被李克用收養,已經改姓賜名,被李克用認為義子,喚作李存孝。


    隻是現在的李存孝,還沒有什麽“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威勢,隻是尤為善於騎射格鬥,故而李克用常常讓其充為前軍遊奕使(斥候),每當戰場上發生晚唐五代經典曲目——陣前鬥將時,李存孝往往衝殺在前,第一個請命出戰。


    李業向來是頗為惜才的,見到這等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雖說已經沒有挖牆腳的可能,但還是為之讚歎,當著李克用的麵,以長輩身份,賞了副甲胄與對方。


    李克用倒是沒什麽意見,反而對自己收義子的本事,頗為自豪。當然了,李業的確沒有挖牆腳的意思,畢竟如李存孝、周德威,算是李克用一手簡拔培養而來,蒙受舊主大恩,就算有朝一日轉投過來,那就真真是不忠不義之輩,李業也不會要。


    七萬人打到長安城前,連營數十裏,李業想起之前葛從周在打岐州城時的那招,讓人把營中紅、黃絹帛,全部用竹竿挑起,充為旗幟。


    自長安城頭望去,一眼密密麻麻,延伸數十裏都是旌旗飄揚。


    說是二十萬大軍,也是綽綽有餘。


    頓時城中人心動蕩,紛紛各尋出路


    其實這招也就是麵對人心、紀律渙散的軍隊有效,真要是訓練嚴謹的強軍,如朱全忠或者李克用,直接就會派精銳出來探虛實。


    但城中的朱玫軍不就是烏合之眾嘛,更沒有出城迎戰的勇氣。


    這廝也是自知末日將近,幹脆放棄治療,把軍隊交給天平節度使王行瑜,又逼迫李煴,三日之內,接連封自己為三公、武陽郡王,後來幹脆加封綏王、攝政。


    可憐,以他的想象力,就算臨死之前想虛榮一把,都不敢自立為帝。


    如此看來,倒是還不如董卓了。


    隨後便是窩在皇宮中,日夜飲酒宴樂,再無半點膽氣。


    這種情況下,城中軍隊,哪裏還有什麽抵抗意誌?


    外城軍隊,直接大規模投降,自軍使以下,全部棄甲,隻有城內,還有朱玫一萬本部,還勉強有些紀律,以及天平軍節度使王行瑜,尚有兵力。


    但王行瑜哪裏願意給朱玫陪葬呢?


    李業在城外豎旗三日以後,長安城內就發生了驚變。


    二更天,夜裏長安,卻全然不複以往繁華


    王行瑜趁機鼓動軍士,眾人響應,於府衙之前,聚集數千人


    其人拔刀大唿


    “朱玫擅自廢立,為天下所不容,朝廷討逆大軍就在城外,諸位隨我,擒拿賊子!”


    “從朝廷者,左袒,為朱玫者,右袒!”


    遂而數千人左袒露臂,以示立場,便跟隨王行瑜一起,往宮中捉拿朱玫。


    朱玫聞訊,倉皇想要逃竄


    但此時外有討逆軍七萬人馬,內有王行瑜相逼,哪裏有能逃的地方?


    最後甲胄都沒披,慌亂跑入宮中,王行瑜數千人追入皇宮。


    以這些人的尿性,途中搶掠宮室,淫戲侍女就是另一迴事了。


    反正雞飛狗跳之間,朱玫被逼到內殿,最後走投無路,居然拔刀拿李煴性命挾持。


    結果王行瑜看都沒看麵色蒼白的李煴一眼,直接道


    “篡逆偽帝,本就該殺,脅之何用?”


    隨即讓眾人弓弩放箭,朱玫僅剩的幾百親信傷亡慘重,他本人也受了傷。


    最後朱玫全然瘋狂,隻得在內殿自焚宮室而死。


    次日一早,王行瑜派人出城請降。


    但李業卻直接迴絕,要求對方必須解除武裝,自己出城來降,才願入城。


    都做到這個地步了,王行瑜亦無它法,為了保全自己一條性命,隻能親自脫去甲胄,單衣出城請降,數百將佐同樣相隨。


    李業、李克用、王重榮等人,這才入城。


    於是乎,包括朱玫涇原軍八千人,王行瑜天平軍五千人,以及朱玫擅自設立的“神策十軍”一萬多人,剩下臨時被朱玫征發的青壯,前兩日就開始大規模潰逃,自行解散。除了昨日夜中,因為混亂和兵變,死的千餘人外,其餘均兵不血刃,俱皆投降。


    可笑朱玫,就這點實力,也敢當什麽廢立天子,專擅朝政的董曹,簡直自不量力。


    本來王行瑜還想保存自己的實力,從而和李業等人討價還價。


    但李業卻是半點條件都不講,隻接受對方無條件投降,王行瑜沒辦法,隻好出城投降。


    討逆軍三位大佬自然也不會含糊,兼並藩鎮兵馬嘛,實在是再熟悉不過的流程。


    涇原軍八千人,李業隻挑了兩千,分予王建和張鈞,其餘都讓給了李克用、王重榮。


    天平軍大多是此前王行瑜從關東,鄆州、濮州帶來的青壯,李業從中挑了一千精壯,其餘也讓給了各部。


    反而是那剩下還沒來得及潰散的一萬多青壯,其餘各部都不願要,唯有李業從中揀選三千青壯,編為三都,從本部三千人裏,調撥基層軍官暫時統轄。


    可憐王行瑜,性命雖然是保了下來,兵馬部屬卻是沒了。


    當然,他這個天平軍節度使,本來就是朱玫擅自封的官,不受認可的,此前不過是個鄆州衙將而已。


    李克用倒是願意接納,給他留了兩千人馬,將之收入麾下為將。


    第二日,李業和李克用、王重榮、崔彥衝、張鈞五名節度使,以及諸葛仲方、薛知籌兩個節度副使,共同聯名上書鳳翔報捷。


    請天子還駕長安


    至此,持續了半年的朱玫之亂,落下帷幕


    十二月,在光啟二年到來之前,天子李儇迴到了長安城中。


    受命諸道行營都統製李業,率眾將出城迎接,並於殿前,交還天子符節,主動辭去都統職銜,並遣散薛知籌、張鈞、王建等下轄兵馬,隻留本部三千騎兵以及新招募的四千新卒。


    還將李茂貞、楊晟兩名神策軍將領的指揮權,交迴楊複恭手裏


    這二人跟隨李業出征時,不過三千多人,現在收複了長安,一路招降納叛,已有過萬,相當於李業幫中樞重建神策軍了。


    如此高風亮節,讓朝野上下都為之興歎


    天子李儇再三挽留,希望李業能留在長安,擔任平章軍國重事,主持朝政。


    但都被李業辭去


    笑話,李儇可能是真心話,但看不見楊複恭、李克用、王重榮幾人在一旁的臉色嗎?


    朱玫前車之鑒,這是非地,誰愛待誰待吧。


    既然李業辭去不受,那另一個問題就來了,如何封賞此間平亂功臣?


    李業也好,李克用、王重榮也罷,可都已經是郡王了啊,還身兼各種仆射、門下侍郎、中書令、同平章事,三孤三公的,早已位極人臣......


    尤其是李業


    於是,朝中始有請封親王之議。


    理由也很充足,李業、李克用都是宗室,並無障礙,封宗室旁支為親王,雖說很罕見,但也不是沒有過先例。


    而王重榮,異姓親王,大唐也是有過的,隻是很早了,當年唐初高祖朝時,以江南降唐的杜伏威,就曾封吳王。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大家都清楚,現在的朝廷,實在是沒有東西可以約束收買這些藩鎮了,除了爵位,又能怎麽辦呢?


    而且到了此時,早已是亂世,朝中宰相、宦官如何不知道,比起什麽親王、郡王的頭銜,其實實控地盤才是關鍵。不加封爵位,難道要再讓李業、李克用、王重榮加一鎮節度使?


    唯獨可以盡量緩和的辦法,就是既然封,那就多封幾個,什麽朱全忠、王處存之類,幹脆全給郡王,親王既然要給,也不能隻給李業一個人。


    唯有如此,夾縫中的小朝廷,才能勉強在諸多強藩中,踩鋼絲般維持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