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襲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建議李業組建特務機關。


    他認為,李業在行政部門和軍隊上的建設和控製,已經相當完善。


    但無論是藩鎮之間的鬥爭,還是在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的隴右、西域。


    一個強大的情報機關,都能讓李業的擴張戰略如虎添翼。


    尤其是,李業主要注意力,轉移到隴右,距離中原和關中等核心地區,本來就遠,如果沒有一個及時搜尋情報,並加以反饋的組織,很容易造成信息上的脫節。


    決策這種事情,本來就需要足夠的有效信息才能進行。


    李業之前,一直都是作為流動的軍閥勢力存在,現在眼看就要有了自己家穩固的根據地,進行長久的經營。


    就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李業聽完後,對袁襲的意見相當認可。


    而且他不難看出,其實這個工作本身,也就屬於袁襲的強項。


    袁襲性格本來就有些偏激、陰沉,不太適合那種聯絡眾人,安撫軍民的“宰相之才”,更適合這種技術性較強的工作。


    而現在也處於草創期,倒也不用大張旗鼓,先把基礎工作幹好,招募人手,建構組織。


    既然決定了,自然就沒必要拖泥帶水


    李業任命袁襲為幕府侍從右司,掌書記,負責這個工作。


    侍從左司掌書記是韋莊,這個位置,本來是負責給李業擬定抄錄文書,傳達命令的,相當於文字秘書,或者說皇帝的中書舍人。因為韋莊文采最出眾,所以由他擔任。


    而新設的侍從右司,明顯是掛著羊頭賣狗肉,對外看起來,隻是李業本人的機要秘書,實際嘛......


    袁襲既然提出了意見,自然也就有具體方案。


    他打算從正在軍政學堂學習的文武學員中,各挑選十五人,攏共三十人,作為第一批骨幹力量。


    而接下來的發展,則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各族商人,以及黨項、迴鶻部落。


    李業當然不可能完全放心他一個人負責,於是便將以前擔任過自己親衛隊長的親信趙密,改任為侍從右司侍衛長,和袁襲平級。


    至此,後來青史留名的巨大特務機關,開始鋪下了自己的第一個節點。


    當然,袁襲雖然負責侍衛右司,但平常還是作為李業的參謀之一,參與軍政建議策劃的。


    李業也就此機會,召開全軍文武官佐會議,重新分派劃分了職務,讓整個節度幕府,顯得更加規範。


    雖說大家夥身上,都有各種朝廷給的加銜,晚唐官製本來就亂得要命,什麽本官、使官、差遣一大堆,李業又身兼三鎮節度,手下掛在哪個幕府名下的都有。


    所以李業幹脆先撇開朝廷給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官銜,按照實際差遣,給手下確定名分,分派任務。


    文官係統,直接簡單幹脆的劃分為四個司,左右侍從司、行軍司、度支司。


    侍從司的職責已經說過,長官為掌書記,韋莊任左司,袁襲任右司。行軍司掌軍律、策劃,長官為參軍,敬翔任之。度支司掌錢糧、後勤,長官為判官,李振任之。


    四司直屬於李業本人,理論上平級,但事實上,敬翔是實際的文官長。


    軍事方麵,還是維持符楊二人,左右兩廂兵馬使不變。


    但這種分派恐怕是暫時的,在可見的未來,隨著地盤增多,肯定要考慮分派到其他州縣的行政機關。


    李業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在自己手下搞藩鎮那一套的,這也是他為什麽看重袁襲意見的原因。如何建立一套能保證對上忠誠,不讓地方武將割據的行政機製,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但最起碼,李業通過軍政學堂,已經把人手準備好了。


    -------------------------------------


    中和三年十一月,效節軍開拔,經由寧州向北麵,兩千裏外的朔方鎮而去。


    李業在此之前,正式將職權名義上交割給了崔彥衝。


    當然,事實上留下擔任都押衙的姚長奇,以一千效節軍舊部為核心,重新征募兩千丁壯,組成了新的邠寧衙軍。


    在冬季行軍,也相當考驗軍隊的執行力


    但效節軍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直到十二月,在李業宣傳“到靈州過年”的口號下,抵達朔方鎮。


    此前的朔方節度使,是李業的老相識,同為宗室將領李玄禮。


    但此時的李玄禮已經被調任南方


    朔方軍又沒有節度副使,故而李業甚至都找不到一個可以交接的人。


    事實上,到了晚唐,朔方軍早不複郭子儀時期,那種擁軍近十萬的強藩,相反,已經淪為了三流藩鎮,恐怕連三五千人都未必湊得出。


    至少,出現在李業眼前的,冬日白雪皚皚下的靈州城,已然蕭條至極。


    很難想象,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塞上江南


    不過李業知道,其實靈州的潛力相當大,早在南北朝時期,北方政權就在這裏大量興修水利,再加上黃河上遊的水源,已經廣闊河岸平原。


    缺乏的,隻是農業人口而已。


    李業先讓大軍駐紮城外,然後就帶著親兵往靈州城中而去


    靈州刺史韓群,主動出城相迎,現在他算是朔方最大的官了。


    不同於事前準備的,朔方本地藩鎮力量的抵抗,事實上,朔方本地軍士力量非常小,常年被周邊黨項部落壓製。


    隻能謹守靈武、懷遠四個縣的地盤


    滿打滿算,攏共不過三千軍士,五都而已


    李業入城後,當仁不讓,帶著崔瑛,入駐帥府。


    然後,就讓韓群把周邊朔方軍副將以上軍官,全部召集過來。


    立馬就開始了兼並過程,李業隻是出麵,都不用開口


    符存審就開始做主,輕車熟路地開始施展手段。


    凡隊正以上軍官,必須互調,隊副以上,輪流分批入學軍政學堂,三個月的臨時班,或者直接調入親兵都。


    不服?


    帥府大廳兩側,各三十名披甲持刀的軍士


    從李業建軍以來,從來不允許,在軍事指揮權上討價還價!


    包括靈州刺史韓群本人,也被重新分派任務,調入行軍司給敬翔打下手。


    至於靈州事務,則交給張承業直接打理。


    李業的軍政班底中,事實上隻在他本人以下的“宰相”,事實上就四個,符存審、楊師厚、敬翔、張承業。


    符楊負責軍事,敬翔負責幕僚,而張承業,便是地方行政總管


    當然,積弊之下,朔方軍中也不乏少量刺頭,不願交權的,甚至還有勾結周邊黨項部落,軟硬不吃的。


    那自然是沒話說,直接動手,符存審帶著踏白都騎兵,挨個點名。


    然後李業就讓掌書記韋莊,擬定了一封《告朔方諸蕃部書》,傳抄百份,廣告朔方境內各州、縣、軍、堡。


    要求所有境內蕃部,在明年三月之前,前來靈州參見,並補清三年內稅派,否則“勿謂言之不預也”。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業的名聲,在關中早已傳爛,朔方作為西北藩鎮,當然不可能沒聽聞過。


    朔方鎮內,黨項部落不下數十,紛紛動搖起來。


    有的選擇低頭,有的則陷入恐懼,有的自詡無懼,聯絡黨項大族,打算搞軟對抗。


    但無論那種,一時之間,都沒有立馬表態。


    而在這種氣氛中,李業卻將目光從朔方移開,看向了南麵


    已經淪陷吐蕃百年的隴右故地,會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