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戰之中,雙方士卒犬牙交錯,李業一手握彎弓,一手執橫刀,雙腿策馬


    將眼前攔截的黨項遊騎斬於馬下,而後在符存審、楊師厚的幫助下,突出戰場最前沿,直直殺進正在潰敗的黨項中軍裏。


    一百步,八十步


    李業戰馬,是當初出長安時,張承業所贈的康居馬(即大宛馬,唐初康國進貢四千匹,此後大唐官馬多以康居、突厥馬為主)


    此類馬種體格極大,也許耐久度不如蒙古馬種,但短程突擊,卻是強項


    而黨項騎兵,多以迴鶻馬種為主,這種戰馬,體型還要小於突厥馬,耐力雖佳,突擊卻並非良驥


    關鍵時刻,李業再不憐惜馬力,用刀背抽打,戰馬嘶鳴,一路狂奔


    “籲!”


    那黨項將旗之下,原本迴身勒馬離開的費聽多遇迴首看去


    卻見一員白馬小將,橫刀執弓,飛馳而來!


    “攔住!”


    身後數名頂盔貫甲的黨項精銳,連忙用小盾,企圖把費聽多遇護住


    原本將旗下,已經暴露出來的敵酋,一下子又難以靠近


    李業見狀,也不慌張


    而是反手把橫刀倒持


    瞄準將旗之下,在馬上,隔著不到十多步距離,把手中橫刀,奮力擲出!


    黨項親衛忽見一物破風飛來,連忙用小盾去擋


    可李業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幾乎就在擲出橫刀的同時,他立刻扯出馬韁,戰馬長嘶一聲,前腳揚起


    讓李業能夠高出半個身位


    隨後刹那間在馬上彎弓搭箭


    鷹視目標!


    慌忙中的黨項甲騎,錯開不過數尺間隙


    “中!”


    被剛才那一擲驚到的費聽多遇,忽聞白馬小將厲聲大喝


    還沒等得循聲望去,就已經聽到了破風聲!


    一羽飛矢如長星落地,白虹貫日,已到眼前!


    費聽多遇突然呆住,隻是覺得喉嚨一痛,緊接著身體跌落馬下,眼見血流如注,神情模糊


    隻聽得到身側親衛的驚唿


    以及那隱約傳來的年輕聲音


    “陣前斬將者,德靜李業!”


    費聽多遇一死,黨項中軍頓時大亂


    符存審和楊師厚聽聞李業唿喊,也立馬跟著大喊


    “賊酋授首,降者不殺!”


    “陣前斬將者,德靜李業!”


    前者是為了徹底瓦解敵軍軍心,振奮士氣


    至於後者,完全是為了提防其他唐軍搶功,畢竟這種現象在晚唐軍隊很普遍。


    但李業很快就會讓那些人死心


    “諸兄弟,隨我奪旗!”


    主將身死後,旁邊的黨項親衛以及中軍士卒都失去指揮,陷入混亂


    李業連忙招唿符、楊二人,帶著本部最精銳的陌刀和刀牌手,衝入敵陣,圍殺亂軍


    符存審手提七尺陌刀,勢不可擋,當道者死,連斬數人


    黨項兵大多如鳥獸散,即使事實上人數是李業他們兩三倍,但依舊不敢抵抗,隻是一味潰逃


    符存審率先一步突了進去,當即砍下將旗,斬落費聽多遇頭顱,手提人頭,渾身宛若血人


    其餘部下,尤其是陌刀手,紛紛進入收割首級軍功的階段


    而謹慎的楊師厚,在確定兩位兄長已經成功後,卻沒有跟著去搶人頭


    卻是帶著弓弩兵及步槊手,分為幾隊,在戰場側旁警衛,以防有其他唐軍來搶功。


    如果是一般藩鎮唐軍,一旦破陣,全軍上下,都會進入搶人頭的“吃雞大賽”,秩序混亂。


    但李業部卻大不相同


    因為早在德靜,最初領兵時,李業就和諸軍士定過規矩。


    戰功不隻以人頭為算,策應友軍、保護側翼,弓弩、步槊等士卒抵禦敵陣,遠程殺傷,也是功勞。


    每次軍功,應該由戰後集體分配,且集體軍功重於個人,反而是因為搶功,而不顧友軍,輕易離開隊列者,嚴懲不貸!當然,如斬將、奪旗、陷陣,這種的確個人作用為主的情況除外。


    李業這大半年樹立的信用在那裏,大多數士卒還是願意遵守的。


    至於幾個因為新附,不服規矩的,楊師厚受命總督軍紀,從不留情!


    “衙軍第六都,暫領十將李業部,斬首一百三十又八,奪旗,斬敵酋首級!”


    戰鬥結束,唐軍大部在石子嶺下駐營,第一件事情是打掃戰場,第二件事情就是清點戰功。


    節度使幕府判官鄭洵,召集各部主副將,宣讀斬獲統計。


    藩鎮驕兵悍將,互不服氣,生怕對方搶自己軍功,那是一刻都等不得的。


    此戰共斬首一千六百餘籍,俘虜一千五百餘。


    剩下的殘兵,正在派遣黨項輔兵追繳,歸附的黨項輔兵,是無資格談軍功和賞賜的,但他們可以得到自己繳獲的戰利品,以及戰後唐軍不要的牛羊之類作為報酬。


    這種“唐軍吃肉,其餘喝湯”的模式,從唐初就成為常例,對於生活困苦的部落民而言,算是相當利好了,畢竟他們也並非戰鬥主力。


    參戰各部唐軍斬獲都不少,如頂在最前麵的銀州一都,斬首超過兩百


    但古代戰爭之中,戰鬥最高榮譽,卻並非斬首數量,而是另外兩樣


    斬將、奪旗


    當年垓下之戰,項羽屍體都被圍攻的漢軍分成好幾塊,就是這個緣故,事實上因為項羽一個腦袋,最後產生了十來個徹侯。


    而此戰的首功,毫無疑問,屬於射殺並斬首了敵酋費聽多遇的李業部。


    費聽多遇可不是無名之輩,他大哥費聽多貴是黨項費聽氏首腦,他本人一直都是費聽氏的主要將領。


    這樣的戰果,毫無疑問是要上報朝廷記功的。


    當然,以現在朝廷的尿性,想指望什麽榮華富貴就別了,大概率給你提個散階、本官,還得看與朝中太監關係如何。畢竟地方藩鎮真正的職務任免,人家也插不上手。


    但夏綏鎮的老大,諸葛爽不就在這嗎?


    李業部又是諸葛爽衙軍出身,相當於也是在給諸葛爽長臉立威,怎麽可能少了獎賞?


    果然,諸葛爽極為慷慨的親自握住李業手,來到諸將麵前,以李業為此戰首勳,並不日上書朝廷請功。


    當然,請功是虛的,隻是表明個態度,藩鎮內部職務,除了監軍,其他節度使都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李業在官職上實打實的進步,還是從之前的暫代十將,變成了真正的夏綏鎮衙軍第五都十將。雖然隻是轉正,但對於藩鎮武夫而言,這一步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十將就擁有了獨立領軍和駐守一地的資格,正式踏入軍閥體係中的中層。


    並大賞全軍,士皆賜帛一匹、錢兩貫,斬首一級,另賜一匹。


    每百人加賜酒三石,羊三頭。


    唐末五代,職業軍人的待遇很豐厚,但卻沒有正式的工資,而是全部依靠賞賜。凡四季節日,或是開拔、戰後都必須要有令人滿意的賞賜,否則要麽允許他們劫掠州郡,要麽就“換”個節度使。


    李業部作為首功,再加賜酒十石、羊二十頭,另絹帛三百匹。


    大概有人疑問,這麽多財貨,打完仗就要發,從哪來?


    答:隨軍攜帶


    是的,藩鎮軍隊,但凡打仗出征,必須要隨軍攜帶大量財貨賞賜,用以穩定軍心。如果沒有,也必須就地征集(劫掠)。


    至於說沒有,沒有你還當個屁的節度使?


    對於這個結果,李業還是滿意的。


    尤其是諸葛爽在繳獲上,也給自己所部照顧


    黨項人雖然裝備簡陋,但戰馬不少,此戰繳獲就有數百匹。


    諸葛爽自己拿了一百匹,其餘各部分派,李業作為首功,得了三十匹戰馬,和二十匹馱馬,以及皮甲一百,鐵甲十二副,步槊、橫刀、弓箭無算。在他看來,這些東西,可比什麽官職都管用。


    至於黨項俘虜,本來也是各部爭搶的資源,因為可以賣到關中為奴,但李業倒不熱心,這些黨項都以生蕃為主,不好訓練同化為兵,全部都作價賣給了其他部隊。


    當然,李業經曆大半年的軍旅生涯後,也有了許多自己的經驗。


    尤其是如何獲得軍士信任,以及團結軍心方麵,他做的比這時代大多數藩鎮將領都好。


    處理遺體,埋葬陣亡將士,甚至舉辦集體葬禮。然後將陣亡將士所獲賞賜和撫恤公示眾人,當著所有人麵,登記姓名和住址,以便遣送財貨給其家屬。事實上藩鎮軍士賞賜雖豐厚,但戰死撫恤卻差很多,蓋因人死燈滅,無人招撫。但在李業軍中,從來都是把自己那份分給陣亡軍士。


    瓦罐不離井邊摔,將軍難免陣上亡。誰能保證自己下一仗運氣依舊好?所以大家雖然嘴上不言,但心中還是頗有觸動的。


    李業很感謝後世的學校以及警校的教育,告訴了他一個樸素道理


    “人在滿足物質需求後,必然有精神需求”


    這一點在藩鎮軍士當中體現很多,作為常年刀尖舔血的存在,佛教卻在其中很受歡迎。


    歸根到底,人作為社會動物,渴望人格上的認可與尊重。


    縱觀古今名將,昔年孫武衛霍、韓白李嶽,欲成強軍,無非兩點,其一軍紀嚴明,其二上下同心。


    晚唐藩鎮,不是戰鬥力不強,不是兵甲不利,但就是此二點鮮有人能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