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虞部曲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欲為劉虞報仇。


    因燕國閻柔素有恩義,眾人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


    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大敗公孫軍,斬殺鄒丹。


    烏桓峭王亦率其部落之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聯合袁軍,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


    於是,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於輔、劉和兵聯合。


    公孫瓚屢戰屢敗,遂逃迴易京,築城堅守,龜縮不出。


    公孫瓚自居堅城之中,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隻與妻妾住在其內,又囤積糧穀三百萬斛。


    公孫瓚又令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


    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皆漸漸疏遠。


    眼下,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遂為別軍主將,然軍令皆要出於公孫瓚之手方可,故而公孫續眼看著公孫軍一盤散沙,卻又無能為力。


    正在束手無策之計,趙雲前來,無異於給他帶來了希望。


    趙雲聽完公孫續講述,不禁皺眉。


    公孫瓚築城自困,顯然是已然心死。


    如何才能說動公孫瓚出城,率領大軍,奔襲真定城外之袁軍呢?


    趙雲一時逡巡無計,公孫續遂叫來長史關靖商議。


    那關靖言道:“如今公孫將軍自困城中,家人不顧,將士離心。若說還有人能夠說動於他,隻有他的三個結義兄弟,或可一試。”


    趙雲問是誰?


    關靖道:“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


    趙雲道:“三者何人也?如何趙雲從未聽過?”


    關靖概歎道:“此三人皆碌碌無名之輩,隻是與公孫將軍趣味相投耳。趙將軍從未聽過,亦是自然。”


    趙雲遂問:“那此三人眼下何處?”


    關靖道:“鮮於輔軍營之中。”


    “鮮於輔營中?”趙雲不解。


    關靖道:“數月前,公孫將軍與劉虞舊部漁陽人鮮於輔、齊周、騎都尉鮮於銀、烏桓峭王大戰,兵敗,撤退之中,大軍多有被俘者。其中就有公孫將軍的三位結義兄弟劉緯台、李移子、樂嗬當。公孫將軍失此兄弟,以為從此生無樂趣,遂自建堅城,深居不出,心如死灰矣。”


    趙雲尋思一翻,道:“如此說來,若是我等將公孫將軍三位結義兄弟救出,當可說服公孫將軍出城,重整旗鼓,打敗劉軍與袁軍?”


    關靖道:“然也。”


    趙雲道:“既如此,我當設法以求之。”


    公孫續遂躬身一揖,拜道:“公孫續先行謝過子龍大哥。”


    趙雲道:“公孫賢弟不必多禮,趙雲此番前來,出手相助,實為有事相求。”


    公孫續道:“若能讓我公孫軍重整旗鼓,打敗劉和、鮮於輔以及袁軍,小弟我當說服父親,竭盡全力,相助子龍兄。”


    趙雲遂道:“有賢弟此言,雲亦當竭盡全力。”


    與公孫續、關靖商議過,趙雲暗自琢磨,不得要領。


    忽然想起出真定之時,劉協賜予的錦囊妙計,以為此時當是關鍵時刻,遂拆開細看。


    單見那絹書之上,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劉侍中和,汝父幽州牧劉伯安救駕大軍在何處?便請隨子龍前來救駕,欽此!”


    書文下方,蓋章寶方禦印。


    趙雲大驚,半晌說不出話來,暗暗心驚道:“莫非……莫非真定城中劉伯融乃是當今天子?”


    趙雲雖則未敢輕易相信,然則手中絹書,的確乃是皇帝聖旨。


    與此同時,趙雲對於劉協之深謀遠慮,敬佩不已。


    從此聖旨來看,趙雲出城之時,劉協已然知曉,圍困公孫瓚之人,便是這劉和。


    他此番前來借兵求援,阻擋公孫瓚出兵之關鍵,也在這劉和身上。


    有了這道聖旨,趙雲心中當即通明。


    趙雲在營中飽餐一頓,並不歇息,隻管趁著天黑,問明劉和中軍大帳所在,連夜告辭,前去求見。


    趙雲跑到劉和營中,時辰已近子時。


    解圍之事甚急,此間形勢複雜,不能稍有倦怠。


    趙雲遂連夜求見。


    守門將士,堅決阻止,趙雲無奈,遂於城門口大將起來。


    守門將士被打,守夜校尉前來鏖戰,果然不多時,便驚動劉和。


    劉和聽說有人求見,止住刀兵,叫趙雲進入大帳。


    趙雲屏退左右,昂然道:“劉和聽旨。”


    劉和一驚,看到趙雲手中握著一道白色絹布,並不像皇家聖旨,似有疑問。


    趙雲慍怒道:“劉和聽旨!”


    劉和不敢違抗,急忙跪伏於地,道:“劉和在,請天使宣讀聖旨。”


    趙雲遂將聖旨宣讀一遍,叫劉和起身,道:“劉侍中,聖旨宣讀完畢,子龍想問侍中,意下如何?”


    劉和不敢直言迴絕,遂問起天子之事。


    趙雲據實相告。


    劉和道:“隻是那公孫瓚,險惡非常,逼迫天使段訓,殺我父親,滅我全家,此仇不共戴天,我豈可不報?”


    趙雲遂道:“劉伯安大人,盡忠職守,大義為先。目下,天子有難,莫非侍中大人欲攜私仇而廢大義耶?若當真如此,伯安大人九泉之下,豈能瞑目?”


    劉和低頭,沉吟不語。


    趙雲又道:“天道公允。若是劉侍中能夠大義為先,率領鮮於輔、烏桓峭王等輩,斷絕與袁紹之交,隨我前往,解救天子,我當於天子駕前,替劉伯安大人分辨真偽,你看如何?與其與公孫瓚拚個你死我活,為何不讓天子還伯安大人清白?”


    劉和看著天子聖旨,又說能夠為其父討迴公道,還個清白,自然心動,遂應允。


    趙雲道:“既如此,便請劉侍中將公孫瓚帳下三個結義兄弟劉緯台、李移子、樂何當交於我處置。”


    劉和警覺道:“子龍將軍為何索要這三人?”


    趙雲道:“我自有用處。劉侍中隻管整將士,這兩日當可啟程,奔赴常山真定。”


    劉和躬身稱是。


    趙雲遂帶著劉緯台、李移子、樂何當三人,前往公孫續大營之中……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絕品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度Ye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度Yes並收藏三國之絕品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