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訝然,皆連連搖頭。


    許褚笑道:“主公,那黑山軍與我等為仇敵,前日尚且在戰場廝殺,如何會出兵相助我等?”


    劉協不答反問道:“仲康,若是張燕想要消滅袁紹與我等,你以為,他首先要消滅的是誰?”


    “這個……”


    就在許褚尋思之際,沮授道:“主公著實高明。主公是想利用張燕黑山軍與袁紹勢不兩立之勢,摒棄前嫌,與之結納,聯合起來,攻打袁紹。那張燕見我等力量較弱,定會與我等聯合。”


    “沒錯。”劉協道,“正是因為我等兵力有限,且被困孤城,力量孱弱,不但不能和袁紹相提並論,便是與張燕,也有天壤之別。如此,張燕對我等非常放心。若我方派使者前往,曉以唇亡齒寒之理,那張燕必定願意出兵,與我裏應外合,一同攻打袁紹。”


    劉協的話方才說完,許攸上前,毛遂自薦,道:“啟稟主公,自許攸投靠主公,並無尺寸之功。如今主公被困孤城,實乃我等之罪也。許攸不才,願前往黑山軍中走一趟,憑借許攸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張燕出兵,與主公裏應外合,大敗袁紹於城下。”


    雖說劉協對許攸之能,著實不是太放心,然從其談吐,可以看出,這小子還是有才的。


    隻是許攸自負得緊,故而很多時候,言談舉止,顯得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此番為使,往見張燕,接納黑山軍,共同攻打袁紹,雖有幾分把握,卻也有諸多風險。


    令這許攸前往,試試其能,倒也恰如其分。


    劉協隨即允準,道:“子遠既有此心,很好。我這便以你為使,並令於氐根陪你前往,往說張燕,與我聯合,擊退袁軍,定為子遠記上大功一件。”


    許攸十分高興,當即拜謝劉協。


    劉協遂令顏良、張合,於次日五更,護送許攸、於氐根,從南門衝出,直奔山中,尋訪黑山軍。


    商議完畢之後,劉協又私下查閱有關公孫瓚之資料,得知這公孫瓚被劉虞部曲鮮於輔、劉虞之子劉和打敗之後,逃迴易京,築城堅守。


    按照曆史發展,這公孫瓚躲入城中,到死都沒有再出來。


    若是趙雲此番前去,連公孫瓚的麵兒都見不到,又如何搬得來救兵?


    尋思再三,劉協遂賦予趙雲一個錦囊,言說關鍵之時,打開錦囊,依計行事。


    趙雲遂收了錦囊,在許褚、典韋保護之下,從北門衝出,穿過袁軍大營,直奔幽州易京方向而去。


    不說許攸與於氐根前往尋找張燕之結果,但看趙雲,出了真定,一路朝向東北,直奔易京方向。


    單人獨騎,行動迅速,解救圍城之難,片刻耽誤不得。


    兩日後,趙雲便到達易京城下。


    對於易京土城狀況,甚是驚訝。


    他追隨公孫瓚大戰之時,也曾到過這裏,以前從未見過如此狀況。


    易京城,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之內堆築高達五六丈之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


    塹壕中央之土丘,最高達十餘丈,以鐵為門,進出極為不便。


    依據他遇到的鄉民講述,公孫瓚正是居住在此城之中。


    趙雲跑馬四周,察看形勢,見東南角上,營盤連綿數十裏,少說也有十萬大軍。


    看來正有一路人馬,伺機攻打公孫瓚。


    東北角上,界橋一側,又有一處營盤,大旗上繡著“公孫”字樣。


    趙雲心道:“此必是公孫瓚界橋別營。”


    趙雲遂踏馬走向營盤。


    營門口護營哨兵,止住趙雲,問道:“白馬小將,汝何人也?為何來此?”


    趙雲道:“請問大哥,此處莫非公孫伯珪將軍大營?”


    “然也。”那哨兵道,“不過我家將軍不在此處。”


    趙雲又問:“敢問這大營之中,何人為主將?”


    “汝莫非鮮於輔、劉和之奸細耶?”哨兵頓時戒備起來,道,“休要多問,快快離去,不然定將你拿下盤問!”


    趙雲可不會被嚇著,繼續問道:“我猜猜,你家將軍該不會是公孫淩煙,又或者公孫續吧?”


    那哨兵大驚,反問道:“你到底何人?如何知曉我家主將大名?”


    劉協於馬上叱道:“還不向你家主將速速通報,就說故人來訪,姓趙,名雲,字子龍。”


    “啊?你便是常山趙子龍?”那哨兵喜出望外,問道,“當年隨公孫將軍斬殺袁紹大將婅義者,莫非將軍耶?”


    “正是。”


    “哎呀,將軍稍待,我這便去迴報主將。”哨兵親自前往中軍大營迴報。


    不多時,大營之中,一將飛奔而出,看到趙雲,大叫道:“趙大哥,果真是你?小弟莫不是在做夢吧?”


    趙雲下馬上前,躬身施禮道:“公孫賢弟,一別經年,竟是英武不凡,可堪公孫將軍大任了。”


    趙雲所猜不錯,這營中主將正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


    當年,趙雲追隨公孫瓚,與袁軍大戰之時,這公孫續不過是十來歲的少年,如今雖不足二十,卻也出落得英武不凡了。


    “豈敢。”公孫續道,“我等正久困於劉和、鮮於輔,今趙大哥到來,我大軍有望矣。”


    公孫續接趙雲入大營,將幽州之事說於趙雲聽。


    此事還要從漢獻帝劉協東歸之時說起。


    漢獻帝劉協欲東歸洛陽,派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偷偷出武關去找劉虞,讓劉虞率兵前來相迎。


    劉和途經袁術駐地,將此事告知了袁術。袁術扣留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答應等劉虞率兵前來,為袁術後援,一起赴長安。


    公孫瓚知道袁術會叛變,而製止劉虞,劉虞不聽。


    公孫瓚擔心劉虞告知袁術,便派其堂弟公孫越率千餘騎兵到袁術處結好,而暗中又讓袁術扣留劉和,並奪占劉和兵馬,至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劉虞擔心公孫瓚反叛,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不想竟為公孫瓚所敗。


    公孫瓚攻破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


    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為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


    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圖謀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


    公孫瓚將劉虞首級送達京師,被劉虞之舊部尾敦於路劫走安葬。


    公孫瓚殺劉虞之後,掌控整個幽州,遂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絕品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度Ye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度Yes並收藏三國之絕品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