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薔忽然打了個噴嚏,手一抖,就要送到嘴邊的茶差點潑了出去。
“壞了,當家的著涼了!”田管事風一樣地衝了出去。
“……”
白玉薔習以為常了,看了看杯子裏的茶湯,潑了,換個杯子重新沏。也並不是真想喝,她腦子裏在琢磨什麽稍微重要點的事的時候,就喜歡弄些不過腦子的事做做。
這個不算愛好的愛好,曾經是和泥,但現在身份不同,自然不可以了,所以換成了沏茶這種看似很風雅但其實她根本不會的事。
田管事把秋大夫拉過來的時候,白玉薔剛好把事想通,做完了決斷。秋大夫唉聲歎氣地在她旁邊坐下,開始給她把脈,白玉薔則開始問他和把脈完全無關的問題,“長安那邊有消息沒有?”
“沒有!哪那麽快呢?而且公家人,嘴裏根本沒有實話,你跟她合作,那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田管事在邊上幫腔,“就是就是,那小娘皮,連女扮男裝當官的事都幹得出來,她騙騙你還不是跟騙狗似的?”
“或許吧。”白玉薔笑了笑,滿不在乎,“朋友嘛,騙騙我也是可以的。”
她即便說這種話,也還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秋大夫倒無所謂,田管事是相當的恨鐵不成鋼,“唉!你真是…真是!老秋,你快多開點湯藥讓她喝喝,把腦子裏的水喝喝出來!”
白玉薔不置可否,而秋大夫居然也真拿紙筆開起方子來。一張方子沒寫到中途,外頭送信的人跑進來,先是喊了一聲田管事,等發現白玉薔也在,連忙轉口道:“當家的,長安來信了。”
田管事詫異,把送信的人叫進來關上門,白玉薔麵色不動,問道:“怎麽說?”
“沈使君正啟程迴交城來,隻不過…”送信的人撓撓頭,“隻不過她被撤職了。”
蘇令瑜現在不是黜陟使了,連參軍的身份也一並被撤除,不再是官身。
這事天後因她的所作所為,給那些盯著她的人作出的一個交代,也是給蘇令瑜保下的一條退路。
在紫宸殿那一日,麵對她交出的一切底牌和誠意,武媚給了她兩個選擇。
“要麽,你就留著這個身份,我會因為祥瑞的事,給你一個恩典,抹平你所有的後患,給你一個地方上的閑職,你去老實呆著,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不會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她都還沒講另一個選擇是什麽,蘇令瑜便以一種平淡而果決的語氣道:“臣選第二條路。”
武媚也答應得痛快,“好,那即日起,你官職褫奪,謫為白衣,用這祥瑞之功抵你欺君之罪。你若想重迴官場,就去交城跟你那位綠林朋友一起,把你答應我的那件事給辦好了。”
滿殿之中,太平自然是早就知道武媚的打算,蘇令瑜也略有推測,隻有慧清完全沒料到,怎麽,欺君之罪?
他當然知道蘇令瑜確實是犯了欺君之罪,但這事不是已經遮掩過去了嗎?即便還做得不夠盡善盡美,但按照天後的態度,怎麽也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怎麽忽然就點破了?
好在聽天後的意思,蘇令瑜至少性命是無憂的。慧清冷靜下來仔細想了想,長歎一聲,明白了。
他先前認為隻要斡旋得當,天後會願意幫蘇令瑜掩飾一些事,種種利益推斷,固然都指向這個結果,但天後又何曾真的對誰徇私容情過?若說寵臣,當年的李義府,夠不夠?可即便是李義府,一旦犯錯犯到了武媚的底線上,一樣被長流巂州,此後甚至連天皇大赦天下,武媚都不曾有分毫運作的意思,硬生生讓李義府因不得赦免懷恨而死。
他們這位天後娘娘,對身邊人,隻會更加嚴苛。
慧清歎口氣。交城黑道那一灘渾水,豈是好蹚的?她如果真的去了,能成事自然是扶搖直上,若不能成,隻怕連命都要賠進去。
身處風波中央的蘇令瑜卻麵無表情,隻平靜下拜,“謝天後娘娘恩典。”
而後不曾多言,被武媚揮退。
到得殿外,卻正遇上狄仁傑,蘇令瑜與之目光一匯,她主動止步叫住了對方,“狄寺丞。”
狄仁傑停下來看了她一眼,沒說話。蘇令瑜淡淡問道:“其實你發現了,對吧。”
慧清的目光在他二人之間轉了一趟,看不透徹。
狄仁傑“嗯”了一聲。
蘇令瑜轉頭朝紫宸殿的方向看了一眼,狄仁傑隨她目光一並望去,蘇令瑜長久凝視著那塊金漆黯淡的匾額,像在自言自語一般:“雖然口供對上了,但不是就是不是,不像。”
不像。
狄仁傑迴應道:“你很聰明。”
至少反應比他所想的要快很多。
蘇令瑜和沈容枝當日的應對,雖然在供述上十分完美,可卻還是有極為重要的一點不曾做好:感情。
一切證詞都可以轉擬成平實的文字,一切利益交換都可以明碼標價,所有的得失斟酌都可以像砧板上切下的劃痕一樣有跡可循。但感情,是融在血肉之軀中至為重要的一樣東西,缺少了它,再完美的對答都會留下漏洞。
一對久別重逢的母女,彼此之間感情的反應不該這麽少,說的話也太少了。世上當然有感情冷淡的母子,但沈容枝因為一封信函,千裏迢迢趕到交城,又在得知交城人去以後再次趕到長安,婦道人家,如此執著不畏萬難,顯然是對自己的孩子感情很深。
那重逢再見,不會是這個反應。
尤其是蘇令瑜,狄仁傑很明顯地從她的神情舉止之中,剝離出了一絲緊張。那絕對不會是孩子對母親的緊張。
所以,即便當時並無證據,甚至尋找不到太多蛛絲馬跡,但狄仁傑還是十分確定地意識到了一件事:這個沈青潭是假的,至少她絕對不是沈榮枝的孩子。
他也真的用蘇令瑜和沈榮枝供述的、二十年前那件事,去詢問了天後,得到了對方肯定的答複。
隻是在天後詢問他,沈青潭的身份是否作偽時,狄仁傑在如實講述以後,添上了一句話,
“然而依臣所見,她應當並非沈青潭本人。”
蘇令瑜目光不動,“她不需要任何證據嗎,就相信了。”
“嗯。”
“狄寺丞,你青雲路就在眼前了。”
“壞了,當家的著涼了!”田管事風一樣地衝了出去。
“……”
白玉薔習以為常了,看了看杯子裏的茶湯,潑了,換個杯子重新沏。也並不是真想喝,她腦子裏在琢磨什麽稍微重要點的事的時候,就喜歡弄些不過腦子的事做做。
這個不算愛好的愛好,曾經是和泥,但現在身份不同,自然不可以了,所以換成了沏茶這種看似很風雅但其實她根本不會的事。
田管事把秋大夫拉過來的時候,白玉薔剛好把事想通,做完了決斷。秋大夫唉聲歎氣地在她旁邊坐下,開始給她把脈,白玉薔則開始問他和把脈完全無關的問題,“長安那邊有消息沒有?”
“沒有!哪那麽快呢?而且公家人,嘴裏根本沒有實話,你跟她合作,那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田管事在邊上幫腔,“就是就是,那小娘皮,連女扮男裝當官的事都幹得出來,她騙騙你還不是跟騙狗似的?”
“或許吧。”白玉薔笑了笑,滿不在乎,“朋友嘛,騙騙我也是可以的。”
她即便說這種話,也還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秋大夫倒無所謂,田管事是相當的恨鐵不成鋼,“唉!你真是…真是!老秋,你快多開點湯藥讓她喝喝,把腦子裏的水喝喝出來!”
白玉薔不置可否,而秋大夫居然也真拿紙筆開起方子來。一張方子沒寫到中途,外頭送信的人跑進來,先是喊了一聲田管事,等發現白玉薔也在,連忙轉口道:“當家的,長安來信了。”
田管事詫異,把送信的人叫進來關上門,白玉薔麵色不動,問道:“怎麽說?”
“沈使君正啟程迴交城來,隻不過…”送信的人撓撓頭,“隻不過她被撤職了。”
蘇令瑜現在不是黜陟使了,連參軍的身份也一並被撤除,不再是官身。
這事天後因她的所作所為,給那些盯著她的人作出的一個交代,也是給蘇令瑜保下的一條退路。
在紫宸殿那一日,麵對她交出的一切底牌和誠意,武媚給了她兩個選擇。
“要麽,你就留著這個身份,我會因為祥瑞的事,給你一個恩典,抹平你所有的後患,給你一個地方上的閑職,你去老實呆著,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不會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她都還沒講另一個選擇是什麽,蘇令瑜便以一種平淡而果決的語氣道:“臣選第二條路。”
武媚也答應得痛快,“好,那即日起,你官職褫奪,謫為白衣,用這祥瑞之功抵你欺君之罪。你若想重迴官場,就去交城跟你那位綠林朋友一起,把你答應我的那件事給辦好了。”
滿殿之中,太平自然是早就知道武媚的打算,蘇令瑜也略有推測,隻有慧清完全沒料到,怎麽,欺君之罪?
他當然知道蘇令瑜確實是犯了欺君之罪,但這事不是已經遮掩過去了嗎?即便還做得不夠盡善盡美,但按照天後的態度,怎麽也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怎麽忽然就點破了?
好在聽天後的意思,蘇令瑜至少性命是無憂的。慧清冷靜下來仔細想了想,長歎一聲,明白了。
他先前認為隻要斡旋得當,天後會願意幫蘇令瑜掩飾一些事,種種利益推斷,固然都指向這個結果,但天後又何曾真的對誰徇私容情過?若說寵臣,當年的李義府,夠不夠?可即便是李義府,一旦犯錯犯到了武媚的底線上,一樣被長流巂州,此後甚至連天皇大赦天下,武媚都不曾有分毫運作的意思,硬生生讓李義府因不得赦免懷恨而死。
他們這位天後娘娘,對身邊人,隻會更加嚴苛。
慧清歎口氣。交城黑道那一灘渾水,豈是好蹚的?她如果真的去了,能成事自然是扶搖直上,若不能成,隻怕連命都要賠進去。
身處風波中央的蘇令瑜卻麵無表情,隻平靜下拜,“謝天後娘娘恩典。”
而後不曾多言,被武媚揮退。
到得殿外,卻正遇上狄仁傑,蘇令瑜與之目光一匯,她主動止步叫住了對方,“狄寺丞。”
狄仁傑停下來看了她一眼,沒說話。蘇令瑜淡淡問道:“其實你發現了,對吧。”
慧清的目光在他二人之間轉了一趟,看不透徹。
狄仁傑“嗯”了一聲。
蘇令瑜轉頭朝紫宸殿的方向看了一眼,狄仁傑隨她目光一並望去,蘇令瑜長久凝視著那塊金漆黯淡的匾額,像在自言自語一般:“雖然口供對上了,但不是就是不是,不像。”
不像。
狄仁傑迴應道:“你很聰明。”
至少反應比他所想的要快很多。
蘇令瑜和沈容枝當日的應對,雖然在供述上十分完美,可卻還是有極為重要的一點不曾做好:感情。
一切證詞都可以轉擬成平實的文字,一切利益交換都可以明碼標價,所有的得失斟酌都可以像砧板上切下的劃痕一樣有跡可循。但感情,是融在血肉之軀中至為重要的一樣東西,缺少了它,再完美的對答都會留下漏洞。
一對久別重逢的母女,彼此之間感情的反應不該這麽少,說的話也太少了。世上當然有感情冷淡的母子,但沈容枝因為一封信函,千裏迢迢趕到交城,又在得知交城人去以後再次趕到長安,婦道人家,如此執著不畏萬難,顯然是對自己的孩子感情很深。
那重逢再見,不會是這個反應。
尤其是蘇令瑜,狄仁傑很明顯地從她的神情舉止之中,剝離出了一絲緊張。那絕對不會是孩子對母親的緊張。
所以,即便當時並無證據,甚至尋找不到太多蛛絲馬跡,但狄仁傑還是十分確定地意識到了一件事:這個沈青潭是假的,至少她絕對不是沈榮枝的孩子。
他也真的用蘇令瑜和沈榮枝供述的、二十年前那件事,去詢問了天後,得到了對方肯定的答複。
隻是在天後詢問他,沈青潭的身份是否作偽時,狄仁傑在如實講述以後,添上了一句話,
“然而依臣所見,她應當並非沈青潭本人。”
蘇令瑜目光不動,“她不需要任何證據嗎,就相信了。”
“嗯。”
“狄寺丞,你青雲路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