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細薇這宅子裏現下的傭人,一個管家婆子,兩個小丫頭,一個原本就有的灑掃門房。她原本以為除了門房以外,都是臨時買的,但細細想來,卻發覺不是這麽迴事。


    管家婆子好說,如今伢行裏都有調教得力,買來就好上手用的婆子,管家做事十分得力。這個人,蘇細薇相信是劉修誼買的,但那兩個小丫頭就不一定了。


    這種辦事得力的管家婆子,一看就是家宅裏做久了的,如果從家裏帶來,那麽無論少的是哪個,都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劉修誼既然第一時間把蘇細薇安置在了外頭,想必也是很不希望家裏頭指導他養外室的事情,不太可能做這種痕跡很重的事,那管家婆子必然就是多花了些錢從伢行買的了。


    不過小丫頭這種東西,隻要不是家生子,多兩個少兩個實在是沒什麽人管,劉修誼隻要隨便找個由頭,說是送去別人家裏幫忙了,或是不聽話趕出去了,想必也沒人會懷疑。畢竟他又不是獨子,劉家那一大家子人不是每天都圍著他轉的。


    更何況,蘇細薇自己在蘇家當姑娘的時候,也不是沒買過丫頭呀。這婆子尚且是伢行的人帶著過來相看的,如果是還買了兩個小丫頭,何不一起帶過來?這又不是什麽貨比三家的事,更不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犯不著分開辦。


    兩下一想,肯定就是劉修誼去劉家給她湊一匣子藥的時候,順手帶了兩個小丫頭過來。


    這又是什麽意思呢?


    或許是覺得家裏人牢靠一點,得用一點。但蘇細薇卻知道劉修誼的性格,他是個花錢不過腦子的人,對手裏的錢從來沒個成算,所以才幹得出來生意都還沒談完,就在教坊司為她花不少錢,後來還給她贖身了這種事。


    他的這個特質,曾經被蘇細薇利用來脫身,是好事。但現在蘇細薇卻要警惕了。


    按照她對劉修誼的了解,隻要是多花點錢可以買個便利,他想也不想就會花。所以為什麽不在伢行裏挑婆子的時候,順便也買兩個小丫頭呢?還得繞一圈路,再找個能打掩護的由頭,從家裏帶來?


    小丫頭又不是藥匣子,一時湊不大齊全,那都是你隻要有錢,伢行裏隨時能買著的。


    那劉修誼還如此行事,蘇細薇就隻能想到一個可能了——


    他沒錢了。


    抑或是說,他最近手頭有點緊。買傭人還是很費錢的一件事,劉修誼想必是買完管家婆子,手頭就沒閑錢了,又不想虧待蘇細薇,是以才從家裏帶了兩個過來給她用。


    那他的錢呢,去哪兒了?


    蘇細薇這可就要上心了。她是個情緣薄的人,哪怕有人殺她父母,她都可能過一陣子就忘了這事,但如果是碰到了她的錢——不光是她自己的錢,還有她勝券在握能弄到手的、別人的錢,那就真是踩了她的尾巴了,她能拚命。


    她要是沒記錯的話,劉修誼把她從教坊司贖出來那迴,手頭正在做的那樁生意,是很賺的,哪怕相當一部分利潤是歸家裏管,也不至於連讓他手頭寬潤幾個月都做不到。


    錢這種東西又不會憑空消失,他手上少了,那肯定就是有人手上多了。蘇細薇非常想知道,究竟是誰手上多了劉修誼的錢。


    所以本來劉修誼見不到就見不到了,她不急著這幾天,但哪怕就為了弄清楚這樁事,她這兩天也得想著法子從劉修誼嘴裏套套話。蘇細薇心裏頭已經隱約有了猜測,保不齊,就是拿去貼他大哥了。


    他大哥家裏也有妻小,自己還知會讀書考試,家裏養這麽個讀書人在,哪裏有不費錢的?蘇細薇自己雖然沒讀過書,但沒吃過豬肉總也看過豬跑,讀書這件事,其中門道很多的。養個讀書人,不光是要養他一張嘴能吃飽飯,一身衣服能穿暖,也不光是管他束修能交上,筆墨紙硯能用齊,還得管他的門路啊。


    讀書、遊學、考試,那件事不需要通關節找門道?什麽寒窗苦讀功成名就,那都是偏偏蓬門草戶的,要是隻會悶頭在家用功寫字,永遠不可能考上狀元。


    蘇細薇自己也是商戶女出身,蘇家雖然沒有男丁,但她過去在長安城中打交道的也都是商戶子女為多,商戶那種鯉魚躍龍門的心態,她是很熟悉的。既然家裏頭有些家底在,有意要供個讀書人出來改換門庭,那一定就都是卯足了勁往最高的去。那花在劉修誼他大哥身上的錢,就必不可能少。


    如今還沒真正入仕,就已經花錢花到劉修誼頭上了,等今後真做上官,需要更多錢打點官場裏頭的事,到時候還得了?當官打點的錢才真叫無底洞,蘇細薇可不願意到時候眼睜睜看著自己千辛萬苦謀劃來的家業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她打定主意,冷冷地哼了一聲,隻是很輕,調子也是習慣的軟,聽起來不像冷哼,反像同誰撒嬌似的,是她特有的做派。另一個小丫頭這時已捧了水來,蘇細薇把柴胡丸嚼碎,吞水服下,便留兩個小丫頭在邊上吃點心聊天,有一搭沒一搭地問道:“你們覺著二爺怎麽樣呀?”


    “二爺?那當然是頂頂好。”其中一個叫玉雲的小丫頭雀躍迴道:“咱們劉家滿家宅裏,可就數二爺脾氣最好,對咱們這些使喚人最和善,前次瑛角扭了手,幹不好活被媽媽罵了,都是二爺出麵說情,還給瑛角買了紅花油。”


    瑛角說的就是第二個小丫頭了,她倒怯怯的,都說到她了,也不答話,隻蠻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這一通話,蘇細薇卻隻注意到兩個字,“咱們”。


    果然她猜得不錯,這兩個小丫頭,是劉修誼從劉家帶出來的。看樣子很伶俐,應當在劉家做了有幾年,年紀小心眼少,很好套話。


    這可就正中蘇細薇下懷。她立刻柔柔地笑了笑,從茶盤子裏拈起來一枚糖包棗,輕輕放在了玉雲手心,“這樣呀?但總歸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難道劉家別個,就都脾氣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如當身自簪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無此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無此意並收藏不如當身自簪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