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身為北明國三軍的最高統帥,本來在陵京城中有氣派的府邸,夏侯宇原本也想要依照舊製在都中選址興建,可是冷玥卻一口迴絕,並引用霍去病的名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隻不過將其中的“匈奴”改成的“強敵”。


    而夏侯宇也因為好不容易才能與冷玥和好共處,並且有言在先,一切皆依冷玥之言,所以隻好作罷,朝臣也樂於見到這個局麵,齊齊上表稱頌大將軍先國後己,大仁大義。


    冷玥聽完,隻是一笑置之,專心埋首自己關於軍隊改革的事宜,現在的中軍大帳,是在陵京城的北大營中。


    軍中生活,對他人而言稍顯枯燥,可是於冷玥,卻全然不覺。


    每天拂曉,冷玥便會準時出現在校武場上,和將士們一同操練。


    隨後,便是中軍大帳的議事時間,與會者包括南北兩大營的高層主要將佐,在冷玥的改革還未開始前,主要就是討論一些軍隊調度、糧草儲備還有器械修補新添之類的問題,偶爾還有一些關於邊境局勢的探討。


    中軍大帳會議結束之後,冷玥便將自己困於其中,不斷地將自己的想法訴諸筆端,詳加修改增添,同時不斷地察看地圖,結合作戰沙盤,反複推演著自己揣摩出來的陣法。


    借著三日一進宮,參與朝會之機,冷玥向攝政太子夏侯宇提出了,要征集三國邊境的詳細地形圖,理由是軍中的地圖過於陳舊,完全跟不上國家的建設發展,自己身為最高統帥,理應為製定正確的戰略而做好充足的準備。


    當然,太子夏侯宇當場批複,允諾,責令戶部督辦此事,限令一個星期完成,送至北大營。


    雖然在朝堂之上,也有大臣提出反對意見,稱現在三國處於和平之時,暫無戰端,如此大費周章,除了浪費人力,還會給他國以動武的借口,大為不妥。


    夏侯宇聽完,不予理睬,不過由此冷玥也知道,現在就如此,將來改革鋪開,阻力可想而知。


    和冷玥每幾日進宮商討政事一般,夏侯宇也是每隔幾日,借著巡查之名,到訪南北大營,慰問軍士,同時在和最高統帥商討軍機。


    其實,和冷玥進宮履職相比,夏侯宇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很希望能見到冷玥,在冷玥麵前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


    冷玥豈會不知?


    夏侯宇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他最大讓步,所以冷玥雖然依舊麵無表情,冷若冰霜,但也不致於對其臭臉相向,催促著夏侯宇速速返宮。


    兩人相見,一般隻是夏侯宇在說,冷玥在聽,並沒有過多的親昵舉動。


    雖然夏侯宇很想問冷玥關於改革的事情,可是話到嘴邊,總不忍說出,因為他不想讓冷玥太過辛苦,隻是希望冷玥能夠慢慢淡忘,相比較於建功立業開萬世之功,夏侯宇更希望她能夠平平安安,無風無浪,就當一世的太平將軍,或許等過幾年冷玥心倦了,身累了,再尋個機會接迴宮。


    至於前些時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太子妃冷玥,也仿佛從來就不存在過一般,隨著太子宣布太子妃的所謂病情之後,眾位大臣也都達成一致絕不過問,臣民們更是對著曇花一現的太子妃沒有印象。


    鬥轉星移,冬過春來,轉眼間冷玥來到北明國已過三四個月,當任統帥也已經三個月多,對於北明國的全部軍況也已掌握通透,自己關於改革的想法日臻成熟完善。


    這段期間,關於冷玥的傳奇實在乏善可陳,最初冷玥帶給人們的震動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淡化。


    國家承平日久,軍人們建功的機會本就少,更何況是駐守在天子腳下、首善之區的軍隊,此刻南北大營中的一些軍官開始散布著冷玥身無寸功、忝居要職卻毫無建樹的消極言論,雖是如此,冷玥已然建立的聲威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撼動的,直到四月初的清明時節,冷玥一道上疏,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冷玥醞釀已久的軍製改革,終於徐徐拉開了帷幕。


    冷玥向夏侯宇稟奏道,作為革新軍製的第一步,便是要革新器械,隨即冷玥將自己三個多月來的繪製成果上交,夏侯宇展開一看,全是一些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奇形怪狀的物件,太子自然是看不懂,秉著支持冷玥的態度,夏侯宇也就當即批準,下令工部限期完成。


    這一點頂多給工部官員增加壓力,最致命的是後頭,冷玥還上陳了一項全新的軍官考核請求,範圍不單包括原有的世家大族,還包括了寒族庶民,這一舉動當即就在朝堂炸開了鍋,大小官員,無論文武都提出了反對,因為這項請求不單會動搖一些既得利益者在軍中的權勢,隨著寒族之人的進入,這種趨勢還會更加明顯。


    朝堂之上,太子一時左右為難,隻好暫時退朝商議。


    可一連商議了七天,都沒有結果,最後隻好采取折中的辦法,文武官員擬出保留軍官的名單,而後再最大限度地給出寒族的名額,此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隨即,宣武令的發布,南北大營麵向全國征調人才,無論是世族還是微末寒族,隻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來應征各軍階士官,最終由冷玥統一考核。


    冷玥取消了之前片麵強調匹夫之勇的馬步弓三技考核,而是為了自己進一步改革做人才儲備,重新調整了比試項目,包括運用新型器械進行模擬作戰、騎兵長途奔襲迂迴的可能、單兵格鬥中如何運用多種武器等等。


    比試足足進行了兩個半月,在一千人之中才選取了十五人作為新晉將佐,其中大部分,是寒族中人。


    就是在比試期間,冷玥也連上兩道奏疏,一道是有關全國劃分軍區,一道則是關於全國道路橋梁建設,前者是為了解決征兵問題,一個軍區便是一個集團軍,就地征兵就地征糧,後者是為了能在作戰期間快速調兵運糧做準備。


    前些時日,軍隊人事調配風波還未平息,這會子兩道奏疏又引起了軒然大波。


    到最後,還是夏侯宇頂著莫大的壓力乾綱獨斷,力排眾議,全力支持冷玥,才得以施行。


    期間,工作量最大的工部和戶部官員相繼辭職,冷玥向夏侯宇提議,讓新晉將佐一部分進入中樞取代原有官員的位置,並以此為契機,合並中樞有關職位,避免造成冗官現象。


    於是,夏侯宇同時委任冷玥為中樞太師,和原來的周太傅一道,負責工部和戶部兩部的工作。


    為了解決修橋鋪路而造成的巨大人力缺口,夏侯宇責令刑部釋放除了死刑外的一切囚犯,加入到勞動之中,有特別貢獻者,將予以特赦。


    轉眼已到夏至,知了聲聲,驕陽似火,整個北明國在夏侯宇和冷玥的意誌推動下,熱火朝天地動了起來。


    原先的南北大營,共有二十萬人馬,全部駐紮在陵京城的周圍,在冷玥和其提拔將佐的改革下,拱衛京城的軍隊隻剩下原先的一半,另一半則分散到地方,借以延伸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力。


    同時,北明國新成立的有十三個軍區,也就是新增加了十三個集團軍,約二十萬的新生軍力,供給問題全有當地解決,不給中央財政增加負擔。


    其中,一半的軍區都集中在北明國的西部,冷玥的用心再明顯不過了。


    軍製改革還在逐步進行,首先倒下去的便是在軍中一直碌碌無為卻領著俸祿的、有著世家大族背景的將官,冷玥為了杜絕他們再繼續興風作浪,也為了展示世人自己改革的決心,尋了個借口統統將這些將官囚禁,秋後處決。


    冷玥也知道,這隻是莫須有的罪名,可現在自己無法選擇,隻能冷硬到底,對著敵人舉起屠刀。


    而一直被世家大族和朝中清流掣肘的太子夏侯宇,也借著改革對朝中諸大臣進行清算和打擊。


    以前他們借以和中央叫板的資格,便是他們其後的財力和朝中盤根錯節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冷玥在地方的糧地改革先是動搖他們的財力,其後在朝中安插人手破壞他們的關係網,到最終扳倒他們,也就隻是時間問題。


    世家大族們當然不會就此甘心,暗中組織了對冷玥的幾次暗殺,可是還未近身,就都失敗了。


    冷玥是殺手出身,這些伎倆頂多隻是班門弄斧,無足輕重。


    他們見一計不成反生一計,暗中糾集舊部、煽動地方舉行叛亂,可這些都被冷玥一一鎮壓。


    到後來,他們索性聯合藩王,希望他們能夠“勘定暴亂,靖難勤王”,但冷玥還是先他們一步部署,而且南北大營調往地方的軍隊也已紮下了基礎,成為藩王進京的障礙。


    秋風起,山山黃葉飛,天高雲遼淡,冷玥獨自站在高崗之上,看著遠處的熔金落日,不免慨歎。


    昨日方才登壇拜將,成為軍政新秀,這會已經是集大權於一身、冷酷無人的國之太師,而且由於雷厲風行、出手毒辣,反對者皆稱之為“冷麵獨夫”,甚至傳播著冷玥將要謀朝篡位顛覆朝綱的謠言。


    這些,夏侯宇都壓著,麵對這冷玥,他始終臉掛微笑。


    想到這,冷玥心中一暖,卻明白,自己的心已然冷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妾本京華:邪王招架不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衣勝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衣勝雪並收藏妾本京華:邪王招架不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