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撫摸著孩子的腦袋,說道:“春朝好了,春朝沒事了。”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張秀英給孩子收收驚的事情就做完了。


    趙家媳婦在張秀英家稍微坐了一會兒,說了會話,就抱著孩子迴去了。


    時間過得很快,張秀英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娘了,雖然和李寧遠每天都吵架,但是張秀英把精力都用到三個孩子身上。


    李寧遠也能掙來錢,日子將就著過。


    張秀英的大姐嫁到了周屯子,離李家村有十四五裏地,都不屬於一個縣了。


    李家村在自己縣的最北頭,屬於三縣交界的那麽一個地方。


    雖然不是一個縣,但是種的農作物基本上一樣,麥子、棒子、棗樹、梨樹。


    張秀英的大姐名叫張敏芝,她生了八個孩子才不再生了。


    當她生到第五個孩子的時候,依然是女兒。


    她稍微有些動搖,難道自己就沒有生兒子的命嗎?


    村裏人常說,女兒多了,女兒就不受寵了。


    她偏偏要寵著自己的孩子,因此給老五起名小寵。


    是不是還要繼續往下生,他們全家為此開了一個會議。


    張敏芝的丈夫兄弟三人,他是老大,最有話語權的當然是張敏芝的公公婆婆。


    他們一方麵覺得既然已經生這麽多了,那就繼續生下去,直到生出兒子為止。


    另一方麵是當時計劃生育已經查得非常嚴了,再生下去肯定挨罰。


    經過他們的一番討論,加上張敏芝自己願意生的想法,討論的結果是:接著生,直到生出兒子為止。


    張敏芝很快就懷了老六,那個時候沒有b超技術,也測不出是男是女,隻能接著生,希望是個兒子。


    結果生出來之後,又是個女孩。


    這讓張敏芝多多少少有些崩潰,六個孩子,已經嚴重超生了,幸好張敏芝的丈夫和村支書提前打好了招唿,村支書會多多少少幫他家遮掩著。


    張敏芝的丈夫是做買賣的,常年的買棗賣棗,從他們村往北走六七裏地,就有一個大型的紅棗市場。


    做紅棗買賣的都是最低價從農戶中把棗買來,然後到紅棗市場以相對高的價格賣出。


    一斤上差兩毛,一天能買到一萬斤,一天就會賺兩千塊。做紅棗生意轉手快,基本上買到就是賺到。


    那時候,人們家家戶戶的棗樹並不是特別多,有個一二百顆就算多的了,當地人們主要種的是圓樹棗,也叫金絲小棗。


    圓樹棗個頭比較小,成熟之後外皮紅的鮮豔。由於圓樹棗糖分高,成熟後味道特別甜。


    長大的棗樹都需要開甲才能長出更多的棗。


    開甲就是在棗樹樹幹上開一圈細口,直到露出樹幹裏的嫩木為止,甲口的寬度大概一厘米。


    開完甲後,需要用農藥抹在開甲處,來防止蟲子啃咬柔嫩的甲口。一般用的農藥是一六零五,這種藥毒性極大,隻需要一小蓋,就能兌出一桶子藥水。


    藥水呈現奶白色,有濃重的毒藥味。


    值得一提的是,棗樹從開花到成熟是需要打農藥的。


    棗樹開花的時候需要打一遍藥,因為會有鑽心蟲鑽到棗樹花芯中,這樣長成的棗棗核會爛掉。


    為了防止綠盲蝽象,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臭大姐”,也要打藥。


    “臭大姐”,顧名思義,渾身發臭,是一種會飛的昆蟲,它會啃食棗樹的葉子。


    很有意思的是,它喜歡趴在一個地方不動,就是用手抓它,它都不會跑。


    調皮的小孩就會點燃火柴,燒“臭大姐”,別看“臭大姐”個頭不小,用火一燒,就會聽到“噗”的一聲,身體裏的氣全跑出去了,然後落在地上死了。


    到了夏季麥熟的時候,小棗也長成了青色,個頭也長大了很多。


    這時候會出現一種火龍蟲,專門啃食小棗,這個時候又要打藥。


    火龍蟲的耐藥性很強,往往人們會不止一遍地打藥。


    到了小棗即將成熟的時候,雨季也來臨了。這時候的棗如果被雨水打濕,就會出現鏽病,這個時候就要給棗樹打一遍藍礬。


    藍礬和適量石灰混合在水中,打在棗樹上,幹了之後,整顆棗樹都會呈現藍白色,這樣就不怕雨水了。


    棗樹從開花到小棗成熟,需要打近十遍藥,把小棗拿來直接吃是有些不衛生的。


    但是農村人沒有那麽講究,棗熟了,一邊打棗也就一邊吃了。


    秋收時節,棗樹徹底地熟了,人們的大秋勞動也開始了。


    一般情況下,一塊地,種上兩行棗樹,其餘的地方就是種玉米。


    人們會先把玉米收了,把玉米秸也清理幹淨,騰出地方來打棗。


    在收棗的過程中,打棗是一件比較辛苦的活,一般都是男勞力來做。


    他們手裏拿著竹竿,一杆子一杆子打下去,把棗打下來的時候,還不能把樹枝打折,也算是一個技術活。


    打一天棗,就得一天仰著頭,脖子會很酸。


    女勞力和小孩主要負責拾棗,由於棗是被打下來的,會飛得到處都是。


    飛得太遠的棗叫蹦花,需要一個人專門去拾,剩下的人主要在樹行子中,和樹行兩邊拾。


    有的老太太會一邊坐著一邊拾棗,一邊喊著累,一邊又說一年都能這樣拾棗就好了。


    在她們眼裏,這拾的不是棗,而是錢。


    後來人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苫布。


    買二十米長苫布,盡量地寬一點,這樣直接鋪在棗樹下麵。


    再一打棗,棗就會直接落在苫布上,打完鋪苫布的幾棵樹後,把苫布從外向內一掀,小棗都會集中到樹行中,成為一個大棗堆。


    這樣,除了拾拾遠處的蹦花,所有的棗都集中在一起了,直接用簸箕收到袋子中就行,然後用小推車把棗推到家裏就行了。


    李寧遠家分到的地比較分散,東窪有兩塊地,北窪有兩塊地,梨樹行還有一塊地,道東道西分別有一塊地。


    因此,棗樹種得比較分散。


    把棗收到家裏之後不是就完活了,李寧遠和張秀英需要連夜把棗中的葉子篩出來,然後再把棗倒在提前鋪好的薄上。


    薄是由高粱杆和細麻繩編成的,用的時候地麵上放著橫立的磚,把薄鋪在上麵,然後就能把棗直接倒在上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從得了精神病我學會斬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守望天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守望天極並收藏自從得了精神病我學會斬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