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在看到這個他最不願意看見,也最不能接受的未來後,瞬間崩潰,顯得那般傷心。


    未來的畫麵中死的是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而如果經過天幕泄露天機,未來死的會是二子李世民的話,李淵同樣也會無法接受。


    現下那個抉擇再次擺在了李淵的麵前,且來得更加急迫,不容他再有半分遲疑。


    可是此時的他,真的還有足夠的權力左右皇位繼承嗎?


    兩方之間的大戰無可避免,他也注定要失去其中一方的兒子。


    李淵慟哭道:“這就是得天下的代價嗎?”


    ……


    秦王府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人圍著李世民緊急勸說道:


    “秦王!此時天下人都已知曉我等會發動政變,太子和齊王已有防範,此時必然已經在調兵遣將,準備與我等刀兵相向了!


    當下我們已經耽擱不起半分,必須立即調動兵馬人手率先對太子和齊王發難,隻要太子和齊王一死,天下就一定將是秦王的天下!


    我們起事吧!秦王!”


    五大三粗的尉遲敬德大嗓門道:


    “秦王下令吧!不管敵軍有多少人,我尉遲敬德必做先鋒殺潰他們!”


    一眾人紛紛焦急道:“秦王下令吧!!”


    李世民見狀,拔出腰間寶刀。


    “那就跟他們廝殺到底!看這天命到底在誰!”


    ……


    【公元626年6月,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由李世民節製天下兵馬,軍政大事皆由其決斷。


    大局已定後,原本支持李建成的文臣武將紛紛改為擁護李世民。


    而對於李建成的鐵杆同盟,李世民也沒有選擇過多追究。


    比如李建成的首席謀士魏征,李世民也以極大的包容之心對其委以重任,魏征也為貞觀盛世的開創,積極效力,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另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逃往山林的餘黨,李世民也下令赦免他們。


    這使得李世民接過權力後迅速安定了天下,避免了一場動亂。


    但是李世民也有其殘忍的一麵。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李世民砍下他們的頭顱,勸降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們,並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留下了女眷另外安置,讓她們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


    這讓李淵的所有嫡子孫隻剩了李世民這一脈,李淵除了李世民再無其他選擇。


    在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後,李淵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次年建年號,貞觀。


    時年,李世民二十八歲。


    而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東突厥認為大唐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動亂,覺得有機可乘,便在李世民剛剛登基之際,率兵十幾萬南下進攻大唐。


    因為隋朝末年的大亂,突厥勢力失去了隋朝的壓製,得以趁機迅速壯大。


    北方的契丹、室韋、吐穀渾、高昌等少數民族都役屬於突厥,其勢力範圍廣泛,影響力巨大。


    隋末中原地區的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割據勢力也都曾向突厥稱臣。


    突厥得以間接控製中原部分地區,獲取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勢力進一步增強。


    史料對其記載:“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而此時的李世民剛剛登基,內部權力鬥爭剛剛結束。


    唐朝的國力還沒來得及從隋末大亂中恢複過來,民生維艱,國家貧困。


    李世民深思熟慮後選擇了克製。


    率領大軍緊急趕至渭水南岸,沿渭水擺開陣勢。


    東突厥的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依舊強大,出乎了其對大唐內亂導致虛弱的判斷,於是輕易不敢與唐軍交戰。


    於是東突厥選擇主動議和。


    李世民與頡利可汗殺白馬而盟誓,並且由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一萬口,但是李世民不接受,命令頡利歸還擄掠的大唐百姓。


    此為渭水之盟。


    即便突厥向大唐支付了戰爭賠款,可李世民也仍然將此盟約視作恥辱。


    因為突厥攻破大唐邊境,擄掠大唐子民,他卻被迫沒有選擇舉兵反攻,問罪突厥。


    區區戰爭賠款,遠不足以抵償大唐子民受到的傷害。


    於是李世民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突厥付出追悔莫及的代價。


    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向自己的父親、大唐的百姓證明,自己弑兄成為皇帝是正確的,是不辜負大唐的。


    (對渭水之盟究竟是誰向誰賠款,曆史上還有另一種說法。


    北宋筆記小說《唐語林》稱唐太宗“空府庫”以求突厥退軍,雖這一說法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也從側麵反映出當時唐朝為了爭取和平,有可能存在利益付出。)


    身為天策上將,從十八歲開始征戰至今從無敗績的李世民,用自己莫大的隱忍為大唐換來了與民休息,並迅速開創了貞觀盛世。


    李淵在位之時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製和科舉製,李世民執政後,也繼續沿用兩大製度,同時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製,使之分工明確,相互製衡。


    李世民還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修訂《武德律》,頒布《貞觀律》,以寬鬆、與民休息為原則,減少死刑,法律的公正執行增強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維護了社會秩序。


    均田製也在李世民的手中得到繼續實施。


    規定18歲到59歲的男子,每人授田100畝,其中80畝是“口分田”,死後歸還給政府,20畝是“永業田”,可以傳給子孫。


    這一製度一定程度上抑製了世家大族對土地的侵占,保障了民眾的耕地,有利於小農經濟的恢複發展和政府財賦收入的增加。


    國庫有了盈餘後,又大力興修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條件,促進農業發展。


    諸多利民政策的實施,奠定了開創貞觀盛世的基礎。


    公元629年,大唐經過積極發展籌備,兵力已經有了較大提升。


    此時正逢突厥境內鬧災荒,民心渙散,內部矛盾加劇。


    李世民抓住這個機會,任命李靖為主帥,調集大軍,對東突厥發動進攻。


    在唐軍的強大攻勢下,東突厥軍隊勢力迅速減弱,最終唐軍成功擊敗東突厥,活捉了頡利可汗。


    頡利被抓到長安後,李世民在朝堂上當眾指責頡利可汗的五宗罪。


    包括隋朝對其父親啟民可汗有恩,而頡利可汗在隋朝內亂時未思幫助;與唐朝鄰而棄信擾邊;繼位後恃兵不戢,對周邊連年征戰,導致部落攜怨;侵略中原,掠奪百姓,踐踏莊稼;違背和親承諾。


    李世民當朝指責其罪但赦免其命,並歸還頡利可汗的家眷和仆人,將他們安置在長安。


    後來李世民還曾讓頡利在國宴上,當著眾附屬國王的麵跳舞。


    從李世民公元626年繼位,到公元630年俘虜頡利,將東突厥納入國土,僅僅相隔了不到四年。


    而大唐的強盛,還遠遠不止於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