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隋煬帝楊廣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和獨孤伽羅一同深情看著天幕向世人講述他們愛情的楊堅,在天幕最後一句突兀蹦出來時,頓時深情的笑臉一僵。
楊堅心中大為吐槽:上蒼你好不好笑啊!?朕都放縱了也隻臨幸了三位妃子,你非得在最後補上這一句嗎!?
沒等楊堅思索應對之策,身邊的獨孤伽羅一時沒忍住,當著朝臣們的麵狠掐了一把楊堅腰間的軟肉。
“嘶~夫人輕些,我們離共赴黃泉就差兩年而已,四十五年都過來了,為夫今日悔過,屆時還能差那兩年嗎?”
獨孤伽羅和楊堅這時忽然聽到笑聲,頓時停了調情一般的打罵,看向殿下見狀而笑的群臣們。
這時有懂得來事的大臣打破尷尬,帶頭高唿跪拜:“陛下皇後萬年!”
群臣們也順勢跟著跪拜高唿。
楊堅笑著讓眾臣平身。
獨孤伽羅小聲道:“當著群臣的麵弱了陛下一介帝王的顏麵,陛下會怪罪我嗎?”
楊堅笑出聲來,有意大聲言語讓群臣們聽見。
“夫人沒有當眾冷眼於朕,而是以夫妻理應的情緒小小懲罰於朕,這才是真的顧及了為夫的顏麵,此舉放在天下任何一對夫妻身上都是合度的,眾愛卿們以為如何?”
群臣們當然是笑著附和。
獨孤伽羅這時轉過身去,給人感覺以為是羞澀,實則卻是小聲快語跟楊堅說道:
“上蒼已將皇權與世家的爭鬥說破,陛下應該盡快調兵加以防範。
今日可借商議上蒼所示,將群臣們都給留在宮中,同時密調親兵戒嚴皇宮,再調府兵精銳拱衛京師,以防世家兵馬動亂。
鑒於當前局勢緊急,可在暗中先行拉攏部分世家製衡其它世家,一旦有動亂,我們必須首要保證國祚安穩!
另外收繳皇子楊廣的兵馬。
我大隋國祚會因為楊廣繼位導致何種不好的結果,待上蒼告知後再做決斷。”
楊堅聽言頓時意會,臉上笑容不變,但心中已經具體思索起妻子的警醒要如何妥善布置……
……
曆朝君王對楊堅和獨孤伽羅的感情還是比較欣慰的,但對楊堅貌似怕妻子這一點則是一笑顧之。
沒有相愛到一定程度,哪個帝王會容忍皇後殺自己的寵妃?
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倚仗,又有那個皇後敢殺皇帝的寵妃?
這在帝王之中自然是前所未聞,也讓人豔羨身為帝王還能有這樣的愛情。
至於百姓,則僅僅依據皇帝如此寬容的這一點,就斷定這是位愛民的賢君。
甚至會覺得這樣一位能夠終結動亂統一天下,並且願意與民休息,以開國之君就在執政期間開創盛世的賢君,堪比千古一帝。
百姓的想法自然就是這麽純樸而簡單。
……
【公元604年,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
從個人能力來說,隋煬帝楊廣並不是一位昏君,但他對百姓不惜民力、不與休息的行為來說又的確稱得上暴君。
早在公元589年,正是年僅二十歲的楊廣統帥四十萬隋軍滅陳,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麵,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隻是楊廣雖為統帥,但平陳計劃主要是文帝與高熲等大臣製訂的,前線的八路大軍實際指揮主要是高熲、王韶、楊素、韓擒虎、賀若弼等能臣猛將。
不過能以二十歲的年紀獲得楊堅的信任成為統帥,也足以證明楊廣本人在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
而在楊廣登基之前,也有史書記載楊廣的荒淫無恥。
隋文帝楊堅病重時,美貌絕倫的宣華夫人與太子楊廣一同侍疾。
當後媽宣華夫人出去更衣時,楊廣欲對她行無禮之事,宣華夫人百般抗拒才得以幸免。
迴到隋文帝住處後,宣華夫人向隋文帝哭訴了楊廣的行為,這讓楊堅大怒,甚至欲意廢除楊廣重新立楊勇為太子,但未能執行,楊堅便突然去逝了。
此事卻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楊廣在爭奪太子之位時一直善於偽裝,壓抑自己的本性,隻差最後一步之際卻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
且宣華夫人原本與楊廣是利益共同的,她也為楊廣登上太子之位出了力。
如果楊廣順利登基,她必然能獲得極大好處,但她向隋文帝告發楊廣,這也不符合常理。
而在後續的記載中,登基後的楊廣強行臨幸了後媽宣華夫人,僅一年後宣華夫人去逝。
史書一直以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尤其是對亡國之君的記載,極大程度上依照了勝利者的意願。
所以一直以來中國各朝代的史書被詬病沒有一朝的史書可信度超過九成,多數不超過八成。
但中國的古代史,依然是全世界古代史中內容最全麵,可信度最高的,尤其是有諸多文物和其它同時期史料相互佐證。
隋煬帝在位前期國力強盛,為了鞏固隋朝發展,繼位之初的隋煬帝便決定營建東京洛陽。
雖然楊廣的父親楊堅,已經在其在位期間完成了首都大興城(長安)的建設。
但為了借助水利掌控中原與江南經濟,楊廣決定遷都洛陽。
不過為了建造新都洛陽,楊廣也消耗了大量的民力、物力。
公元605年,楊廣正式遷都洛陽。
並以洛陽為中心,開始修建貫通南北、連接多道河流的大運河,多條運河統稱為隋朝大運河。
而早在584年時,隋文帝楊堅便為了將關東資源便利地運至關中,引渭水自長安開通到潼關的廣通渠。
所以修建運河屬於隋朝的國策,也是曆朝曆代以來一直都有付諸行動的重要國策。
隻是因為楊廣的急功近利,在較短的時間裏發動太多民眾修建運河,消耗了國力。
但是這樣的付出也是必須的,水利運河為國家和百姓帶來的利益遠比付出的要多得多,影響也極為深遠。
正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華夏大地上,幾乎所有大一統王朝都在這一點上保持著默契,治理黃泛、挖掘運河、溝通水利、開渠墾荒,數千年來這些水利工程都被曆朝曆代視為基本國策。
哪怕時隔數千年,後世中國在水利上的投入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龐大。
運河帶來的價值遠非幾句話就能囊括。
而楊廣主導挖掘的前所未有的大運河,在曆史上即被視為極其重大的功績。
但也因過多消耗民力,成為推動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被視為一種罪責。】
楊堅心中大為吐槽:上蒼你好不好笑啊!?朕都放縱了也隻臨幸了三位妃子,你非得在最後補上這一句嗎!?
沒等楊堅思索應對之策,身邊的獨孤伽羅一時沒忍住,當著朝臣們的麵狠掐了一把楊堅腰間的軟肉。
“嘶~夫人輕些,我們離共赴黃泉就差兩年而已,四十五年都過來了,為夫今日悔過,屆時還能差那兩年嗎?”
獨孤伽羅和楊堅這時忽然聽到笑聲,頓時停了調情一般的打罵,看向殿下見狀而笑的群臣們。
這時有懂得來事的大臣打破尷尬,帶頭高唿跪拜:“陛下皇後萬年!”
群臣們也順勢跟著跪拜高唿。
楊堅笑著讓眾臣平身。
獨孤伽羅小聲道:“當著群臣的麵弱了陛下一介帝王的顏麵,陛下會怪罪我嗎?”
楊堅笑出聲來,有意大聲言語讓群臣們聽見。
“夫人沒有當眾冷眼於朕,而是以夫妻理應的情緒小小懲罰於朕,這才是真的顧及了為夫的顏麵,此舉放在天下任何一對夫妻身上都是合度的,眾愛卿們以為如何?”
群臣們當然是笑著附和。
獨孤伽羅這時轉過身去,給人感覺以為是羞澀,實則卻是小聲快語跟楊堅說道:
“上蒼已將皇權與世家的爭鬥說破,陛下應該盡快調兵加以防範。
今日可借商議上蒼所示,將群臣們都給留在宮中,同時密調親兵戒嚴皇宮,再調府兵精銳拱衛京師,以防世家兵馬動亂。
鑒於當前局勢緊急,可在暗中先行拉攏部分世家製衡其它世家,一旦有動亂,我們必須首要保證國祚安穩!
另外收繳皇子楊廣的兵馬。
我大隋國祚會因為楊廣繼位導致何種不好的結果,待上蒼告知後再做決斷。”
楊堅聽言頓時意會,臉上笑容不變,但心中已經具體思索起妻子的警醒要如何妥善布置……
……
曆朝君王對楊堅和獨孤伽羅的感情還是比較欣慰的,但對楊堅貌似怕妻子這一點則是一笑顧之。
沒有相愛到一定程度,哪個帝王會容忍皇後殺自己的寵妃?
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倚仗,又有那個皇後敢殺皇帝的寵妃?
這在帝王之中自然是前所未聞,也讓人豔羨身為帝王還能有這樣的愛情。
至於百姓,則僅僅依據皇帝如此寬容的這一點,就斷定這是位愛民的賢君。
甚至會覺得這樣一位能夠終結動亂統一天下,並且願意與民休息,以開國之君就在執政期間開創盛世的賢君,堪比千古一帝。
百姓的想法自然就是這麽純樸而簡單。
……
【公元604年,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
從個人能力來說,隋煬帝楊廣並不是一位昏君,但他對百姓不惜民力、不與休息的行為來說又的確稱得上暴君。
早在公元589年,正是年僅二十歲的楊廣統帥四十萬隋軍滅陳,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麵,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隻是楊廣雖為統帥,但平陳計劃主要是文帝與高熲等大臣製訂的,前線的八路大軍實際指揮主要是高熲、王韶、楊素、韓擒虎、賀若弼等能臣猛將。
不過能以二十歲的年紀獲得楊堅的信任成為統帥,也足以證明楊廣本人在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
而在楊廣登基之前,也有史書記載楊廣的荒淫無恥。
隋文帝楊堅病重時,美貌絕倫的宣華夫人與太子楊廣一同侍疾。
當後媽宣華夫人出去更衣時,楊廣欲對她行無禮之事,宣華夫人百般抗拒才得以幸免。
迴到隋文帝住處後,宣華夫人向隋文帝哭訴了楊廣的行為,這讓楊堅大怒,甚至欲意廢除楊廣重新立楊勇為太子,但未能執行,楊堅便突然去逝了。
此事卻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楊廣在爭奪太子之位時一直善於偽裝,壓抑自己的本性,隻差最後一步之際卻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
且宣華夫人原本與楊廣是利益共同的,她也為楊廣登上太子之位出了力。
如果楊廣順利登基,她必然能獲得極大好處,但她向隋文帝告發楊廣,這也不符合常理。
而在後續的記載中,登基後的楊廣強行臨幸了後媽宣華夫人,僅一年後宣華夫人去逝。
史書一直以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尤其是對亡國之君的記載,極大程度上依照了勝利者的意願。
所以一直以來中國各朝代的史書被詬病沒有一朝的史書可信度超過九成,多數不超過八成。
但中國的古代史,依然是全世界古代史中內容最全麵,可信度最高的,尤其是有諸多文物和其它同時期史料相互佐證。
隋煬帝在位前期國力強盛,為了鞏固隋朝發展,繼位之初的隋煬帝便決定營建東京洛陽。
雖然楊廣的父親楊堅,已經在其在位期間完成了首都大興城(長安)的建設。
但為了借助水利掌控中原與江南經濟,楊廣決定遷都洛陽。
不過為了建造新都洛陽,楊廣也消耗了大量的民力、物力。
公元605年,楊廣正式遷都洛陽。
並以洛陽為中心,開始修建貫通南北、連接多道河流的大運河,多條運河統稱為隋朝大運河。
而早在584年時,隋文帝楊堅便為了將關東資源便利地運至關中,引渭水自長安開通到潼關的廣通渠。
所以修建運河屬於隋朝的國策,也是曆朝曆代以來一直都有付諸行動的重要國策。
隻是因為楊廣的急功近利,在較短的時間裏發動太多民眾修建運河,消耗了國力。
但是這樣的付出也是必須的,水利運河為國家和百姓帶來的利益遠比付出的要多得多,影響也極為深遠。
正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華夏大地上,幾乎所有大一統王朝都在這一點上保持著默契,治理黃泛、挖掘運河、溝通水利、開渠墾荒,數千年來這些水利工程都被曆朝曆代視為基本國策。
哪怕時隔數千年,後世中國在水利上的投入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龐大。
運河帶來的價值遠非幾句話就能囊括。
而楊廣主導挖掘的前所未有的大運河,在曆史上即被視為極其重大的功績。
但也因過多消耗民力,成為推動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被視為一種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