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臉色很是陰沉。


    “這北魏和南梁皆是因為興佛而導致衰落。


    這佛教究竟是個什麽東西?上蒼此前並未提及,為何忽然出現就造成如此嚴重的影響?


    這佛教又究竟有何作用?能讓兩個敵對的大王朝皆要大費周章興佛?


    而且佛教帶來的危害如此顯而易見,如無重要目的,哪怕是再昏庸的帝王也絕不會容許這樣的教派在自己國內盛行。


    此間詳情有必要弄清,如此我大秦才能明察其中利弊,避免重蹈後世王朝的錯路。”


    ……


    李世民的表情比之嬴政還要嚴肅地多。


    這讓他身邊一些信奉佛教的官員不由得背脊發涼。


    因為佛教正是在唐朝時期發展到達鼎盛的。


    雖然唐朝建立之初,李唐皇室尊俸老子李耳為先祖,為了強化自身統治的正統性,將道教尊奉為國教。


    早期對佛教自然也就沒有那麽重視,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抑製。


    比如在佛教的寺院大肆發展之際,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被寺院占有,這對大唐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李世民為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生產勞動力穩定,曾采取過限製出家、向佛門弟子收稅等政策,以限製佛教的發展。


    直到後來,玄奘西行帶迴來大量佛教經典,李世民也得以從中了解到輪迴往生、因果報應、慈悲為懷等佛教教義。


    或許是出於相信宣揚佛教,積攢天下功德,可以幫助自己下一輩子繼續當皇帝,又或者是希望用佛教的導人向善等思想來穩定社會秩序,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


    李世民後期開始接受並支持佛教,佛教也得以在唐朝快速發展壯大起來。


    可天幕此時卻告訴李世民,佛教的危害如此嚴重且深遠,他當然得重新考慮對佛教的態度。


    到底是出台政策加重對佛教的限製,還是鑒於影響太嚴重,幹脆直接剿滅佛教……


    【北魏和南梁的衰落,乃至滅亡,與佛教不加限製的興盛都有相當的關係。


    而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時間,一般認為是在兩漢之際,即西漢末年到東漢初期。


    當時佛教作為外來“方術”,影響力遠不如本土的道教。


    因此佛教在傳播時多附於道教之下,宣揚的佛教理論也是與道教比較相似的禁欲主義以及出家遊方等觀念。


    直到三國和南北朝時期,這期間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而佛教宣揚人的行為有善惡之分,善行會帶來善果,惡行會帶來惡果。


    這種因果關係不僅在現世起作用,也會延續到未來世。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在今生經常做善事,那麽在未來和下一世可能會獲得幸福、健康、財富等善果。


    相反,如果一個人在今生作惡多端,在未來和下一世便會遭受痛苦、災難、貧困等惡果。


    這些來世思想,為人們提供了精神寄托,希望今生的苦難會變成來世的福報,佛教因此在民間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尤其是帝王和豪門世家,在享受了一生的榮華富貴後,無法接受來世可能會變得貧窮苦難,更希望維持今生的富貴。


    所以對佛教的信奉和捐助更是超乎尋常,甚至不惜在實質上損害國家和百姓長遠的利益。


    基於這些佛教教義,所以出現了不少國家從上到下地信奉佛教,耗費真金白銀和人力物力支持佛教。


    但是佛教這套輪迴往生的宣傳,就像服用仙丹可以長生一樣荒謬,毫無實際依據,無法自圓其說。


    因為如果今生受苦行善,就能在來生獲得福報的話。


    那麽寺院的僧人們就絕不應該收取別人的香火錢,去施行自己的善舉,更不應該將大量的財力物力,用在建造寺院和為佛像鍍金身等無用事物之上。


    因為從本質上這是變相地不事生產卻獲取了他人的錢財,降低了世人的生活質量,甚至讓一些深信不疑的佛教信徒不顧家人生存需要捐獻出所有錢財,這實在稱不上善舉。


    而且從佛教本質上不事生產的角度來說,佛教的危害遠遠大於其正麵影響。


    大量人口出家為僧尼,減少了從事農業生產和兵役的人口。


    在古代農業社會,勞動力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勞動人口的大量流失會對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造成嚴重影響。


    而佛寺依靠皇權和世人捐款等扶持,往往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且不向朝廷納稅。


    隨著佛教的發展,大量土地被寺院兼並,導致國家可征稅的土地減少,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此外,寺院還可通過出租土地、放高利貸、發展官員貴族商賈等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為自己的忠實信徒,用諸多方法聚斂財富,進一步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


    另一方麵,人們過度追求來世的福報和解脫,從而忽視了對現實世界的探索和創新。


    一些學者和文人也沉迷於佛教經典的研究和闡釋,缺乏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深入思考和創新。


    阻礙了科技與思想的進步。


    並且佛寺和尼姑庵等地方天然聚集了有著相同利益的人群。


    缺乏嚴格管控的人群聚集,極容易因為利益而形成武裝勢力或不法團體。


    比如佛教在發展過程中,寺院依靠信徒的募捐,經濟強大,一些大型寺院甚至發展武裝力量與地方豪強勾結,形成強大的地方勢力、對地方百姓構成實質性的剝削。


    個別尼姑庵中,為了牟利甚至將寺院打造成隱形的皮肉交易這等醃臢之所。


    讓寺中的尼姑給所謂的香客賣淫,以此收取錢財。


    當然這些是極個別例子,在其它的宗教中也難免有可能會存在。


    基於佛教存在的種種負麵影響,曆史上還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滅佛行動。


    比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期。


    於公元445年,因在長安的佛寺中發現私藏兵器以及僧人與女子淫亂等情況,太武帝大怒,在宰相崔浩的建議下,下詔全國滅佛,焚燒佛經、毀壞佛像、誅殺僧尼。


    公元574年,北周因國內寺院眾多,僧侶免服徭役、寺產免稅,嚴重影響政府的兵源和財源。


    於是將佛、道二教一並禁止,焚毀經書佛像,強令僧尼道士還俗,將寺觀塔廟賜給王公,寺產沒收。


    公元842年至846年,唐武宗李炎進行排佛。


    包括遣發保外無名僧,不許置童子沙彌,勒令犯戒者還俗,不許供奉佛骨、佛牙及佛像等物,拆除寺院、佛堂等。


    又規定長安隻能保留4座寺廟,每寺留僧10人,洛陽留2寺,其餘節度使的治州共34州各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


    955年,後周世宗柴榮下令,廢除沒有敕額的寺院,禁止私自出家,收繳民間的銅佛像等用於鑄錢……


    種種的滅佛行動都證明了佛教存在的惡劣影響嚴重且深遠。


    從後世某個佛教大國,以及某些深受佛教影響的地區,其存在的積貧積弱、肮髒、淫亂、落後、血腥等現象來看,佛教的惡劣影響可能遠比上述更為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