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的冷靜勸說,讓啟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連忙循著皋陶的話求饒道:


    “是啊父親,隻要我沒了篡位的能力,我也不是非死不可啊。”


    大禹稍稍冷靜下來,鬆開手不再與皋陶爭奪配劍。


    又看向未來的時空被會啟殺死的伯益。


    握著他的手深感歉意道:


    “益,是我生養出了這個兒子才害了你,就由你親自取了他的性命複仇吧。”


    伯益環顧了身邊都是關心他,而無視啟的國之重臣們,最終沒有選擇拔劍複仇。


    而是說道:


    “若是如上蒼所言,未來我的確會被啟殺死,那隻能證明我的無能,身為帝王卻沒有讓所有臣民信服,也沒有掌握能夠保住帝位的兵力。


    這樣的我,或許真的不如其他人更適合繼承帝位。


    啟的過錯尚未形成,便饒他一命,讓他在今後慢慢改過吧。”


    大禹看著伯益欣慰道:


    “我果然沒有看錯你,能夠對仇人都抱以寬容之心的帝王,也必定會對自己的子民抱以更大的仁德。


    從今日起,我便將帝位禪讓給益,也會像曆代先帝培養繼任者一樣,在背後輔佐教導你,直至你成為真正能夠執掌整個天下的帝王,或者直至我死去。”


    伯益一時推脫。


    但在王和眾大臣的一致認可下,伯益正式接受了成為帝王。


    而對於啟的處理。


    大禹冷聲道:


    “既然啟能在我死後發兵弑帝,必定是借助了我夏後氏的部族兵力。


    禪讓製出現危機的根源,就在於兵權掌握在各部落首領的手中。


    要想維係天下的長治久安,如皋陶所言,各部落之間的兵權,我們必須要重新商定做出新的平衡。


    至於啟,這個禍亂天下,以自己私欲殺害帝王的篡逆之人,從今以後他再也不是我夏後氏的族人了,廢除他的一切官職和私財,終生隻得以平民身份自食其力,誰若敢私下接濟幫助他,休怪我將他一並論處。”


    啟還想依靠父子親情求饒。


    大禹氣憤又要拔劍,仍舊是皋陶攔下並出言點醒了啟。


    “啟,你知道禪讓製對王朝,對各個部落意味著什麽嗎!?


    黃帝雖然一統了中原,可是王朝內一直有部落不肯臣服,時常發生動亂。


    當初黃帝傳帝位給孫子顓頊,共工氏不服,為了爭奪帝位決然叛出王朝爆發戰爭。


    帝嚳繼位時,共工氏繼續作亂,趁河水上漲時竟然決堤水淹中原,帝嚳舉大軍才將其收服。


    帝堯繼位時,三苗部落也因為否定新領袖的繼承叛出王朝,曆經堯舜禹三代帝王才最終將其平定。


    這些因為不認可帝位隻傳承給帝王子嗣的部落,對王朝的影響何其之大。


    帝王們為了平叛,又需要得到各個部落的認可,才能聯合各個部落一同發兵。


    要想維持天下的安定再沒有叛亂,又要讓各個部落都認可同一個帝王,唯一的辦法隻有禪讓製,由各個部落的首領當擔大臣,並從中選擇品德高尚者繼承帝位,以免有天子倚仗權力偏袒自己的部落。


    而你破壞了這一平衡,將會引起多少部落的反抗?王朝和天下子民又將因你遭受多少的戰亂和苦難?


    王沒有決定殺你,你便放下仇恨與私欲,好好總結自己的狹隘之心,重新學會將子民的福祉放在心中才是正道。”


    聽了皋陶的一番至理勸誡,啟最終隻能接受了父親對他的裁決。


    啟的處理告一段落。


    大禹和大臣們便該討論如何才能妥善安排兵權了。


    皋陶:“兵卒是各部落立足的根基,並且兵員也都來自同一部落,就連天子想要調動他們,也必須要與各個部落有共同的利益。


    而想要將各地兵權徹底融合在一起,以後隻聽從天子的調遣絕非易事。


    操之過急,或稍有考慮不周,恐怕就是一場動搖天下的大亂。


    事關重大,必須從長計議。”


    大禹和其他大臣們都清楚王朝的情況,也知道必須慎重製定政令。


    隻能深思之後再做討論。


    這時天幕經過一陣停頓後,開始了新的畫麵。


    【一個充滿仁德,政治清明,理想大同的時代落幕。


    使得各部族在和平共處下,以極高政治智慧製定出的禪讓製,向父終子繼的世襲製陡然轉變。


    以家族統治整個王朝的時代到來了。


    那個美好時代的逝去讓人惋惜。


    尤其在夏朝那充滿戰亂坎坷和血腥奪權的曆史襯托下,人們更懷念那個公天下的安定時代。


    啟殺死伯益後的篡權奪位,招致了許多部落的強烈不滿。


    其中就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部落帶頭發起了反抗。


    而成就帝位的啟,以天子的名義和夏後氏強大的武力,迫使其它部落尊他號令,一起向有扈氏等部落聯軍發起了進攻。


    曆經兩次大戰,有扈氏聯軍最終落敗了,並且部落成員全部成為了奴隸。


    從此,啟以殘酷手段坐穩了帝位,並以氏族夏後氏為名,建立了夏朝。


    成就帝王的啟,並沒有遵循曆代先帝的仁德履行天子的職務。


    而是整日飲酒作樂,驕奢淫逸,置天下民生於不顧。


    啟死後,其子太康繼位。


    或許是受父親影響,太康也沉浸於聲色酒食之中,不修政事。


    國內矛盾日趨尖銳,諸多部落與夏朝王室離心離德。


    便是此時,有窮氏首領後羿伺機發動了政變。


    借太康外出狩獵之時,趁機奪取了夏王朝的政權。


    夏朝的子民們也受夠了太康這位帝王,並不反對後羿的篡權。


    太康隻得投奔了斟鄩氏。


    後羿心知如此奪權,肯定會招致親近夏王室的部落不滿,也會引發新的戰爭擾亂天下安寧。


    所以後羿掌控政權後並未直接稱帝,而是扶持太康的弟弟中康為帝。


    但是這仍然招來了和氏與羲氏的反對,最終後羿發兵討伐這兩個部落,並取得勝利。


    中康死後,他的兒子相繼位。


    但那隻是名義上的,平定不臣部落的反抗後,此時的後羿真正獨攬了政權。


    相隻能出逃,也投奔了斟鄩氏。


    但是後羿的王位也並沒有坐多久,因為他有個天生反骨且極度冷血的養子,寒浞。


    寒浞少年時因妖言惑眾,被伯明氏驅逐,後被後羿收養,加入了有窮氏。


    後羿給予這個養子重用,寒浞的勢力也漸漸得到壯大。


    曆史好似一個輪迴。


    當後羿外出巡視狩獵之時,寒浞也發動了政變。


    天生殘忍的寒浞,殺掉了自己養父後羿的家人,不僅篡權,還霸占了後羿的妻子,與其生下兩個孩子。


    之後寒浞為了鞏固權利。


    派兵攻打藏匿相的斟灌氏和斟鄩氏,兩個部落的兵卒死傷慘重,相也被殺,但是他懷有身孕的妻子逃了出去。


    不久相的妻子生下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後投奔了有虞氏,有虞氏幫助少康培植勢力,並收攏了與寒浞同樣有血仇的斟灌氏和斟鄩氏殘存部眾。


    經過數年養精蓄銳後,少康帶領幾個部落與夏朝民眾,一同起兵攻迴了夏都,殺了寒浞,並清剿了寒浞的全部勢力,光複了夏朝政權。


    史稱少康中興。


    但是這樣的中興曆經了太多戰亂和政權更迭。


    期間夏朝的百姓民不聊生,又有多少部落在相互攻伐間成為了奴隸。


    一切的源頭和動亂,始於啟的政變和罔顧天下蒼生,更始於家天下的轉變,導致王室與部落間相互攻伐,分裂,以至王朝不斷衰落,人口下降。】


    聽著天幕對曆史的陳述。


    大禹和眾大臣兼部落首領們,看著一切禍亂源頭的啟好似下一刻就要冒出火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