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收到河澗王的信後,急忙在書房中,召來眾人商議。


    “本王剛剛收到河澗王送來的密信,讓本王下令,召公孫戰將軍迴防鄴城,諸位以為如何?”


    崔曠聽後,似有所思,然後說道:“王爺,如今汜水關已經在楚王的控製之下,咱們兩部的兵馬,不能相連,不如,就依河澗王之意,召迴公孫將軍,迴防鄴城。”


    “崔參軍,這樣一來,本王原本和河澗王商量好的,共扶朝綱,豈不是要落空了。”


    原來成都王和河澗王早就商量好了,由兩人共同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成都王才允許,河澗王的部將張方,帶兵進入洛陽城。


    “王爺,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局勢對我們不利,西有東海王的州郡聯軍10萬餘人。南有楚王控製著險要的汜水關。,,,我們隻能退而求其次,將兵馬迴防,守護好鄴城的同時,又給了河澗王情麵,這是一舉兩得的事啊。”


    成都王想了想,無奈的說道:“那也隻能如此了,隻是,不走汜水關,就得繞行孟津渡,路途變遠,且不說,孟津渡對麵,那可是並州的地界,倘若,楚王在黃河北岸留有兵馬。公孫將軍,可就有麻煩了。”


    “王爺,隻需下令,讓公孫將軍領兵迴防鄴城,至於,公孫將軍,是選擇攻破汜水關,還是繞道孟津渡,可由公孫將軍,研判形勢,自行決定。”


    成都王聽後,表示認同,立即傳令公孫戰,領洛陽留守的全部兵馬,返迴鄴城。


    馮瑋迴到汜水關後,清點了一下戰損。


    這次雖然全殲了張方的1萬騎兵,可是自己這邊,也損失了近2千人。


    如今可以作戰的騎兵,也就隻有5千多人了。


    好在這次繳獲的物資不少,光馬匹就有8千多匹,雖然死傷逃跑了一些馬匹,但依然還有這麽多馬匹,可以算是發了一筆小財了。


    馮瑋將兵馬留在汜水關休整後,自己就去滎陽城,找審績聊聊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了。


    審績正在郭府大廳,與滎陽城的大戶家主們,商量捐錢糧的事。


    馮瑋一到,眾人立馬行禮恭維。


    “各位家主,都在啊,本王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見著各位了,都還好吧。”


    為首的家主甄益,笑說道:“托楚王殿下的福,我們老百姓,好著呢。”


    “您是甄家的家主,甄老爺子,本王沒有記錯吧。”


    馮瑋上次宴飲時,就對這位甄老爺子印象特別深,因為甄氏,是滎陽城裏最大的一戶。


    “正是老朽。”甄益陪笑道。


    “看來本王的記性還不錯嘛。”


    甄益一行人,剛才正和審績討論捐錢糧的事,不過,還有些分歧沒有談攏。


    此時見馮瑋迴來了,剛好借故離開。


    “楚王殿下,好記性,老朽年紀大了,卻是忘了,家中還有些事,就先告退了。”


    馮瑋是來和審績商量對策的,本來就不想,留這些人在這裏礙事。


    “既然甄老爺子,家中有事,那本王就不留您了。”


    甄益行禮後,就退下了。


    其餘人也紛紛跟隨甄益,一同離開了郭府。


    審績見眾人離去,靠近馮瑋說道:“王爺這次,全殲洛陽叛軍1萬騎兵,消息傳到滎陽,這些大戶家主們,便紛紛前來祝賀,想用捐獻錢糧和王爺搭上關係。”


    “人就是這樣,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隨他們,他們想捐多少,咱們就收多少。”


    “王爺說的是,不過,他們還有些要求,審績一時拿不定主意。”


    馮瑋沒成想,這些個大戶捐錢糧,還會有附加條件。便問道:“都是些什麽要求?”


    “王爺,他們想把自家的子弟,投入王爺帳下效力。”


    捐官?


    不行,那自己不成了賣官鬻爵之輩了。


    “這個事,本王不能答應,本王現在並不缺錢糧,等荊州的糧草一到,咱們連晉陽的糧草都不需要了。”


    “王爺說的是,咱們不缺錢糧,但是,咱們在滎陽城,還缺少根基。如果和這些大戶,互有往來,對以後滎陽城的穩定,大有益處。”


    馮瑋想了想,覺得審績考慮的對,不能太寡恩了。


    “那依審先生的意思,本王該如何把握這些關係?”


    “王爺,此次圍殲洛陽叛軍1萬騎兵,應當繳獲了不少軍械馬匹吧?”


    馮瑋笑了,審績的想法,估計是想組建一支新軍。


    “莫非審先生,想讓這些大戶子弟們,單獨成立一支新軍?”


    “王爺英明,若要大戶子弟去衝鋒陷陣,那遲早是會得罪人的。但如果把他們單獨劃出來,成立一支僅用來維持治安的新軍。既安排好了他們的差事,又不會誤了王爺的大事,豈不妙哉?”


    “好,那就成立1支滎陽輕騎軍,給他們2千匹馬,2千套裝備。”


    “審績領命,王爺,這滎陽輕騎軍主將一職,審績建議,由甄老爺子家的長孫甄毅出任。”


    “可以,本王聽說,郭奉的父親當初來滎陽,就是因為娶了甄家之女為妻,才穩住根基。甄家是滎陽第一大戶,由甄毅出任滎陽輕騎軍主將,本王沒有意見。”


    商量好了滎陽的事,馮瑋又與審績討論平叛的事。


    馮瑋說道:“如今汜水關在我們手裏,公孫戰如果和張方鬧僵了,審先生以為,公孫戰會離開洛陽嗎?”


    “會,而且,用不了多久了。因為公孫戰實力不如張方,張方吃了敗仗,肯定會遷怒於公孫戰,畢竟一山不容二虎,弱勢的公孫戰,肯定會離開洛陽。”


    馮瑋又問道:“如果公孫戰離開洛陽,他會去往何處?”


    審績沉默片刻,說道:“必然會往鄴城而去,因為那是成都王的大本營。”


    “如果去鄴城,公孫戰會走哪條道?”


    審績走了兩步,分析道:“最近,最方便的一條路,就是通過汜水關,由延津渡北上鄴城。”


    “但是,汜水關在本王的手裏。本王又豈會讓公孫戰,從汜水關這裏通過。”


    “王爺說的對,汜水關,地勢險要,公孫戰攻取難度太大。王爺又派重兵守衛汜水關,他絕不可能通過汜水關,北上鄴城。”


    “依審先生之見,公孫戰會繞道何處北上鄴城?”


    審績緩緩說道:“他隻能是,繞道孟津渡,經並州去往鄴城。”


    馮瑋想給公孫戰再來一拳頭,便問審績道:“本王,現在派騎兵趕往孟津渡,肯定可以打公孫戰一個措手不及。”


    審績笑說道:“那當然,王爺難道忘記了,咱們在黃河北岸,還有許烈將軍的5千騎兵。”


    “好,就這麽定了,通知許烈,配合本王行功,本王要在孟津渡,重創公孫戰的大軍,讓他們即使到達鄴城,也要元氣大傷。”


    兩人商定好行動計劃後,馮瑋又趕往汜水關,領著五千騎兵,往孟津渡奔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活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活期並收藏天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