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水共長天一色,似和天空遠遠相接,藍了天空,碧了江河。


    落霞與孤鶩齊飛,被烈日蒸烤的宛城終於是迎來了夜幕的繁華。


    李府掌燈了。


    門庭上掛著時下最流行的燈籠,門框、人臉、地麵……都陷入了赤紅的一片。


    燈火至,人未散。


    且自白日裏進了李府後,包括劉秀在內就沒邁出過李家宅院。包括大兄劉演,好友李通在內,共計十七人具體謀劃了兩日後的宛城起事之舉。


    讓劉秀放心的是,大兄劉演他們準備的尚是重充分,沒有像他來時路上思考的那麽“莽”。


    采用的是“裏應外合”之戰術,竟和綠林軍、赤眉軍這兩處最強的起事軍有些關聯。毫無疑問,所謂的“外合”便是這兩部,“裏應”則是由兄長劉演及其結交的豪傑掌握的千餘人馬,於宛城內偷襲四處城門。


    他們的目標赫然是要拿下宛城!


    可能連常安也不會想到他們擁有這個野心。


    “宛城內有礦藏,有工坊,可製作鎧甲武器箭矢。另有平糧倉的數座糧倉,足夠我等起義將士食用數月。


    且在拿下宛城這個交通樞紐後,也就意味著南陽郡將直接暴露在我們的視線直下。沿水路和陸路均可直取其他鄉邑。


    到是宛城的守備軍有些麻煩,不過這多月來,我們已經找到了他們的破綻。於城外的營地太靠近山林,完全可以在夜半用山火吸引之,而後從旁攻之。”


    計策說得上是中規中矩,當然問題也不少。比如讓這一千人怎麽混入城是個問題,好在此事大兄劉演等人在一月之前就已安排,每日都是持著正規驗傳的男子幾十個,入城後藏入如同李府等一樣的高門大院之內。


    ……


    總體概括起來,今日的討論會,更像是一場查漏補缺的議事之會。可見劉演等人表麵雖粗魯,但心還是蠻細致的。


    於這大半日的討論中,劉秀多是以傾聽者的身份立於一旁,但若發現問題,每有發言,都會醒悟他人。


    等到日落黃昏過去,宛城陷入黑暗的懷抱時,這場辯論會才漸漸散去。


    有劉演至交好友,一名叫陳渠的中年男子忍不住讚道:“伯生之弟竟如此穩重,沒有話語,都說與關鍵之處,又待人有禮。陳某觀之,其有漢高祖之風。”


    陳渠是南陽豪族陳氏的重要子弟,今日的宛城舉事,當然離不開陳氏的支持,其下有仆奴數百,可以說是起義軍的重要力量。


    平日裏,陳渠是以劉演團夥中的軍師自居,很少誇讚人的。


    季弟能得陳渠這麽說,隻能說是得到了陳渠的認可,這對劉演而言,也是臉上有光。他望著季弟劉秀和李通離開房門的身影,突然想到了什麽,既而對著一旁的陳渠笑道:“能得介良的誇讚,實屬不易。攻打城北之門的甲士,尚差一人統領,且我季弟正巧與李通相熟,不若交給我這季弟如何?”


    “如此甚好!”陳渠略一思考也就同意了下來。


    城北是為迎接支援的赤眉軍小隊而準備的,雖說接著上次的說服機會,得到了赤眉軍和綠林軍的支持,但一想到要付出的代價,陳渠隻覺嘴裏有些發苦。


    “但這天下大勢,若我這些人不聯合,又怎麽奪得最後的勝利呢?當先的目標,以覆滅莽新為主,至於最後稱帝,誰又能說得清?”


    而當日陳渠之所以選擇和劉演交好,並幫之成事,其實也是看中了劉演劉氏這個身份。


    莽新打壓他們這些豪強,即有機會奮起反抗,又怎能不抓住?


    “顯然,劉演的這位季弟,比之劉演更有權略。”第一次見到劉秀,陳渠的心中就默默下定了這個結論,且劉秀有禮有節的模樣,為他留下了不少好感。


    院中。


    因剛融入大兄劉演的這個圈子,會議結束後,劉秀知道那幾人可能還有事商議,索性很自覺的離開了屋子。


    李通緊隨其後。


    於月光下,兩人束手而立,傾聽著院外的梆子聲,還有鄰舍的孩童的吵鬧。


    兩人均很有默契的同時歎了口氣。


    李通開口道:“文叔,你以為我等可成事否?”


    不知為何,一旁的劉秀竟聽出了好友語調中隱有的失落之意,莫不是看好?記得白日相逢時,友雖對其堂弟的隱瞞有些埋怨,但心智還是挺高,怎麽過了幾個時辰,就變成了這般模樣?


    轉念一想,劉秀隨即明白了其中原因,很可能是自己於之前找出計劃中的破綻,打擊了這位好友的自信心。


    他啞然失笑道:“次元你不會是聽了我下午之言,才變得垂頭喪氣的吧?


    說實話,我的那些提問,也隻是指出了我方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比如像那赤眉軍,綠林軍,以及邯鄲軍能否及時前來相助的問題。但若細細想來,既然這幾方麵答應了我們,斷然不可能失期,這可是一月之前就互相通報了。至於想什麽辦法,就是他們的事了。


    荊州之南和幽州都被他們吃空了,率領這數十萬張嘴,又窺探我南陽的物資,又想不出力,哪有這麽好的事?


    再言之宛城落入我等手裏,其他勢力會不會趁機瓜分占領這個問題。次元可要記得,這南陽本是誰的根基之地,南陽人又會向著誰?


    ……


    所以說,我下午之問,都問的是我方的最壞結果,別人應該比我們還急才是!”


    李通經過劉秀這麽一開解,心情頓時變得開朗了些,他轉而問道:“那文叔方才為何歎息?”


    燈籠光芒的照射下,劉秀的臉上顯露著與年紀不符的深思,他指著頭頂的天空:“不可否認的是,莽新卻有作為。讓大漠無禍患,西域無戰事。


    可新始祖一死而地分,那隻能莽新終未得到大多數的人心,我等討伐之,恢複劉漢,是為應有之意。


    但當下戰亂四起,常安無力平息,流民泛濫,於天災之下,餓死著無數。


    戰事久久不平,天災人禍橫行,生活在這同一天空下的普通百姓何辜?”


    一個突兀的聲音從劉秀背後響起:“那依劉家小郎君之言,當如何是好?”


    迴頭,一見是大兄劉演和那位陳氏文士聯袂而至,劉秀向二人深深一禮:“誠如大兄和諸位君子之策,於宛城起兵,當摒棄前嫌,會和天下義軍,盡快攻破常安,以恢複民生為重任。


    既借了我劉漢的旗號,誰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滅莽新,廢不當之策,或以中興劉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新並收藏大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