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睜睜的看著侍奉自己的小太監被李輔國的人帶走,時年已經七十八歲的李隆基知道,小多子怕是要和往日那些與自己的親信大臣一樣性命不保。


    李隆基知道,李輔國之所以敢如此的氣焰滔天,背後少不了當朝天子,亦是他兒子唐肅宗的默許和支持、


    對於這個兒子,李隆基其實心中一點怨恨都沒有。


    如果沒有這個兒子,自己此刻怕已經做了亡國之君,成了他李家的罪人。


    所以,不管唐肅宗李亨如何對待自己,李隆基一點怨言都沒有。


    風蕭蕭兮,雖然李隆基立身於早春朝陽之下,但卻沒有感覺到四號的暖意,而是一種近乎蒼涼的無力。


    原本,李隆基以為大唐會在他的手中越發的強盛,讓大唐永遠的傳承下去。


    但大唐卻在他的晚年差一點分崩離析。


    雖然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郭旭了數個年頭,各地的戰火也已經平息,大唐的基業算是保住了。


    但李隆基卻知道,自己所期望的那個盛世大唐怕是再也迴不來了。


    李隆基雖然做了太上皇,幾乎是不聞政事,但他也大抵知道如今大唐的局勢。


    安史之亂平息了是不假,但隨之也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諸如民生凋敝、範鎮割據。


    這些或許都能成為壓垮大唐的最後一根稻草。


    想到此處,李隆基深深的歎了口氣,這個讓大唐由強盛走入衰落的罪名,他怕是永遠也洗不掉了。


    望著院子裏唯一的那依棵梧桐樹,李隆基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那個製造了安史之亂的幹兒子,安祿山。


    想起安祿山,李隆基垂下了眼瞼。


    其實,他不很安祿山、史思明之流,反而很感激他們。


    因為李隆基知道,即便是沒有安祿山,也會出來一個王祿山、張祿山。


    現在想想,當初自己所認為的那個盛世大唐,如今看來隻是水中倒影、海市蜃樓、


    雖然表麵富麗堂皇,但卻是一碰即碎,有太多的弊政,而那個時候,自己太過好大喜功,有一些忠臣名仕曾向自己進諫,自己確實充耳不聞。


    好在安祿山沒有在自己真的昏庸無能的時候再發動叛亂,否則這個大唐恐怕就真的完了。


    基於此,李隆基是不怨安祿山之流的。


    那李隆基怨恨楊國忠這些佞臣嗎?


    李隆基苦笑,他們這些人隻是投其所好罷了。如果不是自己,他們也不敢為虎作倀。


    李隆基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東方冉冉而升的照樣,轉身亦步亦趨的走進了寢宮。


    在寢宮最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幅肖像畫。


    畫中是一個極美的女子,那是李隆基一生所愛的楊玉環,楊貴妃。


    對於楊貴妃的死,李隆基深感自責,因為他知道,所謂的紅顏禍水,隻是一個借口,造成今日局麵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正是他這個自詡功比三皇的太上皇!


    所以,在李隆基心中,最恨的人是他自己!


    李隆基雙手顫抖的把楊玉環的這副肖像畫取了下來。


    看著畫中那個溫婉如水的絕代佳人,李隆基是老淚縱橫。


    “玉環,我,真的,很想你。”


    啪嗒。


    一滴渾濁的淚落在了畫卷之上,化開了紙上的墨。


    而畫中的楊玉環多多少少的也有了一絲的憂傷。


    李隆基踉蹌了一下,手中的畫卷脫手而出,掉在了地上。


    她,或許是恨自己的。


    她死的時候雖然一句話都沒說,但李隆基能感覺到她的心已經死了。


    作為一國之君,竟然連自己最心愛女人的性命都保不住,又有何麵目繼續苟延殘喘?


    想到此處,李隆基劇烈的咳嗽了起來。


    血絲如掛,滴滴落在腳下,如此刺目。


    一縷陽光射了進來,照在李隆基的臉色。李隆基沒有感覺到四號的暖意,而是濃濃的暮色。


    李隆基忽然感覺自己真的累了,是該休息了,去見他不敢見的人。


    不幾日,李隆基長眠於寢宮之中。


    正所謂一家歡笑一家愁。


    安史之亂後,李隆基和他的那些親信大臣無疑是悲劇的,他們或被殺,或被流放,或被貶謫。


    而唯有一人算得上是真正的贏家。


    他就是平定了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郭子儀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能忍的一個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憑借著平叛安史之亂的大功績,再加上擁立唐肅宗李亨登基,郭子儀生前可以說是享盡了榮寵。


    不僅封侯拜相,就連自己的兒子也娶了皇帝最疼愛的女兒。


    讓郭家一躍成為了當時大唐王朝中權勢最大的豪門貴族。


    當時坊間流傳著這麽一句話:“郭與李共治天下。”


    即便是郭子儀最後死了,郭家的權勢依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可以說,不管是唐肅宗之後的數位皇帝的冊立,都與郭家有著很大的關係。


    由此可見,郭家在當時是多麽的權傾朝野。


    時光荏苒,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


    即使李隆基帶著深深的不甘,但他還是去了。


    同年,李隆基的兒子,唐肅宗也因病駕崩。


    繼任的唐代宗雖然算不上什麽昏庸無能之輩,但在十幾年的皇帝生涯中碌碌無為,大唐依舊沒有起死迴生的征兆。


    唐代宗死後,兒子唐德宗繼位。


    說起唐德宗,不得不說他的母親沈珍珠,那可以說是一個奇女子。


    大唐到了唐德宗手裏,經過其十數年的勵精圖治,大唐終於有了起色,尤其是在對外關係上,取得了較大的主動。


    大唐雖然恢複了一部分國力,但也隻是治標不治本,根本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尤其是唐德宗晚年,政局再次動蕩不安,更為嚴重的是,宦官勢力越來越大,甚至幹係到了皇帝的廢立。


    唐德宗死後,唐順宗幾位,但這卻是一個短命的皇帝,登基沒幾個月就駕鶴西去了。


    唐順宗之後,唐憲宗繼位。


    唐憲宗是一個有座位的皇帝,他上台之後,重用賢臣,改革弊政,從而取得了元和中興的巨大成功。


    但看似成功的背後也是暗流湧動。


    故事,從這裏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異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憶西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憶西詞並收藏聊齋異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