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祭祖續族譜過後,又帶著爺倆去祖墳地看了看,給老祖宗上了香,添了點土。
昨晚老太爺也知道了他們在邊關的情況,那邊日子艱難又兇險,自是支持他們迴老家來。
老太爺推開木頭大門,指著院子對他們說道:「這個院子是我爹娘早建好的,就是留給你們的,隻是年久失修,不成樣子了,但是院子還是好好的,你們要是迴來,把這屋子拆了重新蓋就是。」
陳希明父子倆沒想到自己老爹的房子竟然都還留著,想著邊關鄭家人的嘴臉,更是下定了決心搬遷。
這邊老太爺這幾年養羊也賺了些私房錢,就和兩個兒子商量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給侄子建新房。
陳老爺子和陳二爺爺自是知道他的心結,都隨他的心思,他們現在日子過的都不錯,自是不會貪圖老爹的錢財,還都表示蓋房子的時候他們也都會幫忙的。
老太爺的二弟腿腳不好,都不怎麽外出的,也拿了一串銅錢過來給老太爺讓幫著添補著蓋房子,他們弟兄倆都感覺對三弟虧欠的很,對三弟的後人自是要多照顧一些。
「咱們族人知道你們準備搬迴來住,要蓋新房,有的人就湊了份子,我這邊給你們記好了賬,估計還會有人家要來,你記好了以後也是個來往,如果你們信的過我,秋後我就幫你們張羅著蓋房子,到時也記好賬,等你們迴來交給你們。」陳老爺子拿著賬本對堂弟說道。
「謝謝大哥了,我這邊也帶了二十兩銀子,準備在這邊安家的,這我們剛來,怎麽好意思都麻煩你們。」
他們爺倆這次出來,也是帶了大半個身家的,準備差不多就在這邊安家的,沒想到老家的人這麽熱情,連建房子都幫他們打算好了,可是他們怎麽能平白的要人家的銀錢呢。
「我們這邊就這樣的,除了這些長輩的之外,這些同輩和晚輩的以後家裏有事,你們也要來往的,你就放心的收下吧。」陳老爺子把這邊的一些禮節來往也說了說。
「那我就交給大哥幫我安排吧,我也不懂這邊的禮儀,還需要大哥多教教我,我這二十兩銀子也留著吧,蓋房子也是個大事,花錢的地方肯定也不少。」陳希明對當族長的大堂哥還是很信任的,把蓋房的事情托付給他。
「那我留十兩吧,這十兩你迴去的時候看能不能帶點貨迴去,把這次出門的花費賺迴來,等到時候問問來送你的羅大郎,他是跑商的,要帶什麽他比較清楚。」陳老爺子接過了十兩銀子,又細心的為他們打算道。
陳老爺子想著他們路途遙遠,走路太辛苦,就和老伴商量著送輛騾車給他們趕路。羅氏自是答應著拿出銀錢給他去挑騾子。
陳有全就表示車子他來做就行,保證很快做好。
陳希明父子倆被留到快秋收才迴邊關,千裏尋親是徒步而來,迴去的時候趕上了騾車,還是跟著商隊搭夥,是羅大郎幫著找的熟人,還幫著他們帶了些棉布,到了邊關出手,也賺點路費錢,等往迴來的時候也可以和商隊約好時間一起迴來。
這邊陳家的族人就給他們蓋起了新房,估算著時間等他們到了正好能趕上住新房了。
遠在邊關的婆媳帶著孫女在家裏日夜盼望著,等到天氣涼快了等到了父子倆趕著騾車的身影,不用開口問就知道這趟沒有白跑,看這爺倆臉上的喜色就知道。
「奶奶,我都是小叔叔了呢,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得叫我叔呢。」陳磊興高采烈的連說帶比劃著。
「我爹的大哥還健在,對我們很是歡迎,我爺爺留給我爹的房子都還在呢,隻是年久失修了,現在他們在忙著給我們蓋新房呢,說是等我們迴去了就能住上了。」陳希明對這趟老家之行充滿了感激和興奮,給她們描述了老家的山山水水還有熱情的親戚們。
家裏的人放了心,就打算搬家的事宜,陳希明抽空去集市把自己帶來的棉布賣了出去,這一趟的花費也出來了,經商真是賺錢啊,就是路途遙遠太辛苦了。
地裏的莊稼收了,正好換些銀錢,帶迴去使用。
就是陳希明的媳婦娘家人還在這邊,以後見麵的機會就少了,不過她娘家人知道她們迴關內,自是高興的很。
「迴去好!如果哪天這邊有個不好,我們也有個投奔的地方。」
鄭氏想著自己的父母的墓地還在鄭家祖墳的山上,就不想弄得太難看,可也不想便宜了他們,就找了本家裏一家平時和他們關係親近些的,為人比較厚道的,把給自己父母掃墓的事情托付給他們,把自家的小院子半賣半送的過戶給了他們,收拾了家中的細軟,帶上陳叔和的骸骨,一家人迴了陳家村安家落戶了。
陳希明一家迴到了陳家村,迎接他們的就是六間嶄新的瓦房,還有兩間東廂房。
等一家子安頓下來,把從邊關帶來的土特產作為禮物給這邊的親人分了分,也算自己的一點心意。
陳老爺子把賬本也拿給他們,把花費也都算給他們聽聽,這親戚之間的賬目一定要清楚,送的是送的,往來是往來,工錢是工錢,明明白白才能長久。
陳老太爺還把自己名下的五畝地過戶給了陳希明,這是當年自己爹娘分給三兒子的,自己幫著弟弟保管的,二弟家裏當時也是分了五畝地,現在交給了三弟的兒子,自己算是了卻了心事了。
有了這五畝地,又自己家開了點菜園,陳希明算是在陳家村安頓下來,等冬天裏自己也和兒子去開點荒地,種點棉花和粗糧,就要開始打算兒子和女兒的親事了。
陳希明的娘和媳婦帶來了紡羊毛線的技能,正好他們這山裏養羊的也開始多了起來,他們爺倆就趕著騾車下鄉收羊毛,婆媳倆在家自己紡毛線,也是一筆收入了,生活安定下來了,陳家村又是個好村子,孩子的姻緣自然而然就來了。
又是一年春來到,每年春天大人們都會計劃一年的收成,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人們常說:窮則思變,變則通。
陳晨的大舅二舅一直在山裏生活,比比周圍的人日子也過得去,可是和兩個妹妹比起來那就差距很大了。這對比著對比著心裏就會有落差,好在他們家人都是心眼不錯的人家,隻會想著自己該怎麽努力去掙錢,而不是去眼紅妹妹們的生活。
大舅家裏兩個兒子,又隻能在土裏刨食,眼看著兒子大了,也到了要說親的年齡了,可是家裏也沒個來錢的路子,大舅和舅媽就有點犯愁的慌。
過年的時候,兩個妹夫就給他出主意讓他挖個魚塘養魚,他們寧縣這兩年生活好了,人們趕集也舍得買魚吃,寧湖的魚鮮嫩又美味,但是光靠打漁的也就那麽多,去年開始趕集賣魚的都早早就收攤了,可見買的人越來越多了,畢竟比起雞鴨和豬肉還是便宜很多呢。
「好想吃蝦啊!」陳晨在旁邊小聲嘀咕道,她來這裏後還沒吃過蝦呢,不說海蝦了,河蝦都沒吃過呢。
「蝦不好養啊!」外公在旁邊感歎道。
昨晚老太爺也知道了他們在邊關的情況,那邊日子艱難又兇險,自是支持他們迴老家來。
老太爺推開木頭大門,指著院子對他們說道:「這個院子是我爹娘早建好的,就是留給你們的,隻是年久失修,不成樣子了,但是院子還是好好的,你們要是迴來,把這屋子拆了重新蓋就是。」
陳希明父子倆沒想到自己老爹的房子竟然都還留著,想著邊關鄭家人的嘴臉,更是下定了決心搬遷。
這邊老太爺這幾年養羊也賺了些私房錢,就和兩個兒子商量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給侄子建新房。
陳老爺子和陳二爺爺自是知道他的心結,都隨他的心思,他們現在日子過的都不錯,自是不會貪圖老爹的錢財,還都表示蓋房子的時候他們也都會幫忙的。
老太爺的二弟腿腳不好,都不怎麽外出的,也拿了一串銅錢過來給老太爺讓幫著添補著蓋房子,他們弟兄倆都感覺對三弟虧欠的很,對三弟的後人自是要多照顧一些。
「咱們族人知道你們準備搬迴來住,要蓋新房,有的人就湊了份子,我這邊給你們記好了賬,估計還會有人家要來,你記好了以後也是個來往,如果你們信的過我,秋後我就幫你們張羅著蓋房子,到時也記好賬,等你們迴來交給你們。」陳老爺子拿著賬本對堂弟說道。
「謝謝大哥了,我這邊也帶了二十兩銀子,準備在這邊安家的,這我們剛來,怎麽好意思都麻煩你們。」
他們爺倆這次出來,也是帶了大半個身家的,準備差不多就在這邊安家的,沒想到老家的人這麽熱情,連建房子都幫他們打算好了,可是他們怎麽能平白的要人家的銀錢呢。
「我們這邊就這樣的,除了這些長輩的之外,這些同輩和晚輩的以後家裏有事,你們也要來往的,你就放心的收下吧。」陳老爺子把這邊的一些禮節來往也說了說。
「那我就交給大哥幫我安排吧,我也不懂這邊的禮儀,還需要大哥多教教我,我這二十兩銀子也留著吧,蓋房子也是個大事,花錢的地方肯定也不少。」陳希明對當族長的大堂哥還是很信任的,把蓋房的事情托付給他。
「那我留十兩吧,這十兩你迴去的時候看能不能帶點貨迴去,把這次出門的花費賺迴來,等到時候問問來送你的羅大郎,他是跑商的,要帶什麽他比較清楚。」陳老爺子接過了十兩銀子,又細心的為他們打算道。
陳老爺子想著他們路途遙遠,走路太辛苦,就和老伴商量著送輛騾車給他們趕路。羅氏自是答應著拿出銀錢給他去挑騾子。
陳有全就表示車子他來做就行,保證很快做好。
陳希明父子倆被留到快秋收才迴邊關,千裏尋親是徒步而來,迴去的時候趕上了騾車,還是跟著商隊搭夥,是羅大郎幫著找的熟人,還幫著他們帶了些棉布,到了邊關出手,也賺點路費錢,等往迴來的時候也可以和商隊約好時間一起迴來。
這邊陳家的族人就給他們蓋起了新房,估算著時間等他們到了正好能趕上住新房了。
遠在邊關的婆媳帶著孫女在家裏日夜盼望著,等到天氣涼快了等到了父子倆趕著騾車的身影,不用開口問就知道這趟沒有白跑,看這爺倆臉上的喜色就知道。
「奶奶,我都是小叔叔了呢,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得叫我叔呢。」陳磊興高采烈的連說帶比劃著。
「我爹的大哥還健在,對我們很是歡迎,我爺爺留給我爹的房子都還在呢,隻是年久失修了,現在他們在忙著給我們蓋新房呢,說是等我們迴去了就能住上了。」陳希明對這趟老家之行充滿了感激和興奮,給她們描述了老家的山山水水還有熱情的親戚們。
家裏的人放了心,就打算搬家的事宜,陳希明抽空去集市把自己帶來的棉布賣了出去,這一趟的花費也出來了,經商真是賺錢啊,就是路途遙遠太辛苦了。
地裏的莊稼收了,正好換些銀錢,帶迴去使用。
就是陳希明的媳婦娘家人還在這邊,以後見麵的機會就少了,不過她娘家人知道她們迴關內,自是高興的很。
「迴去好!如果哪天這邊有個不好,我們也有個投奔的地方。」
鄭氏想著自己的父母的墓地還在鄭家祖墳的山上,就不想弄得太難看,可也不想便宜了他們,就找了本家裏一家平時和他們關係親近些的,為人比較厚道的,把給自己父母掃墓的事情托付給他們,把自家的小院子半賣半送的過戶給了他們,收拾了家中的細軟,帶上陳叔和的骸骨,一家人迴了陳家村安家落戶了。
陳希明一家迴到了陳家村,迎接他們的就是六間嶄新的瓦房,還有兩間東廂房。
等一家子安頓下來,把從邊關帶來的土特產作為禮物給這邊的親人分了分,也算自己的一點心意。
陳老爺子把賬本也拿給他們,把花費也都算給他們聽聽,這親戚之間的賬目一定要清楚,送的是送的,往來是往來,工錢是工錢,明明白白才能長久。
陳老太爺還把自己名下的五畝地過戶給了陳希明,這是當年自己爹娘分給三兒子的,自己幫著弟弟保管的,二弟家裏當時也是分了五畝地,現在交給了三弟的兒子,自己算是了卻了心事了。
有了這五畝地,又自己家開了點菜園,陳希明算是在陳家村安頓下來,等冬天裏自己也和兒子去開點荒地,種點棉花和粗糧,就要開始打算兒子和女兒的親事了。
陳希明的娘和媳婦帶來了紡羊毛線的技能,正好他們這山裏養羊的也開始多了起來,他們爺倆就趕著騾車下鄉收羊毛,婆媳倆在家自己紡毛線,也是一筆收入了,生活安定下來了,陳家村又是個好村子,孩子的姻緣自然而然就來了。
又是一年春來到,每年春天大人們都會計劃一年的收成,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人們常說:窮則思變,變則通。
陳晨的大舅二舅一直在山裏生活,比比周圍的人日子也過得去,可是和兩個妹妹比起來那就差距很大了。這對比著對比著心裏就會有落差,好在他們家人都是心眼不錯的人家,隻會想著自己該怎麽努力去掙錢,而不是去眼紅妹妹們的生活。
大舅家裏兩個兒子,又隻能在土裏刨食,眼看著兒子大了,也到了要說親的年齡了,可是家裏也沒個來錢的路子,大舅和舅媽就有點犯愁的慌。
過年的時候,兩個妹夫就給他出主意讓他挖個魚塘養魚,他們寧縣這兩年生活好了,人們趕集也舍得買魚吃,寧湖的魚鮮嫩又美味,但是光靠打漁的也就那麽多,去年開始趕集賣魚的都早早就收攤了,可見買的人越來越多了,畢竟比起雞鴨和豬肉還是便宜很多呢。
「好想吃蝦啊!」陳晨在旁邊小聲嘀咕道,她來這裏後還沒吃過蝦呢,不說海蝦了,河蝦都沒吃過呢。
「蝦不好養啊!」外公在旁邊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