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曼依然那麽熱愛讀書,渴求了解世界上的一草一木。在對自然科學了解的同時,她在大姐夫的指引下也逐步了解社會。
俄國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第一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共和國誕生了。這無疑給國內國際帶來了震驚!
在十月革命成功的感召下。使中國有誌之士突然從昏睡中覺醒,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充滿陽光的新世界。
1919年,國內新思潮翻滾,奔騰激蕩,蕩滌著舊中國的曆史汙垢。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爆發,宣布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和發展。
陳獨秀在上海出版了《新青年》雜誌,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宣傳陣地。
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這一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者和領導者。
1921年,一炬“引航”的火種,在浙江嘉興南湖熊熊燃升。從此,它就象一座“燈塔”,照亮了黑暗中的舊中國,指引國人奔向光明的彼岸……
在這樣的背景下,鄭佑之很快地接觸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了滿足一曼旺盛的求知欲,深刻地理解社會,尋找一條合適的道路,解救自己也解救勞苦大眾,鄭佑之為一曼訂閱了《中國青年》、《婦女周刊》、《覺悟》、《前鋒》等等前衛報刊。
一曼總是如癡如醉地讀這些書刊。
白天,她一個人偷偷地躲在房後竹林的岩洞裏讀。夜晚,她房內的桐油燈一直亮到深夜。她覺得書裏仿佛有一塊磁石深深地吸引了她。
書,就是一把“金鑰匙”,讓趙一曼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大門。
趙一曼一直想要弄明白“窮人”和“富人”的問題,仿佛都在這些書刊裏得到了求解和完整的答案。她在這些書刊的啟迪和幫助下,學會了辯證、科學、理智地分析和思考問題,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也明白了以前未明白的事情。
隨著新思想的武裝,“火炬”的導航。趙一曼這個小小的女孩心中就逐漸開始燃燒起一種激情。這種激情讓她心潮澎湃,讓她熱血沸騰。
特別是趙一曼在大姐夫鄭佑之的教導下,逐漸了解了當時的國情,當時的社會,當時的國人,以及那些先鋒人物的所作所為……
人小誌大。趙一曼這個小女子,胸裝滿腔熱情,化作一團烈火,開始在她的心中燃燒。
趙一曼這個小女子,也像一些熱血男兒一樣開始去追求理想,尋找人生的亮點,播下革命的種子。雖然這顆種子還很微小,但畢竟是一枚種子,在知識的澆灌下,已經長出了細根,發出了綠芽。
趙一曼對得到的進步書刊,總是愛不釋手。家裏人發現她常常看些“新書”,不得其解。
她的大哥李席儒是進過洋學堂的,也多多少少地了解外麵的世界,一見這些宣揚革命和進步的書刊,他就氣得暴跳如雷。這可不是好東西,它可是想把整個社會都顛覆的爛玩意兒啊!如果讓外人知道了,這可是要殺頭的啊!這些東西和自己所在的階級和階層是格格不入的啊!再想想自己可愛乖巧的小妹妹,啥時也開始不守“婦道”,堅決不纏足,卻去讀這些鬼迷心竅的書,一心想著和社會過不去……他身上就直冒冷汗。
當李席儒知道小妹妹看的書是來自鄭佑之的手時,他就對鄭佑之大發雷霆:“你是怎樣當的姐夫?把一個規規矩矩的小妹妹,教得瘋瘋癲癲的,不但不守婦道,而且還專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書不但不好好的讀,而且還專門讀一些不三不四的書,這還得了。你作為一個兄長,不僅自己不學好,沒出息,還把自己的小妹妹往人生的彎道上帶,你要毀了她的前程。從現在起,你不能再給她看那種所謂的革命書刊了,假若你再不好好地把小妹教好帶好,你就不要迴家了。”
可一曼就如那點著的幹柴,怎能說熄就熄呢?她還是背著家裏人如饑似渴地讀這些書。這可惹惱了哥哥李席儒。
有一天,李席儒趁著一曼不在家,闖進了一曼的閨房,翻箱倒櫃地尋找那些書刊。最終發現了一曼收存的心愛的書刊。他氣憤不已,就把這些書全部撕爛了,然後,扔到院子裏,叫人用柴火點燒。
惠嫂哭著擋著,都無濟於事。“大少爺,小姐迴來了可怎麽辦呢?”“這是小姐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可不要毀了它們啊!”火一下子就點燃了,那些書頁在火裏扭曲著、呻吟著,最後都敵不過那火舌和高溫,慢慢地化成了白色的灰燼。
這時候得到消息的一曼趕迴了家,隻見晾曬場裏圍了一圈子人。濃煙滾滾,灰燼翻飛,心愛的書都被付之一炬。她擠進人群,完全不顧火勢的大小,伸手在火堆裏掏,卻隻掏出一些沒燒爛的紙片。
捧著這些紙片,她直愣愣地盯著罪魁禍首的大哥哥:“為什麽?為什麽?”而一曼的親哥哥李席儒隻是訕訕地笑了笑,領著一幫子人溜走了。
一曼隻覺得天昏地暗,義憤填膺,一口氣上不來。等她緩過氣來的時候,滿嘴都是又腥又鹹的血。她的毛病又犯了。在她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悲涼和悲哀。燒自己心愛的書的人不是別人,卻是自己同胞的哥哥。在自己的封建家庭裏,自己是那樣的格格不入,連自己的親哥哥都跟自己過不去。
一曼病倒了。她得的身病可以醫治,而心病才讓她痛苦不堪。
一曼隻是感到身邊的封建勢力是那麽的頑固。而自己一個弱女子,也是這個階級中的一員啊,為什麽他們要對自己下那麽狠的毒手?以後自己的路又怎麽走呢?一曼已經有些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得知焚書一事,遠在敘府城(今宜賓)的大姐夫鄭佑之寫信來安慰和鼓勵她。
端妹:
焚書一事盡悉。凡是做一件事情,即不可把它看易了,也不可把它看難了;看易了便會粗心,看太難了也會害怕。自信心不可不堅固。在俄國,列寧便是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在中國,孫文也是一個自信心甚堅的人。你盡可以自信,不必灰心氣餒,各自一步步朝前走。
拿破侖有句名言:“難”之一字惟愚人所用之字典有之,“不能”二字,非吾人所當用也。可見古今成大事的人,無一個不自信的。我自己信我得行,就會得行;我自己不信我得行,那就硬是不得行了。不必因為人家誇獎你,你就歡喜;也不必因為人家罵你,誹謗你,你就慪氣。
總之,自己要做的事,各自做起去,別人不相幹的言語是無足輕重的。
你看四年前受眾人咒罵的列寧,而今全世界十多萬受壓迫的人,與那有良心的資本家、學者,那[哪]一個不稱讚他是導師,那[哪]一個不說他是改造世界的救主!
各人的事業各人去做,怕甚麽艱難,怕甚麽壓迫,隻管向萬惡的舊勢力衝鋒!——但要有方法,有實力,不是得一味亂闖——……
讀完大姐夫的信,一曼渾身充滿了力量和無窮的希望,決心不再頹廢和迷茫,而是做一個有自信心的堅強的新女性。
一曼將所訂的書刊改寄到二姐李坤傑的家裏,親自去取,拿迴家藏在壇子裏,尋找一切機會繼續閱讀。
大姐夫鄭佑之經常將自己學習的書籍,如《中國共產黨宣言》、《女子參政之研究》等革命書籍托人或郵寄給一曼閱讀。兩人常常通過書信的方式暢談自己讀書的感受和心得體會。在寄給趙一曼的《兩個工人的談話》這本書的扉頁上鄭佑之批示:“請留心,這本書是鼓吹無政府主義的,但它講到資本家的剝削,則是對的,你可以著重看這些地方。”一曼寄給鄭佑之批示的心得體會和文章裏,語言犀利,富有感染力。
鄭佑之在給一曼的一封信裏寫道:“我看到你激烈的性情,過人的智慧和近來感受壓迫的痛苦,我認定你是一個改造社會的得力人才,所以我幫助你,引你走到革命的路上去。”
在三年多的時間裏,鄭佑之給一曼寫了上百封信,談學習心得,談思想認識,談革命形勢及如何對待人生……
而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趙一曼也不斷地成長成熟,革命的意誌越來越堅定。
1923年秋,鄭佑之在成都與何必輝用通信的方式介紹趙一曼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sy(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英文簡稱)。在寫給鄭佑之的信中:“我立誌學習德國的女革命家盧森堡、中國的秋瑾,做革命的女先鋒。”
星星之火是撲也撲不滅的,革命的火種已經在她的心裏生根發芽了,終究會熊熊燃燒起來。
第二年,在一曼和大姐夫鄭佑之的幫助下,李家的二姐李坤傑、幺弟李紹唐、四姐李坤能、二姐夫肖簡青也介紹入了團。
1924年7月,伯陽嘴青年團支部建立,趙一曼被選為團支部書記。
和主流社會的背道而馳,該是怎樣的未來等著趙一曼呢?
俄國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第一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共和國誕生了。這無疑給國內國際帶來了震驚!
在十月革命成功的感召下。使中國有誌之士突然從昏睡中覺醒,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充滿陽光的新世界。
1919年,國內新思潮翻滾,奔騰激蕩,蕩滌著舊中國的曆史汙垢。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爆發,宣布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和發展。
陳獨秀在上海出版了《新青年》雜誌,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宣傳陣地。
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這一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者和領導者。
1921年,一炬“引航”的火種,在浙江嘉興南湖熊熊燃升。從此,它就象一座“燈塔”,照亮了黑暗中的舊中國,指引國人奔向光明的彼岸……
在這樣的背景下,鄭佑之很快地接觸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了滿足一曼旺盛的求知欲,深刻地理解社會,尋找一條合適的道路,解救自己也解救勞苦大眾,鄭佑之為一曼訂閱了《中國青年》、《婦女周刊》、《覺悟》、《前鋒》等等前衛報刊。
一曼總是如癡如醉地讀這些書刊。
白天,她一個人偷偷地躲在房後竹林的岩洞裏讀。夜晚,她房內的桐油燈一直亮到深夜。她覺得書裏仿佛有一塊磁石深深地吸引了她。
書,就是一把“金鑰匙”,讓趙一曼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大門。
趙一曼一直想要弄明白“窮人”和“富人”的問題,仿佛都在這些書刊裏得到了求解和完整的答案。她在這些書刊的啟迪和幫助下,學會了辯證、科學、理智地分析和思考問題,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也明白了以前未明白的事情。
隨著新思想的武裝,“火炬”的導航。趙一曼這個小小的女孩心中就逐漸開始燃燒起一種激情。這種激情讓她心潮澎湃,讓她熱血沸騰。
特別是趙一曼在大姐夫鄭佑之的教導下,逐漸了解了當時的國情,當時的社會,當時的國人,以及那些先鋒人物的所作所為……
人小誌大。趙一曼這個小女子,胸裝滿腔熱情,化作一團烈火,開始在她的心中燃燒。
趙一曼這個小女子,也像一些熱血男兒一樣開始去追求理想,尋找人生的亮點,播下革命的種子。雖然這顆種子還很微小,但畢竟是一枚種子,在知識的澆灌下,已經長出了細根,發出了綠芽。
趙一曼對得到的進步書刊,總是愛不釋手。家裏人發現她常常看些“新書”,不得其解。
她的大哥李席儒是進過洋學堂的,也多多少少地了解外麵的世界,一見這些宣揚革命和進步的書刊,他就氣得暴跳如雷。這可不是好東西,它可是想把整個社會都顛覆的爛玩意兒啊!如果讓外人知道了,這可是要殺頭的啊!這些東西和自己所在的階級和階層是格格不入的啊!再想想自己可愛乖巧的小妹妹,啥時也開始不守“婦道”,堅決不纏足,卻去讀這些鬼迷心竅的書,一心想著和社會過不去……他身上就直冒冷汗。
當李席儒知道小妹妹看的書是來自鄭佑之的手時,他就對鄭佑之大發雷霆:“你是怎樣當的姐夫?把一個規規矩矩的小妹妹,教得瘋瘋癲癲的,不但不守婦道,而且還專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書不但不好好的讀,而且還專門讀一些不三不四的書,這還得了。你作為一個兄長,不僅自己不學好,沒出息,還把自己的小妹妹往人生的彎道上帶,你要毀了她的前程。從現在起,你不能再給她看那種所謂的革命書刊了,假若你再不好好地把小妹教好帶好,你就不要迴家了。”
可一曼就如那點著的幹柴,怎能說熄就熄呢?她還是背著家裏人如饑似渴地讀這些書。這可惹惱了哥哥李席儒。
有一天,李席儒趁著一曼不在家,闖進了一曼的閨房,翻箱倒櫃地尋找那些書刊。最終發現了一曼收存的心愛的書刊。他氣憤不已,就把這些書全部撕爛了,然後,扔到院子裏,叫人用柴火點燒。
惠嫂哭著擋著,都無濟於事。“大少爺,小姐迴來了可怎麽辦呢?”“這是小姐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可不要毀了它們啊!”火一下子就點燃了,那些書頁在火裏扭曲著、呻吟著,最後都敵不過那火舌和高溫,慢慢地化成了白色的灰燼。
這時候得到消息的一曼趕迴了家,隻見晾曬場裏圍了一圈子人。濃煙滾滾,灰燼翻飛,心愛的書都被付之一炬。她擠進人群,完全不顧火勢的大小,伸手在火堆裏掏,卻隻掏出一些沒燒爛的紙片。
捧著這些紙片,她直愣愣地盯著罪魁禍首的大哥哥:“為什麽?為什麽?”而一曼的親哥哥李席儒隻是訕訕地笑了笑,領著一幫子人溜走了。
一曼隻覺得天昏地暗,義憤填膺,一口氣上不來。等她緩過氣來的時候,滿嘴都是又腥又鹹的血。她的毛病又犯了。在她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悲涼和悲哀。燒自己心愛的書的人不是別人,卻是自己同胞的哥哥。在自己的封建家庭裏,自己是那樣的格格不入,連自己的親哥哥都跟自己過不去。
一曼病倒了。她得的身病可以醫治,而心病才讓她痛苦不堪。
一曼隻是感到身邊的封建勢力是那麽的頑固。而自己一個弱女子,也是這個階級中的一員啊,為什麽他們要對自己下那麽狠的毒手?以後自己的路又怎麽走呢?一曼已經有些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得知焚書一事,遠在敘府城(今宜賓)的大姐夫鄭佑之寫信來安慰和鼓勵她。
端妹:
焚書一事盡悉。凡是做一件事情,即不可把它看易了,也不可把它看難了;看易了便會粗心,看太難了也會害怕。自信心不可不堅固。在俄國,列寧便是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在中國,孫文也是一個自信心甚堅的人。你盡可以自信,不必灰心氣餒,各自一步步朝前走。
拿破侖有句名言:“難”之一字惟愚人所用之字典有之,“不能”二字,非吾人所當用也。可見古今成大事的人,無一個不自信的。我自己信我得行,就會得行;我自己不信我得行,那就硬是不得行了。不必因為人家誇獎你,你就歡喜;也不必因為人家罵你,誹謗你,你就慪氣。
總之,自己要做的事,各自做起去,別人不相幹的言語是無足輕重的。
你看四年前受眾人咒罵的列寧,而今全世界十多萬受壓迫的人,與那有良心的資本家、學者,那[哪]一個不稱讚他是導師,那[哪]一個不說他是改造世界的救主!
各人的事業各人去做,怕甚麽艱難,怕甚麽壓迫,隻管向萬惡的舊勢力衝鋒!——但要有方法,有實力,不是得一味亂闖——……
讀完大姐夫的信,一曼渾身充滿了力量和無窮的希望,決心不再頹廢和迷茫,而是做一個有自信心的堅強的新女性。
一曼將所訂的書刊改寄到二姐李坤傑的家裏,親自去取,拿迴家藏在壇子裏,尋找一切機會繼續閱讀。
大姐夫鄭佑之經常將自己學習的書籍,如《中國共產黨宣言》、《女子參政之研究》等革命書籍托人或郵寄給一曼閱讀。兩人常常通過書信的方式暢談自己讀書的感受和心得體會。在寄給趙一曼的《兩個工人的談話》這本書的扉頁上鄭佑之批示:“請留心,這本書是鼓吹無政府主義的,但它講到資本家的剝削,則是對的,你可以著重看這些地方。”一曼寄給鄭佑之批示的心得體會和文章裏,語言犀利,富有感染力。
鄭佑之在給一曼的一封信裏寫道:“我看到你激烈的性情,過人的智慧和近來感受壓迫的痛苦,我認定你是一個改造社會的得力人才,所以我幫助你,引你走到革命的路上去。”
在三年多的時間裏,鄭佑之給一曼寫了上百封信,談學習心得,談思想認識,談革命形勢及如何對待人生……
而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趙一曼也不斷地成長成熟,革命的意誌越來越堅定。
1923年秋,鄭佑之在成都與何必輝用通信的方式介紹趙一曼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sy(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英文簡稱)。在寫給鄭佑之的信中:“我立誌學習德國的女革命家盧森堡、中國的秋瑾,做革命的女先鋒。”
星星之火是撲也撲不滅的,革命的火種已經在她的心裏生根發芽了,終究會熊熊燃燒起來。
第二年,在一曼和大姐夫鄭佑之的幫助下,李家的二姐李坤傑、幺弟李紹唐、四姐李坤能、二姐夫肖簡青也介紹入了團。
1924年7月,伯陽嘴青年團支部建立,趙一曼被選為團支部書記。
和主流社會的背道而馳,該是怎樣的未來等著趙一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