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澧泉


    泰山之東有澧泉,其形如井,本體是石也。欲取飲者,皆洗心誌,跪而挹1之,則泉出如飛,多少足用。若或汙漫,則泉止焉。蓋神明之嚐誌者也。


    【注釋】


    1挹:舀。


    【譯文】


    泰山的東邊有口澧泉,它的形狀像井,本體是石頭。想取這泉水飲用的人,都必須清淨思想,跪著去舀泉水,那麽這泉水就會飛一般噴出來,數量足夠引用。如果言行肮贓,那麽這泉水就不會冒出來。這大概是神靈在試探人心吧。


    巨靈劈華山


    二華之山,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蹈離其下,中分為兩,以利河流。今觀手跡於華嶽上,指掌之形具在;腳跡在首陽山下,至今猶存。故張衡作《西京賦》所稱“巨靈贔屭,高掌遠跡,以流河曲”是也。


    【譯文】


    太華山和少華山,本來是一座山,它們正對著黃河,黃河水經過這裏時隻能繞道而流。黃河之神巨靈,用手劈開山的上部,用腳蹬開山的下部,使這座山分成兩座,以便河水流過。現在到華山上去觀看河神的手印,那手指、手掌的形狀都還存在著;巨靈的腳印在首陽山下,到現在也還保留著。過去張衡寫了篇《西京賦》,賦裏說:“巨靈啊力氣很大,高山上有他的手掌,他的腳印留在遠方,他劈山開路,使彎曲的河水直流奔放”,就是指的這件事。


    霍山鑊


    漢武徙南嶽之祭於廬江灊縣霍山之上,無水。廟有四鑊,可受四十斛。至祭時,水輒自滿,用之足了,事畢即空。塵土樹葉,莫之汙也。積五十歲,歲作四祭。後但作三祭,一鑊自敗。


    【譯文】


    漢武帝把南嶽衡山的祭祀改到廬江郡灊縣的霍山上,那座山上沒有水。廟裏有四隻鑊,可以盛四十斛水。到祭祀的時候,鑊總是會自己灌滿水,足夠祭祀使用,祭祀完畢後鑊內就空了。塵土樹葉,沒有什麽能弄髒它的。祭祀一共進行了五十年,每年祭祀四次。後來每年改為祭祀三次,一隻鑊就自行壞了。


    樊山致雨


    樊口之東有樊山,若天旱,以火燒山,即至大雨。今往往有驗。


    【譯文】


    樊口的東麵有座樊山。如果天氣幹旱,就放火燒山,立即有大雨。至今往往很靈驗。


    孔竇清泉


    空桑之地,今名為孔竇,在魯南山之穴。外有雙石,如桓楹起立,高數丈。魯人弦歌祭祀。穴中無水,每當祭時,灑掃以告,輒有清泉自石間出,足以周事。既已,泉亦止。其驗至今存焉。


    【譯文】


    空桑這個地方,現在叫做孔竇,在魯國南山的山洞裏。洞穴外麵有一對山石,像桓楹一樣豎立在那裏,高達數丈,魯國人在這裏歌舞祭祀。洞裏沒有水,但每到祭祀的時候,灑掃禱告,便會有清澈的泉水從山石間溢出,足夠祭祀活動使用。祭祀結束,泉水就自行停止。這種靈驗,至今依然存在。


    龜化城


    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頹1。忽有大龜浮於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


    【注釋】


    1頹:倒塌。


    【譯文】


    戰國時,秦惠文王二十七年,秦惠文王派大臣張儀去修築成都城。築了多次,城牆都倒塌了。一天,忽然有一隻大烏龜浮出江麵,遊到東麵子城的東南角就死了。張儀拿這事去詢問巫師,巫師迴答說:“依照烏龜的輪廓築城。”依照巫師所說的,城果然築成了。所以這座城叫做“龜化城”。


    城淪為湖


    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始皇時童謠曰:“城門有血,城當陷沒為湖。”有嫗聞之,朝朝往窺。門將欲縳之。嫗言其故。後門將以犬血塗門,嫗見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沒縣。主簿令幹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魚?”幹曰:“明府亦作魚。”遂淪為湖。


    【譯文】


    由拳縣,是秦朝時的長水縣。秦始皇時,有童謠唱道:“城門有血,城當陷沒為湖。”有個老婦人聽到歌謠後,就天天到城門那裏悄悄觀看。守城的將吏要抓她,於是老婦人就說出了偷看的原因。後來,守城將吏將狗血塗在城門上。老婦人看到城門上有血,就跑開了。一天,突然漲大水,縣城即將被淹沒。縣裏的主簿忙派主管府吏去報告縣令。縣令問道:“你怎麽忽然變成了魚的樣子了?”府吏說:“大人,您也變成魚的樣子了!”就這樣,這個縣陷落成了湖。


    馬邑


    秦時,築城於武周塞內,以備胡,城將成而崩者數焉。有馬馳走,周旋反複,父老異之,因依馬跡以築城,城乃不崩。遂名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譯文】


    秦朝時,曾在武周塞內築城,用來防禦匈奴。多次築城,城快築成時就塌了。有一匹馬飛快地奔跑著,反複繞圈子,人們覺得很奇怪,就按照馬跑的印跡來築城,城居然就不再崩塌了,於是就把這城命名為“馬邑”。它的故城在現在的朔州。


    天地劫灰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複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雲:“經雲:‘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


    【譯文】


    漢武帝開鑿昆明池,挖到很深的地方,挖出的全是黑灰,不再是泥土。整個朝廷的人都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漢武帝就把這件事拿來詢問東方朔。東方朔說:“我笨著呢,憑我的見識還不能知道這是怎麽迴事。皇上可以去問問西域人。”漢武帝認為連東方朔都不知道,就很難再問別人了。到東漢明帝的時候,西域的道人來到洛陽。當時有人想起東方朔的話,就用漢武帝時出現黑灰的事來問他。那道人說:“佛經上說:‘天地在大劫即將結束的時候,就會有劫火燃燒。’這黑灰是劫火焚燒留下來的餘燼。”人們這才知道東方朔的話是有深意的。


    丹砂井


    臨沅縣有廖氏,世老壽。後移居,子孫輒殘折1。他人居其故宅,複累世壽。乃知是宅所為,不知何故。疑井水赤,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數十斛;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


    【注釋】


    1殘折:夭折。


    【譯文】


    臨沅縣有一戶姓廖的人家,世世代代都很長壽。後來,這家人遷居別處,子孫總是夭折。別的人家遷到廖家老宅居住,也能世代長壽。這才知道是這個宅院的緣故,但不清楚具體原因。懷疑與紅色的井水有關,於是挖掘井的左右兩邊,挖到古人埋藏的幾十斛朱砂。朱砂浸水的汁液滲入井裏,所以飲用這口井水的人能長壽。


    江東餘腹


    江東名“餘腹”者:昔吳王闔閭江行,食膾,有餘,因棄中流,悉化為魚;今魚中有名“吳王膾餘”者,長數寸,大者如箸,猶有膾形。


    【譯文】


    江東有一種名叫“餘腹”的魚,曾經,吳王闔閭巡遊長江,在此設宴宴飲,剩下很多生魚片,於是就丟棄到江水裏,變化成了魚。說的就是現在一種名叫“吳王膾餘”的魚,長約幾寸,像筷子一樣大小,猶自還是生魚片的形狀。


    木蠹1


    木蠹,生蟲,羽化為蝶。


    【注釋】


    木蠹(du):蛀蝕木頭的蟲子。


    【譯文】


    木頭被蛀蝕,生出蟲子,蟲子長出翅膀就變化成了蝴蝶。


    火浣布


    崑侖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裂,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於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至是,西域使人獻火浣布袈裟,於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


    【譯文】


    昆侖山是大地的端首。這裏有天帝設在下界的都城,所以它的外圍有深深的弱水隔絕,又有火山包圍著。那火山上有鳥獸草木,都在火焰之中繁衍生長,因此出產一種火浣布。這種布不是用這火山上的草木外皮纖維織成,而是用山上的鳥獸之毛。漢朝時,西域曾經進獻過這種布,但很久之後就不再進貢這種布了。所以到曹魏初年,人們都疑心這種布根本不存在。魏文帝認為火的本性很殘暴,不會含有生命的元氣,他在《典論》中論述,說這是不可能有的事,以此來杜絕那些有見識的人的傳聞。到魏明帝即位,下詔書給三公說:“先皇過去論述的《典論》,是不朽的格言。可刻在太廟門外及太學的石碑上,和石經並列,以便永遠教示後代。”這時,西域派人獻上了用火浣布做的袈裟,於是就消除了石碑中相關的論述,遭到了天下的人的恥笑。


    焦尾琴


    漢靈帝時,陳留蔡邕以數上書陳奏,忤上旨意,又內寵惡之,慮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譯文】


    東漢靈帝時,陳留郡的蔡邕,因為多次上書表述自己的政見,違背了皇帝的旨意,加上遭到得寵宦官的憎惡,擔心要遭到毒害,於是就流亡江河湖海,遠遠跑到了吳郡、會稽郡。他到吳郡時,有個吳郡人燒桐木來做飯,蔡邕聽到火勢爆裂的聲音,說:“這是塊好木材啊!”於是請求把桐木給他,他把這段桐木削製成琴,果然彈出了優美悅耳的音樂。由於琴的尾部都已經燒焦,因而把它取名為“焦尾琴”。


    柯亭笛


    蔡邕嚐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盼之,曰:“良竹事。”取以為笛,發聲遼亮。一雲:“邕告吳人曰:‘吾昔嚐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東間第十六竹椽可為笛。’取用,果有異聲。”


    【譯文】


    蔡邕曾經來到柯亭,那裏的人用竹子做屋椽。蔡邕抬頭打量,說:“真是些好竹子啊!”便拿它做成了笛子,這笛子吹奏起來音色嘹亮。有一種傳言,說蔡邕對吳郡的人說:“我過去曾經途徑會稽郡高遷亭,看見那裏的房子,東麵那間第十六根竹椽可以用來做笛。”拿下來做成笛子,果然能吹出奇異的音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搜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寶並收藏搜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