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48年發現尼爾科科族至今,百裏燕陸續派遣了考察團和農業專家組,前往靈境島考察接觸,並給當地尼爾科科族人帶去了先進農業技術。


    由於當地缺少牲畜,三年間百裏燕組織船隊共計輸送了香豬五萬餘隻,雞鴨鵝二十萬隻,矮種馬一萬餘匹,鐵器九十餘萬件,穀物良種一千石,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數以萬計。


    尼爾科科族則用當地的特產和寶石,換取鹹國的物資,由於生產力的差距,這種貿易本就對尼爾科科族人不公平。


    有鑒於此,百裏燕采取公平貿易措施,鹹國方麵的貨物都以虧本的價格出售,以換取尼爾科科人相對高價的特產,平衡雙方貿易,籍此結好尼爾科科族。


    而正如狂瀾提供的信息,百裏燕在尼爾科科人身上發現了早期物種天賦,一是鷹眼,二是語言天賦,三是他們的智商可能略高於人類,四是壽命比人類長。


    尼爾科科人的眼球是人類的兩倍體積,向外凸起,視力是人類的五到六倍。


    正常人類的視力大約能在四百米外清楚識別處一個人形目標的麵部輪廓,而尼爾科科人能在三公裏外達到相同的識別效果。


    這意味著相同的光學電子設備,他們能看到人類看不見的物質,人類需要使用放大鏡才能觀察的集成電路,他們根本不需要,而手術中一雙精密的眼睛是極為重要的,他們可以做更為精細的手術,從事精密加工。


    其二是他們的語言天賦,他們的聽力發達,能模仿動物做簡單交流,百裏燕派出的考察團,尼爾科科人隻用了半年學會了人類百分之八十的日常語用,而鹹國的學者卻還在學習他們基本的詞匯和語句。


    此外尼爾科科人的智商較高,生產力水平達到了青銅文明所能達到的極限,考察發現他們社會已經具備了冶煉和初級機械,並有係統化基本教育。


    最讓百裏燕震驚的是尼爾科科人的人均壽命達到了七十歲,最高齡的老人竟能活一百二十多歲,如果物質變得豐富,醫療條件改善,他們的壽命可以增加一倍。


    而當下人類的平均壽命才四五十不到,戰爭時期甚至隻有三十多歲,如此懸殊巨大的壽命落差,意味著他們如果與人類在同一個水平線一起發展,尼爾科科人的知識分子的保有量會更大,科技總有一天會領先人類。


    盡管上天給予了尼爾科科人卓越的物種天賦,卻也讓他們為自己的天賦而煩惱。


    尼爾科科人身形矮小,隻有不到三尺,妊娠周期約為十個月,比人類長,同時身處的環境,決定了早期的威脅來自於肉食動物和大型動物。


    由於島上沒有馬匹、耕牛、豬三種農業文明必須的畜力,缺乏鐵礦資源,其農耕文明的發展周期會很長


    因此尼爾科科人在早期石器時代、農耕時代,乃至工業時代,都十分脆弱,工業時代體能型勞動將嚴重削弱他們的效率,但也會刺激他們更加專注於提高自動化和機械效率。


    總而言之,多數文明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天賦,尼爾科科是典型的代表。


    尼爾科科人的民風淳樸敦厚,熱情好客,善於學習勤勞樸素,社會幾乎處於人性最好的一麵。


    三千名留學生將安排前往軒雲學習語言課程,而後進修兩年基礎數學和自然科學,兩年後安排進修草藥醫學、農業、漁牧、數學、木工、陶器、紡織、基礎機械設計、冶金,重點培訓能夠立竿見影改善社會生存環境的學科,學製三到五年不等,優秀者允許破例繼續進修。


    由於尼爾科科人人矮,聽力和視覺係統發達,給一個班級人類上課的效率,可以給六個班的尼爾科科人授課,這也是百裏燕同意三千人留學的主要原因。


    650年至651年百裏燕做了三件破天荒的大事,一是割了長孫的三個郡,二是鋪設鐵軌開火車,此舉不亞於五雷轟頂開天辟地的偉業,諸侯國還在苦思冥想,費盡心機如何突破年產百萬斤鐵的時候,鹹國已經開始“作踐”數以千萬斤的好鋼。


    第三件事莫過於尼爾科科人向鹹國派遣使團通好,其實尼爾科科人本身並不足以引起多大的轟動,在絕大多數人類眼中,尼爾科科人根本不能算是人,應該是某種和其他動物一樣的牲畜,再好一點是個外來的蠻邦生番,全然不會平等看待他們。


    真正刺激到諸侯乃至梁國的是尼爾科科人向鹹國“進貢”,設立使館,這件事的性質不亞於政治事件。


    繼金雪狄向鹹國遞交國書通商以來,西貘夷三族陸續繞開梁國與鹹國通商,尼爾科科人繞過梁國在鹹國設立使館,對梁國的刺激不小,輿論一時間斥鹹國為“烏蠻朋黨”,意思就是說,鹹國隻會與生番往來的異類。


    同年四月,永興至陔陵經停王眷雙向鐵路,昶曲鐵礦至永興單向鐵路修通,永興河鐵路橋以西路段繼續延伸,截止當年七月,共計鋪設鐵路六百餘裏。


    有鑒於技術工種和經驗不足,頭兩年百裏燕不打算過快擴張鐵路,仍以積累經驗,培養鐵路基建人才為主,部分路段修了差拆了再修,反複錘煉培養技術工人,並計劃盡快組建鐵道兵,鋪設電話、有線電報站,以解決鐵路修建和調度技術。


    五月,經過前期技術準備和試驗論證,永興加工廠著手開始對全軍645型鉑係銅鎳鐵基合金前膛炮實施技術升級。


    改裝後膛裝填火炮,將使用斷隔式螺紋炮閂閉鎖,彈筒、密封圈雙重密閉,液壓複進機構,一舉實現裝填閉鎖、氣體密閉和火炮後坐力三項重點技術。


    由於645型炮身管壁較厚,鋼材質量先進,設計之初留有升級改進餘地,此次加工內孔的同時,鑲入一根鍛造後加工後的膛線管,使用油壓機將膛線管壓入二次加工成型的645炮管內,從而實現管身自緊與螺旋膛線,以增強火炮膛壓與炮擊精度。


    同時膛線磨損後,隻需再將內管壓出加以更換,即可修複重複使用炮身,節約工業耗時。


    火炮升級改進的技術兩年前已經論證完成,無論斷隔式螺紋炮閂閉鎖,彈筒、密封圈雙重密閉,液壓複進機構,都在理論上完成設計,這三項技術無一例外基於百裏燕前世的認知,但有一點是無法迴避的,那就是工業能力。


    如果不具備加工能力,任何已經預知的技術路徑,都無法實現。


    五月底麟城、永興陸續通電,照明和電話投入使用,有鑒於電工的不足和用電的危險性,電力僅限於麟城、永興和軒雲三地使用。


    但通往各地的架空線路仍然按原計劃繼續鋪設,爭取三年內各郡通上電話與有線電報。


    六月,永興車輛廠一期工程完工投產,采用流水生產線,盡可能多的配備了電力設備,以提高產量,首批手扶拖拉機、收割機、皮卡和中卡五十二輛陸續下線,接受為期三月高強度測試和改進,十月正式生產,司機學校同時成立。


    得益於狂瀾前期的數據建模和技術優化,設計指標幾乎達到了理論指標的百分之九十五,同時又滿足當下工業技術生產能力。


    由於大量前期的運算模擬,設計數據雙優後的產品幾乎沒不存在技術性瑕疵,同時又能滿足當前的工業加工能力。


    僅有的問題也是生產規章不規範造成的操作工個人失誤,以及後期裝配裝修造成的故障和人機功效等問題,技術原理幾乎不存在任何問題。


    有鑒於工業條件的製約,車輛生產盡可能迴避了審美,隻考慮實用性,因此通用載具外形充其量過得去,型號隻有皮卡和中卡兩種。


    百裏燕原計劃是生產皮卡和輕卡,原因是多缸機隻發展到四缸,許多設計指標都不滿意。


    以兩年前的工業基礎研發的四缸內燃機,僅夠驅動皮卡和載貨四十石以下的輕卡(約合不到2.5噸),一兩百石載重的中卡各項指標都達不到。


    已經開發完成的的直列四缸機正好滿足皮卡和輕卡的需求,而單缸機、雙缸、三缸機能滿足手扶拖拉機、收割機、發電機需求。


    狂瀾從新優化過後,拿出了一種新式內燃機結構,不需要改變內燃機材料,也不需要改善燃油成份和空氣壓縮比,隻需要增大缸徑、缸徑厚度加強機體強度,增加兩個重複燃燒室衝壓式,優化現有機體結構,利用燃油氣體不完全燃燒和二次壓縮的原理,提曾內燃機效率。


    在增加內燃機重量百分之二十前提下,使之輸出功率大幅增加,載重九十五石,使用三軸六輪結構,氣動鼓刹製動,最大公路時速一百五十裏每小時,勉強算得上是普通中卡。


    不過這麽好的設計,肯定有弊端,需要大量喝水冷卻,用水量是普通四缸機的三倍還多,好處是在不大幅改變模具設計,滿足當下工業生產技術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了燃油效率,而油耗卻不比原來多多少。


    當然,如果直接使用傳統結構六缸機,同樣能夠實現同等功率的輸出,但永興城尚未開始研發六缸機,技術儲備不足。


    而且六缸機不是單純在四缸上,增加兩缸那麽簡單,幾乎是全部數據和設計的重來。


    同時限於工業加工能力的限製,當下既沒有數控機,也沒有仿形機床,必須先由傳統切削機床去除餘量,而後再由鉗工手工加工,生產製造一套單缸機模具需要一個多月,近四百個時辰,一套四缸機模具需要兩個半月。


    其中不包括後期試生產需要花費的模具修改耗時,六缸機則會更久,且需要重新設計論證,製定相關技術指標和標準,隨之需要改變的是其他配套設計,工業資源成本消耗太大,沒有一年時間,根本安排不過來。


    四缸機已經設計定型,有現成的模具,全套的技術指標,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時間成本要少得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