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申通浩坐馬車親赴鹹國館驛拜見百裏燕,婉轉說明來意後,百裏燕問他道:


    “衛王此番誠意可否作數,不會談了半天隻為拖延時日吧。”


    “永興侯請放心,隻要閣下當初誠意不變,我王誠意可期。”


    “那好吧,本侯便隨申大人走一遭。”


    申通浩自始至終沒有透露來的人是誰,但可以確定申通浩已經和盤交出處置權,由來人全權接手。


    吩咐了關龍翔、劉伯勳二人,百裏燕率魏琦等十數人隨申通浩離開館驛,一路向東出城。處於保密考慮,楚業化妝平民一早出了博源,前往博源以東的淖河邊等待談判。


    乍見楚業此人,第一映像是長相很是平庸,是典型的西海內陸人特征,皮膚黝黑,毛發濃密且粗,身材略比中原人矮一些。西海除歧、燕兩國之外,衛、陳、趙三國人長相都極為平庸,原因不明,有待研究。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與氣候不無關係,中原的地形從孫國舊地開始,板塊向西逐漸抬升,孫國舊地雖然多為平原地形,但海拔多在一千米以上至一千五百米間,徐國略高,屬於中海拔平原。


    由此繼續向西進入衛國腹地,衛國的平均海拔在一千五百米至兩千五百米間,屬於中等高原平原地貌,而中原以東的誌國、晉國都是低海拔大平原,北海、西海沿岸同屬低海拔平原。


    由於衛國的海拔平均要高一些,因此氧含量也相對略低,其紅細胞攜氧能力略高,進入中原後,氧氣密度增加,其彪悍性也是由此而來的。


    不過中原以西的土地並沒有因為海拔的增加而減少雨水,因此並不在四百毫米江水線之間,同時衛國與誌國、晉國大致處於一個緯度,南方草原有橫亙山脈的滋養,土地相當富饒。


    見到楚業之際,申通浩上前介紹:


    “這位是我國宰執楚大人。”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楚氏家族,本侯有禮了。”


    抬手略施一禮,楚業還禮道:


    “永興侯高抬貴手放過我軍,安撫我國百姓,我王甚是感激,特令楚某前來與貴國商談說和之事。此前我王多有怠慢無禮之處,還望貴國海涵。”


    “兵戎相見實非兩國百姓所願我,如今化幹戈為玉帛,實為兩國之福,百姓之福,衛王迴頭是岸善莫大焉。楚大人,本侯六項條件,衛王可有答複。”


    “對貴國六項條件,我王並無異議,但有三件事楚某需要相貴國更正。其一,我王不再默許鍾廷、鍾槐、鍾密三人自立,因此貴國派遣大司農、治粟內史一事就此作罷。其二,我王同意將尚雪、春江位於雲江以北土地與培郡讓予孫國,而雲江以南的尚雪、春江南郡仍歸國所有。


    其三,孫國遷入我國本土舊民數量巨大,盡數返鄉我國財力難濟,故而隻能酌情返還。隻要貴國同意三項條件,其餘條件均可談。”


    楚業提出的三條十分之厲害,尤以前兩條後門最多。


    此前衛王意在以分封默許三個弟弟自立以避免更大損失,現在其又反悔,同時保留尚雪、春江兩郡在雲江以南的土地,這樣一來,切斷衛國與孫國舊地聯係的計劃也就擱淺。


    切割衛國本土與孫國舊地的前提是三王自立,因為隻有自立新諸侯,才能繼續壓榨衛王底線,截斷其東出通道是可行的。現在其反悔,等於又將談判的籌碼往上抬了一個檔次,相應的底線也就上浮了一格,在強行切斷其東出通道,衛王根本不會答應。


    而且更高明的還在於培郡現在多數落入梁國手中,將其許給孫國等於是空頭支票,挑撥孫國與梁國關係。如衛國撕毀與梁國密約,培郡就不是主動讓出,而是被梁國強占,事實上在密約達成之前梁國是強占的培郡。


    此外梁國的田耘、通尚、蒙藤是鹹軍打著衛軍名義攻占,但衛國卻並不知情,因此會將之作為籌碼與梁國談培郡,所以如若衛國與梁國翻臉,梁國隻能吐出半郡換迴三地。


    最後,衛王並未拒絕鹹國的商品貿易與降低關稅的條件,也沒有拒絕鹹國的政治援助,這就等於默許鹹國經濟向孫國舊地滲透,看似能得到好處,實際上投資風險很大。


    孫國舊地仍然處於貴族割據,政令不一的局麵,百裏燕致力於三王獨立後控製經濟部門統一政令,為經濟滲透打開通道提供保護。現在喪失行政控製,意味著鹹國資本在當地沒有任何製度保障,這是他不能答應的。


    仔細拿捏了分寸,百裏燕鄭重說道:


    “我國駐兵孫國舊地,衛王如何說。”


    “不能超過五萬。”


    楚業果斷道,百裏燕繼續說:


    “五萬騎兵,沒有退讓餘地!”


    一言既出,廚業臉頰明顯抽搐了兩下,他說:


    “騎兵隻能兩萬,總數不得超過五萬人。”


    “我軍是步軍騎馬,配什麽馬用什麽甲,本侯可以不管,但必須騎馬。此外,一應吃住皆有我國自行負擔,無需貴國提供錢糧,但貴國不能阻止我軍舊地采買糧草補給。這對貴國可是一大筆收入,楚大人不妨考慮一下。”


    在戰敗國駐軍無論哪朝哪代無一例外都是戰敗國出錢付費,一來減輕戰勝國軍費支出,二來削弱戰敗國經濟潛力,進而減少其置辦軍備的費用,削弱軍隊數量。


    因此戰後駐軍是交涉博弈的重點,當下諸侯一萬輕騎兵的維護費用能養十一至十二萬步軍,而且是中級的步軍,重騎兵能養十五萬人,鹹國工業化後費用也要一半,一萬輕騎的費用大約能養五到六萬精銳步軍。


    衛國和平時期兵員約在七十萬,其近六千萬的人口,戰事能支撐一百五十萬規模的軍隊,強行擴張也能承受一百八十萬的兵員,但將嚴重損害國內經濟運作,增加人口負擔,這是有效動員,拉出就能作戰。


    如北宋人口七八千萬,冗兵百萬戰力羸弱,官兵士氣低迷,社會地位低下,其實際有效動員還不及衛國的三成。


    如果是五萬輕騎放在衛國,全要其承擔費用,衛軍至少得在常備軍基礎上裁四十步軍萬人,亦或裁減等同數量的騎兵,這跟殺了他沒什麽兩樣,所以衛國絕不可能同意鹹國駐紮五萬騎兵。


    因此隻有各退半步,鹹軍就地采購自備補給,減輕衛國經濟負擔的同時,也給了衛國臉麵和經濟實惠。駐軍的費用支出將催生駐軍經濟紅利,通過軍隊采購給拉動當地產業發展,推動經濟流轉。


    當然,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鹹軍進駐的同時,商業活動、經融渠道將如影隨形,通過加強對當地的經濟影響,輸出鹹國新幣,讓當地融入鹹國經濟鏈條,從而加快社會恢複,使之成為鹹國經濟上的一環。


    於是最初的投入,將在此後很長時間內成為鹹國經濟又一項財源,尤其是農業社會產業單一,外部輸血恢複速度快,三兩年內能初見成效,四五年後開始複蘇,十年內經濟起步。等到當地經濟徹底融入鹹國體係,到時候隻有他求你的份。


    麵對百裏燕誘人條件,楚業權衡再三仍遲遲下不了決心,遂又試探道:


    “貴軍五萬人馬隻得在孫國舊地,不可進入我國本土,永興侯可否做到。”


    “可以。我國駐兵隻為保障我國商賈權益,本侯無異幹涉貴國,但貴國也不得幹擾我國通商與設立貨棧,更不得私設關卡盤剝我國商隊,否則我軍將嚴懲不貸。”


    苛捐雜稅的問題各國均有,不僅僅是衛國嚴重,除鹹國以外的諸侯都有,尤其是鹹國工業化後商品輸出暴增,針對鹹國商賈的苛捐雜稅不要太多,有地方甚至專門就幹這個生意。


    所以不僅僅是鹹國商品利潤被盤剝,難以讓普通人收益,鹹國進口的原料也層層加稅,成本高昂,百裏燕為此不得不組織走私對衝關稅影響。


    此番打衛國,百裏燕更看重衛國的原料市場和他的人口市場,隻要衛國把關稅降下來,鹹國獲取商業特權,進口原料的成本也將大幅拉低,盡管衛國路途較遠,但降低的關稅、商業特權以及行政效率的增加,其中的利益空間相當可觀。


    有了衛國市場作為籌碼,最終也將影響誌、晉兩國,迫使他們降低苛捐雜稅與衛國競爭,由於鹹國在這兩國沒有商業特權,兩國內部的權貴勢力能夠出讓的利益不會太多,因此兩國原料的價格不會與衛國懸殊很大,三國仍將繼續通過市場競爭相互壓價,最後最大的受益者仍是鹹國。


    在百裏燕左右暗示與引導下,楚業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百裏燕出兵是為了貿易,正如當初鹹國訛詐長孫生絲是一樣的道理。於是最終口頭答應了百裏燕要求,同意鹹國駐兵五萬,但不得配備上等戰馬、重騎兵馬甲與火炮。


    當然,對於百裏燕而言,這些都沒意義,這五萬人日後大可以裝備熱兵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