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各朝版圖得以如此擴張,百裏燕也曾費解過,近些年手頭的資源漸多,大量典籍資料的流入和收藏提供三點可信依據。


    其一,與中原核心地區地處熱帶、亞熱帶、中溫有關,中原文明早期的發源地在如今的鹹國西北,以及長孫接壤的東南一帶的大平原。當地氣候溫濕物產富饒,為繁殖人口提供了大量可承載的土地。


    同時中原以平原森林為主,大範圍的原始森林與原始森林間有大平原,而非丘陵,因此遷徙人口得以沿著平原發展,從而跳過了開山伐木,爭奪土地的過程。


    另外有一點是中國所不具備的,中原江河湖泊河網異常發達,大致形成五縱四橫九條大江的格局,大江之間相互以大河水係連同,水係之間又有大型湖泊與不計其數的水網河道接通,大河湖泊兩岸多數是肥沃的廣大平原,而中原人基於河流湖泊繼續向外擴張。


    其二,外部土著少少,海岸線長。


    中原文明發自北海,而中國文明發自黃河、長江流域內陸,距離海岸較遠,直到夏商時期,勢力範圍也才抵達山東半島。


    而中原人得以更早的認識海洋,利用北海、西海的漫長海岸線,向東、向西擴張。加之老天眷顧,海岸線的內陸地區八成以上是溫濕平原。


    如此擴張不需三四百年,便能全部海岸線以內數百裏的土地納入勢力範圍,繼而由海岸向內陸,經由平原、河流全線推進。


    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要與當地土著發生衝突,然有關典籍中卻鮮有開疆拓土遭遇大規模的抵抗的記載,這意味著中原人開疆拓土是較為順利的。


    不似中國夏朝開始,嶺南地區的百越夷人阻礙了中原南下步伐,直到秦始皇發兵五十萬南征嶺南置郡縣,由此一掃百越,從此將長江以南全部納入中國版圖。


    其三,中原文化包容性強,生產力在當時較為先進,製度完善,軍隊常備化,組織正規化,弓箭遠程武器和馬匹的馴養,出現了機動力量,軍事上占有全麵優勢。


    即便遭遇土著部落,先禮後兵,多以糧食牲口為誘惑,然後設立據點,將之納入歸化民,不從者,再以武力征討直到降服。


    經過兩千多年不斷擴張,中原王朝統治力已達分封製的極限,甚至封國版圖都過於強大,封國之內再分封,繼而越分越小。如此往複循環,而通信落後,中原永遠也走不出分封的怪圈。


    當國家實力和精英階層被大量分封,國家的技術進步被極大削弱,這也是為什麽早期金雪狄人全麵落後中原,而後又能全麵超越的原因。他們的版圖相對更小,而鐵礦又極為豐富,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中原也就落敗於下風。


    進入梁國已是九月下旬,抵達都城津鄴是十月初二,路上走了兩月半月,這還是騎馬坐車的常行軍速度,如果步軍常行軍,得需半年以上。


    梁國以貿易起家,都城津鄴亦建在海邊,城池國模達到了驚人的圍長六十裏,城高五丈,與千嶽山主城有的一比。


    百裏燕入央的消息一早傳到了津鄴,天子安排安泰侯姬通之子姬康,景尚公之子李懿出城相迎,一起出城迎接的還有鹹國常駐梁國使節劉伯勳。


    雖早有準備,但津鄴城內與陔陵簡直大相徑庭,不免有些失望。


    百裏燕此前知道,曾經盛極一時的津鄴城如今遠遜於陔陵,乍入城中卻沒想差距會如此之大。


    百裏燕主政期間大刀闊斧規範了市政建設,將陔陵以諸如唐長安城一般,盡可能規範成一塊塊的坊市、街坊,但不做夜間封閉禁街。並通過局部拆遷、城區合並,興建功能性設施等舉措,在格局大體不動的前提下,加寬了道路,規範用地,創造了良好的商業環境。


    反觀津鄴,充其量比三十年前的陔陵略好,主幹道依舊狹窄,勉強能容兩輛普通雙輪馬車並行,或是一輛普通四輪車輦,鹹國四輪馬車上街十分吃力。


    道路兩旁嘈雜的店鋪與街市無序的到處開店,爆炸的商業發展又擠占了本就不大的接到,髒亂差隨處可見,流民更是三五成群,乃至成群結隊穿行而過,到處乞討,乃至引發治安混亂。


    陔陵商業的崛起,城西與城東庶民權貴的界限便不複存在,城西大量的平民階層或是接受拆遷,成為城內雇主的夥計雇工,或是經營小本生意盤活生計,也有差遣後選擇下鄉務農的。


    總之現在的陔陵幾乎看不到成片的平民棚戶,取而代之的無不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樓宇和商鋪,成為新貴和富人們爭相獲利的資產。


    津鄴也算是中原大陸首屈一指的大型商業都市,從姬康口中不難聽出,這些年梁國也不斷效法鹹國,鼓勵私有商業發展,整體有些效果的。


    然百裏燕看來,梁國的商業發展本質上仍是形而上學,其依舊沒有擺脫貴族對市場以及資源的的基本壟斷。


    並不能像鹹國那樣逐步推行政治改革,開放中下遊市場資源,調動市場和人的積極性,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和自由市場機製,合理配置資源。因此梁國的繁榮是表麵上的繁榮,根本的經濟結構和深層次矛盾並沒有實質的變化。


    此外管理和行政措施的保守,錯失了利用其表麵的繁榮,使之迴哺農業,深化種植業向高效養殖業發展,相反表麵繁榮帶來的收益,都進了權貴階層的口袋,逐步喪失了繼續拓展的積極性,而民眾從中沒有得到多少的實惠。


    入城時已是下午,根據官方安排,百裏燕應下榻此前辟出的鹹國公使館。百裏燕隻將隨扈與財貨運往公使館,看押起來,自行帶著家眷去見姐姐百裏燕。


    津鄴是天子都城,因此有個很奇特之處,各國都城與城池均以坐北朝南布局,唯有梁國都城是坐南朝北,因此權貴居所與天子宮均在城南,這大致與中國皇帝坐北朝南是一個考量。


    中原地處南半球,冬季太陽在北,夏季太陽越過赤道線往南運動,北半球坐北朝南,到了南半球相應的該是坐南朝北,以正帝王之氣。


    而南半球坐北朝南,便有個很大的麻煩,冬天背著太陽,夏天迎著太陽,所以冬天冷的要命,夏天熱的要死,為此民間能工巧匠發明出雙層瓦。


    利用兩層瓦片間的孔隙產生空氣對流的現象,在屋頂上鋪上一層雙層瓦,當瓦片下層氣溫低,而世外溫度高時,既開始對流,產生送風效果。


    得知百裏燕的到來,姐姐百裏娟極是高興,備下了小宴款待遠道而來的弟弟。


    李埭與百裏娟婚後夫妻是恩愛,李埭終身未再迎娶妾侍,二人共生一子一女兩個孩子,長子李懿,次女李璿,二人婚後和美,在梁國傳為佳話。


    “景尚公”封爵出自號朝末代相國李括之後,距今也有已有六百多年曆史。梁朝滅號,號朝相國李括力排眾議,以半壁江上投降梁朝,後被梁朝開國天子封於景尚城,賜公爵位,是目前已知傳承最久的爵位。


    曆代景尚公極少參與政治,但不乏人才,子弟也有從軍的。其在梁國地位穩固,與姬氏關係密切,雖不參政,卻也是接近核心統治階層的權貴,在梁國也是能說的上話的貴族。


    百裏燕在鹹國轟轟烈烈推動改革,李埭因百裏娟的姐弟關係,景尚公的地位已遠勝往昔,說話的份量自然也不一樣。


    不過李埭為人較為老實,到了李懿這代更為差勁,手握得天獨厚的行政、經濟資源,這些年卻沒經營期像樣的利益集團,依然是自顧自的經營既有的生意,絲毫不知爭取生存空間,如此安於現狀,倒是讓天子姬氏很是安心。


    翌日,百裏燕攜鹹王國書,隨劉伯勳覲見新任天子姬燾,並吊唁了天子衣冠塚,獻上鹹國的“金印拓”。


    “金印拓”是諸侯玉璽的拓片,用金子雕刻的一塊方形金板,但凡天子駕崩,諸侯國必獻金印拓以示臣服。


    與中國古代還不太一樣,古代中國曆朝曆代以收繳玉璽為推翻前朝的最終標誌節點,當下以獲取前朝玉璽金印拓象征一個王朝的終結。


    “衣冠塚”則是天子身前著裝置於半身樣模的儀仗,而天子棺槨早於四十日前下葬,諸侯使節未及吊唁者,可向衣冠塚行拜謁禮,以表達哀思。


    不過大都是形式上走的過場,真正的重頭戲是天子死後新君登基。姬燾名義上已正式接過治政大權,然尚未舉行登基大典。


    一是天子喪期為期三月,喪期過後方能擇吉日登基。於是新君登基,萬國來朝,免不了要恭賀新君登基,然後是一大筆“供金”的支出。


    當然,也可以不出,但後果很顯然不會太好,既不給先帝臉麵,又給新帝難堪,自古以來還沒幾個諸侯敢於這麽幹,哪怕是明天要造反,今天還得裝孫子。為此,鹹王準備了一筆供金與珍寶,說多也不多,說少也夠鎮場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