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給穿越世界帶來的,不僅僅是穿越者本身背後的體係,無論是主觀改變世界,還是客觀改變世界,都不可否認兩個關鍵因素。


    其一,穿越者帶來的改變,無論是知識、技術、設備甚至現成科學技術,都有擴散的可能。當然,並非所有東西都會擴散,而是那些無技術,但威力巨大,利益巨大的技術和產品。


    如穿越者如果攜帶了電腦,即便擴散被他人拿到,也無法被利用,因為古人不存在與電腦有關的認知、理念、教育和知識體係,因此拿到了也沒用。


    但如果是本身就沒有什麽技術,但威力巨大,或者經濟利益巨大的技術,那就會造成技術擴散,改變整個曆史進程形態。


    例如玻璃,本身是由矽化物與堿經過高溫熔化煆燒形成,其成分是二氧化矽,既天然水晶的成分,就玻璃的生產工藝而言,根本沒有任何障礙,最早在古羅馬中期,就已經出現玻璃技術,當然中國也出現了琉璃玻璃。


    眾所周知,在人造玻璃出現之前,天然水晶的價值很高,但如果穿越者用以牟利,給自己帶來財富的同時,該技術也可能擴散,當然,作者往往會給主人公開金手指,然後怎麽滴怎麽滴也不會泄露天機,然後就給糊弄過去。


    當然,不可否認這是可能的,但是一項簡單工藝技術可以遏製其擴散,但當穿越者祭出大量無序複雜設備,而原理簡單的超前技術,繼續如此開金手指捂著不擴散,既太美好,往往也乏味。


    其二,科學偶然性。


    現代社會許多看似高大上的東西,其原理其實很簡單,同時許多現代看似高大上的“科學”往往誕生於偶然間。


    以硝化棉為例,硝化棉由化學家t·j·佩盧茲於1838年發明,其配方其實很簡單,就是硝酸和棉花,而硝酸卻在公元八世紀,由阿拉伯煉金術士賈比爾·伊本·哈揚發現。


    也就是說,硝酸的出現,到硝化棉的出現,中間差了一千多年,而最先出現的火藥,卻是中國人的硫磺、硝、木炭三元火藥,按說硝化棉是二元火藥,應該更早出現,而且其配方化學反應也更簡單,為什麽會先出現黑火藥,再出現硝化棉。


    其實歸根到底,是科學體係化之前,非機械性、理論性的發明,許多時候都是偶然概率,和運氣。


    以硝化棉發明為例,是佩盧茲在實驗過程中,打翻了硝酸後,用棉麻的抹布去擦桌麵,而後拿著抹布去壁爐前烘烤,試圖烘幹抹布,然後好繼續使用。結果發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沾染了硝酸的抹布發生了爆炸,並且沒有灰燼,佩盧茲意識到,他發現了新式的無煙無炸火藥。


    這個發現過程可以凝練出幾個關鍵信息。


    首先,用抹布去擦打翻硝酸,這個是個偶然過程,其實許多試驗過程中,都可能出現這個情況。


    但是,第二個關鍵因素也很重要,就是得在冬天,使用壁爐取暖。


    第三,沾染硝酸的抹布在現代的化學操作流程規範來看,具有危險性,不應當繼續使用,應該被處理掉,而在十九世紀沒這麽多規矩,所以佩盧茲隨手拿去烘幹。


    最後,如果佩盧茲隻是把硝化棉的爆炸當做一次事故,而沒有發現其中的價值,這項發現也許就得過且過,繼續延後才會被其他人發現,或者某一天佩盧茲意識到。


    所以,隻有以上四個偶然事件同時出現,才會發現硝化棉。


    而現代的許多科學門類,尤其是醫藥、化工、生物遺傳等等需要大量重複、反複、枯燥實驗的科學,其本質是通過理論框定一個大範圍,然後在大範圍之內,進行無限窮舉,去碰那個概率,碰上了,就是發明,沒碰上,就是研究失敗。所以相當一些科學發明,具有偶然性和概率性。


    然後迴頭再看曆史上許多的發明,究其原理,其實很簡單,沒有太多的複雜技術和高精尖設備,但問題就在於偶然性,能否發現這個偶然性。


    同時,既然是穿越,尤其是穿越到另一個與地球完全不同的空間,但是文明相類似的時空下時,曆史發展的技術路徑,是否一定要按照地球的技術曆史走向發展,也許並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要按曆史的劇本去走,因為許多技術都是偶然的。


    如硝化棉,可以是偶然性的,也許主人公降臨之際,穿越後的這個世界可能會先出現硝化棉,而不是黑火藥。


    (當然,由於硝化棉的威力比黑火藥大,且具有一定使用優勢,同時讀者們的心裏往往是脆弱的,看到硝化棉的出現就開始倒胃口,然後棄坑,因此作者們往往避之不及,而許多作者往往並不清楚硝化棉背後的邏輯和體係,因此也不迴去寫,隻覺得硝化棉是什麽高大上的技術產品,其實硝化棉比黑火藥更簡單。)


    而且,任何技術的出現和擴散,都將導致戰爭、政治、生活、生產關係、生產力的巨大改變。


    例如本書中黑巾叛軍“電石”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已經改變了攻城戰和守城戰的規則。


    而電石的生產原理前麵說過,最早發現是偶然通過幹餾,使用石灰和炭得到電石,後來因為電力技術的普及,開始使用電加熱,得以實現電石的工業化規模生產。但是從原理上而言,電石在古代,哪怕是石器時代,都存在偶然被發現的可能,因為其反應原理和所需的原料都太簡單。


    而本書當中設計的發現環節,來自於窯廠,因為窯廠存在大量使用石灰作為耐熱塗層,與木炭燒窯的共同要素,而在其他領域很難同時出現,因此具備了偶然性。但關鍵仍在於,能否被發現和利用,這個偶然性很重要。


    所以,一旦原理、原料簡單的偶然性技術產品被迅速擴散,一定會改變曆史、戰爭、政治、經濟、生產生活的心態。


    電石最大的危害是遇水燃燒,而古代滅火的主要方式是潑水,而攻城的最大原則,是破門,其次是登牆,但攻破城門卻能帶來更快破城的速度,同時攻打城門的難度卻在攻打城牆之上,這也是為什麽古代都有“先登校尉”而沒有“破門校尉”一說,因為登上城牆破城的概率,比攻破城門高,危險係數相對低。


    而電石的出現,卻瞬間改變了戰爭的規則,一旦電石被堆積到城門下,對守城方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因為隻要用水潑,電石就會自燃,而且一旦燒起來,即便不再用水潑,依靠電石自身的炭成分,能維持持續的燃燒。


    如此一來,對於守城方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但同時,也很考驗主人公的認知利用,作者的寫作能力,如何才能化險為夷,解決電石的威脅,同時讀者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否承受電石出現帶來的改變。


    最後,任何超前偶然簡單技術的出現,若要大規模應用,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人才基礎規模,其二是生產體係化。


    簡而言之,再以硝化棉為例,理論上硝化棉的發現,應該比火藥更早,但是工業級的濃硝酸卻不能規模化工業生產,因為工業級硝酸在十八世紀之前,還無法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缺乏人才、教育、體係、科學認知和超前理念的十世紀,就更不可能。


    而稀硝酸與棉花的反應並不那麽敏感,因此使用稀硝酸製作硝化棉,代價大,效率低,產量低。


    其次,棉花傳入中國和歐洲的時間都很晚,因此歐洲、中國發現硝化棉的概率理論上比阿拉伯人低,同時使用麻絲也可以製作硝化棉,如此中國人理論上發現硝化棉的時間比歐洲高,因為歐洲早期既沒有引入棉花,也不適合種植麻類。當然,這是建立在同等技術水平之上的假設。


    其三,棉、麻在古代都屬於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農田,也製約了硝化棉的生產。


    因此即便出現硝化棉,在缺乏人才、設備、農業改良和工業化規模生產技術之前,不可能大規模應用使用,小範圍使用是可能的,電石等等簡單的超前技術亦如此。


    當大量簡單而偶然的超前技術出現,尤其是軍事領域的技術變革,一定會的改變戰爭的形態。


    如書中灌鋼法的出現,越過了百煉鋼、炒鋼,因為技術可以實現,問題是能否被認知到,有無理念。同時鋼製鎖子甲出現在青銅時代,等同於無敵戰神的存在,改變了戰爭的進程可形態,但同時內奸的存在,也意味著技術此後的擴散,同時鎖子甲也非萬能法寶,也有其弊端和致命弱點。


    如果鎖子甲出現在石器時代,小作以為多半沒戲,因為石器時代都用石頭和棍棒之類的鈍器,所甲子最怕就是鈍器。所以超前技術,未必就一定合適,得看針對特性。


    因此,超前技術的出現,改變主人公己方的同時,也可能改變整個曆史形態,同時早期科學技術的偶然性,也能改變曆史的形態和事態發展,關鍵取決於寫穿越文的作者,能否以合理的邏輯和文章組織力,合理安排架構。


    往往為了單純的搞出某個技術,而用文字堆積,大開外掛金手指,或者東一榔頭西一棒,搞出了這個搞出了那個。


    此外,對手戲份中的偶然技術,站在主人公的立場上,通過主人公超前的認知、理念、科學思維和知識體係,可以反推對手的技術形態、技術來源,技術儲備。


    如文中此前出現黑巾軍用硝酸溶解銀子,既然黑巾軍已經偶然間發現了硝酸,那會否日後偶然間再發現硝化棉,用以投入戰爭對付主人公,這些都是主人公需要思考和提防的問題和變數。


    但迴到此前說的三點,工業級硝酸和農業生產,以及偶然性發現缺一不可,需要人才、設備的積累,主人公百裏燕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認知和知識儲備,進行反推思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