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主人你懂什麽了?”


    天歌笑道“嗬嗬,突然感覺自己恍然大悟了……”


    “哦?恍然大悟,跟我說話,居然還能悟道嗎?哈哈哈!”


    仙鶴童子傲白心想,果然是自己的主人,沒想到居然這麽聰明,才幾天的功夫,跟著她練功,才知道什麽叫做突飛猛進……


    天歌笑道“嗬嗬,行善並不是讓你有什麽豪言壯語或大大筆地捐錢,而在於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平時以體力幫助人、用錢財幫助人、用和顏悅色來對待人,以及用善心來對待眾人。”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做善事”的範圍相當廣,有“出錢”做的善事,亦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有出錢的布施,也有更多不出錢的布施。”


    天歌說“所以說,行善積德,可以出錢,也可以出力。在生活中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就是行善積德。”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不是做幾件好事,去道觀捐點錢,這樣才是功德,而是看這顆心。”


    天歌“哦,功德不在大小,在於心……”


    仙鶴童子傲白“功德的大小,功德的做法,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至真、至純的一念之間。隻要心到了,那麽再小的事情,也有無量的功德,因為你的心量有無限大真心做事,不論大小,皆有真功德。在古老典籍之中,一致同意心的能力;心的潛能是無限的。”


    天歌說“我以前認為,每天行善作惡所種下的因果,決定了事業的成功或失敗。”


    仙鶴童子傲白“天地無私,唯德是親,一點德善,自招一點福應。耐心行善,盡心布施,清心等待,寬心受苦受辱。持之以恆,相信上天是不會虧待你的。德,能護佑一個人一生、十生、千生。而善,就是啟開德的一把鑰匙。?”


    天歌說“那其實說來就是要舍己為人……”


    仙鶴童子傲白“嗬嗬,正應了真道,“苦己利人”的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天歌好奇道“是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真道興起於宋金之際,元初士人徐琰撰《郝宗師道行碑》曾評論道“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今人陳垣在《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中認為真道迅速崛起的原因有三條“異跡驚人,畸行感人,惠澤德人。”陳垣先生所謂“異跡”,實屬各種宗教借以吸引世人的神秘形式,而所謂“畸行”與“惠澤”則屬真道“苦己利人”精神的具體表現。”


    天歌笑道“這書裏麵寫的什麽呀?”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在書中,陳垣曾列舉了數則早期真道徒“畸行感人”與“惠澤德人”的事跡,其中一則為李誌常在“貞佑之亂”中不計前嫌而舍身救民的義舉“公(李誌常)至即墨之山東,屬貞佑喪亂,土寇蜂起,山有窟室,可容數百人,寇至則避其中。眾以公後,拒而不納。俄為寇所獲,問窟所在,捶楚慘毒,絕而複蘇,竟不以告。寇退,窟人者出,環泣而謝之曰‘吾儕小人,數百口之命,懸於公一言,而公能忘不納之怨,以死救之,其過常情遠甚。’爭為給養,至於康調,迄今父老猶能道之。”另一則為李誌源在饑荒歲月“辟穀數旬”以濟民的善舉“真家樂與過客餌,道院所在,至者如歸。嚐歲饑,資用乏絕,先生(李誌源)辟穀數旬,以供給來者,其先人後己類此。”


    天歌說“這種先人後己而濟民、舍生忘死而救民的舉動,無疑屬於“苦己利人”的行為。”


    仙鶴童子傲白“需要指出的是,李誌常、李誌源的這種行為,並不僅僅是出於其個人的修養,而是與真道的教理教義有關。如真道創始人王重陽在《重陽教化集》中認為,欲得道成仙則必須兼修“真功”與“真行”。所謂“真功”,具體內容為“澄心定意,打疊神情,無動無作,真清真靜,抱元守一,存神固氣”,而所謂“真行”的內容則為“修仁蘊德,濟貧救苦,見人患難常行拯救之心”及“所行之事先人後己,與萬物無私”等。此外,王重陽在《金關玉鎖訣》中要求信徒“第一先須持戒,清淨,忍辱,慈悲十善,斷除十惡,行方便,救度一切眾生,忠君王,孝敬父母師資。”其中的“濟貧救苦”、“先人後己”及“忍辱”、“方便”等,實質精神即為“苦己利人”。


    天歌說“王重陽是個很厲害的人,小時候看電視劇,很喜歡他的形象……”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王重陽之後,早期真道的領袖們也多對其信徒所應持守的規範進行過闡述,如邱處機《長春真人規榜》曾規定“出家”信徒的生活原則為“見性為體,養命為用,柔弱為常,謙和為德,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又說“在眾者常存低下,處靜者勿起塵情。所有塵勞,量力運用,不可過度。每一衣一食,不過而用之。每計庵糧,不可積剩。治身衣物,不可貪求。或常住之物有餘者,濟贍往來經過貧難之士。”這些規定及勸誡的內容就與“苦己”、“利人”有關。類似的說法,在“真七子”留下的著述中比比皆是。”


    天歌說“真七子,就是丘處機那一行七人吧?”


    仙鶴童子傲白“嗯,總之,正是由於真道教理教義中“苦己”、“利人”的種種說教,才有了李誌常、李誌源等“畸行感人”、“惠澤德人”的行為。隻是這類行為並非始於李誌常、李誌源之輩,而是在“真七子”之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為其師王重陽守喪期間就已開始。”


    天歌說“他們做了什麽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如馬鈺在大定年間一直過著苦行頭陀式的生活,“衣不服絹,手不拈錢,夜則露宿”,力圖以苦行感人。在他的影響之下,關中、隴右的中下層知識分子紛紛投歸真門下,故《金蓮正宗記》卷三曾讚之“數十年臥霜眠雪,幾萬裏遊山涉水,七朵金蓮最先放徹,五篇秘語獨自傳來。”譚處端乞食於河北一帶,某日遇一狂徒以拳相擊,致血流齒折。路人皆為他憤憤不平,“欲使訟於官”,而譚卻“容色不變,吐齒於手”,並說“謝他慈悲教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步天為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天為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天為凰並收藏步天為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