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的生活單調、枯燥無味,就像每天早晨疊的豆腐塊一樣死板,缺乏生氣。
我們最初主要是進行單兵戰術訓練,包括持槍臥倒、端槍臥到、低姿匍伏、高姿匍伏、側身匍伏、高姿側身匍伏、停止間滾進和行進間滾進等。體能訓練包括3公裏越野、100米衝刺、蛙跳、俯臥撐、單腿伸登、組合體能,每天搞的滿身泥汗,要說有多累。晚上睡覺倒在床上,骨頭架就象散了一樣挨上枕頭就著
那段日子,特沒勁。
沒勁也得咬緊牙堅持呀,因為徐指導員嚴肅的告訴我們,5連是模範連隊,誰要是表現不好就地送迴原籍。
我想這些日子就是裝也得裝出樣子來。否則,真要被送迴去多難看呀!迴到老家還怎麽幹呢,對阿爸怎麽交代?阿月麵前呢,更丟不起那人。再一方麵就是,投奔錦繡前程,想變城裏人拿鐵飯碗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三排長盧偉曾經偷偷告訴過我,在部隊裏想要出人頭地,最簡捷的方式就是玩命訓練,打一手好槍,各項軍事指標門門全優,才有可能提幹,他以身作則:老子不就是這麽幹出來的嗎?
於是我拚命訓練,100米用13秒19跑完,引體向上一次性27個,投擲手榴彈的距離56米,100米固定靶,臥姿最好的成績是90環,比號稱神槍手的三排長盧偉僅少一環。在我們5連,我的成績算靠前的。
5連屬於尖刀連,承擔穿插突襲,偵察滲透等特種任務,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翻山渡河,悄無聲息的偵察數百上千公裏外的敵情、刺殺關鍵目標,有時又要將嚴密設防的目標區炸成一片火海,毀滅敵指揮機構,或奪取敵最先進的電子設備。
鄒連長嚴格要求士兵在叢林、荒漠、草原、山區和城市等條件下進行高強度的野戰、生存訓練,比如飛車捕俘、攀登絕壁、擒拿格鬥、踏冰臥雪、涉水泅渡等;還有驚險刺激的特種作:偵察諜報、秘密滲透、襲擊破壞、解救人質等等。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部隊裏各式各樣的槍支武器。
隻要是男人,沒有不愛槍的。男人似乎天生就對槍充滿崇敬和愛慕,這是大男人主義在作怪。
試想,當你扣住槍的扳機時,世間所有生靈的性命就立刻掌握在你手中,你會覺得自己真牛b,了不得。
我也不例外,我從小愛槍如命。參軍前,我在老家最愛鼓搗的就是阿爸的火銃,老家山多,野獸也多,什麽野山豬啊,野豺狼啊,甚至還有土豹子,村村寨寨的老鄉們出門都得背上一杆火銃,關鍵時候摟上一火,救自己一條小命。我從小就特愛玩火銃,那玩意可帶勁了,摟上一火,響徹雲霄,上百粒鐵砂一窩蜂的射出去,打不死你也能嚇死你,
坦誠來講,這種土造的火銃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槍,它沒有膛線,射程很進,隻有幾十米,裝藥麻煩,先用水牛角裏的黑火藥倒入槍膛,再塞上一把鐵砂,用通條探到槍膛裏搗緊實,還得往藥池裏填上引火容絨,才能打響,太費事了!
到了部隊,我才知道什麽才叫真正的槍!
當時我國軍隊的列裝的輕武器主要是56式家族,包括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毫米衝鋒槍和56式毫米班用輕機槍。他們分別仿製蘇聯的sks半自動卡賓槍、ak-47衝鋒槍和rpd輕機槍製造的,有效射程400米,集中火力可殺傷800米內集結之敵。是我軍部隊最重要的製式武器,曾參加過中印自衛反擊戰、西沙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戰功卓越。
老兵們總說:衝鋒槍加手榴彈,打起近戰金不換。
以普通士兵大量裝備的56式衝鋒槍為例,56式衝鋒槍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它與ak-47突擊步槍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衝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衝鋒槍最特別的是采用了折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這些是外觀上最大的不同之處。
56式衝鋒槍係列的戰鬥射速為:點射每分鍾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鍾40發。配用1956年式普通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公裏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槍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采用槍機迴轉式閉鎖方式,*長行程自動原理。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自動機在任何環境下均能獲得足夠的後坐動能,確保在風沙等惡劣條件下射擊也有良好的可靠性。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巨大的後坐能量在射擊時產生強烈的震動,尤其點射時,很難控製槍身的抖動,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為了練習槍法,我想了個歪招,每天在槍口上掛塊磚頭,連續平舉據槍兩小時,以提高臂力和射擊手感,幾個月後,效果還真上來了,56衝拿在手上,跟玩具似的。我拿它射擊時就像打乒乓球一樣不加思考不瞄準,全憑感覺出槍就打,說打左膝不傷右腿。200公尺外打酒瓶,一槍一個。能在300米準確擊中的人靶的頭部,已經達到達到狙擊手的標準。
我們最初主要是進行單兵戰術訓練,包括持槍臥倒、端槍臥到、低姿匍伏、高姿匍伏、側身匍伏、高姿側身匍伏、停止間滾進和行進間滾進等。體能訓練包括3公裏越野、100米衝刺、蛙跳、俯臥撐、單腿伸登、組合體能,每天搞的滿身泥汗,要說有多累。晚上睡覺倒在床上,骨頭架就象散了一樣挨上枕頭就著
那段日子,特沒勁。
沒勁也得咬緊牙堅持呀,因為徐指導員嚴肅的告訴我們,5連是模範連隊,誰要是表現不好就地送迴原籍。
我想這些日子就是裝也得裝出樣子來。否則,真要被送迴去多難看呀!迴到老家還怎麽幹呢,對阿爸怎麽交代?阿月麵前呢,更丟不起那人。再一方麵就是,投奔錦繡前程,想變城裏人拿鐵飯碗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三排長盧偉曾經偷偷告訴過我,在部隊裏想要出人頭地,最簡捷的方式就是玩命訓練,打一手好槍,各項軍事指標門門全優,才有可能提幹,他以身作則:老子不就是這麽幹出來的嗎?
於是我拚命訓練,100米用13秒19跑完,引體向上一次性27個,投擲手榴彈的距離56米,100米固定靶,臥姿最好的成績是90環,比號稱神槍手的三排長盧偉僅少一環。在我們5連,我的成績算靠前的。
5連屬於尖刀連,承擔穿插突襲,偵察滲透等特種任務,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翻山渡河,悄無聲息的偵察數百上千公裏外的敵情、刺殺關鍵目標,有時又要將嚴密設防的目標區炸成一片火海,毀滅敵指揮機構,或奪取敵最先進的電子設備。
鄒連長嚴格要求士兵在叢林、荒漠、草原、山區和城市等條件下進行高強度的野戰、生存訓練,比如飛車捕俘、攀登絕壁、擒拿格鬥、踏冰臥雪、涉水泅渡等;還有驚險刺激的特種作:偵察諜報、秘密滲透、襲擊破壞、解救人質等等。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部隊裏各式各樣的槍支武器。
隻要是男人,沒有不愛槍的。男人似乎天生就對槍充滿崇敬和愛慕,這是大男人主義在作怪。
試想,當你扣住槍的扳機時,世間所有生靈的性命就立刻掌握在你手中,你會覺得自己真牛b,了不得。
我也不例外,我從小愛槍如命。參軍前,我在老家最愛鼓搗的就是阿爸的火銃,老家山多,野獸也多,什麽野山豬啊,野豺狼啊,甚至還有土豹子,村村寨寨的老鄉們出門都得背上一杆火銃,關鍵時候摟上一火,救自己一條小命。我從小就特愛玩火銃,那玩意可帶勁了,摟上一火,響徹雲霄,上百粒鐵砂一窩蜂的射出去,打不死你也能嚇死你,
坦誠來講,這種土造的火銃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槍,它沒有膛線,射程很進,隻有幾十米,裝藥麻煩,先用水牛角裏的黑火藥倒入槍膛,再塞上一把鐵砂,用通條探到槍膛裏搗緊實,還得往藥池裏填上引火容絨,才能打響,太費事了!
到了部隊,我才知道什麽才叫真正的槍!
當時我國軍隊的列裝的輕武器主要是56式家族,包括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毫米衝鋒槍和56式毫米班用輕機槍。他們分別仿製蘇聯的sks半自動卡賓槍、ak-47衝鋒槍和rpd輕機槍製造的,有效射程400米,集中火力可殺傷800米內集結之敵。是我軍部隊最重要的製式武器,曾參加過中印自衛反擊戰、西沙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戰功卓越。
老兵們總說:衝鋒槍加手榴彈,打起近戰金不換。
以普通士兵大量裝備的56式衝鋒槍為例,56式衝鋒槍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它與ak-47突擊步槍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衝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衝鋒槍最特別的是采用了折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這些是外觀上最大的不同之處。
56式衝鋒槍係列的戰鬥射速為:點射每分鍾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鍾40發。配用1956年式普通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公裏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槍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采用槍機迴轉式閉鎖方式,*長行程自動原理。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自動機在任何環境下均能獲得足夠的後坐動能,確保在風沙等惡劣條件下射擊也有良好的可靠性。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巨大的後坐能量在射擊時產生強烈的震動,尤其點射時,很難控製槍身的抖動,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為了練習槍法,我想了個歪招,每天在槍口上掛塊磚頭,連續平舉據槍兩小時,以提高臂力和射擊手感,幾個月後,效果還真上來了,56衝拿在手上,跟玩具似的。我拿它射擊時就像打乒乓球一樣不加思考不瞄準,全憑感覺出槍就打,說打左膝不傷右腿。200公尺外打酒瓶,一槍一個。能在300米準確擊中的人靶的頭部,已經達到達到狙擊手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