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麵實在太過滑稽諷刺,蕭讓眯著眼看了會兒,伸手放下了簾子。
大燕朝有明文規定,官員無故早朝遲到,罰一個月的俸祿。
這一個月的俸祿對蕭讓來說,不算什麽,可對於兩袖清風,祖上又無家產的沈階沈大人來說,就是關係到日常吃飯的大事了。
馬車裏,一身石綠色官袍的沈階拱手道,「多謝侯爺出手相助,願意載沈某人一程。」
蕭讓倚在車廂一側,神色疏朗地擺了擺手,「上次本候負傷,還未來得及謝過沈大人和沈夫人前來探看。」
「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僚,沈大人有難處,本候自然不能視而不見。不過是舉手之勞,不必客氣。」
沈階見蕭讓這麽說,方才點了點頭,理了理衣擺,坐於車廂另一側。
雖說兩人同朝為官多年,可經手辦的差事不同,至交好友圈子不同,故而兩人真不曾有什麽來往,更沒說過幾句話。
而且這沈階素來是個剛正耿直的,雖說長了一張能把成安帝說的麵紅耳赤的巧嘴,可下了金鑾殿,是一句廢話也沒有,嘴巴緊閉的活像個蚌殼。
兩人一路無話,眼見著快到了宮門處,蕭讓斜倚在車廂一側,不經意開口道,「本候聽聞,沈大人上個月拒了參知政事王敬孚王大人的酒席,昨天又放了翰林掌院學士胡文忠胡大人的鴿子。」
「沈大人,雖說這王、胡兩家的飯都不怎麽好吃,可若是都拒而不吃,隻怕也是一件麻煩事。」
蕭讓之所以會說這番話,也存了些試探沈階的意思。
畢竟,眼下滿朝文武皆已明裏暗裏站了隊,這位剛正不阿的沈大人,卻好像沒有投向任何一方的意思。
雖說這些年來,成安帝每每被這位沈大人搞得頭大,可打心眼裏也最為信任這位沈大人。沈階在六品諫官的位置上一坐便是三年,按他今天參劉大人、明天參李大仁的頻率,政績如此突出過人,早該提拔了。
可一個「沈階」上去了,還會有下一個「沈階」敢站在金鑾殿上直言嗎?
成安帝為了一己私心,把沈階按在這六品諫官的位置上一呆便是三年,若不是成安帝暗中要保他,他又怎會安然無恙到今日?
沈階聽了蕭讓的話,久久沒有迴答。
蕭讓也不勉強,畢竟隔著文武之防,兩人又並非熟識,憑什麽要求別人掏心掏肺呢?
再者,沈階若真不想迴答,他也不能把劍抵在沈階脖子上逼他,不是嗎?
從今早出門兒,沈階便在想今日早朝該如何應對王、胡二黨,沒想到蕭讓竟是如此直白的問出了這個問題,不禁一時有些錯愕,暗歎「平陽侯爺果真是直率之人」。
隻見沈階深思片刻,開口道,「既然侯爺問了,沈某人便如實答。」
「王、胡二黨,太子、四皇子兩派,文武百官如何選,都不要緊,沈某人怎麽選,也並不要緊。」
「自大燕朝開國起,千秋萬代以來,身為臣子,爾等效忠的,隻有金鑾殿上那一人而已。」
蕭讓聽了這話,不由得一驚。
蕭讓素來覺得文人最擅長擺弄口舌,還以為沈階會耍花腔隨便糊弄他一番,沒想到,他竟是實心眼兒地說出了這一番令人醍醐灌頂的話。
沒錯——無論是四皇子還是太子榮登大寶,都沒什麽區別。這世道還是一樣的轉,萬民眾臣心中所臣服的,隻有大燕朝的「天子」一個人——誰管那天子曾是哪個皇子出身?
沈階說罷,又朝蕭讓拱了拱手,「侯爺有雄韜武略,自然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道理。朝中文官爭一爭也就罷了,若是各位國公、將軍、王爺也要爭上一爭,那真真便成了烈火澆油一番,朝綱必亂!」
蕭讓知道沈階是一腔好意,在暗示自己不要被蠱惑著卷進這場鬥爭,噙了一抹笑道,「沈大人不愧有「直臣」之名。」
沈階笑的疏朗,「世人說沈某人「直」,大抵是迂腐之意更多些。殊不知,這人要等了卻身後事,才能知道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
蕭讓玩味,「哦?沈大人想留的百世清名?」
沈階搖了搖頭,「沈某人不敢,隻求不遺臭萬年罷了。」
一轉眼,就到了年關時節。
大燕朝開國以來,曆年除夕佳節,皇帝都在承光宮中設下除夕宮宴,宴請文武百官及其家眷。
每逢除夕當日,宮中張燈結彩,君臣齊聚一堂歡度佳節,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
今年與往年相比,似乎沒有什麽不同。
十日之前,成安帝便早早地在金鑾殿上說了除夕宮宴的事兒,眾臣得了吩咐,記好了赴宴的流程和時間,那廂,內務府和司禮部的太監宮人們也沒閑著,光是為了定下除夕宮宴的菜色,便先先後後請成安帝看了三遍菜色單子。
如此上上下下忙活了數日,終於等到了除夕宮宴當天。
除夕當天下午,迎著西風拂麵,飄雪片片,文武百官攜著家眷紛紛進宮。
冬日的禁宮如一幅淺淡適宜的水墨。莊嚴的殿宇藏於風雪之中,一片白雪皚皚裏,亭台樓閣掩映,鬥拱飛簷上披著聖潔的雪衣,銀裝素裹下的丹牆金瓦分外迷人。
飛玉雪花紛紛落地,這禁庭之中似是玉宇瓊樓,宛如仙境。
蕭讓伸手親自接了顧熙言下馬車,低頭望著一襲冬裝的美人兒,伸手攏了攏她身上兔毛滾邊兒的錦緞披風,溫聲囑咐道,「今日西北風吹得厲害,眼瞧著距離宴席開始還得等上半個時辰,這殿前又無遮蔽擋風之物,夫人切要記得攏緊衣裳,帶好兜帽,莫叫風寒的病情又加重了。」
說罷,高大的男人又從身側桂媽媽的手中接過暖手爐,塞到了顧熙言的小手兒裏。
一連多日過去了,蕭讓手臂上那兩道猙獰的傷口逐漸愈合,傷口的血痂也褪了兩層,隻剩下一道淡淡的粉色疤痕。
蕭讓從小是在刀槍馬背上玩鬧著長大的,眼下瞧著這傷口,滿心覺得無所謂。可顧熙言卻不依,每天晚上沐浴過後,都要拉著男人,親自在那粉色的傷疤上細細塗上一層生肌愈膚膏。
據顧熙言說,這藥的藥效極好,每天敷在傷口上用了,便不會留下疤痕。
大燕朝有明文規定,官員無故早朝遲到,罰一個月的俸祿。
這一個月的俸祿對蕭讓來說,不算什麽,可對於兩袖清風,祖上又無家產的沈階沈大人來說,就是關係到日常吃飯的大事了。
馬車裏,一身石綠色官袍的沈階拱手道,「多謝侯爺出手相助,願意載沈某人一程。」
蕭讓倚在車廂一側,神色疏朗地擺了擺手,「上次本候負傷,還未來得及謝過沈大人和沈夫人前來探看。」
「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僚,沈大人有難處,本候自然不能視而不見。不過是舉手之勞,不必客氣。」
沈階見蕭讓這麽說,方才點了點頭,理了理衣擺,坐於車廂另一側。
雖說兩人同朝為官多年,可經手辦的差事不同,至交好友圈子不同,故而兩人真不曾有什麽來往,更沒說過幾句話。
而且這沈階素來是個剛正耿直的,雖說長了一張能把成安帝說的麵紅耳赤的巧嘴,可下了金鑾殿,是一句廢話也沒有,嘴巴緊閉的活像個蚌殼。
兩人一路無話,眼見著快到了宮門處,蕭讓斜倚在車廂一側,不經意開口道,「本候聽聞,沈大人上個月拒了參知政事王敬孚王大人的酒席,昨天又放了翰林掌院學士胡文忠胡大人的鴿子。」
「沈大人,雖說這王、胡兩家的飯都不怎麽好吃,可若是都拒而不吃,隻怕也是一件麻煩事。」
蕭讓之所以會說這番話,也存了些試探沈階的意思。
畢竟,眼下滿朝文武皆已明裏暗裏站了隊,這位剛正不阿的沈大人,卻好像沒有投向任何一方的意思。
雖說這些年來,成安帝每每被這位沈大人搞得頭大,可打心眼裏也最為信任這位沈大人。沈階在六品諫官的位置上一坐便是三年,按他今天參劉大人、明天參李大仁的頻率,政績如此突出過人,早該提拔了。
可一個「沈階」上去了,還會有下一個「沈階」敢站在金鑾殿上直言嗎?
成安帝為了一己私心,把沈階按在這六品諫官的位置上一呆便是三年,若不是成安帝暗中要保他,他又怎會安然無恙到今日?
沈階聽了蕭讓的話,久久沒有迴答。
蕭讓也不勉強,畢竟隔著文武之防,兩人又並非熟識,憑什麽要求別人掏心掏肺呢?
再者,沈階若真不想迴答,他也不能把劍抵在沈階脖子上逼他,不是嗎?
從今早出門兒,沈階便在想今日早朝該如何應對王、胡二黨,沒想到蕭讓竟是如此直白的問出了這個問題,不禁一時有些錯愕,暗歎「平陽侯爺果真是直率之人」。
隻見沈階深思片刻,開口道,「既然侯爺問了,沈某人便如實答。」
「王、胡二黨,太子、四皇子兩派,文武百官如何選,都不要緊,沈某人怎麽選,也並不要緊。」
「自大燕朝開國起,千秋萬代以來,身為臣子,爾等效忠的,隻有金鑾殿上那一人而已。」
蕭讓聽了這話,不由得一驚。
蕭讓素來覺得文人最擅長擺弄口舌,還以為沈階會耍花腔隨便糊弄他一番,沒想到,他竟是實心眼兒地說出了這一番令人醍醐灌頂的話。
沒錯——無論是四皇子還是太子榮登大寶,都沒什麽區別。這世道還是一樣的轉,萬民眾臣心中所臣服的,隻有大燕朝的「天子」一個人——誰管那天子曾是哪個皇子出身?
沈階說罷,又朝蕭讓拱了拱手,「侯爺有雄韜武略,自然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道理。朝中文官爭一爭也就罷了,若是各位國公、將軍、王爺也要爭上一爭,那真真便成了烈火澆油一番,朝綱必亂!」
蕭讓知道沈階是一腔好意,在暗示自己不要被蠱惑著卷進這場鬥爭,噙了一抹笑道,「沈大人不愧有「直臣」之名。」
沈階笑的疏朗,「世人說沈某人「直」,大抵是迂腐之意更多些。殊不知,這人要等了卻身後事,才能知道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
蕭讓玩味,「哦?沈大人想留的百世清名?」
沈階搖了搖頭,「沈某人不敢,隻求不遺臭萬年罷了。」
一轉眼,就到了年關時節。
大燕朝開國以來,曆年除夕佳節,皇帝都在承光宮中設下除夕宮宴,宴請文武百官及其家眷。
每逢除夕當日,宮中張燈結彩,君臣齊聚一堂歡度佳節,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
今年與往年相比,似乎沒有什麽不同。
十日之前,成安帝便早早地在金鑾殿上說了除夕宮宴的事兒,眾臣得了吩咐,記好了赴宴的流程和時間,那廂,內務府和司禮部的太監宮人們也沒閑著,光是為了定下除夕宮宴的菜色,便先先後後請成安帝看了三遍菜色單子。
如此上上下下忙活了數日,終於等到了除夕宮宴當天。
除夕當天下午,迎著西風拂麵,飄雪片片,文武百官攜著家眷紛紛進宮。
冬日的禁宮如一幅淺淡適宜的水墨。莊嚴的殿宇藏於風雪之中,一片白雪皚皚裏,亭台樓閣掩映,鬥拱飛簷上披著聖潔的雪衣,銀裝素裹下的丹牆金瓦分外迷人。
飛玉雪花紛紛落地,這禁庭之中似是玉宇瓊樓,宛如仙境。
蕭讓伸手親自接了顧熙言下馬車,低頭望著一襲冬裝的美人兒,伸手攏了攏她身上兔毛滾邊兒的錦緞披風,溫聲囑咐道,「今日西北風吹得厲害,眼瞧著距離宴席開始還得等上半個時辰,這殿前又無遮蔽擋風之物,夫人切要記得攏緊衣裳,帶好兜帽,莫叫風寒的病情又加重了。」
說罷,高大的男人又從身側桂媽媽的手中接過暖手爐,塞到了顧熙言的小手兒裏。
一連多日過去了,蕭讓手臂上那兩道猙獰的傷口逐漸愈合,傷口的血痂也褪了兩層,隻剩下一道淡淡的粉色疤痕。
蕭讓從小是在刀槍馬背上玩鬧著長大的,眼下瞧著這傷口,滿心覺得無所謂。可顧熙言卻不依,每天晚上沐浴過後,都要拉著男人,親自在那粉色的傷疤上細細塗上一層生肌愈膚膏。
據顧熙言說,這藥的藥效極好,每天敷在傷口上用了,便不會留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