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著30萬字,正好華山論劍開始的,但估算錯誤,前麵寫的太多,有些不重要的人物隻能簡寫了。


    等下還有一章。


    江南市,江上區,有一間素食餐廳,名為素心齋,是專門為吃素的人開辦的餐館。


    之所以是素食,據說其老板信佛,所以便將餐廳的主題定位素食。


    平日裏,這間餐廳都是有專人打理,老板從來不露麵,但今日,老板出現了。


    老板姓玄,名空,聽起來像法號,但老板說,這就是他的名字。


    玄空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常年戴著一頂帽子,無論春夏秋冬,從不摘下,這讓員工們非常好奇,為什麽老板不留頭發,喜歡戴著帽子。


    其實並非老板想戴帽子,是因為他的頭上有些地方長不出頭發,所以索性就不留頭發了。


    素心齋後院是老板的私人空間,除了老板之外沒有人能進入。


    玄空看著電視裏的新聞,拿下頭頂的帽子,自語道:“世人隻以為華山論劍是小說家憑空想象,卻不知,其實是真實存在,這一次,古武將重現世間,到時候全球皆知,華夏五千年的傳承終究不會被遺忘,破戒師侄,你會去嗎?”


    隻見玄空摘下帽子,露出光潔的頭頂,上麵有九個醒目的戒疤。


    他摸著自己的頭頂,感受著那九個戒疤,不由自主的想起曾經的日子。


    那一年,雪照常下著,而佛寺的門已經三十年未開了。


    那時,他還是一個十八歲的小沙彌,為當代佛子,依照寺規,下山修行。


    記得,下山之前,他曾發過宏願:“貧僧玄空此行紅塵煉心,當謹守自身,六戒不破,以己度人,願這世間多一些善良,少一些罪惡。”


    但是,預想總是順利,經曆卻是坎坷,在施救渡人途中,他終究還是破了戒。那一日,他自覺愧對師父,愧對佛祖,他無顏再迴佛寺,在那以後,他便不再以佛者身份自居,既然戒律已破,沾染紅塵,他便融入這紅塵,當然,雖然不再是一個佛者,他依舊樂善好施,盡所能的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隻為彌補過失,這間素心齋就是這麽誕生的。


    而時間匆匆已過,已經是三十年,新一代佛子已經下山了,這讓他很是感慨,若非當日戒破,也許他現在正在佛寺中修行著。


    佛家輩分,是按七十字詩法裔輩分,順序高低,以命法名。


    這七十字詩是: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淨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本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崇祚。


    衷正善禧禪,謹愨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破戒本為祖字輩,而排在祖字前麵的是玄字輩,也就是說,玄空是破戒的長輩,破戒見到要叫一聲師叔。


    這世間位於雪山的佛寺很多,但三十年一開的隻有一間,那就是喜馬拉雅山上的大乘佛寺。


    是的,玄空,便是上代佛子。


    當破戒初到素心齋,那一次,美女服務員說老板信佛,送他一壺茶,其實那一次,玄空正好在也在素心齋,他一眼便看到了破戒,聽到他的來曆,就已知曉,他便是他的師侄,新一代的大乘佛寺佛子。


    他覺得心中有愧,便沒有相見。


    所以,他很期待再見破戒,這一次,他想與他相見,無論對方如何看他,他終究曾經和他一樣,他不希望自己內疚一生,若是有機會,他想讓破戒為他帶一句話迴寺。


    ??????


    一間寺廟的匾額上寫著四個大字:一世師表。


    一個光頭身影從中走出,正是破戒。


    在這間寺廟裏,他與高僧釋道安一談,學得了八個字——假玄立論,以無為歸。


    主要講的是心胸以及智慧,讓破戒驚歎,不得不說,釋道安的佛法與他所學的佛法有些差異,倒不是說有高低之分,而是對於其他教派的一種態度以及相處方式。


    一座道觀的匾額上寫著四個大字:運籌帷幄。


    一道不俗身影從中走出,正是張如塵。


    在這座道觀裏,他與智者張良一談,學得了十四個字:運籌帷幄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張如塵對於張良是五體投地,從上到下的尊敬。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張良是以兵法入道,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以及顛倒乾坤。


    兵者,詭也,神也,此道之上,古往今來,張良自說第二,何人敢說第一?


    至於其道家身份,因為其晚年間跟修行道法,至於結局,沒有說。


    破戒和張如塵幾乎是同時出來的,兩人再次碰麵,免不了又是一番對話。


    張如塵主動問道:“道友可還好?”


    破戒笑著反問道:“佛友不好?”


    張如塵灑然一笑,道:“那便繼續?”


    破戒伸手,做出請的動作。


    張如塵也做出一個請的動作,兩人異口同聲,“請。”


    於是乎,兩人分別進入道觀和寺廟,而後又幾乎同時走出,各有收獲。


    這次,破戒見的是高僧慧遠,他表示歎為觀止,因為其思想覺悟非常高,由此,破戒明了,其實佛教、道家、儒家很多思想都是相同,其實都可以互用,並不需要排斥,比如道家的無為,也可以學習,畢竟,知識無國界,也不分教派,隻看是否有道理。


    而張如塵見的則是華佗。


    華佗何人?號神醫,一代醫仙,關於他的故事非常之多,張如塵自然是聽說過的。比如說心理療法、狗腿治瘡、槍頭化酒、刮骨療傷等等,皆流傳後世。


    但世人卻不知,其實他也是道士,隻是他是以醫入道,此道之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唯華佗號第一。


    張如塵問:“華佗先生,為何你明知大勢所趨,仍是窮盡一生,救助他人?”


    結果,華佗哈哈大笑,“因為這就是我的道,我學醫是為了救人,既然學成,為何不救人?既然能救一個人,為何不救十個人?一百個人?更多的人?這就好比你有一身本事,為何不用在幫助他人,而獨善其身?”


    張如塵行大禮,恭敬道:“先生大義,小道慚愧,請受小道一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之叫我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瞑.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瞑.QD並收藏都市之叫我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