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塵坐如鍾,雙目炯炯有神,不敢有絲毫怠慢,認真的聽著那‘無比高大’的身影為他講解天地人三字。


    天地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又或者未來,皆是一個熱門話題。


    道家將天地人三者稱為三才,通常解讀為天時、地利、人和。而用在大道上,便是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天,高高在上。天之道,掌生死,控輪迴。


    地,萬物之母。地之道,為眾生,助蒼生。


    人,孜然一身。人之道,獨其身,修自道。


    戰國時期,天下大亂,世道日下,鬼穀子隱居鬼穀,不問世事,隻為獨善其身,修煉得道,早日飛升。這樣的日子一直到五十歲,因緣巧合,他幡然醒悟,知曉地之道,便廣收門徒,雖不出穀,卻知曉天下事,為免蒼生受難,出謀劃策,助某君王一統天下。而到了一百歲,天下已經太平,他再無牽掛,開始領悟天之道,後終有所獲。


    故事到了這裏就結束,老道沒有繼續講下去。


    張如塵百思不得其解,他心生困惑,到底何為大道,大道應該怎麽走,如何確定大道?


    其實這個問題不止是他的疑惑,這世間修道之人不知何幾,有幾人知曉何為大道?或者說,大道是什麽?如果按照鬼穀先生的這個說法,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修煉人之道,包括他的祖先張三豐,以及他,皆是走在這人之道上,那麽這到底是對是錯,究竟是不是大道,到底能不能得到,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無論過去、現在、將來。


    老道沒有說話,就這麽靜靜的看著張如塵的眼睛,張如塵不由自主的去看那雙眼睛,漸漸地,他便被引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


    這是一個浩瀚的世界,上方日月起伏,星辰閃爍,下方,萬靈奔走,朝代更替,而張如塵所站的地方便是大地,透明的大地。


    這一刻,他如同置身天地中間,上可觀星空,下可看人間。


    一個老道突兀的出現在他的身邊,正是鬼穀子。


    老道笑道:“萬道不同,皆為大道。”


    張如塵不明白,如果大道萬千,皆為大道,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能得道?那這道,還有何意義?所謂的大道豈不是笑話?


    似乎知道張如塵在想什麽,還未他開口問,老道便率先為他解答疑惑:“我所說的道,並非天地人,而是路,大道大道,其實都是路,無論哪條路,走到極致,終歸大道。”


    張如塵如有所悟,但一時之間還是轉過不來,因為這種解答太過玄妙,他需要好好思考。


    接下來,老道的話讓張如塵如同大夢初醒,幡然醒悟。


    “有人以醫入道,有人以畫入道,有人以詩入道,盡管道路不同,但萬千小道合一便是大道,如此可明白?”


    是了,張如塵受教,之前範蠡所說萬道不同,萬法皆通,與這同理。每一個人所走的路不同,那麽他的道也就不同,分開來說,都是各自小道,但所有道合而為一,便統稱為大道。


    所以說,每個人的道對於自身來說便是大道。


    但是,天地人三道又作何等解釋?難道也是這大道的一種?不像,好似沒有關聯。


    張如塵再次問出心中疑惑:“那這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又作何解釋?有什麽關聯?”


    老道看了眼日月,接著是大地,最後是萬靈,說道:“天地人三道,為修心之道,而非萬道之一。”


    停頓了一下,老道問了一個問題,一個張如塵不知如何解答的問題。


    “是先有天地,還是先有人?”


    張如塵沉默不語,經書記載,萬靈皆乃鴻蒙中誕生,那麽是否就說明先有天地,後有人類?一直以來他都是這麽認為的,但,鬼穀先生肯定知道這個事兒,那應該如何作答,說先有人,後有天地?還是說,這才是真正的答案?


    見張如塵沒有說話,老道便講了一個故事。


    鴻蒙世界,宇宙混沌,有個名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隻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頭頂天,腳蹬地,天每天高一丈,盤古也同樣高一丈,而後天地定型,萬靈誕生。


    張如塵聽完沉思許久,鬼穀先生之所以講這個故事並非真的是在說這個故事,而是說明一點,於是他說道:“先生之意,修道者應以人為本,心懷天地,順應自然?”


    結果,老道猥瑣一笑,連忙擺手道:“這可不是我說的,是你自己說的。”


    張如塵一愣,還未等他開口,眼前一晃,便已經迴到現實,他站在道觀門口,至於老道,早已不見了蹤影,不知去了哪裏。


    張如塵雙眼緊閉,細細迴想方才,許久後睜眼,對著這座道觀拜了三拜,道:“多謝先生傳道,從今往後,張如塵便以天地人三道同修,為自身,為他人,為天地。”


    其實鬼穀子所講的從始至終都很簡單,可以總結為兩句話:大道倏同,三道同修。


    這時,破戒也從一間寺廟裏走了出來,兩人相遇。


    張如塵問,“道友收獲如何?”


    破戒答,“收獲頗豐,佛友收獲如何?”


    張如塵同樣迴答,“收獲不菲。”


    “那便繼續?”


    “如此甚好。”


    於是乎,兩人便各自進入一座道觀和一間寺廟。


    茅草屋中,老農夫燒好飯菜,叫兩個孩子吃飯。


    清玉和清顏兄妹倆放下書本,看了看桌子上的菜,婉拒道:“我們是精類,不吃飯。”


    老農夫熱情道:“這可是老大爺我辛苦燒的,你們可得給個麵子,至少嚐一口嘛!”


    清玉和清顏一開始是堅持拒絕的,因為師父說過,不能平白接受別人給的施舍,但執拗不過老農夫的熱情邀請,他們就象征性的嚐了一口,結果,他們渾身一震,不敢相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之叫我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瞑.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瞑.QD並收藏都市之叫我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