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還是那雙眼,隻是已經不複光明,但即便眼前黑暗,心中卻是分外清明。


    老僧竺法蘭看著那雙清澈的雙眼,笑容不變,道:“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唯有心知方為真,雖然你失去光明,但貧僧有法可使你重見天日,你可願?”


    眼睛能恢複?如果可以,當然是最好,但是破戒不曾渴望過,同時他也不曾後悔當日之決定,也不曾去埋怨他人,他認為這一切皆是因果注定,與其唉聲歎氣,不如坦然接受。


    那麽,今日,這老僧居然有辦法能治好他的眼睛,若是換了他人定會喜出望外,但是他不同,他當場婉拒,“貧僧不願。”話語之間充滿堅定,且自然。


    老僧白眉微揚,問道:“為何不願?如果你能恢複,你能看到更多苦難,能幫助更多地人,何樂而不為?”


    破戒搖頭,曾有人不吃嗟來之食,今他不接受無恩之惠。


    他沒有一個理由應該接受,卻有千萬個理由可以拒絕。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也是做人為本的粗俗道理,無功不受祿。


    老僧雖然頭發花白,但眼神卻極為明亮,他的一眼,直指本心。


    破戒雙手合十,行端坐正,心無雜念,他所言皆是發自肺腑,所想皆是捫心自問。


    老僧微微點頭,伸手指著麵前的蒲團,道:“請坐。”


    破戒微微躬身,應聲而坐,老僧也一齊坐下,兩人相對而坐。


    兩人四目相對,一者眼明,一者眼黑,但卻同樣心亮。


    老僧竺法蘭並未說什麽稱讚的話,而是將這個話題揭過,說道:“有一詞名為烈火真金,烈為烈火的烈,火為烈火的火,真為真假的真,金為黃金的金,可曾聽聞?”


    破戒點頭,如雷貫耳,烈火真金這個詞無論是在道家還是佛家又或者是儒家都是一個非常醒目的詞。


    烈火真金,解釋為真金不懼火煉,在烈火中可以家別出真正的黃金,當然,這是字麵意思,而內在意思為對人的考驗,承受得住洗禮,方為真。


    老僧竺法蘭繼續微笑,又道:“那你又可曾聽聞烈火真經,烈火的烈,烈火的或,真假的真,經書的經。”


    破戒搖頭,未曾聽過,但卻絲毫不懷疑這個詞的存在。


    由此,老僧便為破戒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千年前,當竺法蘭和同門攝摩騰一起來到中原傳佛法時遇到的一件事情。


    當時,在洛陽,不,應該說全國,皆信奉儒、道,對於外來的佛持懷疑否定態度,由此可見,佛、儒、道三教乃是競爭者,因此,便展開了一次大法會,上至明帝下至百姓,滿城轟動。


    那這所謂的大法會究竟如何展開,難道隻是論道?當然不是,因為若是論道,恐怕是分不出絕對勝負,針對於每個問題,每個事件,每一教都有自己的獨到解說,並且沒有漏洞,因此無法分出上下。


    正當三方僵持不下,說不出決勝方法時,,台下有一良民大膽發言,明帝允諾他若是方法好有賞賜,而若是不好,也不會怪罪,於是這個良民便大膽發言,他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以火煉真經。


    簡單來說,就是用烈火焚燒三教真經,看究竟是哪一方的真經能夠堅持到最後,此言一出,明帝大悅,賞銀三百兩。


    結果台下一片嘩然,這方法也太荒唐了吧,都是用紙張做的書,怎麽可能經得住烈火的焚燒,這方法隻有傻子才會覺得好,當然,他們不敢說,因為覺得這個方法好的是明帝。


    明帝哪裏不知此法荒唐,但他需要這個良民和這個荒唐的方法。


    可能有人要問,既然全國都信奉儒、道,為什麽明帝不直接否決佛的存在?這裏麵的原因關係錯綜駁雜,可能是全國百姓的質疑,也許是明帝不想儒、道獨大,究竟是什麽原因,誰又知道呢?


    儒、道兩方有些猶豫,因真經的材料隻是普通紙張,並非什麽特殊材料,在那烈火中如何能堅持下來?


    再觀佛者攝摩騰和竺法蘭,二人氣定神閑,微笑待之,似乎胸有成竹,不懼烈火焚真經。


    很快,在台上便支起了一大堆柴火,明帝派人點燃,瞬間形成一片火海。


    大臣指揮,讓人將儒、道、佛三方的書都放進火堆中。


    紙張遇火,如同幹柴烈火,一點即燃,圍觀者皆搖頭,此法太過荒唐,大火過後隻會留下一堆灰燼,還怎麽分勝負?


    等到柴木燃燒殆盡,火焰熄滅,有人上前,驚奇的發現,在那黑色灰燼中,有一本經書完好無損,靜靜的躺在那還散發著餘溫的真經灰燼中。


    這下子所有人都好奇了,竟然有一本書能在這烈火中不受焚燒,會是哪本?


    當答案揭曉,全場嘩然,這剩下的書不是儒、道,而是佛教真經。


    隻見那本佛教真經不但沒有燒成灰燼,反而變得更加新淨,不沾染絲毫灰燼。


    由此,佛法才開始在全國推廣,而‘烈火真經’一次也就此流傳。


    故事完畢,老僧竺法蘭問道:“儒道佛,皆為大家,但大火過後,三方經書隻有我佛真經完好無損,你可知原因?”


    破戒第一次聽說這個典故,通過老僧的描述,從佛家真理揣測,他大致的有了猜測,便答道:“因為真。”


    老僧的眼中第一次綻放異樣光芒,那是讚賞,也是遺憾,更是欣慰。


    他讚賞的是這個年輕的僧者悟性極佳,遺憾的是遇到太晚,欣慰的是後繼有人。


    於是他便認真的為破戒講解為何最後隻剩下那本佛經。


    儒、道、佛,皆為大家,所講所求皆為世間真理,三方不論輸贏,不論勝負,因此不分上下。但是,雖然三方皆為世間真理,卻在本質上有著區別。


    儒家講理,道家論法,佛家求真,而前兩者皆是建立在‘真’之上,而世間萬物若想長存,永世不滅,唯有成‘真’,方能永在。


    也就是說,理和法皆為虛,唯有佛家‘真’為實,這就好比裏麵的真金和外麵的鍍金,真的不怕火燒,假的一燒就化。


    (當然,並非說儒和道是假,隻是說,先有‘真’,才會有理和法,但光有‘真’而沒有理和法也是不行,三者應共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之叫我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瞑.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瞑.QD並收藏都市之叫我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