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女帝登基
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 作者:靈草穀的唐傘小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在群臣的擁戴下,劉禪正式在江陵,登壇繼位為皇帝。
禮官宣讀祭文:
“惟建安二十八年,漢皇帝禪,敢昭告於皇天後土:自太祖高皇帝,斬白蛇起義,漢有天下,曆數無疆。凡二百年,中間王莽篡盜基業,而世祖光武皇帝艱辛百戰,社稷方得複存。
如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
操子曹丕,竊據神器,兇醜之名,聞於海內。
當此危難之際,海內翹首,四海之內,皆以為漢祀不可傾廢,皇帝禪,宜延漢祀,嗣武二祖,躬行天罰。
皇帝禪,於建安二十三年,為大行孝慜皇帝敕封為楚王,為帝拱輔,攘除曹操,列兵伐兇,數有大功,擒曹操子植,侄休,尚等人,天下之民,莫不仰望。
皇帝禪,慮天命不可以不答,逆賊不可以不討,四海不可以無主,高帝,光武之業不可墜,士紳,黎庶之望不可阻,
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曆服。”
祭文宣讀完畢,禮官遞過皇帝印綬,玉璽,兵符等皇帝物事,劉禪再次推辭道,
“孤年幼德薄,無恩澤於天下,更兼是女子之身,不敢登臨大位,漢家基業,需另擇賢者嗣之。”
這次的推讓,劉禪自己都覺得太假了,天地都祭了,祭文中,‘皇帝禪’三個字在祭文中都已經不止一處提到了,還讓啥讓。又不是別人禪讓皇位給她,不需要三辭三讓。
也不知道曆史上的劉備為什麽祭天後還要推辭一下,但不知歸不知,有樣學樣劉禪還是會的。
然而群臣壓根沒有給劉禪推辭的機會,一起跪倒在地,三叩九拜,高唿,
“皇帝陛下,萬歲!”
“萬歲!”
“萬歲!”
這個時代並不一口氣稱唿萬歲萬歲萬萬歲,而是叩一次,唿一次萬歲,然後三拜。
劉禪在三月的春風中,接受百官叩拜,正式繼位成為漢家皇帝。
心中感慨萬千,迴望來時路,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
從來的那一天起,她就遭遇驚天之變,無論是後世來的劉善,還是小劉禪,都是正兒八經的男人,就算兩個靈魂融合,都沒有一點點做女人的經曆。
要是她是個男孩,哪裏需要付出這麽多努力。她必須掌握權力,否則的話,必然會被父親當成妖怪給處理了,再說了,就算父親仁慈,能接受兒子變女兒,也肯定會把她嫁人。
如今的她,不需要再依靠任何人。
她從父親那裏得來的,隻是大半個荊州,襄陽和樊城是她自己打下來的,整個南陽包括新野是她自己打下來的,南中四郡也是她平定的,父親的基業,在她的手裏,得到了發揚光大。
更重要的是,一係列的勝利,讓所有人都對她充滿了信心,雖然現在勢力不如曹丕,但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她最終能統一天下,光複大業。
迴宮之後,劉禪開始大行封賞。
首先,劉禪為自己的祖上立六廟,加上還在世的父親,一共是追尊七代,這是她早就跟群臣商定了的,如果不能為先祖立廟,她寧願不當皇帝。
得益於劉禪超越所有帝王的超然地位,劉禪不用向任何人妥協,她霸氣的宣布,自己是大宗轉移而不是小宗入祀大宗,她絕不會學光武帝舍棄追尊父親劉欽而去認漢元帝為父的行為,堅決不會認孝慜皇帝,也就是前皇帝劉協為父。
如果你們認為我是小宗承祀大宗,那我寧願不稱帝。父親劉備從平民中手擎雙劍挺身而出,才拚得一點基業,這些基業,可不是從劉協那裏得來的,說句不好聽的,劉備從皇帝那裏得來的幫助,遠遠的少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他曹丕才應該拜劉協為父。
劉備雖然陪伴劉禪甚少,但愛子之心拳拳,從未虧待劉禪,劉禪從父親手裏強行搶過基業,已經不孝,她絕不能讓未來的曆史上,少了父親的皇帝名分。
與其以後和大臣們玩大禮儀事件,給人以刻薄寡恩之感,不如一開始就確定自己的大宗地位,讓大臣們無法爭辯。
反正讓我以漢靈帝,漢慜帝(就是劉協,漢獻帝是曆史上曹魏給的諡號)的後代身份承繼大業,我是絕對不幹的。而且劉協還有後人在,如果劉禪不能取代大宗,萬一將來劉協後代跑來,那劉禪如何麵對?她的帝位法理性還不如劉協後代,難道真要狠心關人家一輩子,或者全部殺掉?劉禪行事,一貫都是與其事後去做惡人,不如提前把一切危險全部扼殺。
除了耿紀,韋晃等人以外,劉禪屬下大臣,誰管劉協是誰。而耿紀等人,從劉禪孤身去許都接應他們的那天起,就是劉禪死心塌地的追隨者。
給所有大臣們兩個選擇,你們是願意接受曹丕取代漢朝,還是願意接受我以小宗取代大宗,以太祖高皇帝的苗裔身份繼位。
與劉禪想象的有很多人反對不同,幾乎劉禪剛剛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臣們就全部同意了。就連最知禮守禮的諸葛亮,雖然沒讚同,也默認了。
雖然諸葛亮守禮,但他的嫡親女兒親親女兒要以女兒身當皇帝了,早就把禮法踩到一邊了,而且她堅持自己為大宗,也是為了讓諸葛亮的白月光劉備將來死後能夠當上皇帝在太廟吃豬頭肉,諸葛亮能反對嗎?
所以大臣們都一致表示,隻要大王你願意稱帝,你就算把大宗從中山靖王那一代改起,把大宗從漢武帝改成中山靖王,我們也忍了。
劉禪當然沒那麽離譜,這麽搞,那就不是大禮儀之爭了,那是巨超禮儀之爭。
搞定六廟後,第二件事是尊父親劉備為太上皇,母親孫尚香為皇太後,追諡生母甘夫人為昭烈慈皇後,追諡嫡母糜夫人為昭烈懷皇後。
皇帝登基,母親若在世,可以尊為皇太後,若母親不在,隻能追諡為皇後,皇太後是一個尊號,如同太上皇一樣,隻有活人才能稱太後。李淵,朱元璋等人稱帝時,都是追諡母親為皇後。大家所熟知的慈禧,也隻有在世時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後,死了之後就變成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了。
(這裏提一嘴,是迴答七十多章時,劉禪說要追諡生母甘夫人為皇後,有讀者問為何不是太後。)
禮官宣讀祭文:
“惟建安二十八年,漢皇帝禪,敢昭告於皇天後土:自太祖高皇帝,斬白蛇起義,漢有天下,曆數無疆。凡二百年,中間王莽篡盜基業,而世祖光武皇帝艱辛百戰,社稷方得複存。
如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
操子曹丕,竊據神器,兇醜之名,聞於海內。
當此危難之際,海內翹首,四海之內,皆以為漢祀不可傾廢,皇帝禪,宜延漢祀,嗣武二祖,躬行天罰。
皇帝禪,於建安二十三年,為大行孝慜皇帝敕封為楚王,為帝拱輔,攘除曹操,列兵伐兇,數有大功,擒曹操子植,侄休,尚等人,天下之民,莫不仰望。
皇帝禪,慮天命不可以不答,逆賊不可以不討,四海不可以無主,高帝,光武之業不可墜,士紳,黎庶之望不可阻,
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曆服。”
祭文宣讀完畢,禮官遞過皇帝印綬,玉璽,兵符等皇帝物事,劉禪再次推辭道,
“孤年幼德薄,無恩澤於天下,更兼是女子之身,不敢登臨大位,漢家基業,需另擇賢者嗣之。”
這次的推讓,劉禪自己都覺得太假了,天地都祭了,祭文中,‘皇帝禪’三個字在祭文中都已經不止一處提到了,還讓啥讓。又不是別人禪讓皇位給她,不需要三辭三讓。
也不知道曆史上的劉備為什麽祭天後還要推辭一下,但不知歸不知,有樣學樣劉禪還是會的。
然而群臣壓根沒有給劉禪推辭的機會,一起跪倒在地,三叩九拜,高唿,
“皇帝陛下,萬歲!”
“萬歲!”
“萬歲!”
這個時代並不一口氣稱唿萬歲萬歲萬萬歲,而是叩一次,唿一次萬歲,然後三拜。
劉禪在三月的春風中,接受百官叩拜,正式繼位成為漢家皇帝。
心中感慨萬千,迴望來時路,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
從來的那一天起,她就遭遇驚天之變,無論是後世來的劉善,還是小劉禪,都是正兒八經的男人,就算兩個靈魂融合,都沒有一點點做女人的經曆。
要是她是個男孩,哪裏需要付出這麽多努力。她必須掌握權力,否則的話,必然會被父親當成妖怪給處理了,再說了,就算父親仁慈,能接受兒子變女兒,也肯定會把她嫁人。
如今的她,不需要再依靠任何人。
她從父親那裏得來的,隻是大半個荊州,襄陽和樊城是她自己打下來的,整個南陽包括新野是她自己打下來的,南中四郡也是她平定的,父親的基業,在她的手裏,得到了發揚光大。
更重要的是,一係列的勝利,讓所有人都對她充滿了信心,雖然現在勢力不如曹丕,但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她最終能統一天下,光複大業。
迴宮之後,劉禪開始大行封賞。
首先,劉禪為自己的祖上立六廟,加上還在世的父親,一共是追尊七代,這是她早就跟群臣商定了的,如果不能為先祖立廟,她寧願不當皇帝。
得益於劉禪超越所有帝王的超然地位,劉禪不用向任何人妥協,她霸氣的宣布,自己是大宗轉移而不是小宗入祀大宗,她絕不會學光武帝舍棄追尊父親劉欽而去認漢元帝為父的行為,堅決不會認孝慜皇帝,也就是前皇帝劉協為父。
如果你們認為我是小宗承祀大宗,那我寧願不稱帝。父親劉備從平民中手擎雙劍挺身而出,才拚得一點基業,這些基業,可不是從劉協那裏得來的,說句不好聽的,劉備從皇帝那裏得來的幫助,遠遠的少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他曹丕才應該拜劉協為父。
劉備雖然陪伴劉禪甚少,但愛子之心拳拳,從未虧待劉禪,劉禪從父親手裏強行搶過基業,已經不孝,她絕不能讓未來的曆史上,少了父親的皇帝名分。
與其以後和大臣們玩大禮儀事件,給人以刻薄寡恩之感,不如一開始就確定自己的大宗地位,讓大臣們無法爭辯。
反正讓我以漢靈帝,漢慜帝(就是劉協,漢獻帝是曆史上曹魏給的諡號)的後代身份承繼大業,我是絕對不幹的。而且劉協還有後人在,如果劉禪不能取代大宗,萬一將來劉協後代跑來,那劉禪如何麵對?她的帝位法理性還不如劉協後代,難道真要狠心關人家一輩子,或者全部殺掉?劉禪行事,一貫都是與其事後去做惡人,不如提前把一切危險全部扼殺。
除了耿紀,韋晃等人以外,劉禪屬下大臣,誰管劉協是誰。而耿紀等人,從劉禪孤身去許都接應他們的那天起,就是劉禪死心塌地的追隨者。
給所有大臣們兩個選擇,你們是願意接受曹丕取代漢朝,還是願意接受我以小宗取代大宗,以太祖高皇帝的苗裔身份繼位。
與劉禪想象的有很多人反對不同,幾乎劉禪剛剛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臣們就全部同意了。就連最知禮守禮的諸葛亮,雖然沒讚同,也默認了。
雖然諸葛亮守禮,但他的嫡親女兒親親女兒要以女兒身當皇帝了,早就把禮法踩到一邊了,而且她堅持自己為大宗,也是為了讓諸葛亮的白月光劉備將來死後能夠當上皇帝在太廟吃豬頭肉,諸葛亮能反對嗎?
所以大臣們都一致表示,隻要大王你願意稱帝,你就算把大宗從中山靖王那一代改起,把大宗從漢武帝改成中山靖王,我們也忍了。
劉禪當然沒那麽離譜,這麽搞,那就不是大禮儀之爭了,那是巨超禮儀之爭。
搞定六廟後,第二件事是尊父親劉備為太上皇,母親孫尚香為皇太後,追諡生母甘夫人為昭烈慈皇後,追諡嫡母糜夫人為昭烈懷皇後。
皇帝登基,母親若在世,可以尊為皇太後,若母親不在,隻能追諡為皇後,皇太後是一個尊號,如同太上皇一樣,隻有活人才能稱太後。李淵,朱元璋等人稱帝時,都是追諡母親為皇後。大家所熟知的慈禧,也隻有在世時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後,死了之後就變成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了。
(這裏提一嘴,是迴答七十多章時,劉禪說要追諡生母甘夫人為皇後,有讀者問為何不是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