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胖瘦不一的人,明暗純度不一的色彩,毫無特色的現代化都市建築群。
奚午蔓和那兩位社會學學者把行李放到酒店,就立馬投入了工作。
劉通逸總背著一個黑色雙肩包,包裏裝著他的筆記本電腦,他很擅長借助ai分析數據並得出統計。
如他所說,科技的發展也為人文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熟絡之後會發現,劉通逸遠不如他看上去的那般嚴厲,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極其隨和的人。
忽視掉他很深的眉間紋的話,根本不會產生這人很難相處的感覺,可問題就在這,奚午蔓怎麽都沒法忽視掉他眉間的川字紋。
那陳星儒也永遠是一副嚴肅的表情,而她是真的不怎麽好相處,除非她主動跟你接近。
可除了研究需要,她很少說話,也不怎麽愛跟人打交道。
她認為,人與人之間至少百分之九十的矛盾都是由於語言,所以人在大多時候都是不應該說話的。這也幾乎成了她堅守的人生信條。
比起跟人閑聊以打發時間,她更願意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葡萄色的頭發上。
至少,花時間打理頭發,她能看見直接的成果,而跟人閑聊之後,她基本上不會收獲任何於她有益的東西。
關於跟人閑聊這點,劉通逸持不同的看法。
劉通逸認為,不管跟誰閑聊,也不管聊的具體是什麽內容,就算當時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毫無意義,但總有那麽一個時刻,會突然明白那天的聊天內容其實大有作用。
劉通逸總是保持豎著他那雙厚厚的大耳朵,哪裏有聲響,他就會注意去聽。
他每天都能聽到很多奚午蔓壓根不會注意到的話,然後把他所聽到的大段大段對話壓縮成一個個小故事,以他獨特的幽默口吻講給奚午蔓聽。
那些或關乎民俗、政治、家庭糾紛、經濟形勢,或是當地古老的傳說,或僅僅是一兩句歇後語或俚語,他就從那些句子延伸出一些軼事。
有時候,他在公交上或其他公共場合向奚午蔓講剛剛聽見的一件小事,並以此延展到國際局勢,會有素不相識的中老年男性隨口插一嘴,然後二人就開始了友好的討論。
他們討論的範圍很廣,從火箭彈聊到物價上漲,從中東聊到北美,從當代聊到古代,然後論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
大多時候,不知名的路人發表的言論與事實有很大的出入,這種時候,劉通逸就沉默了。
他也不反駁,也不糾正,隻是微笑著,很客氣地看著對方,甚至不時頷首予對方迴應,對方則會以更高的熱情繼續說下去。
往往一兩個鍾頭就這樣過去了。
待對方因為什麽事離開或被什麽人叫走,劉通逸才把剛剛那路人所說的話理一遍,一邊理,一邊告訴奚午蔓,剛剛那人哪些話完全是胡說八道。
但劉通逸並不是為了宣泄情緒,也不是為了批判別人胡說八道,他隻是注意到有這麽個社會現象,並且這種現象很普遍。
他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大眾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這社會有太多翻過兩本書就立馬出來賣弄學識的人,本質上是因為人們精神世界的空虛。他如此認為。
劉通逸實在太喜歡觀察別人了。
他甚至會有意引起他認為很典型的人的注意,然後通過對方的各種表現以收集有用的資料。
托劉通逸的福,奚午蔓有幸見識到,比翻過兩本書就賣弄學識更有意思的人。
那是在一堆文化人中待得太久,自己卻從不讀書的人。
他極其擅長引經據典,一旦他決定反駁你,一定句句含“聖人雲”。
雖然他連原句的出處都不知道,甚至不理解原句的意思,隻是聽身邊的文化人們提過,但他對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十分自信,正如自信認識許多文化人的自己也是文化人了,於是雙手一背,鼻孔一擴,重重地“哼”一聲。
他一定是這樣的表情,眉眼間盡是對文盲的鄙夷,然後拖著教書先生一樣的腔調,開始“聖人雲”。
他批判當代年輕人不樂意結婚生子,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懂規矩,不曉道德,殊不知,聖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他罵二十歲不待在學校裏麵的無業青年,又說:“廢了廢了,這輩子都廢了,要知,聖人雲,‘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聽說有人直言拒絕與其父母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他已不願用孝不孝來評判,而說:“這人毫無惻隱之心,聖人雲,‘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不管別人做什麽,也不管他認不認識當事人,他都會表露出鄙夷,儼然整個地球的居民——除了他認識的文化人們——都是大傻逼。
無論他聽說了什麽,都要批判一番,帶上他引以為傲的“聖人雲”。
劉通逸聽得連連拍手叫好。
奚午蔓站在旁邊,很難不輕笑出聲。
而“聖人雲”那位感到極大的滿足,他還欲說什麽,許是一時想不起更多的“聖人雲”,為了不降低自己的位格,他說了句:“說了你們也不懂。”
然後,“聖人雲”那位就背著手,昂首挺胸慢悠悠踱著步子離開了。
劉通逸雙手抓著石欄杆,麵朝大海,沒笑了,卻彎了腰,眺望著遠方。
海風吹亂他濃密的黑發,他半眯了眼睛,久久沉默著。
午後的陽光同樣沉默,連沙灘上互相追逐的人們都無聲無息。
隻有風聲。
沿石磚步道排列的椰子樹由近及遠,直至光與影交接的地方,與城市的高樓融揉到一起。
他們身後,各小吃攤前還沒有什麽顧客。要等到太陽下山,在月色與燈光下,攤主們才會忙得不可開交。
有兩對新人在拍婚紗照,新人與攝影的團隊從步道拍到沙灘上,最後在遠處被夕陽溶解。
餘光瞥見劉通逸終於直起腰身,奚午蔓移轉視線,看著他的側臉。
他長歎一口氣,情緒複雜地道出句:“路漫漫啊。”
奚午蔓和那兩位社會學學者把行李放到酒店,就立馬投入了工作。
劉通逸總背著一個黑色雙肩包,包裏裝著他的筆記本電腦,他很擅長借助ai分析數據並得出統計。
如他所說,科技的發展也為人文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熟絡之後會發現,劉通逸遠不如他看上去的那般嚴厲,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極其隨和的人。
忽視掉他很深的眉間紋的話,根本不會產生這人很難相處的感覺,可問題就在這,奚午蔓怎麽都沒法忽視掉他眉間的川字紋。
那陳星儒也永遠是一副嚴肅的表情,而她是真的不怎麽好相處,除非她主動跟你接近。
可除了研究需要,她很少說話,也不怎麽愛跟人打交道。
她認為,人與人之間至少百分之九十的矛盾都是由於語言,所以人在大多時候都是不應該說話的。這也幾乎成了她堅守的人生信條。
比起跟人閑聊以打發時間,她更願意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葡萄色的頭發上。
至少,花時間打理頭發,她能看見直接的成果,而跟人閑聊之後,她基本上不會收獲任何於她有益的東西。
關於跟人閑聊這點,劉通逸持不同的看法。
劉通逸認為,不管跟誰閑聊,也不管聊的具體是什麽內容,就算當時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毫無意義,但總有那麽一個時刻,會突然明白那天的聊天內容其實大有作用。
劉通逸總是保持豎著他那雙厚厚的大耳朵,哪裏有聲響,他就會注意去聽。
他每天都能聽到很多奚午蔓壓根不會注意到的話,然後把他所聽到的大段大段對話壓縮成一個個小故事,以他獨特的幽默口吻講給奚午蔓聽。
那些或關乎民俗、政治、家庭糾紛、經濟形勢,或是當地古老的傳說,或僅僅是一兩句歇後語或俚語,他就從那些句子延伸出一些軼事。
有時候,他在公交上或其他公共場合向奚午蔓講剛剛聽見的一件小事,並以此延展到國際局勢,會有素不相識的中老年男性隨口插一嘴,然後二人就開始了友好的討論。
他們討論的範圍很廣,從火箭彈聊到物價上漲,從中東聊到北美,從當代聊到古代,然後論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
大多時候,不知名的路人發表的言論與事實有很大的出入,這種時候,劉通逸就沉默了。
他也不反駁,也不糾正,隻是微笑著,很客氣地看著對方,甚至不時頷首予對方迴應,對方則會以更高的熱情繼續說下去。
往往一兩個鍾頭就這樣過去了。
待對方因為什麽事離開或被什麽人叫走,劉通逸才把剛剛那路人所說的話理一遍,一邊理,一邊告訴奚午蔓,剛剛那人哪些話完全是胡說八道。
但劉通逸並不是為了宣泄情緒,也不是為了批判別人胡說八道,他隻是注意到有這麽個社會現象,並且這種現象很普遍。
他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大眾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這社會有太多翻過兩本書就立馬出來賣弄學識的人,本質上是因為人們精神世界的空虛。他如此認為。
劉通逸實在太喜歡觀察別人了。
他甚至會有意引起他認為很典型的人的注意,然後通過對方的各種表現以收集有用的資料。
托劉通逸的福,奚午蔓有幸見識到,比翻過兩本書就賣弄學識更有意思的人。
那是在一堆文化人中待得太久,自己卻從不讀書的人。
他極其擅長引經據典,一旦他決定反駁你,一定句句含“聖人雲”。
雖然他連原句的出處都不知道,甚至不理解原句的意思,隻是聽身邊的文化人們提過,但他對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十分自信,正如自信認識許多文化人的自己也是文化人了,於是雙手一背,鼻孔一擴,重重地“哼”一聲。
他一定是這樣的表情,眉眼間盡是對文盲的鄙夷,然後拖著教書先生一樣的腔調,開始“聖人雲”。
他批判當代年輕人不樂意結婚生子,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懂規矩,不曉道德,殊不知,聖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他罵二十歲不待在學校裏麵的無業青年,又說:“廢了廢了,這輩子都廢了,要知,聖人雲,‘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聽說有人直言拒絕與其父母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他已不願用孝不孝來評判,而說:“這人毫無惻隱之心,聖人雲,‘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不管別人做什麽,也不管他認不認識當事人,他都會表露出鄙夷,儼然整個地球的居民——除了他認識的文化人們——都是大傻逼。
無論他聽說了什麽,都要批判一番,帶上他引以為傲的“聖人雲”。
劉通逸聽得連連拍手叫好。
奚午蔓站在旁邊,很難不輕笑出聲。
而“聖人雲”那位感到極大的滿足,他還欲說什麽,許是一時想不起更多的“聖人雲”,為了不降低自己的位格,他說了句:“說了你們也不懂。”
然後,“聖人雲”那位就背著手,昂首挺胸慢悠悠踱著步子離開了。
劉通逸雙手抓著石欄杆,麵朝大海,沒笑了,卻彎了腰,眺望著遠方。
海風吹亂他濃密的黑發,他半眯了眼睛,久久沉默著。
午後的陽光同樣沉默,連沙灘上互相追逐的人們都無聲無息。
隻有風聲。
沿石磚步道排列的椰子樹由近及遠,直至光與影交接的地方,與城市的高樓融揉到一起。
他們身後,各小吃攤前還沒有什麽顧客。要等到太陽下山,在月色與燈光下,攤主們才會忙得不可開交。
有兩對新人在拍婚紗照,新人與攝影的團隊從步道拍到沙灘上,最後在遠處被夕陽溶解。
餘光瞥見劉通逸終於直起腰身,奚午蔓移轉視線,看著他的側臉。
他長歎一口氣,情緒複雜地道出句:“路漫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