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五月初八,劉卓親率中軍大半的將士猛攻遼陽城。由於劉卓穩紮穩打,後金隻能節節抵抗,雙方就此陷入了消耗戰。
“安定、泰和二門打開了嗎?”劉卓問道。
“已經令民夫著手清理,至少得兩三日才能徹底打通。”趙星塵答道。
後金為了守住遼陽城,直接將東、西、南三城門中間那段給砌起來了,僅留下北城門的以供出入。劉卓看到後金的操作,不禁氣的直罵娘。
“這幾日的傷亡情況如何?”劉卓繼續詢問。
“這五日的傷亡大概在兩千多人,後金那邊可能多些,大概在五、六千人。”趙星塵短暫的思考後,立馬迴複。
“待安定、泰和兩門徹底打開,運上幾門火炮到兩軍陣前,傷亡就不會這麽大了。”劉卓無奈的歎了口氣。
雖然大軍過於依賴火器,但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起碼說明將士們對於火器的作用、威力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為以後火器推廣全軍打下了基礎。
“是啊,將南城牆的兩個城門打通,趕走城內的八旗兵也就是早晚的事。”趙星塵極為讚同的說道
“傳令下去,三日後我必須要見到紅夷炮出現城內。”劉卓沉思片刻,立馬下令。
“是。”
遼陽城北城北,靠近鎮遠門的一處大營,數位女真高級將領立於軍帳之中。
“繳獲的明軍盔甲、火器運往遼陽了嗎?”代善望著重返營中的三子薩哈璘。
“阿瑪,我已親自送迴了沈陽。大汗在收到明軍的武器後,立馬就交由那些匠人研製了。”薩哈璘如實迴稟。
代善的想法很簡單,隻要能把明軍部的火器、甲胄研製出來,就算耗光城中的幾萬人也是值得。
這幾日與明軍交戰,八旗兵的弓射絲毫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盡皆被明軍身上的鐵甲擋了下來。也隻有火槍兵在瞄準的時候,方才被八旗精兵射中。
“大汗還沒有其他的吩咐?”代善追問道。
“大汗說讓遼陽城內的大軍再堅持半個月,半個月後,按原計劃實施。”薩哈璘略一思考,便說道。
“隻怕是難以堅持半月了。南城牆的安定、泰和兩門若是被明軍打開,恐怕就是我等的末路了。”濟爾哈朗一副垂頭喪氣的表情,心灰意冷的說道。
“大哥,隻是堅守半月而已,隻要合理部署,還是能夠完成的。明軍的火炮多是在白日動用,我部可以改變策略,對城內的明軍進行夜襲、騷擾。”
“明軍為了減少損失,必定會退出遼陽城。到那時,我軍就可以繼續加固兩個城門,進而拖延兩門打開的時間。隻要將明軍的火炮攔在城外,就算再堅持一個月也輕而易舉。”莽古爾泰沉思許久後,才成竹在胸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就在主帥代善準備開口誇獎莽古爾泰的時候,一身著白色布麵甲的將領火急火燎的入帳匯報。
“十二爺,去了。”前來報信的將領痛哭流涕。
隨後,帳內的一眾將領盡皆飛速跑向前往阿濟格的營帳。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個兒子,雖然年齡不如杜度、嶽讬、碩托等人,但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將領。此戰,正是作為正白旗的旗主征戰。
阿濟格也是繼阿敏之後第二個死在劉卓手下的愛新覺羅子孫,除了代善的臉色煞白外,其餘愛新覺羅的子孫和一眾固山、甲喇額真盡皆淚流滿麵、悲痛欲絕。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硬撐著的代善才打斷了眾人的哭聲。
“好了,既然上了戰場哪有不死人的。大戰在即,各位需化悲痛為力量,切勿影響大軍軍心。”
“明日,在城外為阿濟格舉行火葬。”代善簡單吩咐幾句後,便頭也不迴的返迴帥帳。
迴到大帳的代善,身體無力的坐靠在椅子上,兩眼空洞無神的望著頭頂的帳篷。
近些年,後金八旗兵吃的敗仗確實有些多,而阿敏、阿濟格相繼戰死,接下來會是誰呢?代善不敢去想。
如今看來,皇太極確實比自己適合做大汗,有雄心、有謀略、會拉攏。
此刻的後金大營仿佛被一股死亡的氣息籠罩著,眾多將士一個個萎靡不振,毫無戰意。因為這段時間每日都有千餘人被火葬,營內的軍帳、熟悉的麵孔逐漸消失,所以大半的將士才被影響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明軍中軍大營,雖然明軍也有五六千人的傷亡,但眾將士的臉上卻鮮有畏懼與恐慌。
其主要原因在於劉卓對傷亡將士的高撫恤。劉卓對死亡將士的撫恤比朝廷對陣亡將士的撫恤好一些,但主要在於所有撫恤皆實發,不會出現克扣、以次充好的現象。
隻要將士戰死,軍功處與軍需處會根據將士的服役年限、職位、戰功一次性發放不低於價值五十兩的糧食、各種物品或白銀。此外,軍屬每年亦有補償,持續二十年。
洪武四年,朝廷有明確規定,陣亡武官子孫當年仍給予全額俸祿,三年後減半發放。等到其幼子成年可以承襲職務的時候,以征召至軍以事務任之。
對殘疾且年老無子或職務無人承襲的遺留家屬,朝廷負責養老。
對於老邁沒有兒子的軍士、兒子有殘疾不能承襲武職的、亡故武官之父。朱元璋規定,凡是超過五十歲的軍人即可退役,子孫降等承襲武職,永樂以後改為六十歲左右方可退役。
當兵的吃糧拿餉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雖然朝廷的撫恤製度完善且優渥,但隨著朝廷內部腐敗加劇、財政緊張因素影響,朝廷已經沒有能力去執行這一優撫製度。
明中後期,克扣、延時發放軍餉的事屢見不鮮,明軍的戰力也急速下降。
為什麽曆代藩鎮割據、擁兵自重的現象層出不窮,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將士跟著將領有飯吃。
在下級官兵中提愛國、講忠君、談抱負無疑是對牛彈琴,還是糧餉最實在。在中高級將領中要傾聽諸將的想法、理想,給予諸將實現夢想的機會。
接下來一段時間,後金代善命莽古爾泰領軍連續多日對城中駐守的明軍進行襲擾,眾將士實在是不堪其擾。無奈之下,劉卓隻得下令諸軍、以及大量民夫從城中撤離。
“後金這幾日的動作有些古怪,不惜代價的襲擾到底是為了什麽?”劉卓滿腹疑團,一臉的疑惑。
“多半是擔心安定、泰和兩門打通後,無力承受炮火,所以派重兵襲擾。”趙星塵聽了劉卓的疑問,脫口而出。
“不對,火炮一旦進城,為了躲避炮擊,他們可以將大營撤至城外。他們拚命的襲擾難道就是為了守城?絕對不止表麵這麽簡單。”
“根據沈陽探子傳迴來的情報,沈陽城至少還有後金騎兵五萬,算上城內外的後金兵力,後金大軍至少有十多萬的兵力。難不成城內的幾萬後金兵士來消耗我軍的?”劉卓出言反駁了趙星塵後,繼續提出自己的問題。
“或許真有這個可能。畢竟,城北的三萬騎兵與沈陽的五萬餘騎兵戰力絲毫未損。對敵八萬騎兵,沒有大量的火器支撐,我軍沒有絲毫的勝算。”趙星塵沉默片刻後,極為讚同的說道。
“蓋州的輜重運抵大營了嗎?”劉卓神情凝重,一臉嚴肅的看著趙星塵,鄭重其事說道。
“這批運送的彈藥數量不少,至少還有兩日,才能運抵大營。”趙星塵略一迴想,便如實匯報道。
“傳令蓋州張通,令工匠全力趕造火藥、彈丸、拒馬,盡快將從濟南運抵蓋州輜重運往遼陽大營。”
“告訴蓋州的張通,辛苦工匠一段時間。等戰事結束,本將必定親自為眾人獎賞。”
“傳令左、中、右三軍開始休整,待輜重抵達繼續攻城。”劉卓下令。
“屬下領命。”
遼陽城,後金城內大營。
“老三,這幾日辛苦你了。明軍退居城外,你功不可沒。”代善麵露微笑,一臉興奮的誇獎著。
“為了父汗創立的大金國國祚綿長、繁榮昌盛,莽古爾泰義不容辭。”莽古爾泰謙虛有禮的說道。
“老七,明軍這幾日有什麽動靜嗎?”代善扭頭望向了阿巴泰。
“大哥,探馬迴報,明軍沒有攻城的跡象,三軍盡皆休整。”阿巴泰立馬匯報。
“雖然明軍退出了遼陽城,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明軍依然還會繼續強攻,我們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城內的各種障礙物、雜物等物品全都用上,隻要拖到大汗派軍前來支援,明軍必敗無疑。”代善隨即起身,麵無表情的看向眾人,一字一句說道。
“末將領命。”
十日看似很長,但也就眨眼之間。
又是連續多日的攻城,除了給後金大軍造成萬餘傷亡,城內的守軍依舊苦苦堅守。
不知為何,明軍營地附近的後金偵騎、探馬多了起來,營中的諸將也紛紛感到了一絲的不安。
見此情況,劉卓絲毫不懼後金偵騎,直接命令吉達出動騎兵與之較量。
雙方之間的騎兵較量立馬廝殺起來。起初,占據武器優勢的明軍騎兵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基本可以秒殺後金騎兵。但隨著後金源源不斷的騎兵支援,吉達所率的騎兵才有了折損。
“後金的騎兵要來了。”諸將暗暗道。
“安定、泰和二門打開了嗎?”劉卓問道。
“已經令民夫著手清理,至少得兩三日才能徹底打通。”趙星塵答道。
後金為了守住遼陽城,直接將東、西、南三城門中間那段給砌起來了,僅留下北城門的以供出入。劉卓看到後金的操作,不禁氣的直罵娘。
“這幾日的傷亡情況如何?”劉卓繼續詢問。
“這五日的傷亡大概在兩千多人,後金那邊可能多些,大概在五、六千人。”趙星塵短暫的思考後,立馬迴複。
“待安定、泰和兩門徹底打開,運上幾門火炮到兩軍陣前,傷亡就不會這麽大了。”劉卓無奈的歎了口氣。
雖然大軍過於依賴火器,但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起碼說明將士們對於火器的作用、威力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為以後火器推廣全軍打下了基礎。
“是啊,將南城牆的兩個城門打通,趕走城內的八旗兵也就是早晚的事。”趙星塵極為讚同的說道
“傳令下去,三日後我必須要見到紅夷炮出現城內。”劉卓沉思片刻,立馬下令。
“是。”
遼陽城北城北,靠近鎮遠門的一處大營,數位女真高級將領立於軍帳之中。
“繳獲的明軍盔甲、火器運往遼陽了嗎?”代善望著重返營中的三子薩哈璘。
“阿瑪,我已親自送迴了沈陽。大汗在收到明軍的武器後,立馬就交由那些匠人研製了。”薩哈璘如實迴稟。
代善的想法很簡單,隻要能把明軍部的火器、甲胄研製出來,就算耗光城中的幾萬人也是值得。
這幾日與明軍交戰,八旗兵的弓射絲毫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盡皆被明軍身上的鐵甲擋了下來。也隻有火槍兵在瞄準的時候,方才被八旗精兵射中。
“大汗還沒有其他的吩咐?”代善追問道。
“大汗說讓遼陽城內的大軍再堅持半個月,半個月後,按原計劃實施。”薩哈璘略一思考,便說道。
“隻怕是難以堅持半月了。南城牆的安定、泰和兩門若是被明軍打開,恐怕就是我等的末路了。”濟爾哈朗一副垂頭喪氣的表情,心灰意冷的說道。
“大哥,隻是堅守半月而已,隻要合理部署,還是能夠完成的。明軍的火炮多是在白日動用,我部可以改變策略,對城內的明軍進行夜襲、騷擾。”
“明軍為了減少損失,必定會退出遼陽城。到那時,我軍就可以繼續加固兩個城門,進而拖延兩門打開的時間。隻要將明軍的火炮攔在城外,就算再堅持一個月也輕而易舉。”莽古爾泰沉思許久後,才成竹在胸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就在主帥代善準備開口誇獎莽古爾泰的時候,一身著白色布麵甲的將領火急火燎的入帳匯報。
“十二爺,去了。”前來報信的將領痛哭流涕。
隨後,帳內的一眾將領盡皆飛速跑向前往阿濟格的營帳。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個兒子,雖然年齡不如杜度、嶽讬、碩托等人,但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將領。此戰,正是作為正白旗的旗主征戰。
阿濟格也是繼阿敏之後第二個死在劉卓手下的愛新覺羅子孫,除了代善的臉色煞白外,其餘愛新覺羅的子孫和一眾固山、甲喇額真盡皆淚流滿麵、悲痛欲絕。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硬撐著的代善才打斷了眾人的哭聲。
“好了,既然上了戰場哪有不死人的。大戰在即,各位需化悲痛為力量,切勿影響大軍軍心。”
“明日,在城外為阿濟格舉行火葬。”代善簡單吩咐幾句後,便頭也不迴的返迴帥帳。
迴到大帳的代善,身體無力的坐靠在椅子上,兩眼空洞無神的望著頭頂的帳篷。
近些年,後金八旗兵吃的敗仗確實有些多,而阿敏、阿濟格相繼戰死,接下來會是誰呢?代善不敢去想。
如今看來,皇太極確實比自己適合做大汗,有雄心、有謀略、會拉攏。
此刻的後金大營仿佛被一股死亡的氣息籠罩著,眾多將士一個個萎靡不振,毫無戰意。因為這段時間每日都有千餘人被火葬,營內的軍帳、熟悉的麵孔逐漸消失,所以大半的將士才被影響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明軍中軍大營,雖然明軍也有五六千人的傷亡,但眾將士的臉上卻鮮有畏懼與恐慌。
其主要原因在於劉卓對傷亡將士的高撫恤。劉卓對死亡將士的撫恤比朝廷對陣亡將士的撫恤好一些,但主要在於所有撫恤皆實發,不會出現克扣、以次充好的現象。
隻要將士戰死,軍功處與軍需處會根據將士的服役年限、職位、戰功一次性發放不低於價值五十兩的糧食、各種物品或白銀。此外,軍屬每年亦有補償,持續二十年。
洪武四年,朝廷有明確規定,陣亡武官子孫當年仍給予全額俸祿,三年後減半發放。等到其幼子成年可以承襲職務的時候,以征召至軍以事務任之。
對殘疾且年老無子或職務無人承襲的遺留家屬,朝廷負責養老。
對於老邁沒有兒子的軍士、兒子有殘疾不能承襲武職的、亡故武官之父。朱元璋規定,凡是超過五十歲的軍人即可退役,子孫降等承襲武職,永樂以後改為六十歲左右方可退役。
當兵的吃糧拿餉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雖然朝廷的撫恤製度完善且優渥,但隨著朝廷內部腐敗加劇、財政緊張因素影響,朝廷已經沒有能力去執行這一優撫製度。
明中後期,克扣、延時發放軍餉的事屢見不鮮,明軍的戰力也急速下降。
為什麽曆代藩鎮割據、擁兵自重的現象層出不窮,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將士跟著將領有飯吃。
在下級官兵中提愛國、講忠君、談抱負無疑是對牛彈琴,還是糧餉最實在。在中高級將領中要傾聽諸將的想法、理想,給予諸將實現夢想的機會。
接下來一段時間,後金代善命莽古爾泰領軍連續多日對城中駐守的明軍進行襲擾,眾將士實在是不堪其擾。無奈之下,劉卓隻得下令諸軍、以及大量民夫從城中撤離。
“後金這幾日的動作有些古怪,不惜代價的襲擾到底是為了什麽?”劉卓滿腹疑團,一臉的疑惑。
“多半是擔心安定、泰和兩門打通後,無力承受炮火,所以派重兵襲擾。”趙星塵聽了劉卓的疑問,脫口而出。
“不對,火炮一旦進城,為了躲避炮擊,他們可以將大營撤至城外。他們拚命的襲擾難道就是為了守城?絕對不止表麵這麽簡單。”
“根據沈陽探子傳迴來的情報,沈陽城至少還有後金騎兵五萬,算上城內外的後金兵力,後金大軍至少有十多萬的兵力。難不成城內的幾萬後金兵士來消耗我軍的?”劉卓出言反駁了趙星塵後,繼續提出自己的問題。
“或許真有這個可能。畢竟,城北的三萬騎兵與沈陽的五萬餘騎兵戰力絲毫未損。對敵八萬騎兵,沒有大量的火器支撐,我軍沒有絲毫的勝算。”趙星塵沉默片刻後,極為讚同的說道。
“蓋州的輜重運抵大營了嗎?”劉卓神情凝重,一臉嚴肅的看著趙星塵,鄭重其事說道。
“這批運送的彈藥數量不少,至少還有兩日,才能運抵大營。”趙星塵略一迴想,便如實匯報道。
“傳令蓋州張通,令工匠全力趕造火藥、彈丸、拒馬,盡快將從濟南運抵蓋州輜重運往遼陽大營。”
“告訴蓋州的張通,辛苦工匠一段時間。等戰事結束,本將必定親自為眾人獎賞。”
“傳令左、中、右三軍開始休整,待輜重抵達繼續攻城。”劉卓下令。
“屬下領命。”
遼陽城,後金城內大營。
“老三,這幾日辛苦你了。明軍退居城外,你功不可沒。”代善麵露微笑,一臉興奮的誇獎著。
“為了父汗創立的大金國國祚綿長、繁榮昌盛,莽古爾泰義不容辭。”莽古爾泰謙虛有禮的說道。
“老七,明軍這幾日有什麽動靜嗎?”代善扭頭望向了阿巴泰。
“大哥,探馬迴報,明軍沒有攻城的跡象,三軍盡皆休整。”阿巴泰立馬匯報。
“雖然明軍退出了遼陽城,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明軍依然還會繼續強攻,我們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城內的各種障礙物、雜物等物品全都用上,隻要拖到大汗派軍前來支援,明軍必敗無疑。”代善隨即起身,麵無表情的看向眾人,一字一句說道。
“末將領命。”
十日看似很長,但也就眨眼之間。
又是連續多日的攻城,除了給後金大軍造成萬餘傷亡,城內的守軍依舊苦苦堅守。
不知為何,明軍營地附近的後金偵騎、探馬多了起來,營中的諸將也紛紛感到了一絲的不安。
見此情況,劉卓絲毫不懼後金偵騎,直接命令吉達出動騎兵與之較量。
雙方之間的騎兵較量立馬廝殺起來。起初,占據武器優勢的明軍騎兵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基本可以秒殺後金騎兵。但隨著後金源源不斷的騎兵支援,吉達所率的騎兵才有了折損。
“後金的騎兵要來了。”諸將暗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