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濟南城的城牆是土城牆。


    明洪武四年,朝廷對濟南城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整,在土城外甕以磚石改造為磚城。


    改造後的磚石城牆,下部為方條石壘築,上部是青磚砌成,高9至10米,截麵下寬上窄,大約10—12米。


    明濟南府府城最大的特點,是“北門不開,四門不對”。


    修成後的濟南城周長約7000米(十二裏四十八丈),高11米左右,闊約17米,西門、南門、東門外還築有甕城。城關建有城樓、箭樓、城牆上築有角樓、敵台、鋪舍等防禦設施,垛口3350個。


    隨後又經過萬曆朝、天啟朝、崇禎朝的多次修建。


    濟南城的北門(匯波門)其實是在大明湖北側,設在北城牆偏東處,平日並不常開;西門(濼源門)則在西城牆偏南段,隻因此處是趵突泉湧出後,古濼水的船運碼頭。


    南門(舜田門)避開了古鑒泉的位置,在南城牆稍稍偏東。東門(齊川門)避開了正東向的茂嶺山和燕翅山,承接通往東三府的官道,開在東牆偏北處。


    濟南城一處偏僻的宅院內。


    “諸位請看,城西大街以北有撫台衙門、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衙門、知府衙門等,這一片區域,我們暫且避開。我帶上部分人手與知府、布政使衙門的人一同篩查外地人口。”


    “張二、劉四,你們兩人各帶一部分人手,在城中巡查。遇到形跡可疑之人,盡量不要驚動,悄悄尾隨。”


    “黃兄,你是選擇留守此地,還是在城中巡查?”衛道異常客氣的詢問道。


    黃大中本事確實不小,由他接手行動處那是再好不過了。日後,定是長期攜手進退,聽從公子的吩咐,絕對不會錯。


    “我就在此地留守吧,若是目標棘手,直接令人傳我便是。”黃大中深思片刻後開口說道。


    衛道這小子,不僅官職比我高,連內部的職級也比我高不少。明著與之敵對,絕非智者所為。況且,他與大人的關係匪淺,倘若與之發生了衝突,自己肯定占不了什麽便宜。


    “好,那就有勞黃兄了。”衛道客氣道。


    “理所應當。”黃大中笑著迴複道。


    隨後的數日,眾人在城中紛紛忙活了起來。衛道跟著衙門的人查驗外地人口,張二、劉四則查遍了整個濟南城。


    但,不知是何緣故,城中的錦衣衛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一個沒碰著,也沒有篩查出什麽有用的東西。


    眾人本想信心滿滿的準備大幹一場,不曾想卻一無所獲,大受打擊。一眾行動人員也是垂頭喪氣的樣子。


    望著眾人無精打采的樣子,黃大中並未出言嘲諷,仔細思考了一番後便開口提醒。


    “有沒有可能是你們選擇的方向出了問題。錦衣衛原先本就是皇帝親軍,後來,北鎮撫司逐漸專理詔獄,經手的大案要案不在少數,行事也是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以他們的行事作風來看,他們若是來了濟南城,會甘心匿於平民百姓之家嗎?”


    “幾個月前,城中的錦衣衛雖盡皆折損,但是有著朝廷撐腰,他們壓根不會把小小的濟南城放在眼中。如今,沒有搜查到任何可疑人手,那就隻有兩個原因。”


    “其一,錦衣衛的內線、探子隱藏的很深,藏匿手段也高明。其二,錦衣衛的人手,可能不在城中潛藏待命,而是隱於城外的田間村落。”黃大中鄭重其事道。


    盡管當著眾人的麵指出行動的方向有誤,會得罪衛道,但為了早日揪出錦衣衛在朝中的暗手,倒也顧不得什麽了。


    話音剛落,衛道便猛地起身,大笑起來。


    “黃兄所言,甚是有理。小弟少經風雨,以後就要多多仰仗黃兄了。”衛道極為和善,一臉真誠的誇獎道。


    黃大中的能力、實力確實不錯,但卻是中途加入,就算他再有能力,公子也不大可能將重要的位置交給他。如今交好於他,也沒什麽壞處。


    “衛將軍客氣了,不過是黃某的一點見解而已。若是真能幫到將軍,便再好不過了。”黃大中寬慰道。


    “依黃兄之見,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做呢?”衛道笑著詢問。


    “解鈴還須係鈴人,既然錦衣衛監視的目標是大人,那不妨讓大人配合著在城門走一趟。”黃大中沉穩道。


    “黃兄還有其他的法子嗎?”衛道眉頭緊皺,一臉為難。隨後低聲開口。


    “那便隻有找個樣貌、身形酷似大人的男子來頂替大人了。若是大人實在為難,那就等大人返迴撫台衙門處理公務的時候,撒出人手盯著各處。”黃大中沉默了片刻後,才說道。


    “有勞黃兄指點,我再考慮考慮。”衛道遲疑道。


    城外的一處僻靜村落。


    宅院內,一二十身穿百姓衣服的男子聚在其中。隻有寥寥幾人低聲交談,剩下的人多數沉默不語,好像在等待某位大人的到來。


    不知過了多久,一身布衣打扮的男子來到了宅院的門口。確認位置無誤後,男子才推門入內。仔細看去,此人便是早已抵達濟南城的錦衣衛指揮崔應元。


    一番核對後,崔應元直接走進了屋內。隨後便開始介紹城內的狀況。


    “近幾日,你們就進不要入城了。劉卓安排的人手在城內大肆搜查,陌生麵孔進去一個就得折損一個。距離行動的日期,還有段日子,一個個都給我沉下心,不要出亂子。”


    “那批東西危險至極,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好,萬不可出現一丁點的差池。不然,就算砍了你們所有人的腦袋,也無法平息魏公公的怒火。明白嗎?”崔應元耐心叮囑眾人。


    “大人,城中既然在大規模的搜尋,您是否在此地暫避一段日子?畢竟,此處還算隱秘。”一名姓趙的百戶提醒道。


    “這是你該管的事嗎?張嘴。”崔應元發怒道。


    隨後便是“啪啪啪”的打臉聲響起,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冷眼旁觀,僅有少數幾人為之求饒。


    離開了村落後,崔應元找了一處隱秘所在,脫下布衣,換上了一身商人的裝束。隨後,悠哉悠哉朝著濟南城走去。


    劉卓壓根不知道魏公公派的誰來濟南府,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自己的行蹤上了一道保險。即便是劉卓想破了腦袋,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躲藏在濟南知府樊時英的府衙內。


    這個樊時英也頗為識時務,不僅安排了自己落腳地,並將知曉的情況匯報給了自己。


    但,就是距離行動的日期有些遠,至少還得兩個多月才能動手。希望這期間不要發生什麽變數,不然自己這顆腦袋就保不住了。魏公公處理了不知多少的東林黨,自己這顆腦袋對他來說不過就是一道旨意的事。


    經過多番折騰,崔應元終於返迴知府衙門。


    “撫台衙門內,最近有什麽變化?”崔應元坐在椅子上享受著侍女的按摩,並隨意道。


    “劉撫台,已經有段時間沒有過來了。省內的政務多是他的幕僚陳川平在處理,此人也是個人才,處理政務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效率極高。”樊時英毫不吝嗇對於陳川平的誇獎。


    “有拉攏過來的可能嗎?”崔應元詢問。


    “恐怕不行。那家夥商人出身,家產豐厚,接受劉卓的招募估計另有緣由。”樊時英如實道。


    “你腦子是不是有什麽問題?既然拉攏不過來,還那麽多廢話作甚?”崔應元一臉嫌棄的說道。


    樊時英沉默不語。


    “撫台衙門的布置什麽時候可以完工?”崔應元突然間想起了什麽,然後開口道。


    “我已經安排親信處理,必定可以在年底議事前完工,不會耽誤那日的行動。”樊時英小心翼翼的迴複。


    “放心吧。隻要你這次可以助我取了劉卓小兒的項上人頭,官升一級,甚至是官升兩級,都是輕而易舉的。對於魏公公來說,隻不過是隨手為之。”崔應元笑著拉攏道。


    “下官明白,必定全力相助。”樊時英跪地保證道。


    “起來吧,起來吧。”


    濟南城外的劉宅內。


    “你的意思是讓我在城內四處逛上一逛,引出身後的盯梢之人?”劉卓抬頭確認。


    “是。如今官署區,我們不方便明目張膽的搜查,怕落入口實。至於城外,範圍太廣,漫無目的的搜查下去,猶如大海撈針。隻能再次勞煩公子了。”衛道無奈,隻能硬著頭皮前來請示。


    這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情報處初立,經驗、人手等各方麵都差一些。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能有更大的作為。


    “計劃都確定好了?若是都準備好了,那就盡快開始吧。身邊總是有些老鼠爬來爬去,讓人很不舒服。”劉卓淡然道。


    “都準備妥當了。明日如何?”衛道恭敬道。


    “好。明日何時?”


    “明日巳時四刻。”


    第二日,天氣有些冷,即便是太陽高掛,依舊是寒風刺骨。距離巳時四刻還有些時間,但是衛道安排的人手早早的散在四周。


    時間越來越近,站在城樓上的衛道拿起望遠鏡看了許久,也絲毫沒有發現有什麽可疑之處。


    直到劉卓的身影出現後,衛道幾人才又拿出了望遠鏡不時的觀察著四周。


    大約片刻功夫後,幾人才發現了舜田門外不遠處的幾個攤販形跡可疑,時不時的打量著劉卓坐著的轎子。


    確認轎內乘坐的即是劉卓本人後,不斷地有攤販陸續進城。城門上的幾人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並派出了大量的人手跟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