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莽古爾泰帶著蓋州的李有為返迴了東京城。努爾哈赤在收到消息後立刻傳令眾大臣貝勒議事。


    “複州城中有明軍的兵馬,數量不知。複州城附近有明軍設立的大營,按照大營的規模,至少可以容下三萬的人馬。”莽古爾泰向眾人講述著自己看到的。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清楚記得劉卓的親衛隊長楚知白透露的消息,第一批登上的人馬在三千人,算上長生島的剩餘部眾,最多也就七千人。”李有為大聲否定著莽古爾泰的所說。


    “放肆,大汗當麵,竟然大聲喧嘩。”一大臣厲聲嗬斥。


    “大汗,小人無知,請大汗恕罪。”李有為立馬跪地求饒。


    “起來吧。”努爾哈赤隨意的說著。


    “大營可以容下三萬人馬,並非就有那麽多的人馬。劉卓詭計多端,他手下的人也不會按照規矩行事。”阿敏隨口說著。


    “阿敏哥哥說的有理。”阿巴泰開口讚同。


    “若是這樣的話,那這事情就十分的清楚明了。”


    “首先,劉卓擔心第二次登上遼東的時候出現意外,一方麵親自北上野人女真區域吸引大金的注意力;另一方麵就派人收編了長生島部眾,命長生島的諸多人馬協助劉卓的先鋒部隊登上遼東。”


    “其次,在劉卓大軍、物資未抵達之前構築大量的防禦工事,為迎接後續部隊準備。最終,因為張義與李有為之間矛盾爆發,進而導致了李有為的歸順我大金,接著引發了隨後的事情。”皇太極分析著事情的前因後果。


    “若是如此的話,我覺得,可以趁著劉卓的軍隊立足未穩之時,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莽古爾泰異常興奮的說道。


    “恐怕沒有那麽容易。一處大營占據防禦工事堅守不出,另一處複州城也據城不戰,強行攻城怕是討不了什麽好處,況且兩處大軍都可以隨時支援對方。諸位好像忘了另一件事,他們可是攜帶了大量火炮的。”


    “第一次複州城大戰的時候,劉卓也僅僅是在大軍攻入城內的時候使用過火炮,那個威力用可怕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在場的人好像都沒有見到過吧。”李有為迴想起當時城中大街上的情景,至今還心有餘悸。


    “父汗,明軍的火炮確實犀利,早在劉卓部攻打蓋州、耀州的時候,底下的人就曾上報過。當年的複州一戰,劉卓恐怕是為了最後的大爆炸做準備而甚少使用火炮。”


    代善如今才恍然大悟。劉卓小兒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惜放棄使用身邊的利器,其目的之明確,心思之縝密,手段之狠辣,當世罕見。


    “大汗,劉卓手下有一支重甲衛,人數在七八千人左右,身上穿的重甲幾乎可擋住火器、弓箭的射擊。”


    “劉卓部隊的火器、火炮比明朝的其他軍隊的火器射程、威力都要大很多。倉促迎戰,恐會造成大量的傷亡。還望大汗三思。”李有為將了解到的劉卓部情況,一一告知。


    “如今看來,我們對劉卓的了解還是太少了?”努爾哈赤感歎道,當初敗的不冤。


    長期摁著明軍打,換了一撥人,短時間沒有找到對敵策略。若是找出劉卓軍隊的弱點,再與之對敵,取勝應該不難。


    “李將軍,依你之見,我大金應該如何應付劉卓的威脅。”努爾哈赤態度溫和的詢問李有為。


    “大汗,草民先說一下自己認知的劉卓吧。草民是山西一流民,機緣巧合之下入了劉卓所率領的政訓隊,在未登上遼東之前,一直接受劉卓的訓練。”


    “長時間的相處下來,眾人都能感覺劉卓有一種能力,看透身邊人的人心。他會不定時、不定期的打亂所有士兵,將忠於自己的選出,加強訓練。”


    “還有,劉卓練兵、治軍的能力也是一絕。加之劉卓個人武力強悍,其在軍中的威望很高。最重要的一點是,其經商聚財能力當世罕見,若非劉家的銀兩支撐著,他無法走到如今的地步。”


    “草民認為,若是對劉卓出手,戰場上擊敗劉卓所部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大到難以承受。”


    “劉卓的大營臨海,若是其有意逃走,我軍很難攔截。再則,劉卓此次登上遼東是為了緩解軍隊開支,證明劉卓如今缺少銀兩。還有,劉卓曾對天啟皇帝承諾,五年內訓出五萬軍隊滅大金。”


    “如今已過兩年多,我軍不妨耗他幾年,看他如何給天啟皇帝交代。”李有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從內心深處來講,其是不相信劉卓在五年後用五萬人滅後金。


    “李將軍,你的意思是與劉卓在遼東對峙?”皇太極有些難以理解的說著。


    “就是雙方的軍隊建立堅固的防線,長期對峙下去。這也是劉卓此次登上遼東的目的之一。此言,我也是聽劉卓的親衛隊說的。”李有為想起一點就坦白一些內容。


    “劉卓上遼東就是為了與大金軍形成對峙?”努爾哈赤十分不解,疑惑的說。


    “大汗,近一兩年內是這樣的。因為劉卓的軍隊中有不少入伍時間不長的的新兵,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訓練來形成戰力。至於以後,草民就不清楚劉卓的想法。”李有為給努爾哈赤解釋。


    “若是對峙期過了呢?”努爾哈赤繼續開口。


    “大汗,這個對峙是來源於雙方軍隊之間的默契。若是我軍已經準備好,覺得可以打敗對方,那就隨時都能發起進攻;反之,對於劉卓的軍隊來說也是如此。”


    “對峙也是基於雙方都無法輕易擊敗對方而形成的無奈之舉,但是這種對峙的情況並不會長期存在下去。必定會隨著一方軍事實力的強大,而打破對峙的局麵。”李有為詳細的為努爾哈赤解釋。


    “那就是說,對峙期結束,不是我大金軍打敗劉卓,就是劉卓打敗我軍?”努爾哈赤終於抓住了雙方對峙關鍵。


    “大汗,可以這麽理解。”李有為也很好奇劉卓到底能用什麽辦法,憑借五萬人打敗後金的十多萬大軍。


    “這個劉卓有什麽把握可以打敗我後金十數萬的大軍呢?”努爾哈赤繼續詢問。


    “大汗,這一點也是草民所想不通的,還望大汗恕罪。”李有為異常恭順的迴複。


    “李將軍,有沒有可能是劉卓在欺騙你們明朝的小皇帝,隨意糊弄。”代善詢問。


    “欺君是大罪,劉卓區區一個四品巡撫,是絕對不會做出自尋死路的事。”李有為搖搖頭表示不會。


    “李將軍,與劉卓此人有沒有和解的可能?”努爾哈赤此言一出,頓時驚掉了眾人的下巴。


    “大汗,估計是不行。劉卓從小出生在山西,在山西崛起,親家也是山西當地的知州。況且,劉家世代經商,如今在山東登州大力建設,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各地的家產。”李有為分析著。


    “區區一個劉卓怎就如此難以對付,他還能長了三頭六臂不成?限你們十日內拿出應對措施,不然就等著被罷黜吧。”努爾哈赤有些憤怒,說完後就轉身離去。


    走出大殿後,皇太極等人追上了李有為,紛紛開口請教。


    “李將軍,還得勞煩你解惑。”皇太極溫和有禮的說著。


    “四貝勒,有話不妨直說。”李有為望著皇太極說道。


    “劉卓此人有沒有什麽弱點?或者說喜好什麽?比如酒、色、財、權等等?”


    “酒色財權,劉卓並沒有過多的沉迷。他這人極為自律、努力,對自己也挺狠的。八歲開始練武,堅持了十多年,很少有人能做到。他很少犯錯,對人也較為寬宏大量。”


    “有時候,他的所作所為,身邊的很多人都看不懂。”李有為將自己記憶中的劉卓講給眾人。


    “我覺得各位貝勒若是想要下手的話,最好從劉卓身上著手。劉卓以前經常提及戚繼光大帥,每次提及都是扼腕唏噓。”


    “隻要重金收買幾個貪官,再將準備的罪狀上奏明廷,應該會起到一些作用。比如,豢養家奴,目無朝廷,公私不分,張揚跋扈等。”


    “李將軍果然是高見,一語點醒夢中人。”皇太極滿臉興奮的誇讚。


    “四貝勒客氣了,本就是李某分內之事。”李有為十分客氣的說著


    “李將軍若是不嫌棄的話,今日我們兄弟幾人在城中酒樓做東,同李將軍喝上幾杯,全當是為李將軍接風洗塵了。”皇太極提議。


    “李有為何德何能能夠得諸位貝勒如此看重,屬實折煞李某了。”李有為感謝道。


    “李將軍能文能武,乃是世間少有的賢才,劉卓小兒有眼不識金鑲玉,將軍能夠投效大金,實乃將軍今生所做最正確的事。”皇太極在一旁不斷地吹噓。


    此時的李有為,心中則是異常的歡喜。什麽能文能武,不過是跟著那些大頭兵一同學了認字,看了幾本書,耳濡目染罷了。


    若是早知歸順能受到後金如此禮遇,還待在長生島那個鳥不拉屎的長生島作甚?與張義的一場爭吵也不全是壞處,榮華富貴、高官厚祿觸手可及。


    雖然以後要幫著後金對付明廷,但也算不得什麽。自己父母早已餓死,不在人世,身邊的親人沒幾個。況且,自己對於明廷並沒有什麽感情。


    投降後金的漢人多了去了,也不差自己一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活一世,短短幾十年,若不趁著限的時間享受榮華富貴,豈不是白白來此一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