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卓熱火朝天的將各種物資運往複州時,在遼陽城的努爾哈赤也基本上已經準備好了對廣寧的作戰。
天啟二年正月十八日,後金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六萬大軍進軍廣寧,號稱十三萬。
正月二十日,後金抵達遼河,並未發現有人防禦(明軍聽到後金來攻跑了),後金見此直接過河直逼廣寧城外的西平堡。
明軍遼東巡撫王化貞收到消息後,派孫德功、祖大壽支援,遼東經略熊廷弼也派劉渠前往赴援。
正月二十二,明軍在平陽橋遭遇後金軍,剛剛交鋒,孫得功和參將鮑承先等領頭逃跑。
隨後,大量的明軍將士戰死。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祖大壽逃往覺華島,副總兵羅一貫、參將黑雲鶴、遊擊李茂春、張明先等在西平戰死。
巡撫王化貞與經略熊廷弼見兵敗後,帶著百姓逃入關內。努爾哈赤最終也在孫德功等人的幫助下的占領了廣寧城。
幾日後。
努爾哈赤終於收到了,蓋州、耀州被攻克,複州被明軍收複的消息。
廣寧城一處寬闊的廳堂內,身穿黃色棉甲的努爾哈赤坐在椅子上,望著手中的信件憤怒道:“阿敏,這就是你給我說的解決了毛文龍?你好好睜眼看看,你都做了什麽?”
努爾哈赤剛說完,隨手將信件扔在地上。阿敏撿起地上的信件,大致翻看一遍。
隨後,其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對努爾哈赤說:“大汗,當時我確實將毛文龍身邊的人馬幾乎都斬殺了。有沒有可能是明廷派的人,毛文龍可沒有火炮,明廷還是有不少火炮的。”
莽古爾泰也開口道:“父汗,我也覺得不太可能是毛文龍,這才過去幾個月,毛文龍不可能聚攏那麽多的兵馬。”
“先讓複州那幫南蠻蹦躂幾天。將廣寧周邊城堡拿下,收攏物資後,再去複州收拾那幫明軍。”努爾哈赤一錘定音。
……
沒過幾日後,後金努爾哈赤又收到了傳來的信件。
“沒想到,這幫明軍竟然跑到新都城搗亂。傳令下去,班師迴京。”努爾哈赤怒火中燒的下達軍令。
複州城。
元月二十三日,劉卓帶領著搜刮的物資,返迴了複州城。將城內一概瑣事安排後,劉卓召來諸將領,開始準備襲擾遼陽。
用劉卓的話來說,前段時間沒有足夠的馬匹來保持高效的移動速度。
現在有了機會,就要去試一試。
劉卓抬頭注視著眾將,詢問有誰願意主動帶隊的,這次出乎了劉卓的意料,一個個的將領表示願意前去。劉卓從中選出了騎射嫻熟的吉達與蔡壯。
經過一天的物資準備,劉卓帶著一眾的將士騎馬向北方重城遼陽而去。
現在趁努爾哈赤發動廣寧之戰炮轟遼陽,絕對會給努爾哈赤一個驚喜。
先前放棄是因為後金八旗兵馬匹多,各城堡之間八旗兵可以快速的支援。
如果用步兵來襲擾,大概率會被騎兵追上,進而被吃下。
通過蓋州、耀州之戰湊齊了奇襲所用戰馬,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意外之喜。
從複州至遼陽大概有500多裏,也幸好遼東半島的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利於騎兵的快速奔襲。
馬的消化能力很弱,不像牛一樣會反芻,所以得一日多餐。馬無夜草不肥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為了保持馬的體力,還得需要其他一些豆類等飼料。
在古代,百姓喂養馬實在是不如牛、驢等其他動物來的方便實用。畢竟,馬隻能做個代步工具。
此外,馬的肉也不好吃,拉出的糞便也是酸性,也不能施肥。除了當個馬車拉人就別無他用了。
有錢可以養馬,畢竟錢多不在乎,出門有個代步工具長臉麵。
那戰馬一日能跑多呢?這就跟馬的步法有關,騎兵訓練中一般分四種步法:慢步、快步、跑步、襲步。
慢步就是馬跟人走路,正常走路的步伐。快步則就比慢步快的多了,基本上會快上兩、三倍。
跑步、襲步的速度依次遞進。但是,因為戰馬種類的不同,有時候戰馬的快步甚至比跑步還要快些。
戰馬進入襲步的步伐,有時候一秒鍾的奔襲可以接近二十米左右。
但馬是動物,隻要是動物就會有體力和耐力,會疲勞。一般來說,如果不過度消耗馬力,一匹馬一日行進百餘裏左右(基本上就是50公裏),就得休息了。
劉卓也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其他人的交談才知道的。
經過不到兩日的快馬奔襲,劉卓等人終於來到了遼陽城附近。望著那破舊的城牆,劉卓想了想還是去未來的東京城看看吧,然後在向導的帶領下前往努爾哈赤興建的新都城。
說起遼陽東京城,就不得不提起努爾哈赤的幾次遷都了(前麵幾個都城名氣不大:費阿拉、赫圖阿拉、界凡、薩爾滸城)。
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提議從薩爾滸城遷都遼陽,其手下的一眾貝勒都不同意,原因是遼陽城太破舊了。
但最終,努爾哈赤說服了一眾大臣貝勒,並在遼陽城東太子河東岸附近營建東京城。這座城修建的還挺快,大約在天啟二年的三四月份建成。
天啟五年,努爾哈赤又開始忽悠手下的大臣貝勒主張遷都沈陽,說沈陽這個地太好了,雖然冬天極為寒冷,可是交通便利啊,四通八達。往西可以攻打大明;往北可以討伐蒙古;往南征討朝鮮。
最終,後金還是遷都沈陽了。
夜幕悄然降臨,劉卓沒有立馬開始炮轟,隻是靜靜的等待,因為這時候的人們睡覺還是太晚了。劉卓等人隻能在寒冷的星空下耐心等待至子時三刻的到來。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甚至有不少的人腿都出現凍傷了。對此,劉卓也沒辦法,隻能讓眾人輕微活動活動。
劉卓暗暗罵著努爾哈赤這個王八蛋,閑的沒事幹,修建一個不足一平方公裏的城。這幫子後金韃子沒一點見識,這也能稱之為“東京城”。
望著一個個將士凍得說不出話來,劉卓無奈隻得吩咐火器營的將士將已經拉出來的火炮對準東京城。
然後將火藥、鐵砂、鐵球依次放進炮管,待所有的準備工作就緒,劉卓命人將一眾馬匹的耳朵用粗布塞住,並驅趕至遠處。
隨著一切的瑣碎工作準備完畢,劉卓一聲令下,兩聲巨大的轟鳴聲響徹整個東京城上空。
然後就是火器營士兵迅速擦拭炮管內的殘留物,也幸好溫度低,炮管也不算太熱,好清理。在將攜帶的鐵球全部打完後,劉卓才心滿意足的帶著一眾將士返迴。
多虧努爾哈赤在廣寧城逗留了近十日,否則,說不定劉卓一行就與努爾哈赤碰個正著了。
在劉卓一行高興返迴複州的時候,遼陽城的一眾大臣、貝勒望著炮轟後的新都不知所措。
除了五大臣中的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臉色稍微正常一些,其他的貝勒大臣,尤其是漢人官員臉上各個麵如土色。
主持修建新都的官員更是臉色鐵青,這被轟的都成了篩子,這還怎麽修?
努爾哈赤對這座新都城可是寄予了厚望,否則也不會當初力勸眾貝勒大臣啥的遷都。旁邊的遼陽城破破舊舊的,各大貝勒對此也是非常嫌棄。
炮轟新都,打的不僅僅是後金國的臉,更是讓努爾哈赤顏麵掃地,威望大損。
努爾哈赤見到這場景絕對勃然大怒。
近些年,隨著努爾哈赤年齡越來越大,腦子也不好使,開始糊塗起來,侮辱謾罵都是輕的。
與中間的那三個老頭沒法比啊,人家是後金國立國之初的五大臣啊。
越想越害怕,我還不如趁著努爾哈赤沒迴來逃到複州那邊。想到這,這個漢臣開始小心翼翼的的四處張望著。
後金八旗的的製度很簡單,立國之初,封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為和碩貝勒,並稱四大貝勒。任命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截至天啟二年,也就隻剩下三人活著,其餘兩人都病死了。
八旗各旗努爾哈赤執掌正黃、鑲黃旗,代善執掌正紅旗,嶽讬與碩托執掌鑲紅旗。
阿敏執掌鑲藍旗,莽古爾泰執掌正藍旗,皇太極執掌正白旗,杜度執掌鑲白旗。
努爾哈赤掌權時期,其基本上長年將兒子、侄子、孫子帶在身邊打仗。
投降的漢人則是另一套官員體製,但是後期努爾哈赤對漢官漢民進行屠殺,引起了嚴重的民族和社會矛盾,給後繼者皇太極留下了很多的麻煩。
三日後,劉卓等人返迴了複州城。盡管一些馬匹出現損傷,但是依舊還有著近千餘的戰馬完好。
劉卓下令一行將士休養,過幾日再行訓示。
遼陽城新都外。
努爾哈赤望著那滿目瘡痍的東京城,立時火冒三丈,大發雷霆道:“把當夜值守的,拉出去全砍了。”
“你們都有什麽想法、意見,都說說。”
“父汗,複州那幫明軍如此做,就是為了激怒我們。我們直接大軍壓境,不給那幫明軍任何的機會,直接將其碾成齏粉。”莽古爾泰一臉認真但又不屑道。
“從複州那幫明軍攻打蓋州、耀州的情況來看,明軍人數不會超過萬人。否則,他們也不會就隻派那麽點人來騷擾了。旅順、金州那邊沒有被攻克的消息也可以印證。”
“兒臣覺得不用大軍全部壓上,兩三萬人足以應對複州的明軍,我們唯一需要注意的不過是對方的火炮。”
此時的皇太極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先後經曆了舒爾哈赤、褚英之死的他,已經變得極為成熟內斂,剛毅果斷。
在軍報傳到營中後,皇太極就命人搜集了複州方向的所有戰報。因此,其分析的頭頭是道。
“大汗,那幫人隻敢打蓋州、耀州那種小城,連遼陽城都不敢動,就隻是放了幾炮。他們如此做,分明就是想惹怒我們。說不定,我們大軍還沒有到,就逃之夭夭了。”阿敏笑言道。
“父汗,複州城雖小,但是縱觀近日的情報,複州城的明軍絕對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沒有任何破綻。”
“從各處傳來的戰報,複州的明軍在十一月左右就已經攻克複州,但隨後其並未向北攻打蓋州、耀州,反而直接劫掠、掃蕩金州、旅順等城堡。”
“那幫明軍好似知道我們會發起廣寧之戰,趁我們全力應付廣寧時一線的明軍,連破蓋、耀二城,夜襲新都。如此看來,我們內部是多半是出現了問題。”
“我覺得眼下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對複州明軍,那幫明軍和我們以往遇到的明軍絕對不是同一批人。我敢斷言,複州明軍現在一定在等著我們的到來。”一旁的代善緩緩出列分析。
“汗祖父,這批明軍好像是突然憑空之間出現的。我懷疑他們是從海上乘船過來的。如果不盡快出擊,等海上解凍,估計那幫明軍就乘船跑了。”鑲紅旗旗主嶽讬說道。
“你們分析的都不錯,代善、嶽讬,你們兩父子分析的可謂是入木三分啊。”努爾哈赤臉色稍微緩和,笑著說道。
兩側的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也都是點了點頭。
“傳令下去,五日後,兵進複州。我要砍下他們狗頭。”努爾哈赤發出軍令。
天啟二年正月十八日,後金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六萬大軍進軍廣寧,號稱十三萬。
正月二十日,後金抵達遼河,並未發現有人防禦(明軍聽到後金來攻跑了),後金見此直接過河直逼廣寧城外的西平堡。
明軍遼東巡撫王化貞收到消息後,派孫德功、祖大壽支援,遼東經略熊廷弼也派劉渠前往赴援。
正月二十二,明軍在平陽橋遭遇後金軍,剛剛交鋒,孫得功和參將鮑承先等領頭逃跑。
隨後,大量的明軍將士戰死。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祖大壽逃往覺華島,副總兵羅一貫、參將黑雲鶴、遊擊李茂春、張明先等在西平戰死。
巡撫王化貞與經略熊廷弼見兵敗後,帶著百姓逃入關內。努爾哈赤最終也在孫德功等人的幫助下的占領了廣寧城。
幾日後。
努爾哈赤終於收到了,蓋州、耀州被攻克,複州被明軍收複的消息。
廣寧城一處寬闊的廳堂內,身穿黃色棉甲的努爾哈赤坐在椅子上,望著手中的信件憤怒道:“阿敏,這就是你給我說的解決了毛文龍?你好好睜眼看看,你都做了什麽?”
努爾哈赤剛說完,隨手將信件扔在地上。阿敏撿起地上的信件,大致翻看一遍。
隨後,其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對努爾哈赤說:“大汗,當時我確實將毛文龍身邊的人馬幾乎都斬殺了。有沒有可能是明廷派的人,毛文龍可沒有火炮,明廷還是有不少火炮的。”
莽古爾泰也開口道:“父汗,我也覺得不太可能是毛文龍,這才過去幾個月,毛文龍不可能聚攏那麽多的兵馬。”
“先讓複州那幫南蠻蹦躂幾天。將廣寧周邊城堡拿下,收攏物資後,再去複州收拾那幫明軍。”努爾哈赤一錘定音。
……
沒過幾日後,後金努爾哈赤又收到了傳來的信件。
“沒想到,這幫明軍竟然跑到新都城搗亂。傳令下去,班師迴京。”努爾哈赤怒火中燒的下達軍令。
複州城。
元月二十三日,劉卓帶領著搜刮的物資,返迴了複州城。將城內一概瑣事安排後,劉卓召來諸將領,開始準備襲擾遼陽。
用劉卓的話來說,前段時間沒有足夠的馬匹來保持高效的移動速度。
現在有了機會,就要去試一試。
劉卓抬頭注視著眾將,詢問有誰願意主動帶隊的,這次出乎了劉卓的意料,一個個的將領表示願意前去。劉卓從中選出了騎射嫻熟的吉達與蔡壯。
經過一天的物資準備,劉卓帶著一眾的將士騎馬向北方重城遼陽而去。
現在趁努爾哈赤發動廣寧之戰炮轟遼陽,絕對會給努爾哈赤一個驚喜。
先前放棄是因為後金八旗兵馬匹多,各城堡之間八旗兵可以快速的支援。
如果用步兵來襲擾,大概率會被騎兵追上,進而被吃下。
通過蓋州、耀州之戰湊齊了奇襲所用戰馬,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意外之喜。
從複州至遼陽大概有500多裏,也幸好遼東半島的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利於騎兵的快速奔襲。
馬的消化能力很弱,不像牛一樣會反芻,所以得一日多餐。馬無夜草不肥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為了保持馬的體力,還得需要其他一些豆類等飼料。
在古代,百姓喂養馬實在是不如牛、驢等其他動物來的方便實用。畢竟,馬隻能做個代步工具。
此外,馬的肉也不好吃,拉出的糞便也是酸性,也不能施肥。除了當個馬車拉人就別無他用了。
有錢可以養馬,畢竟錢多不在乎,出門有個代步工具長臉麵。
那戰馬一日能跑多呢?這就跟馬的步法有關,騎兵訓練中一般分四種步法:慢步、快步、跑步、襲步。
慢步就是馬跟人走路,正常走路的步伐。快步則就比慢步快的多了,基本上會快上兩、三倍。
跑步、襲步的速度依次遞進。但是,因為戰馬種類的不同,有時候戰馬的快步甚至比跑步還要快些。
戰馬進入襲步的步伐,有時候一秒鍾的奔襲可以接近二十米左右。
但馬是動物,隻要是動物就會有體力和耐力,會疲勞。一般來說,如果不過度消耗馬力,一匹馬一日行進百餘裏左右(基本上就是50公裏),就得休息了。
劉卓也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其他人的交談才知道的。
經過不到兩日的快馬奔襲,劉卓等人終於來到了遼陽城附近。望著那破舊的城牆,劉卓想了想還是去未來的東京城看看吧,然後在向導的帶領下前往努爾哈赤興建的新都城。
說起遼陽東京城,就不得不提起努爾哈赤的幾次遷都了(前麵幾個都城名氣不大:費阿拉、赫圖阿拉、界凡、薩爾滸城)。
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提議從薩爾滸城遷都遼陽,其手下的一眾貝勒都不同意,原因是遼陽城太破舊了。
但最終,努爾哈赤說服了一眾大臣貝勒,並在遼陽城東太子河東岸附近營建東京城。這座城修建的還挺快,大約在天啟二年的三四月份建成。
天啟五年,努爾哈赤又開始忽悠手下的大臣貝勒主張遷都沈陽,說沈陽這個地太好了,雖然冬天極為寒冷,可是交通便利啊,四通八達。往西可以攻打大明;往北可以討伐蒙古;往南征討朝鮮。
最終,後金還是遷都沈陽了。
夜幕悄然降臨,劉卓沒有立馬開始炮轟,隻是靜靜的等待,因為這時候的人們睡覺還是太晚了。劉卓等人隻能在寒冷的星空下耐心等待至子時三刻的到來。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甚至有不少的人腿都出現凍傷了。對此,劉卓也沒辦法,隻能讓眾人輕微活動活動。
劉卓暗暗罵著努爾哈赤這個王八蛋,閑的沒事幹,修建一個不足一平方公裏的城。這幫子後金韃子沒一點見識,這也能稱之為“東京城”。
望著一個個將士凍得說不出話來,劉卓無奈隻得吩咐火器營的將士將已經拉出來的火炮對準東京城。
然後將火藥、鐵砂、鐵球依次放進炮管,待所有的準備工作就緒,劉卓命人將一眾馬匹的耳朵用粗布塞住,並驅趕至遠處。
隨著一切的瑣碎工作準備完畢,劉卓一聲令下,兩聲巨大的轟鳴聲響徹整個東京城上空。
然後就是火器營士兵迅速擦拭炮管內的殘留物,也幸好溫度低,炮管也不算太熱,好清理。在將攜帶的鐵球全部打完後,劉卓才心滿意足的帶著一眾將士返迴。
多虧努爾哈赤在廣寧城逗留了近十日,否則,說不定劉卓一行就與努爾哈赤碰個正著了。
在劉卓一行高興返迴複州的時候,遼陽城的一眾大臣、貝勒望著炮轟後的新都不知所措。
除了五大臣中的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臉色稍微正常一些,其他的貝勒大臣,尤其是漢人官員臉上各個麵如土色。
主持修建新都的官員更是臉色鐵青,這被轟的都成了篩子,這還怎麽修?
努爾哈赤對這座新都城可是寄予了厚望,否則也不會當初力勸眾貝勒大臣啥的遷都。旁邊的遼陽城破破舊舊的,各大貝勒對此也是非常嫌棄。
炮轟新都,打的不僅僅是後金國的臉,更是讓努爾哈赤顏麵掃地,威望大損。
努爾哈赤見到這場景絕對勃然大怒。
近些年,隨著努爾哈赤年齡越來越大,腦子也不好使,開始糊塗起來,侮辱謾罵都是輕的。
與中間的那三個老頭沒法比啊,人家是後金國立國之初的五大臣啊。
越想越害怕,我還不如趁著努爾哈赤沒迴來逃到複州那邊。想到這,這個漢臣開始小心翼翼的的四處張望著。
後金八旗的的製度很簡單,立國之初,封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為和碩貝勒,並稱四大貝勒。任命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截至天啟二年,也就隻剩下三人活著,其餘兩人都病死了。
八旗各旗努爾哈赤執掌正黃、鑲黃旗,代善執掌正紅旗,嶽讬與碩托執掌鑲紅旗。
阿敏執掌鑲藍旗,莽古爾泰執掌正藍旗,皇太極執掌正白旗,杜度執掌鑲白旗。
努爾哈赤掌權時期,其基本上長年將兒子、侄子、孫子帶在身邊打仗。
投降的漢人則是另一套官員體製,但是後期努爾哈赤對漢官漢民進行屠殺,引起了嚴重的民族和社會矛盾,給後繼者皇太極留下了很多的麻煩。
三日後,劉卓等人返迴了複州城。盡管一些馬匹出現損傷,但是依舊還有著近千餘的戰馬完好。
劉卓下令一行將士休養,過幾日再行訓示。
遼陽城新都外。
努爾哈赤望著那滿目瘡痍的東京城,立時火冒三丈,大發雷霆道:“把當夜值守的,拉出去全砍了。”
“你們都有什麽想法、意見,都說說。”
“父汗,複州那幫明軍如此做,就是為了激怒我們。我們直接大軍壓境,不給那幫明軍任何的機會,直接將其碾成齏粉。”莽古爾泰一臉認真但又不屑道。
“從複州那幫明軍攻打蓋州、耀州的情況來看,明軍人數不會超過萬人。否則,他們也不會就隻派那麽點人來騷擾了。旅順、金州那邊沒有被攻克的消息也可以印證。”
“兒臣覺得不用大軍全部壓上,兩三萬人足以應對複州的明軍,我們唯一需要注意的不過是對方的火炮。”
此時的皇太極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先後經曆了舒爾哈赤、褚英之死的他,已經變得極為成熟內斂,剛毅果斷。
在軍報傳到營中後,皇太極就命人搜集了複州方向的所有戰報。因此,其分析的頭頭是道。
“大汗,那幫人隻敢打蓋州、耀州那種小城,連遼陽城都不敢動,就隻是放了幾炮。他們如此做,分明就是想惹怒我們。說不定,我們大軍還沒有到,就逃之夭夭了。”阿敏笑言道。
“父汗,複州城雖小,但是縱觀近日的情報,複州城的明軍絕對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沒有任何破綻。”
“從各處傳來的戰報,複州的明軍在十一月左右就已經攻克複州,但隨後其並未向北攻打蓋州、耀州,反而直接劫掠、掃蕩金州、旅順等城堡。”
“那幫明軍好似知道我們會發起廣寧之戰,趁我們全力應付廣寧時一線的明軍,連破蓋、耀二城,夜襲新都。如此看來,我們內部是多半是出現了問題。”
“我覺得眼下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對複州明軍,那幫明軍和我們以往遇到的明軍絕對不是同一批人。我敢斷言,複州明軍現在一定在等著我們的到來。”一旁的代善緩緩出列分析。
“汗祖父,這批明軍好像是突然憑空之間出現的。我懷疑他們是從海上乘船過來的。如果不盡快出擊,等海上解凍,估計那幫明軍就乘船跑了。”鑲紅旗旗主嶽讬說道。
“你們分析的都不錯,代善、嶽讬,你們兩父子分析的可謂是入木三分啊。”努爾哈赤臉色稍微緩和,笑著說道。
兩側的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也都是點了點頭。
“傳令下去,五日後,兵進複州。我要砍下他們狗頭。”努爾哈赤發出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