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劉卓與媳婦從董家迴來,兩人就很少出劉宅,整日在家中看書解悶。劉卓也漸漸地將商行管理的模式教於自己的媳婦,希望媳婦可以在自己無暇時候能夠打理商行事務。
除此之外,劉卓也就對於商行、商會的管理過程中的心得一並傳授。
劉父為了避開董明順的上門詢問,在劉卓迴來的第二日就帶著劉母等人前往山西太原府了。臨走之前,劉父將商行的管理權又交還劉卓手中,但並未對此行的目的有過多的提及。
對於商行中的眾多事務劉卓也未向自己的媳婦隱瞞。董映雪在學習管理方式的同時,也在認識各地的管事。劉卓毫不藏私,將商行內所遇到各種事務一一告知董映雪。
在多日的交往接觸過程中,劉卓也發現了自家媳婦對於管理、處置商行的事務的方麵的天賦。這或許也是自家媳婦本來就飽讀詩書,處理起來就沒有什麽棘手的了。
在兩人各忙各事的時候,董父令人送來書信,告知其已經從榆社縣令超擢為遼州知州。
連跨數級的提升讓董映雪頗為不解,連問劉卓是不是與劉氏商行有關。劉卓推托自己對此毫不知情,可以等父親迴來問一問。
隨著劉父的布置一步一步實現,劉卓也把自己的關注放在護衛與作物上麵。
早在婚前,劉卓就給劉父提出建議盡量在山東登州府周圍種植番薯,畢竟那時候的時間已經六月了。後來,才得知下人已在月底前就已經種植了,但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
遼州內,在嶽父董明順升任遼州知州後。劉卓在遼州的三個縣城大肆開辦酒樓、客棧等,並招當地老實肯幹夥計,將眼線深入遼州各處。
此外,劉卓將糧食交易、運輸事宜全權交由遼州本地商行,並將分出部分生意交給本地商行,一時間劉卓與本地商行管事打得火熱。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董明順也慢慢熟悉了整個遼州的事務。總的來說,就是閑,和在榆社縣一樣沒多少事。但是人老成精的董明順,還是發現了點端倪。
在董明順上任不久,各個縣出現了不少的新鋪麵,這些鋪麵招收大量夥計。接著沒多久,各縣雞鳴狗盜之徒銳減。
還有就是遼州本地的商行紛紛轉行從事其他生意。導致這些變化產生的原因,董明順心知肚明。
某日,董明順實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慮,備上馬車,帶著仆人朝劉宅所在趕去。
劉宅一處鴿子院,一隻鴿子從空中飛來直接落在王伯麵前。王伯熟練的抓起鴿子,取下鴿子腿上的信紙,快步走向前院,交給一處院落的護衛手中。
劉卓看著紙上的信息,輕歎一聲,該來的總會來。
大約一個時辰左右,董明順就到了劉宅。望著廳堂中的女婿,董明順也沒什麽架子,畢竟自己現在的官位都是劉家運作得來的。
“賢婿,這遼州的幾個縣,近日來的變化,是賢婿搞出來的吧。”董明順直接開門見山,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
“是的,嶽父大人有何不解之處盡管道來。”劉卓心平氣和道。
“那賢婿為何那麽做呢?這對劉氏商行又有何益處?”
劉卓聽後笑道:“嶽丈大人在我與映雪迴門之時,嶽丈大人的疑惑之處,嶽丈還記得嗎?”
“我自是記得的,但是那與今日之事,有何關聯嗎?”董明順不解。
“迴門之時,我向嶽丈說了氣溫、氣候之變。劉氏商行如今所做,隻是為了防備以後的各種災害。我與本地商行溝通使其從事糧食交易,也是為了以後做準備。”
“我招本地踏實肯幹之人,不過是預防以後出現災荒,遼州百姓還有個一計之長;至於那些雞鳴狗盜、作奸犯科之人,不過是商行的管事清理、打掃醃臢之物,從而減少各地官府的負擔。”
“還有,先前映雪說要學從商之術教予大哥。不過我近日看映雪忙忙碌碌,就想著提前將這幾縣的鋪麵經營一番,以後尋合適時機交予大哥之手。”劉卓一臉的真誠,臉上略顯無辜之色。
劉卓也不禁感慨,自己什麽時候也學會了這般站著說瞎話而麵不改色了。前世的自己,始終還是太過老實了些。
董明順見自家女婿如此著想,還將所有事情安排如此妥當,心中不免愧疚難當:“賢婿啊,都是我的不是。因為先前職位變動之事,我心有疑慮,再加上各縣的事情,所以才有今日之舉。”
“賢婿可千萬別對你父親提及此事。幸好親家不在,不然,我這老臉都……”董明順說出心中困惑後,對於升遷之事也一口帶過,絲毫不再提及。
“嶽父大人這番所言可折煞小婿了,小婿是晚輩,即便那般結果,也是小婿未能提前告知嶽父大人。”劉卓一臉謙虛。
正當兩人相互繼續客套之時,董映雪不知何時出現在廳堂門口。
“父親大人何時過來的,夫君怎麽不提早給我說,我還是從丫鬟口中得知的。”董映雪一臉怨氣的看向劉卓。
劉卓則一臉無辜的望著董明順。
“是我讓賢婿不要告知你的,我今日就是來請教一些上次沒請教的學問,你可別怪罪賢婿。”董明順坦言道。
“那就當我錯怪夫君了。父親,你先和夫君聊一會,我這幾日學了幾個新菜式,我現在去廚房給你露一手。”董映雪開心的說著。
待董映雪走開,董明順才略帶歉意:“賢婿,我就不留下了。你一會給映雪說,就說我公務繁忙得迴去了。我今日來此,千萬一定要保密啊。”
“嶽父大人放心吧。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會有人知道的。”劉卓一本正經道。
兩人繼續客氣一番後,董明順才乘轎返迴府衙。
片刻功夫後董映雪端著酒菜來到廳堂,望著劉卓:“父親呢?”
“說是公務繁忙,走了。我這下有口福了。”劉卓笑嗬嗬說著,看著媳婦做的菜,伸手去抓。
董映雪啪的一下伸手打在劉卓手上。
“用筷子。”董映雪管教道。
劉卓拿起盤上的筷子,夾了一筷子,細嚼慢咽:“味道不錯,進步很大。”
董映雪詢問道:“父親來這找你幹啥?”
“嶽丈大人,要我保密,不能給別人說。”劉卓一邊吃著,一邊說。
“那你別吃了。”董映雪一把抓過筷子,收拾後,走向廚房。
……
轉眼間,到了萬曆四十六年十一月,天氣也愈發寒冷。遼州有半數的百姓還在受凍,買不起爐子、也買不起羊毛衣。對於此事,劉卓也無可奈何,總不能將這些取暖之物白送他人。
古代,熬不過冬天、被凍死的比比皆是。劉卓即便有能力也不能救,不是劉卓冷血,救了第一次還有沒有下一次?每次遇到災荒,劉宅要不要救?
劉氏商行來到遼州的時候,商行產出的物品基本上都做了折扣,即便如此,還是有半數的百姓買不起。
劉卓隻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跟隨自己的一批人施以援手。對於那些與自己無關人,劉卓隻能做到視而不見。
董映雪在這方麵倒是表現的與劉卓一致,沒有愛心泛濫。
時間一日又一日的流逝,商行的各項事務也正常推進。一日,劉卓帶著幾名護衛,離開劉宅,前往訓練場地對場地內的千餘護衛進行整編。
訓練場內的護衛、招募的蒙古護衛加起來大約計近一千五百餘人。
因劉卓提前已對眾人的訓練效果、成績有所了解。故劉卓率先選出一批各方麵都能力突出之人共計三百人,稱為“政訓隊”,劉卓擔任政訓隊隊長。
然後劉卓任命跟隨自己時間較長的徐長庚、王北風分別為一大隊、二大隊隊長;李寒陽與衛道擔任內衛隊隊長,人手隨意挑選。任命以後,劉卓就放任眾人挑選各自的成員。
挑選完畢後,徐、王二人將各小隊長的任命權交給了劉卓。
看著任命的名單,劉卓有些疑惑,五百多人的蒙古護衛,隻有幾人任職護衛隊長?
劉卓找來徐、王二人、哈圖、以及擔任的蒙古小隊長,問道:“為何蒙古人任隊長的比例如此之低?”
哈圖率先開口道“公子,部落的勇士多善弓馬騎射,公子訓練的護衛對各方麵都有涉獵,這一點部落勇士確實有所不及。還有就是溝通方麵,所以……”
“是這樣嗎?”
徐王二位隊長道:“是的,公子”
“既然來了劉氏商行,那就是在一個鍋裏吃飯的兄弟。哪天到了戰場上就是背靠背的兄弟,要互幫互助,不要因為他們是蒙古人就有所區別對待,知道嗎?”劉卓厲聲道。
“我等遵命。”眾人道。
“給你們各自一個月訓練、熟悉、整合。一個月後,我來檢驗訓練成果,需要什麽器具,除了火銃,其他的你們找器械所打造。”劉卓命令。
除此之外,劉卓也就對於商行、商會的管理過程中的心得一並傳授。
劉父為了避開董明順的上門詢問,在劉卓迴來的第二日就帶著劉母等人前往山西太原府了。臨走之前,劉父將商行的管理權又交還劉卓手中,但並未對此行的目的有過多的提及。
對於商行中的眾多事務劉卓也未向自己的媳婦隱瞞。董映雪在學習管理方式的同時,也在認識各地的管事。劉卓毫不藏私,將商行內所遇到各種事務一一告知董映雪。
在多日的交往接觸過程中,劉卓也發現了自家媳婦對於管理、處置商行的事務的方麵的天賦。這或許也是自家媳婦本來就飽讀詩書,處理起來就沒有什麽棘手的了。
在兩人各忙各事的時候,董父令人送來書信,告知其已經從榆社縣令超擢為遼州知州。
連跨數級的提升讓董映雪頗為不解,連問劉卓是不是與劉氏商行有關。劉卓推托自己對此毫不知情,可以等父親迴來問一問。
隨著劉父的布置一步一步實現,劉卓也把自己的關注放在護衛與作物上麵。
早在婚前,劉卓就給劉父提出建議盡量在山東登州府周圍種植番薯,畢竟那時候的時間已經六月了。後來,才得知下人已在月底前就已經種植了,但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
遼州內,在嶽父董明順升任遼州知州後。劉卓在遼州的三個縣城大肆開辦酒樓、客棧等,並招當地老實肯幹夥計,將眼線深入遼州各處。
此外,劉卓將糧食交易、運輸事宜全權交由遼州本地商行,並將分出部分生意交給本地商行,一時間劉卓與本地商行管事打得火熱。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董明順也慢慢熟悉了整個遼州的事務。總的來說,就是閑,和在榆社縣一樣沒多少事。但是人老成精的董明順,還是發現了點端倪。
在董明順上任不久,各個縣出現了不少的新鋪麵,這些鋪麵招收大量夥計。接著沒多久,各縣雞鳴狗盜之徒銳減。
還有就是遼州本地的商行紛紛轉行從事其他生意。導致這些變化產生的原因,董明順心知肚明。
某日,董明順實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慮,備上馬車,帶著仆人朝劉宅所在趕去。
劉宅一處鴿子院,一隻鴿子從空中飛來直接落在王伯麵前。王伯熟練的抓起鴿子,取下鴿子腿上的信紙,快步走向前院,交給一處院落的護衛手中。
劉卓看著紙上的信息,輕歎一聲,該來的總會來。
大約一個時辰左右,董明順就到了劉宅。望著廳堂中的女婿,董明順也沒什麽架子,畢竟自己現在的官位都是劉家運作得來的。
“賢婿,這遼州的幾個縣,近日來的變化,是賢婿搞出來的吧。”董明順直接開門見山,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
“是的,嶽父大人有何不解之處盡管道來。”劉卓心平氣和道。
“那賢婿為何那麽做呢?這對劉氏商行又有何益處?”
劉卓聽後笑道:“嶽丈大人在我與映雪迴門之時,嶽丈大人的疑惑之處,嶽丈還記得嗎?”
“我自是記得的,但是那與今日之事,有何關聯嗎?”董明順不解。
“迴門之時,我向嶽丈說了氣溫、氣候之變。劉氏商行如今所做,隻是為了防備以後的各種災害。我與本地商行溝通使其從事糧食交易,也是為了以後做準備。”
“我招本地踏實肯幹之人,不過是預防以後出現災荒,遼州百姓還有個一計之長;至於那些雞鳴狗盜、作奸犯科之人,不過是商行的管事清理、打掃醃臢之物,從而減少各地官府的負擔。”
“還有,先前映雪說要學從商之術教予大哥。不過我近日看映雪忙忙碌碌,就想著提前將這幾縣的鋪麵經營一番,以後尋合適時機交予大哥之手。”劉卓一臉的真誠,臉上略顯無辜之色。
劉卓也不禁感慨,自己什麽時候也學會了這般站著說瞎話而麵不改色了。前世的自己,始終還是太過老實了些。
董明順見自家女婿如此著想,還將所有事情安排如此妥當,心中不免愧疚難當:“賢婿啊,都是我的不是。因為先前職位變動之事,我心有疑慮,再加上各縣的事情,所以才有今日之舉。”
“賢婿可千萬別對你父親提及此事。幸好親家不在,不然,我這老臉都……”董明順說出心中困惑後,對於升遷之事也一口帶過,絲毫不再提及。
“嶽父大人這番所言可折煞小婿了,小婿是晚輩,即便那般結果,也是小婿未能提前告知嶽父大人。”劉卓一臉謙虛。
正當兩人相互繼續客套之時,董映雪不知何時出現在廳堂門口。
“父親大人何時過來的,夫君怎麽不提早給我說,我還是從丫鬟口中得知的。”董映雪一臉怨氣的看向劉卓。
劉卓則一臉無辜的望著董明順。
“是我讓賢婿不要告知你的,我今日就是來請教一些上次沒請教的學問,你可別怪罪賢婿。”董明順坦言道。
“那就當我錯怪夫君了。父親,你先和夫君聊一會,我這幾日學了幾個新菜式,我現在去廚房給你露一手。”董映雪開心的說著。
待董映雪走開,董明順才略帶歉意:“賢婿,我就不留下了。你一會給映雪說,就說我公務繁忙得迴去了。我今日來此,千萬一定要保密啊。”
“嶽父大人放心吧。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會有人知道的。”劉卓一本正經道。
兩人繼續客氣一番後,董明順才乘轎返迴府衙。
片刻功夫後董映雪端著酒菜來到廳堂,望著劉卓:“父親呢?”
“說是公務繁忙,走了。我這下有口福了。”劉卓笑嗬嗬說著,看著媳婦做的菜,伸手去抓。
董映雪啪的一下伸手打在劉卓手上。
“用筷子。”董映雪管教道。
劉卓拿起盤上的筷子,夾了一筷子,細嚼慢咽:“味道不錯,進步很大。”
董映雪詢問道:“父親來這找你幹啥?”
“嶽丈大人,要我保密,不能給別人說。”劉卓一邊吃著,一邊說。
“那你別吃了。”董映雪一把抓過筷子,收拾後,走向廚房。
……
轉眼間,到了萬曆四十六年十一月,天氣也愈發寒冷。遼州有半數的百姓還在受凍,買不起爐子、也買不起羊毛衣。對於此事,劉卓也無可奈何,總不能將這些取暖之物白送他人。
古代,熬不過冬天、被凍死的比比皆是。劉卓即便有能力也不能救,不是劉卓冷血,救了第一次還有沒有下一次?每次遇到災荒,劉宅要不要救?
劉氏商行來到遼州的時候,商行產出的物品基本上都做了折扣,即便如此,還是有半數的百姓買不起。
劉卓隻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跟隨自己的一批人施以援手。對於那些與自己無關人,劉卓隻能做到視而不見。
董映雪在這方麵倒是表現的與劉卓一致,沒有愛心泛濫。
時間一日又一日的流逝,商行的各項事務也正常推進。一日,劉卓帶著幾名護衛,離開劉宅,前往訓練場地對場地內的千餘護衛進行整編。
訓練場內的護衛、招募的蒙古護衛加起來大約計近一千五百餘人。
因劉卓提前已對眾人的訓練效果、成績有所了解。故劉卓率先選出一批各方麵都能力突出之人共計三百人,稱為“政訓隊”,劉卓擔任政訓隊隊長。
然後劉卓任命跟隨自己時間較長的徐長庚、王北風分別為一大隊、二大隊隊長;李寒陽與衛道擔任內衛隊隊長,人手隨意挑選。任命以後,劉卓就放任眾人挑選各自的成員。
挑選完畢後,徐、王二人將各小隊長的任命權交給了劉卓。
看著任命的名單,劉卓有些疑惑,五百多人的蒙古護衛,隻有幾人任職護衛隊長?
劉卓找來徐、王二人、哈圖、以及擔任的蒙古小隊長,問道:“為何蒙古人任隊長的比例如此之低?”
哈圖率先開口道“公子,部落的勇士多善弓馬騎射,公子訓練的護衛對各方麵都有涉獵,這一點部落勇士確實有所不及。還有就是溝通方麵,所以……”
“是這樣嗎?”
徐王二位隊長道:“是的,公子”
“既然來了劉氏商行,那就是在一個鍋裏吃飯的兄弟。哪天到了戰場上就是背靠背的兄弟,要互幫互助,不要因為他們是蒙古人就有所區別對待,知道嗎?”劉卓厲聲道。
“我等遵命。”眾人道。
“給你們各自一個月訓練、熟悉、整合。一個月後,我來檢驗訓練成果,需要什麽器具,除了火銃,其他的你們找器械所打造。”劉卓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