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古代基本上是作為抵抗遊牧民族進攻的前線要地,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山西的東麵是太行山脈,而太行山脈的東麵則是古代北方最為重要的華北平原地區。
如若山西有失,則華北平原地區便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山西西部則是呂梁山脈與黃土高原,這從客觀上阻擋了遊牧民族的進攻。
此外,山西南部與陝西關中平原、河南(中原地區)等地相連。山西北部邊防重鎮大同與蒙古部落緊緊相連,北部還有陰山山脈及部分小型山脈,著名的雁門關就位於山西北部。
自古以來,邊軍依靠大同、太原抵禦了蒙古部落不知多少次的進攻。
山西作為邊防重地,是遊牧民族文化與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區。在曆史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兵家必爭之地,隻要占領山西,就可以逐鹿中原。
雖然山西的地理位置優越,煤鐵等各種礦物資源豐富,但是山西也有不足地方。如果沒有各種災情,山西倒能夠自給自足。如果出現各種旱澇,山西會出現流民。
隻有解決了糧食問題,山西才是個寶地。劉卓現在就等著陳振龍的紅薯,至於紅薯涉及的脫毒技術,以後可以讓專人研究。
山西的大同鎮、太原鎮與東北地區的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延綏鎮(也叫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被稱成為明朝的“九邊重鎮”。
明末,隨著各地的農民起義規模越來越大,部分軍士投靠農民起義軍,部分軍士逃亡,還有一部分壯烈殉國。
山西這個時間段的巡撫應該是陳所學,年齡比較大,還是不能得罪的,隻能巴結。這個時期的巡撫多側重於軍事方麵的權力,政務方麵根據皇帝的安排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卓在訓練這些人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對付女真八旗軍的各種戰法、戰術。
一日,劉卓突然想到戚大帥在鎮守薊鎮時創造了攻守兼備的車步騎營。
戚大帥為了對付蒙古騎兵,使用防禦屏障在一側的偏廂車,以128輛偏廂車相連,形成一個木質要塞。
車營內有士兵3109人,配以鳥銃512門、佛朗機炮256架、火箭根、火藥7680斤,子銃2304門等武器。
騎兵營有2988人,虎蹲炮60門,鳥銃432杆,快槍432支等。步兵營有2699人,配鳥銃1080杆,火箭6480支,狼筅216根等武器。
這是戚繼光為了對付蒙古騎兵所創下的戰法,渾河之戰中,此戰法給後金造成了大量傷亡。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基本上所有人與劉卓的關係達到了友善。此外,還有一部分的關係達到了親密。
通過係統來篩選親密關係程度,確實是一個利器,最起碼在眼睛所能夠達到的視覺範圍可以知道誰是敵人。
除此之外,劉卓也大概弄清楚了這兩千人訓練一月大概花費多少了。這一月共耗費精米100石、糙米100石、小麥500石,另加各種蔬菜肉食,單吃食一項就得耗費白銀五百兩左右。
幸好自己還沒有將他們全部給招收成護衛,不然每年支出的銀兩足夠讓自己心疼了。
劉卓突然想到,要是自己以後招募兵丁,一個人該一個月給多少合適呢?
明末招募士兵大概最高的也就是二兩銀子一個月。明朝曆來不高的軍餉,與明初朱元璋的設立軍戶製度有關。
明初全國總兵力大概在120萬,明成祖時期兵力260萬。騎兵月糧兩石,普通步兵月糧一石。
明朝初,國家的財政收入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糧食。為了減少開支,朱元璋設立了軍戶軍屯,沒事的時候種地,敵人來的時候就打仗。這種形式下既能收獲糧食,也不妨礙打仗。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戶內的人員越來越多,種的糧食壓根就不夠吃。朝廷針對這種情況,隻能通過運送糧食來解決。
其實,軍戶製早在英宗皇帝土木堡一役後,就完全不行了。明朝後來采用募兵製的形式招募士兵(如戚家軍),每月給的餉銀折合下來大概在二兩銀子左右。
明朝後期出現各種問題,導致朝廷收不上錢,各種拖欠軍餉的事情頻發,導致兵變產生。
這個一個月的訓練,不僅讓劉卓發現幾個聰明機靈的好苗子,還找到了一些臂力驚人的年輕人。畢竟靠近山區,常年打獵練出來的功夫也不差。
正在劉卓高興的時候,火器所傳來消息,燧發槍研製成功。劉卓聽到消息,就顧不得其他,吩咐身邊護衛繼續盯著訓練。然後帶著幾人騎馬迅速往迴趕。
半個時辰左右,劉卓就趕到了火器所所在莊園。此時已經有幾人在莊園裏等著劉卓迴來試射。
劉卓進入莊園,不待眾人開口就吩咐到:“燧發槍在哪,給我一觀。”
火器所管事邱泰轉身,將一旁的槍支,拿起遞給劉卓。
劉卓接過燧發槍,眼睛中爆發出難以掩飾的光芒,盯著燧發槍不斷撫摸。
良久後,劉卓才問:“你們試射了?試射效果怎麽樣?”
“我們試射過了,基本上六次射擊中,有一次火藥未被點燃。最遠射程大概是在50丈左右。”一旁的邱泰道。
劉卓心中默念:“一丈大概是3米多,50丈就是160多米了”。
頓時,劉卓狂喜。喚眾人去開闊地帶試射。
“公子,試射有一定風險,不如讓我來吧。”管事道。
“好。”劉卓應聲同意。
一旁的管事拿起燧發槍,拿出一個小盒對準往槍管,往其中倒入少量火藥,掏出一個薄薄的布片遮住槍管,再將彈丸往槍管中按壓,然後,掏出一個長條形的鐵條,將彈丸按壓進槍管深處。
完成上述步驟以後,管事又拿出一個放置火藥的盒子,將火藥倒入火藥盤,再將火鐮下壓。
以上動作完成以後,火器所管事讓人放置了40丈、50丈的目標物,隻見左手手握槍管下方,右手握著槍支末端,待稍微調整了動作後,右手食指扣動扳機。
“嘭”的一聲響聲後,遠處的靶子上多了一個彈孔。
劉卓不待第二次試驗,便滿臉笑容的向邱泰走來對其道:“做的不錯,一會你去賬房領取獎勵,參與的每一個人都不許落下。”
“你們多久可以製作一杆?”
“如果鐵料充足,一個月大概可以製作20杆。”
“太少了。鐵料這方麵,我不是給你們說用焦炭來煉鐵嗎?用這個辦法可以提高生鐵產量。多想辦法解決問題,人手不夠,你們就多招些人手。”劉卓著急道。
“還有,提升產量的同時,你們一定要保障質量,出了問題到時候還得找你們。以後,專門找一批人,研究如何提高射程,加強燧發槍的破甲能力。”
“你們誰有興趣的話可試試研究線膛槍、後裝線膛槍。”
“這邊的火炮也必須開始仿製、研製,上次我給你說的火箭、手榴彈、佛朗機炮、虎蹲炮、開花彈,必須先製作一部分出來。”
“燧發槍的改進與火炮研發兩者都不能停下,需要什麽物資、銀兩直接與我說。”劉卓不帶一絲感情,對管事命令道。
“公子,我能否多問一句。”管事邱泰、張通麵露懼色。
“公子製造槍炮是為了造反嗎?”
“你們造這些東西是為了打蒙古與女真,你不用心理有什麽負擔。”劉卓一臉無奈道。
等火炮研製出來,就可以與女真掰掰手腕了。劉卓的自信來自於緬甸貢榜王朝與清軍幾次交手。
在幾次的交手中,緬甸貢榜王朝從英國人手上買來的燧發槍讓清軍吃盡了苦頭。即便如此,乾隆皇帝也絲毫不吸取教訓。
吩咐完所有的事情後,劉卓又返迴訓練的地方。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訓練,劉卓將親密關係高的人分成一隊;將腦子聰明、辦事靈巧的一批人分成一隊;將憨厚老實、學習能力一般的眾人分成幾隊。
劉卓不斷的將眾人打散、又不斷的重組,目的就是讓他們相互熟悉。雖然山西的兵源確實不如隔壁省好,但是也隻能利用係統彌補不足了。
第一個月,劉卓基本上訓練的隊形、隊列。雖然,眾人的衣服各有不同,但是整齊的隊形還是給人較大衝擊感。
第二個月,劉卓針對每個人的擅長不同,開始訓練各種武器。有人長槍兵、有人練習鳥銃、有人練習刀盾。有時候劉卓也會突然要求眾人集合來檢驗隊列隊形的成果。
第二個月結束後,針對每個隊訓練的成果,劉卓給予表現出眾的幾人口頭表揚。當劉卓重新看關係親密時候,大概有三百人達到了親密。劉卓對此欣喜異常。
本想針對眾人的訓練也就兩個月,但是當看到那三百人的訓練成果與親疏關係,劉卓隨後耐下心繼續開始了訓練。
劉卓時不時傳授表現好的眾人一些現代知識,也時不時的給那三百多人開個小灶。漸漸的,隨著劉卓傳授的知識越來越多,不時有人的親密關係達標。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劉卓每隔一天就給大家加餐,還變相通過各種理由給表現優秀的人嘉獎各種武器。在各種利誘與教導之下,那三百人的親密關係終於在訓練結束的前幾天達標。
劉卓欣喜若狂。
山西的東麵是太行山脈,而太行山脈的東麵則是古代北方最為重要的華北平原地區。
如若山西有失,則華北平原地區便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山西西部則是呂梁山脈與黃土高原,這從客觀上阻擋了遊牧民族的進攻。
此外,山西南部與陝西關中平原、河南(中原地區)等地相連。山西北部邊防重鎮大同與蒙古部落緊緊相連,北部還有陰山山脈及部分小型山脈,著名的雁門關就位於山西北部。
自古以來,邊軍依靠大同、太原抵禦了蒙古部落不知多少次的進攻。
山西作為邊防重地,是遊牧民族文化與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區。在曆史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兵家必爭之地,隻要占領山西,就可以逐鹿中原。
雖然山西的地理位置優越,煤鐵等各種礦物資源豐富,但是山西也有不足地方。如果沒有各種災情,山西倒能夠自給自足。如果出現各種旱澇,山西會出現流民。
隻有解決了糧食問題,山西才是個寶地。劉卓現在就等著陳振龍的紅薯,至於紅薯涉及的脫毒技術,以後可以讓專人研究。
山西的大同鎮、太原鎮與東北地區的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延綏鎮(也叫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被稱成為明朝的“九邊重鎮”。
明末,隨著各地的農民起義規模越來越大,部分軍士投靠農民起義軍,部分軍士逃亡,還有一部分壯烈殉國。
山西這個時間段的巡撫應該是陳所學,年齡比較大,還是不能得罪的,隻能巴結。這個時期的巡撫多側重於軍事方麵的權力,政務方麵根據皇帝的安排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卓在訓練這些人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對付女真八旗軍的各種戰法、戰術。
一日,劉卓突然想到戚大帥在鎮守薊鎮時創造了攻守兼備的車步騎營。
戚大帥為了對付蒙古騎兵,使用防禦屏障在一側的偏廂車,以128輛偏廂車相連,形成一個木質要塞。
車營內有士兵3109人,配以鳥銃512門、佛朗機炮256架、火箭根、火藥7680斤,子銃2304門等武器。
騎兵營有2988人,虎蹲炮60門,鳥銃432杆,快槍432支等。步兵營有2699人,配鳥銃1080杆,火箭6480支,狼筅216根等武器。
這是戚繼光為了對付蒙古騎兵所創下的戰法,渾河之戰中,此戰法給後金造成了大量傷亡。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基本上所有人與劉卓的關係達到了友善。此外,還有一部分的關係達到了親密。
通過係統來篩選親密關係程度,確實是一個利器,最起碼在眼睛所能夠達到的視覺範圍可以知道誰是敵人。
除此之外,劉卓也大概弄清楚了這兩千人訓練一月大概花費多少了。這一月共耗費精米100石、糙米100石、小麥500石,另加各種蔬菜肉食,單吃食一項就得耗費白銀五百兩左右。
幸好自己還沒有將他們全部給招收成護衛,不然每年支出的銀兩足夠讓自己心疼了。
劉卓突然想到,要是自己以後招募兵丁,一個人該一個月給多少合適呢?
明末招募士兵大概最高的也就是二兩銀子一個月。明朝曆來不高的軍餉,與明初朱元璋的設立軍戶製度有關。
明初全國總兵力大概在120萬,明成祖時期兵力260萬。騎兵月糧兩石,普通步兵月糧一石。
明朝初,國家的財政收入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糧食。為了減少開支,朱元璋設立了軍戶軍屯,沒事的時候種地,敵人來的時候就打仗。這種形式下既能收獲糧食,也不妨礙打仗。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戶內的人員越來越多,種的糧食壓根就不夠吃。朝廷針對這種情況,隻能通過運送糧食來解決。
其實,軍戶製早在英宗皇帝土木堡一役後,就完全不行了。明朝後來采用募兵製的形式招募士兵(如戚家軍),每月給的餉銀折合下來大概在二兩銀子左右。
明朝後期出現各種問題,導致朝廷收不上錢,各種拖欠軍餉的事情頻發,導致兵變產生。
這個一個月的訓練,不僅讓劉卓發現幾個聰明機靈的好苗子,還找到了一些臂力驚人的年輕人。畢竟靠近山區,常年打獵練出來的功夫也不差。
正在劉卓高興的時候,火器所傳來消息,燧發槍研製成功。劉卓聽到消息,就顧不得其他,吩咐身邊護衛繼續盯著訓練。然後帶著幾人騎馬迅速往迴趕。
半個時辰左右,劉卓就趕到了火器所所在莊園。此時已經有幾人在莊園裏等著劉卓迴來試射。
劉卓進入莊園,不待眾人開口就吩咐到:“燧發槍在哪,給我一觀。”
火器所管事邱泰轉身,將一旁的槍支,拿起遞給劉卓。
劉卓接過燧發槍,眼睛中爆發出難以掩飾的光芒,盯著燧發槍不斷撫摸。
良久後,劉卓才問:“你們試射了?試射效果怎麽樣?”
“我們試射過了,基本上六次射擊中,有一次火藥未被點燃。最遠射程大概是在50丈左右。”一旁的邱泰道。
劉卓心中默念:“一丈大概是3米多,50丈就是160多米了”。
頓時,劉卓狂喜。喚眾人去開闊地帶試射。
“公子,試射有一定風險,不如讓我來吧。”管事道。
“好。”劉卓應聲同意。
一旁的管事拿起燧發槍,拿出一個小盒對準往槍管,往其中倒入少量火藥,掏出一個薄薄的布片遮住槍管,再將彈丸往槍管中按壓,然後,掏出一個長條形的鐵條,將彈丸按壓進槍管深處。
完成上述步驟以後,管事又拿出一個放置火藥的盒子,將火藥倒入火藥盤,再將火鐮下壓。
以上動作完成以後,火器所管事讓人放置了40丈、50丈的目標物,隻見左手手握槍管下方,右手握著槍支末端,待稍微調整了動作後,右手食指扣動扳機。
“嘭”的一聲響聲後,遠處的靶子上多了一個彈孔。
劉卓不待第二次試驗,便滿臉笑容的向邱泰走來對其道:“做的不錯,一會你去賬房領取獎勵,參與的每一個人都不許落下。”
“你們多久可以製作一杆?”
“如果鐵料充足,一個月大概可以製作20杆。”
“太少了。鐵料這方麵,我不是給你們說用焦炭來煉鐵嗎?用這個辦法可以提高生鐵產量。多想辦法解決問題,人手不夠,你們就多招些人手。”劉卓著急道。
“還有,提升產量的同時,你們一定要保障質量,出了問題到時候還得找你們。以後,專門找一批人,研究如何提高射程,加強燧發槍的破甲能力。”
“你們誰有興趣的話可試試研究線膛槍、後裝線膛槍。”
“這邊的火炮也必須開始仿製、研製,上次我給你說的火箭、手榴彈、佛朗機炮、虎蹲炮、開花彈,必須先製作一部分出來。”
“燧發槍的改進與火炮研發兩者都不能停下,需要什麽物資、銀兩直接與我說。”劉卓不帶一絲感情,對管事命令道。
“公子,我能否多問一句。”管事邱泰、張通麵露懼色。
“公子製造槍炮是為了造反嗎?”
“你們造這些東西是為了打蒙古與女真,你不用心理有什麽負擔。”劉卓一臉無奈道。
等火炮研製出來,就可以與女真掰掰手腕了。劉卓的自信來自於緬甸貢榜王朝與清軍幾次交手。
在幾次的交手中,緬甸貢榜王朝從英國人手上買來的燧發槍讓清軍吃盡了苦頭。即便如此,乾隆皇帝也絲毫不吸取教訓。
吩咐完所有的事情後,劉卓又返迴訓練的地方。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訓練,劉卓將親密關係高的人分成一隊;將腦子聰明、辦事靈巧的一批人分成一隊;將憨厚老實、學習能力一般的眾人分成幾隊。
劉卓不斷的將眾人打散、又不斷的重組,目的就是讓他們相互熟悉。雖然山西的兵源確實不如隔壁省好,但是也隻能利用係統彌補不足了。
第一個月,劉卓基本上訓練的隊形、隊列。雖然,眾人的衣服各有不同,但是整齊的隊形還是給人較大衝擊感。
第二個月,劉卓針對每個人的擅長不同,開始訓練各種武器。有人長槍兵、有人練習鳥銃、有人練習刀盾。有時候劉卓也會突然要求眾人集合來檢驗隊列隊形的成果。
第二個月結束後,針對每個隊訓練的成果,劉卓給予表現出眾的幾人口頭表揚。當劉卓重新看關係親密時候,大概有三百人達到了親密。劉卓對此欣喜異常。
本想針對眾人的訓練也就兩個月,但是當看到那三百人的訓練成果與親疏關係,劉卓隨後耐下心繼續開始了訓練。
劉卓時不時傳授表現好的眾人一些現代知識,也時不時的給那三百多人開個小灶。漸漸的,隨著劉卓傳授的知識越來越多,不時有人的親密關係達標。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劉卓每隔一天就給大家加餐,還變相通過各種理由給表現優秀的人嘉獎各種武器。在各種利誘與教導之下,那三百人的親密關係終於在訓練結束的前幾天達標。
劉卓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