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軌道,蒸汽火車的研發算是正式拉開了序幕!朱靖坤則是將第一期的鐵路規劃圖交給了建設部,讓他們可以開始按照設計工藝建造鐵路了!


    第一期的鐵路是福田鐵路與漳田鐵路,福田鐵路是從福州到大田的!前期的煤、鐵、銅、軍工、機械等都是在大田生產的!鐵路當然要從大田開始修建!


    漳田鐵路是漳州到大田的!漳州是未來進攻廣州的橋頭堡,也是防禦福康安的第一陣地!連通大田不僅方便運輸貨物,也可以從福州坐火車直達漳州!


    兩條鐵路的建設任務交給建設部,朱靖坤則開始一心撲到了蒸汽火車的研發上!別到時候鐵路修通了,火車還沒影子呢!


    雖然朱靖坤知道研發蒸汽火車的難度,可他沒想到上來就在車機部分遇到了大難題,那就是變速箱!


    蒸汽機的變速問題一上來阻礙了車機的研發。想給蒸汽機加裝變速箱,簡直是太瘋狂了!朱靖坤無論怎麽想都想不明白應該怎麽做!內燃機的變速箱是和發動機連接在一起的!但是蒸汽機屬於外燃型發動機,且傳動裝置也是外置的!


    所以想給蒸汽機加裝變速箱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但是火車又必須有變速裝置,要不然就無法控製車速,也無法控製扭矩。


    既然無法在蒸汽機上加裝變速箱,那就隻能從傳動係統和車輪上想辦法了。


    經過一個多月抓耳撓腮的研究,朱靖坤帶著車機組經過大量的實驗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最終設計完成的車頭,它的兩邊各有三個動輪,第三個動輪上裝著有被蒸汽活塞推動的搖杆,帶動輪軸上的曲拐,推動輪子轉起來。這個曲拐還會通過連杆帶動前麵兩個動輪同步轉動。


    曲拐頭部還裝了一個偏心曲拐,當輪子轉起來時就會帶動上麵的偏心杆前後擺動,從而帶動上方的月牙板在支架上擺動。月牙板擺動時又帶動旁邊的半徑杆前後推拉運動,從而推動合並杆來移動氣室裏的閥門。


    合並杆的另一端又連接著一根鐵棍,叫做結合杆,與被氣缸推動的十字頭相連,而十字頭又與聯動的搖杆相連,兩邊都是一套相同的結構。


    在火車頭工作時,鍋爐中的高壓空氣通過上方的管道進入氣室,從而產生活塞運動為傳動結構提供機械能,如果這時司機將迴動機手柄調到中間的位置上,這時半徑杆就會移動到月牙開槽的中點上,不再上下擺動。


    此時如果輪子正在轉動,合並杆就隻能被結合杆單獨推動,帶動氣室閥小幅振動,不能露出進氣口送氣,氣缸內活塞的運動跟著緩緩停止,火車就會停止了。


    當需要前進啟動時,司機操作手柄前推,半徑杆就會往月牙槽的下方移動,從而使氣室閥的行程增大,使蒸汽推動十字頭搖動輪子前進。


    而相反的,當司機往後拉機動手柄,那麽半徑杆就會往月牙槽的上半邊移動,當超過中心部位時,傳動結構就帶動輪子反向行駛,火車就因此開始倒退。


    月牙板、偏心杆、半徑杆、結合杆和合並杆構成了火車換向的迴動機,並同時起到了無級變速的作用。


    當蒸汽火車啟動時,司機需要用力地拉手柄。因為當車啟動時,需要很大的扭矩,就要將半徑杆推到底,使氣室閥的振幅達到最大,此時進氣口的打開時間最長,蒸汽推動機械結構做功的距離也就越長,也就是所謂氣缸的遮斷比就越高,相應的氣缸內的缸壓也就越大。


    蒸汽火車的半徑杆在最大偏角時,氣缸內的遮斷比大約是70%,相當於汽車裏的一檔。


    當達到一定時速的以後,就需要輪子以較小的扭矩來維持更高的轉速,司機可以通過減小半徑杆的偏角,使氣室閥振幅減小。


    如此一來,進氣口露出時間較短,氣缸遮斷比減小,保持較低的平均壓力來維持火車高速的往複運動,就相當於汽車的高速檔。所以蒸汽火車頭在平時正常速度行駛中,氣缸的遮斷比通常會減小到30%左右。


    車機組設計的這套變速係統真的是相當簡潔了,隻需要通過一根平平無奇的拉杆,和幾塊同樣普通的鐵片和鐵棍,就能完成蒸汽火車頭的轉向和無級變速。


    車輪組設計的動輪組合也是巧奪天工,整套動輪係統包括彈簧懸掛裝置、輪對、導輪、從輪、軸箱、導輪轉向架、從輪轉向架和牽引裝置等構成。


    輪對分導輪、動輪、從輪三種。安裝在機車前轉向架上的小輪對叫導向輪對,機車前進時,它在前麵引導,使機車順利通過曲線。機車中部能產生牽引力的大輪對叫動輪。機車後轉向架上的小輪對叫從輪,除了擔負一部分重量外,當機車倒行時還能起導輪作用。


    軸箱和車輛的滑動軸承軸箱相類似,主要起潤滑作用,防止車軸在高速運行時過熱。彈簧裝置的作用主要是緩和運行時的振動,減輕車輪對線路的衝擊,另外還能把車架上部的重量平均分配給各個輪對。


    車廂組設計了三款車廂以供選擇,有客廂、貨廂、貨客廂三種!


    客廂寬3.3米,高2.8米,長28米,兩側有2人和3人的座椅,一排共五個座位,每節車廂可乘坐七十人。車廂中間有過道,靠窗有茶幾,每節車廂有兩個門,車廂尾部有廁所。座椅上方有放隨身行李物品的行李架。車廂內有電石燈用作照明。


    貨廂寬2.8米,高2.8米,長16米,一節車廂可載重1200石!為了方便貨物裝卸,因此車廂沒有封頂,適合運輸不怕風吹日曬雨淋的貨物!


    貨客廂與貨廂尺寸一致,不同的是車廂上側封頂,兩側有折疊座椅,一排八個,共十六個,但是若緊急運兵的話,中間那麽大的空位,能站能坐!就算都坐小馬紮,一節車廂保守也能拉一百七八十人!站著的話,能擠進去多少就擠進去多少!


    整個火車的項目組,也就是連接組最輕鬆了,詹氏車鉤的原理就在朱靖坤的腦海中,將原理告訴他們,這些人以極快的速度就直接設計出了詹氏車鉤的製造圖紙!


    至此,大明治下最厲害的物理學家、機械學家、動力學家組成的研發隊伍,在朱靖坤開著上帝視角的幫助下,曆經三個月的時間,整個蒸汽火車的研發終於全部結束了!


    車頭、車廂、車輪、橫軸、懸掛、牽引、軌道等研發組提交的設計圖紙以及製造圖紙足足有五十多斤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推翻韃清後,大明居然成了列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山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山海並收藏推翻韃清後,大明居然成了列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