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差人去京都,可是打算招安?”林靈素極為期待的問道。
招安,水滸寫的最好的地方就是招安,金大才子說水滸招安不好,腰斬水滸,實則是眼界不足。
後世對於水滸的評價無外乎“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什麽是局限性,一者“無序”,比如好殺成性濫殺無辜的李逵,比如為了逼人上山吳用設計的一係列歹毒計策,其中多有百姓傷亡,此乃無秩序,無法度。
二者“招安”,招安之後梁山先後打大遼,征田虎,伐王慶,討方臘,死傷無數,戰功累累,可最終等來的不過是毒酒一杯,甚至為了保存最後的“忠義”,宋江不得不毒死了李逵。
招安有什麽後果秦寒再知道不過了,既然知道,秦寒自然不會如同宋江那般招安,否則秦寒也不會讓關勝帶兵征討京東西路兵逼開封了。
“招安?不知元妙先生能夠為趙官家許下什麽承諾?若是和以前那個招安聖旨一樣,我可不答應。”秦寒心說招甚鳥安,等老子把兵練好了,地盤占的大了,立刻迴過頭打你。
林靈素心說有門,立刻說道:“不知梁王想要什麽?”
秦寒裝模作樣的說道:“燕雲被占,外族入侵,百姓生靈塗炭,吾心甚是不妥,但求帶兵攻占燕雲,大宋提供糧草軍械,不知可否?”
“梁王想要征戰邊關?”羅真人好奇的問道。
“沒錯,不過我對大宋君臣並不信任,所以才出此下策,而且,元妙先生也該為自己考慮一番了。”林靈素以為秦寒想要招安,卻不知秦寒想要招安他。
林靈素好奇道:“梁王這話從何說起?”
“道長何必故作不知,須知趙官家最是喜新厭舊,天下修道者無數,道長豈能獨占恩寵?這些時日已經有人參奏道長恣意妄為了,若是再這麽下去,道長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道長此來,想來就是為了立功保住信任,可此時大宋風雨飄搖,大金龍興,氣勢正盛,即便道長一直都能保住恩寵,可聯金滅遼之後,大金入侵,道長如何自保?”
秦寒一邊說,一邊用空靈訣的力量影響林靈素,林靈素不是天神下凡,隻是一個人間修道者,對於命數沒有羅真人張叔夜那般理解,他隻能看出大宋還有百年江山,卻看不出其中兵戈。
隨著秦寒話語引導,羅真人第一個察覺不妥,臉色變得青紫,盞茶時間,臉色已經變了十餘次,最終臉色比醬茄子還難看,一口鮮血吐了出來,什麽也沒說,擺手告辭。
陳念義最是奸猾,第二個察覺不妥,眼見最擅長命數的羅真人都如此,心知其中必有大劫,他修為不夠,不善殺伐,一旦天下大亂難以獨善其身,既然如此,不如幹脆就站到秦寒這一邊,有九天玄女撐著,即便秦寒敗了,也不會有大問題。
劉永錫精通兵道,他的雷法就是兵法和雷道合為一體的,對於眼下的局勢也有幾分理解,隻不過他跑得快,即便真的出了問題,打不過跑就是了。
張天師表現的最淡定,龍虎山從漢朝開始,便和王朝氣運打交道,張家老祖更是太清聖人門徒,即便天下大亂,龍虎山也能保留幾分氣運,或許會暫時衰落,但絕對不會滅門。
林靈素則是徹底驚呆了,他雖然擅長戰鬥,也精通權術,可卜算命數是他的短板,如今這一短板被秦寒臨時補上,命運長河上很多片段洶湧而至,隻衝的他頭疼欲裂。
就在此時,一陣輕柔的琴聲傳來,卻是任盈盈以天魔琴彈奏普庵咒為林靈素舒緩神經,紫雲也拿出玉簫和任盈盈合奏。
以技藝來說,任盈盈甩紫雲八條街,可紫雲的武道境界和任盈盈相差仿佛,以慈悲聖力吹奏玉簫,效果卻也不差分毫。
普庵咒本就是寧心靜氣的樂曲,琴音和平中正,夾著清幽的洞簫,更是動人,任盈盈和紫雲的配合天衣無縫,雖一琴一簫,卻好似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琴簫清麗,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後,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仍清晰可聞。
漸漸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豔,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鳥語,彼鳴我和,漸漸的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淒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於萬籟俱寂。
林靈素清醒過來,看著秦寒三人,苦笑道:“貧道自幼學道,一路順遂,雖有小挫,卻無大礙,修為大進,心卻丟了,如今看似花團錦簇,何嚐不是危如累卵,得梁王指點,貧道三生有幸。”
秦寒說道:“道長的道想來和龍氣有關,這才朝人皇,扶龍庭,這等道法古已有之,道長無須自責,不過如今大宋風雨飄搖,大金趁勢而起,道長若不想要投靠異族,不妨改換門庭,孤王也是道門出身,道長投奔,喜不自勝。
話到此時,秦寒第一次主動釋放自身威勢,青龍盤旋,白虎低伏,朱雀飛舞,玄武遨遊,四靈之力匯聚在身,天柱雲氣直衝霄漢,身負萬民期盼,秦寒的龍氣的量比不得有大宋百年積累的趙佶,質卻更勝一籌。
看著秦寒身上的氣勢,林靈素思索許久,最終還是跪了下去,秦寒大笑幾聲,扶起了林靈素,隨後拉著幾人一同去往劉永錫道場商議事情。
沒有人知道秦寒等人又談了什麽,隻知道秦寒迴去之後,不等休養生息,立刻發動兵馬,攻伐河北西路和河北東路,甚至為此大肆抽調京東西路的兵馬,使得大宋趁機攻伐,收迴了和京畿路接壤的應天府興仁府等地盤。
書客居閱址:
招安,水滸寫的最好的地方就是招安,金大才子說水滸招安不好,腰斬水滸,實則是眼界不足。
後世對於水滸的評價無外乎“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什麽是局限性,一者“無序”,比如好殺成性濫殺無辜的李逵,比如為了逼人上山吳用設計的一係列歹毒計策,其中多有百姓傷亡,此乃無秩序,無法度。
二者“招安”,招安之後梁山先後打大遼,征田虎,伐王慶,討方臘,死傷無數,戰功累累,可最終等來的不過是毒酒一杯,甚至為了保存最後的“忠義”,宋江不得不毒死了李逵。
招安有什麽後果秦寒再知道不過了,既然知道,秦寒自然不會如同宋江那般招安,否則秦寒也不會讓關勝帶兵征討京東西路兵逼開封了。
“招安?不知元妙先生能夠為趙官家許下什麽承諾?若是和以前那個招安聖旨一樣,我可不答應。”秦寒心說招甚鳥安,等老子把兵練好了,地盤占的大了,立刻迴過頭打你。
林靈素心說有門,立刻說道:“不知梁王想要什麽?”
秦寒裝模作樣的說道:“燕雲被占,外族入侵,百姓生靈塗炭,吾心甚是不妥,但求帶兵攻占燕雲,大宋提供糧草軍械,不知可否?”
“梁王想要征戰邊關?”羅真人好奇的問道。
“沒錯,不過我對大宋君臣並不信任,所以才出此下策,而且,元妙先生也該為自己考慮一番了。”林靈素以為秦寒想要招安,卻不知秦寒想要招安他。
林靈素好奇道:“梁王這話從何說起?”
“道長何必故作不知,須知趙官家最是喜新厭舊,天下修道者無數,道長豈能獨占恩寵?這些時日已經有人參奏道長恣意妄為了,若是再這麽下去,道長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道長此來,想來就是為了立功保住信任,可此時大宋風雨飄搖,大金龍興,氣勢正盛,即便道長一直都能保住恩寵,可聯金滅遼之後,大金入侵,道長如何自保?”
秦寒一邊說,一邊用空靈訣的力量影響林靈素,林靈素不是天神下凡,隻是一個人間修道者,對於命數沒有羅真人張叔夜那般理解,他隻能看出大宋還有百年江山,卻看不出其中兵戈。
隨著秦寒話語引導,羅真人第一個察覺不妥,臉色變得青紫,盞茶時間,臉色已經變了十餘次,最終臉色比醬茄子還難看,一口鮮血吐了出來,什麽也沒說,擺手告辭。
陳念義最是奸猾,第二個察覺不妥,眼見最擅長命數的羅真人都如此,心知其中必有大劫,他修為不夠,不善殺伐,一旦天下大亂難以獨善其身,既然如此,不如幹脆就站到秦寒這一邊,有九天玄女撐著,即便秦寒敗了,也不會有大問題。
劉永錫精通兵道,他的雷法就是兵法和雷道合為一體的,對於眼下的局勢也有幾分理解,隻不過他跑得快,即便真的出了問題,打不過跑就是了。
張天師表現的最淡定,龍虎山從漢朝開始,便和王朝氣運打交道,張家老祖更是太清聖人門徒,即便天下大亂,龍虎山也能保留幾分氣運,或許會暫時衰落,但絕對不會滅門。
林靈素則是徹底驚呆了,他雖然擅長戰鬥,也精通權術,可卜算命數是他的短板,如今這一短板被秦寒臨時補上,命運長河上很多片段洶湧而至,隻衝的他頭疼欲裂。
就在此時,一陣輕柔的琴聲傳來,卻是任盈盈以天魔琴彈奏普庵咒為林靈素舒緩神經,紫雲也拿出玉簫和任盈盈合奏。
以技藝來說,任盈盈甩紫雲八條街,可紫雲的武道境界和任盈盈相差仿佛,以慈悲聖力吹奏玉簫,效果卻也不差分毫。
普庵咒本就是寧心靜氣的樂曲,琴音和平中正,夾著清幽的洞簫,更是動人,任盈盈和紫雲的配合天衣無縫,雖一琴一簫,卻好似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琴簫清麗,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後,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仍清晰可聞。
漸漸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豔,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鳥語,彼鳴我和,漸漸的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淒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於萬籟俱寂。
林靈素清醒過來,看著秦寒三人,苦笑道:“貧道自幼學道,一路順遂,雖有小挫,卻無大礙,修為大進,心卻丟了,如今看似花團錦簇,何嚐不是危如累卵,得梁王指點,貧道三生有幸。”
秦寒說道:“道長的道想來和龍氣有關,這才朝人皇,扶龍庭,這等道法古已有之,道長無須自責,不過如今大宋風雨飄搖,大金趁勢而起,道長若不想要投靠異族,不妨改換門庭,孤王也是道門出身,道長投奔,喜不自勝。
話到此時,秦寒第一次主動釋放自身威勢,青龍盤旋,白虎低伏,朱雀飛舞,玄武遨遊,四靈之力匯聚在身,天柱雲氣直衝霄漢,身負萬民期盼,秦寒的龍氣的量比不得有大宋百年積累的趙佶,質卻更勝一籌。
看著秦寒身上的氣勢,林靈素思索許久,最終還是跪了下去,秦寒大笑幾聲,扶起了林靈素,隨後拉著幾人一同去往劉永錫道場商議事情。
沒有人知道秦寒等人又談了什麽,隻知道秦寒迴去之後,不等休養生息,立刻發動兵馬,攻伐河北西路和河北東路,甚至為此大肆抽調京東西路的兵馬,使得大宋趁機攻伐,收迴了和京畿路接壤的應天府興仁府等地盤。
書客居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