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雖是不足,嶽州附近不是還有兩萬朱雀右衛沒有動用嗎?加上在金州的李文朗部,也有三萬老卒了。再加上荊湖一帶的水軍抽調一萬上岸做步卒使用,如此能有四萬步騎聯軍,對付兩萬臨時抽調的北涼部族騎兵,勝算還是有七八分的。”
趙崇似乎是早有準備,對於東路滁州的戰事短時間內是不打算調兵馳援了。隻是如此一來,勝了還好,若是敗了,撒向大將北岸的二十萬大軍能夠安然撤迴的也就隻有西路的數萬大軍還有些可能了。
“陛下,如此風險太大。嶽州的兩萬朱雀全部過江後,大江南岸,千裏的荊湖腹地,就再也沒有精銳大軍可以應付萬一了。”孟傑頗有些憂心的擔憂道。
“無妨,江東各州縣的備軍,都已經整訓數年了,其中多有邊軍退役老卒作為骨幹。雖不如邊軍精銳,用來以防萬一還是堪用的。若是兩位閣老還是不放心,可立即調禁衛軍出城,還有羅天睿也可調往荊湖一帶以震懾宵小。”
趙崇如此說道。等於是做出了決定。接下來,兩位閣老就隻能協同兵部,戶部等加速運轉,做好保障了。
戰機稍縱即逝,為了盡快的收複空虛的京西兩路,命令嶽州兩萬騎兵過江的軍令,並沒有由兵部通過驛道傳遞。雖然江東的驛道驛站驛卒的配額經過著數年的完善,已經頗具規模。
但是陸路哪怕是最快的八百裏加急,軍令自臨安送到嶽州也需要數日。而鷹巢放出的鷹信就快了許多。前後不過兩日,渡江的軍令就送到了宇文遠的手中。
事急從權,對於這樣由皇帝親自安排而繞過兵部的調令,兵部的新任尚書以及郎官屬官們自上而下全部一致的保持了沉默。隻有幾員言官依舊是聞到了腥味的鱷魚一般,開始上書,不過是說些軍國大事,當按照規章,不可輕率的論調來。
至於進駐了臨安城內,已經改編為禁衛軍的四萬預原玄武軍步卒和一萬原青龍衛騎兵,並沒有接到調令。而一萬控鶴軍已經越過了太湖奔向荊湖一帶。
......
春水泛起的大江,江闊水急,實在是不太適合橫渡的。但是軍令如山,接到軍令的宇文遠以及水軍的統領,隨即將麾下的戰船和大軍運轉了起來。空虛的江陵府駐守的涼軍,聞訊也緊張了起來。
安分了十數日的李文朗部的一萬騎兵,幾乎在大軍準備渡江的同時,在此活躍了起來。躍躍欲試的派出了五千騎兵,順漢水,緩緩逼近襄陽。擺出了一副要獨自攻打襄陽的架勢。
涼軍的求援急報一封封的發了出去。飛向正在東部激戰的滁州戰場上。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紮那丟進了火堆裏。此時的紮那正在怒火衝天的訓斥著曆陽攻城不力的阿拉坦。
盛怒之下的紮那怎麽也不能原諒,手握四萬鐵騎,外加熟悉地形的部族騎兵以及兩萬南軍,卻連一座小小的曆陽城都拿不下,還讓對手馳援的一萬步卒輕易的入了城中。
“大將軍,曆陽雖沒有攻破,但是圍困的局麵對手也是無力解除。目前南朝大軍不過是守著幾座孤立的城池,其相互之間的聯係,都被我軍掐斷。僅靠鷹信往來,是解決不了糧草等軍用輜重的問題的。
如今我軍兵力占據絕對上風,又是本土作戰。對手江邊水寨裏再多的糧草也無法運送到前線,我軍隻需耗上月餘,城中必然缺糧。到了那個時候,勇士們隻須輕輕一提馬蹄,就能殲滅麵前的十萬大軍。”
一名萬夫長見主將盛怒,被召到主將大帳的阿拉坦麵色也頗有些不忿。擔心兩位大將會起不必要的衝突,連忙上前和起了稀泥。
“哼!耗下去,南朝大軍確實會缺糧,但是我們京西兩路隻留下的兩萬部族騎兵,南朝的皇帝會對我軍空虛的中路視而不見嗎?一旦被對手突破了中路,那我們即使勝了,也保不住腳下的牧場。”
紮那餘怒未消,但是口氣已經變的柔和了許多。似乎是不打算在追究阿拉坦作戰不力的罪過了。大帳內氣氛稍稍緩和之後,阿拉坦便以心憂曆陽戰局為名,帶上五百親衛返迴曆陽城外去了。
“大將軍,這阿拉坦不過是敗軍之將,也不知大可汗是看上了他哪一點,竟然還讓他在軍中逍遙了這麽多年。當初自蜀中逃迴時,不過是單人獨騎。如今有了兩萬多騎薛怯軍在手,對於大將軍的軍令也有些不放在眼裏了。
攻城不力,壞了大將軍得部署,不以為恥,反而如此桀驁不馴。”紮那的大帳內,麾下諸將全都散去之後,一名親衛千夫長恨恨的罵道。
“百天的大戰,聽說是南軍先攻上城頭,並站穩了腳跟的。安排在軍中的探子可曾打探清楚,那五千督戰的騎兵傷亡如何?”紮那沒有接著麾下怒氣所指,反是幽幽的問了一句。
“迴大將軍,具暗探迴報,那五千督戰的騎兵乃是阿拉坦最為依仗的心腹,全部都是出自他自己的部族。白日一戰,見南軍都已經攻了上去,以為能順利破城,才將五千人馬全部壓上。
但是隨即被南朝馳援的一萬騎兵自背後捅了一刀,從城頭上安然撤迴營中的不足千人,傷亡極為慘重。那些匆匆出營的部族騎兵們,隻是象征性的迎擊上去,並沒有和對手的騎兵正麵撞上。
而且戰後也就沒有追究那出營的騎兵迎戰不利。也可以佐證心腹損失定然慘重,不然以他的心胸絕對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千夫長詳細的迴道。
“好!既然如此,今晚前來的五百親衛也不要迴去了。”紮那眼中兇光畢現,一個眼神看向身前的千夫長,對方自然是心領神會。
千夫長匆匆退下,不到半個時辰,千騎親衛便旋風一般的卷出了營地。向著曆陽方向急速追去。
阿拉坦親率五百騎兵正連夜趕路,離開主將營地不過五十裏,身後猛然傳來了隆隆的馬蹄聲。
趙崇似乎是早有準備,對於東路滁州的戰事短時間內是不打算調兵馳援了。隻是如此一來,勝了還好,若是敗了,撒向大將北岸的二十萬大軍能夠安然撤迴的也就隻有西路的數萬大軍還有些可能了。
“陛下,如此風險太大。嶽州的兩萬朱雀全部過江後,大江南岸,千裏的荊湖腹地,就再也沒有精銳大軍可以應付萬一了。”孟傑頗有些憂心的擔憂道。
“無妨,江東各州縣的備軍,都已經整訓數年了,其中多有邊軍退役老卒作為骨幹。雖不如邊軍精銳,用來以防萬一還是堪用的。若是兩位閣老還是不放心,可立即調禁衛軍出城,還有羅天睿也可調往荊湖一帶以震懾宵小。”
趙崇如此說道。等於是做出了決定。接下來,兩位閣老就隻能協同兵部,戶部等加速運轉,做好保障了。
戰機稍縱即逝,為了盡快的收複空虛的京西兩路,命令嶽州兩萬騎兵過江的軍令,並沒有由兵部通過驛道傳遞。雖然江東的驛道驛站驛卒的配額經過著數年的完善,已經頗具規模。
但是陸路哪怕是最快的八百裏加急,軍令自臨安送到嶽州也需要數日。而鷹巢放出的鷹信就快了許多。前後不過兩日,渡江的軍令就送到了宇文遠的手中。
事急從權,對於這樣由皇帝親自安排而繞過兵部的調令,兵部的新任尚書以及郎官屬官們自上而下全部一致的保持了沉默。隻有幾員言官依舊是聞到了腥味的鱷魚一般,開始上書,不過是說些軍國大事,當按照規章,不可輕率的論調來。
至於進駐了臨安城內,已經改編為禁衛軍的四萬預原玄武軍步卒和一萬原青龍衛騎兵,並沒有接到調令。而一萬控鶴軍已經越過了太湖奔向荊湖一帶。
......
春水泛起的大江,江闊水急,實在是不太適合橫渡的。但是軍令如山,接到軍令的宇文遠以及水軍的統領,隨即將麾下的戰船和大軍運轉了起來。空虛的江陵府駐守的涼軍,聞訊也緊張了起來。
安分了十數日的李文朗部的一萬騎兵,幾乎在大軍準備渡江的同時,在此活躍了起來。躍躍欲試的派出了五千騎兵,順漢水,緩緩逼近襄陽。擺出了一副要獨自攻打襄陽的架勢。
涼軍的求援急報一封封的發了出去。飛向正在東部激戰的滁州戰場上。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紮那丟進了火堆裏。此時的紮那正在怒火衝天的訓斥著曆陽攻城不力的阿拉坦。
盛怒之下的紮那怎麽也不能原諒,手握四萬鐵騎,外加熟悉地形的部族騎兵以及兩萬南軍,卻連一座小小的曆陽城都拿不下,還讓對手馳援的一萬步卒輕易的入了城中。
“大將軍,曆陽雖沒有攻破,但是圍困的局麵對手也是無力解除。目前南朝大軍不過是守著幾座孤立的城池,其相互之間的聯係,都被我軍掐斷。僅靠鷹信往來,是解決不了糧草等軍用輜重的問題的。
如今我軍兵力占據絕對上風,又是本土作戰。對手江邊水寨裏再多的糧草也無法運送到前線,我軍隻需耗上月餘,城中必然缺糧。到了那個時候,勇士們隻須輕輕一提馬蹄,就能殲滅麵前的十萬大軍。”
一名萬夫長見主將盛怒,被召到主將大帳的阿拉坦麵色也頗有些不忿。擔心兩位大將會起不必要的衝突,連忙上前和起了稀泥。
“哼!耗下去,南朝大軍確實會缺糧,但是我們京西兩路隻留下的兩萬部族騎兵,南朝的皇帝會對我軍空虛的中路視而不見嗎?一旦被對手突破了中路,那我們即使勝了,也保不住腳下的牧場。”
紮那餘怒未消,但是口氣已經變的柔和了許多。似乎是不打算在追究阿拉坦作戰不力的罪過了。大帳內氣氛稍稍緩和之後,阿拉坦便以心憂曆陽戰局為名,帶上五百親衛返迴曆陽城外去了。
“大將軍,這阿拉坦不過是敗軍之將,也不知大可汗是看上了他哪一點,竟然還讓他在軍中逍遙了這麽多年。當初自蜀中逃迴時,不過是單人獨騎。如今有了兩萬多騎薛怯軍在手,對於大將軍的軍令也有些不放在眼裏了。
攻城不力,壞了大將軍得部署,不以為恥,反而如此桀驁不馴。”紮那的大帳內,麾下諸將全都散去之後,一名親衛千夫長恨恨的罵道。
“百天的大戰,聽說是南軍先攻上城頭,並站穩了腳跟的。安排在軍中的探子可曾打探清楚,那五千督戰的騎兵傷亡如何?”紮那沒有接著麾下怒氣所指,反是幽幽的問了一句。
“迴大將軍,具暗探迴報,那五千督戰的騎兵乃是阿拉坦最為依仗的心腹,全部都是出自他自己的部族。白日一戰,見南軍都已經攻了上去,以為能順利破城,才將五千人馬全部壓上。
但是隨即被南朝馳援的一萬騎兵自背後捅了一刀,從城頭上安然撤迴營中的不足千人,傷亡極為慘重。那些匆匆出營的部族騎兵們,隻是象征性的迎擊上去,並沒有和對手的騎兵正麵撞上。
而且戰後也就沒有追究那出營的騎兵迎戰不利。也可以佐證心腹損失定然慘重,不然以他的心胸絕對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千夫長詳細的迴道。
“好!既然如此,今晚前來的五百親衛也不要迴去了。”紮那眼中兇光畢現,一個眼神看向身前的千夫長,對方自然是心領神會。
千夫長匆匆退下,不到半個時辰,千騎親衛便旋風一般的卷出了營地。向著曆陽方向急速追去。
阿拉坦親率五百騎兵正連夜趕路,離開主將營地不過五十裏,身後猛然傳來了隆隆的馬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