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曆陽城發來急報。
昨日開始,突然有四萬涼騎精銳圍城,並且還有兩萬降了北涼的南軍協助。將小小的曆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隻有駐紮在城外的五千騎兵,送了消息出來。”
數日後,謹守滁州城的大雍東路大軍的中軍帳內,探馬營的主將氣喘籲籲的進來匯報道。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正在中軍帳中議事的諸將們一片大嘩。能在主將中軍大帳內議事的都是都是都指揮使級別以上的軍官。那裏不清楚曆陽城的重要性。若是被涼軍攻破,隻怕距離不遠的將北水寨,也就保不住了。
而一旦水寨失守,十萬渡江作戰的大軍,就成了孤懸境外的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論攜帶的糧草有多少,總也有耗盡的時候。而涼軍在此地卻是占盡了地利,可以不斷的通過本地的部族和後方的支援,會有源源不斷的糧草輜重供應軍用。
一旦打成了這樣的持久戰,對於大雍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此次北上若是損失了太多的人馬,隻怕朝廷想要再次整訓出如此規模的老卒,就不是一年兩年能夠達成的了了。
步卒的整訓倒還是其次,騎兵的訓練可就要複雜的多了。所需消耗的物資也是步卒的數倍。尤為關鍵的是大雍十餘萬騎兵的戰馬此時正值堪用的馬齡。再等數年的話,不說平日訓練時的損耗,單是馬匹年歲的增加,都會讓騎兵的將軍們心憂不已。
“數萬涼軍?可曾探得涼軍來自何處?城外與我大軍對峙的涼騎隻有六萬餘,不可能分出四萬精銳去攻曆陽。若是那些沒有骨氣的南軍充的數量,我們就不必理會。”宋宏博聽完急報,似乎並不擔心,而是詳細的詢問了起來。
城外的這位對手,看起來排兵布陣的手段不過尋常。麾下雖有六萬涼騎和數萬南軍,但是圍一座不算大城的滁州,尚且破綻百出。更不用說會分出大半涼騎精銳南下,而讓自己毫不知情了。
“迴將軍,城外的涼軍兵馬並不見明顯減少。四城外的軍營近幾日都是正常。根據兄弟們的探查,這四萬騎兵定然時廬州方向而來,意在突襲我軍的糧道。可對方雖是遠道而來,但是當日就開始驅使南軍攻城。
攻城時,似乎是不計損失。到了下午的時候,甚至還派出了兩千騎兵下馬攻城。而我軍遊弋在外的五千騎兵,多次在背後襲擾,尚未接敵就被對方的騎兵截住。”探馬營的將領顯然是已經將情況打探的十分詳細。
“涼軍西來?據情報顯示,駐守廬州的不過隻有一萬涼騎了。這四萬涼騎,隻可能是來自京西兩路的援軍。看來江北四路的涼軍已經全部劃歸紮那統一指揮了。諸位對此可有應對良策?”宋宏博聽到此時,心中已經篤定,這遠道而來的敵軍,必然是來自京西兩路。
對方不來滁州,而是出其不意的斷自己後路的方式,還是頗有些麻煩。當即掃了一邊帳下的眾將,緩緩開口詢問道。
“宋將軍,曆陽乃是關鍵之地,若是失守,與我大軍影響甚大,不可不派兵緊急增援。末將不才,願領本部五千騎星夜馳援。”主將話音剛落,自己麾下僅剩的五千騎兵的主將,就出列大聲求戰。絲毫未將對手四萬騎兵的兵力放在心上。
“宋將軍,涼軍勢大,派遣駐守城內的騎兵馳援,有些不妥。先不說出城時,定然會先驚動圍城的涼軍,單是五千騎兵,麵對圍城的四萬涼軍,未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以末將看來,不如傳令城外的陶將軍分兵馳援。
城外尚有兩萬步卒,分出一萬隨同五千騎兵一同騎馬馳援。速度也不會比騎兵慢多少。有了先前陶將軍分出的五千騎兵,和城內的守軍,兵力可達三萬,而且有一萬步卒在,守住城池的把握就大大增加了。”騎兵都指揮使剛剛請戰完畢,另外一員步卒的統領就急急出列建議道。
對於自己麾下的騎兵將領搶先請戰的態度,自己也是不大支持的。原因也和這位步卒的統領所言相似。而這位步卒將軍的建議,就要穩妥的多了。不僅考慮到了援兵的速度,而且還考慮到援軍到達之後的守城問題。
先前自己派出一萬騎兵攻取曆陽時,隻考慮對手的兵力不如自己,並未料到京西兩路的涼軍會一路東下。如今再送去一萬步卒,自己的後路,也就可以穩固的讓自己放心了。
“宋將軍,雖然馳援曆陽重要,少了一萬五千人馬,這滁州城內外涼軍的兵力優勢就更加明顯了。若是涼軍趁機加緊圍城。就極有可能讓我們困守滁州一座孤城。若是和城外的陶將軍失去策應的能力,城外的軍中糧草估計隻能堅持半月。
城外僅剩的一萬騎兵,在數萬涼軍麵前,隻怕是護不住這不長也不算短的糧道。”正當眾將都認為這位步卒統領的策略合理的時候。坐在軍帳最後麵的一位中年將軍憂心忡忡的出言潑了一盆冷水。
眾將先是惱怒,但是聽完之後,也不得不承認,此人說的十分有理。
“哈哈哈,陶將軍軍中缺糧一事,不必擔憂。本將正在考慮將城外的陶將軍調入城中。以滁州城的存糧,五六萬大軍,吃上三月,根本不在話下。至於困守孤城的危險,乃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風險。若是三個月之後還不能解眼前困局,那本將就隻能帶領大家為大雍盡忠了。
好在陶將軍入城之後,城內就能有將近四萬步卒。用來守著一座滁州城,定然是如同鐵桶一般。再有一萬五千騎兵在手,涼軍攻城的時候,定然不敢全力以赴,也必須要考慮我們出城反擊的可能。
而且本將手中還有一支未曾在大戰中露過麵的殺手鐧。”宋宏博在數種意見中,權衡再三,還是覺得自己所慮算是周全。這個時候,作為主將,自己必須要快速的做出決斷。
昨日開始,突然有四萬涼騎精銳圍城,並且還有兩萬降了北涼的南軍協助。將小小的曆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隻有駐紮在城外的五千騎兵,送了消息出來。”
數日後,謹守滁州城的大雍東路大軍的中軍帳內,探馬營的主將氣喘籲籲的進來匯報道。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正在中軍帳中議事的諸將們一片大嘩。能在主將中軍大帳內議事的都是都是都指揮使級別以上的軍官。那裏不清楚曆陽城的重要性。若是被涼軍攻破,隻怕距離不遠的將北水寨,也就保不住了。
而一旦水寨失守,十萬渡江作戰的大軍,就成了孤懸境外的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論攜帶的糧草有多少,總也有耗盡的時候。而涼軍在此地卻是占盡了地利,可以不斷的通過本地的部族和後方的支援,會有源源不斷的糧草輜重供應軍用。
一旦打成了這樣的持久戰,對於大雍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此次北上若是損失了太多的人馬,隻怕朝廷想要再次整訓出如此規模的老卒,就不是一年兩年能夠達成的了了。
步卒的整訓倒還是其次,騎兵的訓練可就要複雜的多了。所需消耗的物資也是步卒的數倍。尤為關鍵的是大雍十餘萬騎兵的戰馬此時正值堪用的馬齡。再等數年的話,不說平日訓練時的損耗,單是馬匹年歲的增加,都會讓騎兵的將軍們心憂不已。
“數萬涼軍?可曾探得涼軍來自何處?城外與我大軍對峙的涼騎隻有六萬餘,不可能分出四萬精銳去攻曆陽。若是那些沒有骨氣的南軍充的數量,我們就不必理會。”宋宏博聽完急報,似乎並不擔心,而是詳細的詢問了起來。
城外的這位對手,看起來排兵布陣的手段不過尋常。麾下雖有六萬涼騎和數萬南軍,但是圍一座不算大城的滁州,尚且破綻百出。更不用說會分出大半涼騎精銳南下,而讓自己毫不知情了。
“迴將軍,城外的涼軍兵馬並不見明顯減少。四城外的軍營近幾日都是正常。根據兄弟們的探查,這四萬騎兵定然時廬州方向而來,意在突襲我軍的糧道。可對方雖是遠道而來,但是當日就開始驅使南軍攻城。
攻城時,似乎是不計損失。到了下午的時候,甚至還派出了兩千騎兵下馬攻城。而我軍遊弋在外的五千騎兵,多次在背後襲擾,尚未接敵就被對方的騎兵截住。”探馬營的將領顯然是已經將情況打探的十分詳細。
“涼軍西來?據情報顯示,駐守廬州的不過隻有一萬涼騎了。這四萬涼騎,隻可能是來自京西兩路的援軍。看來江北四路的涼軍已經全部劃歸紮那統一指揮了。諸位對此可有應對良策?”宋宏博聽到此時,心中已經篤定,這遠道而來的敵軍,必然是來自京西兩路。
對方不來滁州,而是出其不意的斷自己後路的方式,還是頗有些麻煩。當即掃了一邊帳下的眾將,緩緩開口詢問道。
“宋將軍,曆陽乃是關鍵之地,若是失守,與我大軍影響甚大,不可不派兵緊急增援。末將不才,願領本部五千騎星夜馳援。”主將話音剛落,自己麾下僅剩的五千騎兵的主將,就出列大聲求戰。絲毫未將對手四萬騎兵的兵力放在心上。
“宋將軍,涼軍勢大,派遣駐守城內的騎兵馳援,有些不妥。先不說出城時,定然會先驚動圍城的涼軍,單是五千騎兵,麵對圍城的四萬涼軍,未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以末將看來,不如傳令城外的陶將軍分兵馳援。
城外尚有兩萬步卒,分出一萬隨同五千騎兵一同騎馬馳援。速度也不會比騎兵慢多少。有了先前陶將軍分出的五千騎兵,和城內的守軍,兵力可達三萬,而且有一萬步卒在,守住城池的把握就大大增加了。”騎兵都指揮使剛剛請戰完畢,另外一員步卒的統領就急急出列建議道。
對於自己麾下的騎兵將領搶先請戰的態度,自己也是不大支持的。原因也和這位步卒的統領所言相似。而這位步卒將軍的建議,就要穩妥的多了。不僅考慮到了援兵的速度,而且還考慮到援軍到達之後的守城問題。
先前自己派出一萬騎兵攻取曆陽時,隻考慮對手的兵力不如自己,並未料到京西兩路的涼軍會一路東下。如今再送去一萬步卒,自己的後路,也就可以穩固的讓自己放心了。
“宋將軍,雖然馳援曆陽重要,少了一萬五千人馬,這滁州城內外涼軍的兵力優勢就更加明顯了。若是涼軍趁機加緊圍城。就極有可能讓我們困守滁州一座孤城。若是和城外的陶將軍失去策應的能力,城外的軍中糧草估計隻能堅持半月。
城外僅剩的一萬騎兵,在數萬涼軍麵前,隻怕是護不住這不長也不算短的糧道。”正當眾將都認為這位步卒統領的策略合理的時候。坐在軍帳最後麵的一位中年將軍憂心忡忡的出言潑了一盆冷水。
眾將先是惱怒,但是聽完之後,也不得不承認,此人說的十分有理。
“哈哈哈,陶將軍軍中缺糧一事,不必擔憂。本將正在考慮將城外的陶將軍調入城中。以滁州城的存糧,五六萬大軍,吃上三月,根本不在話下。至於困守孤城的危險,乃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風險。若是三個月之後還不能解眼前困局,那本將就隻能帶領大家為大雍盡忠了。
好在陶將軍入城之後,城內就能有將近四萬步卒。用來守著一座滁州城,定然是如同鐵桶一般。再有一萬五千騎兵在手,涼軍攻城的時候,定然不敢全力以赴,也必須要考慮我們出城反擊的可能。
而且本將手中還有一支未曾在大戰中露過麵的殺手鐧。”宋宏博在數種意見中,權衡再三,還是覺得自己所慮算是周全。這個時候,作為主將,自己必須要快速的做出決斷。